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168KB ,
资源ID:818826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1882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

1、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1.西汉初年,皇帝找不到颜色相同的四匹马来驾车,将相大臣甚至只能乘坐牛车;到汉武帝初,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阡陌之间成群”。马匹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B.西域良马引进与马种改良C.游牧民族大规模地移居中原D.长期和平使战马消耗减少2.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3.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

2、,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4.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5.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

3、年108郡、国上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6.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髙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7.英国学者李约瑟认为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注重实用而非理论研究。他对一部科技著作这样评论:“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丈量土地、

4、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这部科技著作是( )A.石氏星表B.九章算术C.授时历D.本草纲目8.负责核查田地的官员给光武帝上书:“(田地数量)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不可问”的主要原因是( )A.诸侯力量的强大B.豪强地主的阻挠C.土族力量的反对D.藩镇割据的出现9.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汉代文帝和景帝时期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B.尊奉黄老无为思想C.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D.减少政府财政开支10.下列科技成就中,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B.张衡发明地动仪C.华佗发明麻沸散D.关于日食的记录

5、11.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12.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穿井法、造纸术都先后西传。同时,中亚、西亚的土特产也陆续传到中国。这反映出“丝绸之路”( )A.推动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B.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C.促使中国成为世界经贸中心D.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

6、政系統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三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摘编自邱

7、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据汉书载,刘贺是汉武帝之孙,昌邑哀王之子,幼年继承王位。公元前74年,汉昭帝逝世,无子,霍光立刘贺为皇帝。然而不久,霍光与群臣联名上奏刘贺入朝后的劣迹,如:居丧时无悲哀之心,不素食,掠取女子,废礼仪;即皇帝位后,未祭祀宗庙就以最隆重祭礼祭祀其父要求废黜刘贺。皇太后准奏。公元前63年,刘贺受封为海昏侯。材料二 自武帝崩

8、后,霍光辅政,专权十余年。昌邑王刘贺入京继位后,急欲亲政,又亲信昌邑旧臣,计在位二十七日,遣使者“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几千一百二十七事”,有收回权力之迹象。霍光为保持权势,遂废刘贺。摘编自廖伯源昌邑王废黜考材料三 刘贺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一些人据此轻易判断:刘贺绝非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而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宗室贵冑,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摘编自辛德勇海昏侯刘贺等(1)刘贺封号与汉代哪一制度有关?概括汉书所载刘贺帝位被废原因。(2)材料二对刘贺被废原因是如何解释的?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为何不同。(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9、材料三中的出土文物所印证的史实。这些出土文物对材料一、二有何价值?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关于刘贺的评价?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西汉初年,由于社会经济凋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秩序稳定,到汉武帝时经济得到发展,因此马匹大量增加,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引进西域良马的信息,故B项错误;游牧民族大规模移居中原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马匹增加主要是经济发展,百姓也能养得起马,并不是因为战马消耗减少,故D项错误。2.答案:B解析:对于君与民的关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不同于原始儒学的“民贵君轻”,并未继承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故A项错误;原始儒学中的“民贵君轻”体

10、现了民本思想,而董仲舒“屈民以伸君”的主张,君的地位大于民的地位,不再是以民为本,故B项正确;题中的话题主要是原始儒学和董仲舒思想关于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并没有涉及仁爱思想,故C项错误;董仲舒的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对于德治并没有摒弃,关于德治的主张题中也没有反映,故D项错误。3.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的“千户侯”参加献礼时,必须购买40万钱一张的“皮币”用来置放礼物,朝廷的这种做法会使诸侯王的经济实力受到极大削弱,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对货币的管理情况,故A项错误。汉武帝时期通过实行儒学独尊,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故B项错误。朝廷的这种做法是加强而非

11、“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故D项错误。4.答案:C解析:义利观是指如何看待道义与物质利益之间的关系,材料中反映了西汉时期很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而没有提到当时人道义理念的变化,也没有说明两者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工商业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致富,而且西汉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朝廷不可能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故B项错误;根据“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可知很多人发家致富,说明当时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C项正确;“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富有,而这些富人并非都是豪强地主,财富多也不能说明控制了郡县,故D项错误。5.答案:C解析:汉景帝以

12、后诸侯王与朝廷矛盾并不是逐渐激化,由此排除A项。表中涉及的郡国属于地方行政机构,而非中央,由此排除B项。汉武帝的一系列措施使得中央集权更加巩固,王国控制区域越来越小,为解决边患问题奠定了基础,故C项正确,D项错误。6.答案:B解析:重农抑商政策始于商鞅变法时期,封建社会基本沿用这政策,由此排除A项。由材料“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可知,货币税收加重了富商对自耕农的剥削,因而影响到其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税收情况而非农民生产热情,由此排除C项。由材料“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可知,D项表述错误,故排除。7.答案:B解析:材料谈论的是数学著作,由此选B项。石氏星表是天文学著作,与题干无关,

13、由此排除A项。授时历是天文历法,由此排除C项。本草纲目是医学著作,由此排除D项。8.答案:B解析:汉武帝时期解决了王国问题,诸侯力量强大与史实不符,由此排除A项。光武帝时期士族力量还没有崛起,由此可以排除C项。藩镇割据出现在唐朝,由此排除D项。东汉政权的主要支持力量是豪强大族,因此“不可问”,故B项正确。9.答案:B解析:A项在汉初没有明显体现,故排除。C项和D项是黄老无为思想的具体体现,由此排除。尊奉黄老无为思想使得汉初经济明显恢复,社会稳定,故选B项。10.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蔡伦改进造纸术,使书写材料变得方便易得,大大有利于知识的传播,此后造纸术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世界文明的进

14、程有深远影响,故A项正确。地动仪、麻沸散和关于日食的记录则没有起到这种作用,故B、C、D三项错误。11.答案:B解析:汉初实行“无为而治”,并不是崇尚儒家,敌A项错误;“萧何入秦,收拾文书”使得汉朝能够掌握秦朝的制度,所谓“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汉初在掌握秦朝制度的基础上继承了秦朝有利于国家统治的制度,如皇帝制、三公九卿制等,故B项正确;根据“文书之力也”可知充分发挥了文书功能,故C项错误;秦朝的典章制度并非都适用于汉初,官吏仅熟知秦朝典章制度并不能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故D项错误。1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穿井法、造纸术都先后西传。同时,中亚、西

15、亚的土特产也陆续传到中国”可知,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故选D项。丝绸之路不仅仅推动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周边地区,排除A项。材料未将丝绸之路与其他东西方通道比较,未体现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的主要通道,排除B项。当时世界市场并未形成,不存在世界经贸中心一说,由此排除C项。13.答案:(1)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渊源:承袭秦制。(2)措施:分封诸侯王国。内容: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后果:王侯权力过大,威胁中央集权。(3)措施: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的防范。意义: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使中央集权得

16、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可以得出汉初实行的制度分别是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渊源的作答,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这些制度都是秦朝遗留下的制度,说明了汉初的制度是继承秦朝的。(2)“矫秦县之失策”的意思是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材料认为秦朝灭亡在于实行郡县制,故汉初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又恢复了分封制。内容和后果的回答,只要结合教材知识即可。(3)根据材料中“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可以得出颁布推恩令。根据“国除为郡”可以得出剥夺封地、改郡县。根据“又颁布律令”也可以得出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的防范。意义的回答可从削

17、弱地方割据,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角度来回答。 14.答案:(1)制度:郡国并行制度原因:刘贺失礼仪,乱制度。(2)解释:霍光专权,刘贺急于收权,矛盾激化说明:材料一是史事记述;材料二是史事分析。(3)史实:儒学成为正统价值:丰富了材料、二的史事记述和分析。看待:仅凭现有出土文物推翻汉书对刘贺的记述并不客观、充分。解析:(1)第一小问,从材料一“刘贺是汉武帝之孙,昌邑哀王之子,幼年继承王位”可知,刘贺是继承了父亲的王位,封号是汉代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分封同姓子弟为诸侯的封国制度的体现,故刘贺封号与汉代郡国并行制有关;第二小问,从材料一“如:居丧时无悲哀之心,不素食,掠取女子,废礼仪;即皇帝位后,

18、未祭祀宗庙就以最隆重祭礼祭祀其父”可知,汉书所载刘贺帝位被废原因是其违反了封国制、宗法制的礼仪规则,导致政治制度紊乱。(2)第一小问,从材料二“自武帝崩后,霍光辅政,专权十余年”“昌邑王刘贺入京继位后,急欲亲政有收回权力之迹象”“霍光为保持权势,遂废刘贺”可知,材料二对刘贺被废原因的解释是霍光专权,刘贺急于收权,矛盾激化;第二小问,从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出处可知,材料一是对汉书的翻译,材料二廖伯源的昌邑王废黜考是对史书的考据分析,因此二者的不同在于材料一是史事记述,材料二是史事分析。(3)第一小问,从材料三出土的文物可知,孔子及其著作在当时很受重视,故可印证的史实是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第二小问,出土文物是更接近历史真实面貌的证据,故其可为相关的历史记载提供更加丰富、充实的证明,故这些出土文物对材料一、二的价值是丰富了材料一、二的史事记述和分析;第三小问,出土文物虽然是儒家经典著作,但不能说明这些是刘贺生前阅读或喜爱的,也无法体现出刘贺是否博学,对其的评价还应有足够充分的史实作依据,故对材料三中否定汉书关于刘贺的评价的看法是仅凭现有出土文物,推翻汉书对刘贺的记述并不客观、充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