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元曲三首本课话题蔑视权贵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只道刘三,谁肯把你揪捽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作汉高祖!通过乡民之口,揭穿“刘三”的老底,不过是个贪酒、赖债、明抢、暗偷、胡作非为的流氓,可是居然改名换姓称作什么“汉高祖”。作品以乡民的独特视角来刻画汉高祖。乡民是无知的,又是有识的;他的看法多属误解,但又反映出许多真实。无知与有识、误解与真实相交织,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乡民复杂而变形的内心世界。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在这个世界里遭到了最无情的嘲弄,完全失去了他的庄严与神圣,展现了无法伪装的本来面目。积累生活中的素材蒲松龄驳权贵清代大文学家蒲松龄虽然一生
2、穷困潦倒,但他却是刚直不阿,满腔正气。一天,蒲松龄身着布衣应邀去一个有钱人家赴宴。在席上,一个穿绸裹缎的矮胖商人阴阳怪气地问:“久闻蒲先生文才出众,怎么总也不见先生金榜题名呢?”蒲松龄微微一笑,说:“对功名我已心灰意冷,最近我已经弃笔从商了。”另一个满身绫缎的瘦高的官吏故意装出很吃惊的样子说:“经商可是挺赚钱的。可蒲先生为何衣着平平,是不是血本无归呀?”蒲松龄叹了口气说:“唉!大人您说得不错,真是未卜先知呀,我最近跑了趟登州,碰上从南洋进来的一批象牙,许多都是用绫缎包裹,也有极少数用粗布包的,我原来以为绫缎包的会名贵一些,所以就多要了些,只要了少许粗布包的。可谁料带回家一看,咳!绫缎包的竟全部
3、是狗骨头,粗布包的倒是真正的象牙。”权贵们听后心照不宣,一个个毕恭毕敬,默默无言。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徐悲鸿不媚俗,不媚外,不媚权贵。 竺可桢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蒯通(kui)銮舆(lun) 一(di) 糨(jin)斛(h) 揪捽(zu) 擂鼓(li) 觑(q)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坝”通“耙”,一种平地碎土的农具)(2)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见”同“现”,现成的)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旋(2)干
4、(3)绝(4)去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春采了桑(名词作状语)在春天(2)冬借了俺粟(名词作状语)在冬天(3)红漆了叉(名词作状语)用红色(4)银铮了斧(名词作状语)用白色(5)梦说南柯(名词作状语)在梦中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社长排门告示古义:相当于村长。社是元代地方基层组织,元代以二十五户(一说五十户)为一社。今义:以“社”命名的社会团体的领导者。古义:通知,通知人们要做什么事。动词。今义:多用作“通告众人的文件”。名词。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项废东吴,刘兴西蜀。(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即“项废于东吴”、“刘兴于西蜀”)译文:项羽兵败乌江,自刎身亡。刘邦利用汉中及
5、蜀中的人力、物力战胜项羽,建立汉朝。秋思之祖马致远马致远,字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曲四大家之一,少年时追求功名,未能得志,晚年退隐田园,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间友”的生活。今存杂剧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等七部。他的作品豪放中显飘逸,沉郁中见通脱,语言清丽。他善于把比较朴实自然的语句锤炼得精致而富有表现力,曲文充满强烈的抒情性和主观性。马致远的散曲扩大了题材领域,提高了艺术意境,声调和谐优美,语言疏宕豪爽,雅俗兼备。元曲四大家之首关汉卿关汉卿(约12341300),号已斋叟(或作已斋、一斋),元大都(今北京)人,著名元曲作家,元杂剧的奠基人之一,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6、”之一。长期从事戏剧活动,书会才人的生活使他沾染了一些封建落魄文人的浪荡作风。 编有杂剧60多部,现存13部。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调风月等都是他的代表作,而最著名的窦娥冤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他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元代散曲家睢景臣睢景臣,字景贤,一作嘉贤,扬州(今属江苏)人,元曲作家。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不详。著有屈原投江、牡丹记等杂剧,散曲作品仅存套曲三首。录鬼簿称:“维扬诸公,俱作高祖还乡套数,唯公哨遍制作新奇,诸公皆出其下。”【双调】蟾宫曲叹世马致远生活在吏治腐败、文人地位低下的元代,他早年热衷于功名,但他的仕途却并不得意,所任最高官职不过是五品
7、的江浙行省务官。因此他产生了人生的幻灭感和历史的虚无感,并进而乞灵于老庄的保身哲学,将与世无争、超尘绝世的隐居生活作为理想的人生境界,以此逃避现实,获得心理平衡,于是他写了大量的叹世之作,包括这篇著名的【双调】蟾宫曲叹世。【南吕】四块玉别情写女子对情人的相思之情,浅语深衷。弥漫于散曲中的还有一种由于世变沧桑而带来的空幻感和凄凉感。封建政治与道德力量的虚弱、外族入主带来的黑暗与凌辱使元代作家感到历史和现实都是“空”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在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乱后,于返回京城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他摆设宴席,邀请故人父老饮酒。席间,刘邦击筑,唱出了激昂慷慨的大风歌:“大风
8、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他召集百余名青年,教他们唱这首歌,自己随歌起舞,不禁“慷慨伤怀,泣数行下”(史记高帝本纪)。刘邦在家乡逗留了十余日,“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道旧故为笑乐”(同上)。临行时,刘邦颁诏永远免除故乡人民的徭役赋税,人们感激不尽,去为刘邦送行。这年四月,刘邦即病故于长安。但睢景臣却没有歌功颂德,而是从高祖本纪中所记刘邦少年时的无赖行为生发开去,从另一个角度,以一个曾经与刘邦有过瓜葛的农民的口吻,用辛辣幽默的民间语言揭露了他发迹之前的行径,来勾画这个流氓皇帝衣锦还乡的场面,表现了作者对皇帝的蔑视,在封建社会具有进步意义。元曲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
9、典文学艺术中的三颗明珠。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二者都是当时流行的北曲(散曲分南曲和北曲两种,它们最初的萌芽都是从“词里蜕化出来的”)。当时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家和作品,作家如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王实甫、纪君祥等,因此人们把元曲称为元朝文学作品的代表。杂剧,最基本的一点是有剧情、能演出,所以它有宾白(说白)对白说话、科介动作和唱曲,每折戏的唱曲是一个套数。同一折内由同一个宫调的曲子组成,中间不变换宫调,一折内一韵到底,这是与小令、套数的相似之处。基本形式是四折一楔子。一折戏相当于今天的一幕,楔子是一个短场戏,放在全剧开头或加在四折之间,起序幕或过场的作用,不能放在末尾。杂剧代表有窦娥冤、陈州
10、粜米等。散曲起于金元,便于清唱,它包括散套(套数、套曲)和小令两种(也称清曲)。小令体制短小,句调长短不齐,但都能独立成篇,可以歌唱,如马致远的【双调】蟾宫曲叹世。散套,是由同一宫调的两支以上的曲子相连组成,成为有头有尾的一个整套曲子,如睢景臣的【般涉词】哨遍高祖还乡。【双调】蟾宫曲叹世借项羽、韩信虽有奇功但不得好结果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叹世”的主题,表明自己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态度。【南吕】四块玉别情表现了送别时的痛苦心情。【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以一个乡民的口吻,生动地勾勒了那个流氓皇帝衣锦还乡的排场情况、装腔作势的丑恶嘴脸以及卑贱时候的丑恶行径,从而撕下了封建最高统治者的神圣面目,否定了他
11、的无上权威。_【答案】借古讽今情景交融滑稽可笑一、阅读【双调】蟾宫曲叹世,回答下面的问题。1如何理解“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答案】“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道出世道之险恶,人心之叵测。“醉了由他”突出“叹世”主题,表明自己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态度。2【双调】 蟾宫曲叹世语言上有什么特点?【答案】通俗平白、简洁明快。曲子采用的文字,接近当时的口语,没有难懂的地方,使人一看就懂,如“两字功名,几阵干戈”等。在历数历史事实的时候,没有大量的铺排,利用了“南柯一梦”、“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等成语,自然就达到了叹世的目的。短小精悍,概括性强。作品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否定,对许多说不清是非
12、功过的现实政治表示了反感,语言明快,如飞流入涧,一泻千里,表现了豪放派元曲作家的风格。二、阅读【南吕】四块玉别情,回答下面的问题。3试赏析“凭阑拂袖杨花雪”一句。【答案】倚着阑干伫立凝望着情人的远去,因伫立已久,如雪的杨花纷纷飘落在身上,但伤心人全然不觉。情人走远了,她还在凭栏远眺,频频招手,在招手拂袖间杨花才被拂去。这一句把送别写得非常逼真,“拂袖”看似一个随便的动作,细细咀嚼,却包含着送别之人的无限惆怅。4关汉卿在【南吕】四块玉别情中是如何表达“离情别绪”的?【答案】“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曲从别后说起,开端就点明了所描写的内容:送别情人之后难以割舍的心境。“一点相思几时绝”是
13、这首小令的重心。关汉卿在这里以“一点”与“几时”对举,表明一种相思,却能惹起长久的万种离愁,留下了永久的难以消失的伤痛。这位女子爱她的情人,爱得深挚、爱得真切、爱得缠绵,由这几句话得到充分的体现。“凭阑拂袖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这四句寄情于景,描绘了一幅令人心痛欲碎的画面。“拂袖杨花”,看似一个随便的动作,细细咀嚼,却包含着思妇的无限惆怅,然而,杨花虽被拂去了,但“溪又斜,山又遮”,情人沿溪而行,渐去渐远,想再看一看情人,但是小溪曲曲折折,高山重叠阻遮,挡住了女子的视线,始终看不到情人远去的身影。那种离别的沉痛之情,全凝聚在“人去也”这一声撕心裂肺的长叹之中。至此,一位多情而又憔悴
14、的女子,似乎就站在我们的面前。三、阅读【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回答下面的问题。5本文的“新”和“奇”主要表现在哪里?【答案】“新”就新在思想内容,“奇”就奇在表现方法。睢景臣在元代生活的基础上,取材于史料,却又别出心裁,透过正史的表面文字,抓住问题的实质,以辛辣的讽刺,出尽了这位汉高祖的洋相。 6.试分析【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中欲抑先扬手法的运用。【答案】车驾来到以前,全村男女老少,不管是穷人还是富户,都忙得不可开交。虽然这个农民还搞不清“车驾”和“銮舆”是怎么回事,但看这忙乱的劲儿,猜想一定是个了不得的人要来了。接下去连着用三支曲子写仪仗车队,虽然描写的是威武盛大的场面,但作者着意写那个至此
15、还未出场的人物,这样豪华威严的气派,来的肯定是个非凡的人物。然而当读者按这个思路去推想时,却突然来了个大转折。第四支曲子,主角上场了,但这时作者还未点出他的身份。一方面是为了情节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从当时的场景来看,这样写也合情合理。皇帝驾到,百姓都得下跪恭迎,来不及仔细辨认,所以最初给人的印象只是外形:一个大汉,而且架子极大,“觑得人如无物”。待到跪拜之后,抬起头来仔细瞧,“觑多时认得”,这才认出那大汉是谁。可是到这时作者还不点破究竟是谁,只用一句包含着许多问号的话“险气破我胸脯”收尾。这一句好像奇峰突起,带起了无穷悬念,激起读者急切要了解其中原委的欲望。7本曲是通过一个农民的眼睛来写刘邦还
16、乡这件事的,从文中的描述来看,这个农民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答案】本曲通过一个农民对事件的观察、解释,刻画出一个性格豪爽、泼辣、奔放、粗犷朴直、无所畏惧的农民形象。【双调】蟾宫曲叹世【南吕】四块玉别情【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1写作特色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讽刺艺术辛辣而不动声色的讽刺手法的运用,是【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一文的艺术风格。作者通过一个乡民的口吻,写出了衣锦还乡的刘邦是一个敲诈勒索、胡作非为的流氓无赖,剥下了罩在他身上的华丽高贵的衮服。对至高无上的皇权进行了大胆的否定和辛辣的讽刺。2写法指导漫画法:夸张是漫画的特点,漫画式的讽刺手法其特点也是夸张,把人或事的假、丑、恶加以扩大或缩小,使之变
17、形,以突出这一侧面的特征,达到讽刺的目的。对比法:把被讽刺的对象,在对待同一人或事的前后不同的言行上进行描述,以显示被讽刺对象的愚蠢可笑。托物法:这是一种把讽刺对象托比于某物,使讽刺对象具体化、形象化的手法。反说法:人的感情发展到了极顶,往往会以完全相反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语言上就是“说反话”。作为讽刺手段的“反话”,是“反话正说”,用肯定赞美的语言描述明显的丑恶、虚假的现象,表达作者的鄙视与挖苦。讽刺手法犀利有力,而且使用灵活,或正面进攻,或旁敲侧击,或讽刺揶揄,或正颜厉色:嬉笑怒骂,皆成文章。3迁移应用仿照例句,用讽刺手法,再造两个句子。例句:电视机自以为拥有一切,但无论改变什么,都得完全听
18、从人的摆布。空调电灯【答案】空调总以为自己能改变大气候,却只能在一个狭小空间内改变温度。电灯总以为可以照亮全世界,但只能照亮狭小的空间。1课内素材【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中被嘲弄的皇帝刘邦,只不过是作者借以调侃讽刺皇帝的艺术形象,作者正是通过否定刘邦而表现了他否定皇权的思想。作者在作品中敢于否定皇权,挑战权威,读后令人在嬉笑中受到艺术美的熏陶和思想上的启迪。【应用角度】“蔑视权威”、“挑战权威”、“超越”、“质疑”等。2精彩应用人生在世,你总得藐视点什么东西,或人或物或事,否则,看什么都伟大,啥子都敬畏,处处低眉顺眼,事事谨小慎微,那就会把自己活得唯唯诺诺,可怜巴巴。睢景臣借乡民之口呼汉高祖刘邦
19、为“刘三”,阮籍藐视汉高祖刘邦,说他是“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李白藐视当朝权贵,让宰相杨国忠研墨,宦官头高力士脱靴,我们或许做不到那般清高自傲,但也完全可以特立独行,洁身自好,藐视那些登龙有术的“新贵族”,发不义之财的暴发户。列宁藐视帝国主义,嘲笑他们是“泥足巨人”;毛泽东藐视“一切反动派”,断言都是“纸老虎”,原子弹也是“纸老虎”。我们不可能有革命领袖吞吐宇宙傲睨天下的气魄,但仍然可以藐视那些巧取豪夺的贪官污吏,藐视那些鱼肉乡民的腐败分子,而且非常自信地“看他起高楼,看他楼塌了”。穿越宋词元曲的雨李晓斌又是江南的梅雨季节。雨,常常在夜梦中如约而至。如约而至的还有细雨骑驴的书生。“黄梅时节家
20、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满耳充盈的是潺潺的雨声,雨点似的蛙鸣,假想中的抑扬顿挫的吟哦。聆听帘外的雨声,打开古典词曲。雨,踩着平平仄仄的韵脚,清凌凌地来了。一袭雨意,沾湿了书生的诗稿。那飘洒在诗人梦中的雨是诗的精灵、诗的音韵。宗白华说:“啊,诗从何处寻/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在诗人眼里,雨就是多愁善感的诗。在汉语的语境里,有关雨的词语都带着浓郁的诗情。什么烟雨、新雨、残雨、暗雨、疏雨、苦雨、喜雨、梧桐雨、杏花雨这些词儿只需轻轻一读,一股诗意、某种情感便油然而生。雨是很女性化的一个词。在诗人笔下,雨总是和闺怨、闲愁连在一起。“萋萋芳草忆王孙雨打梨花深闭门”,芳草,梨花雨,深深的庭院,营造出孤苦、幽
21、寂的意境。远方的心上人呵,你可知道春闺中的寂寞与思念?雨,飘飘洒洒,忽来忽去;人,聚聚散散,庸庸碌碌,“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离人心中,雨声含恨,云影衔愁!“湛湛长空里,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零乱的雨丝纺织着零乱的愁绪,真是“沾襟比散丝”呵!然而,一个愁字,又怎能简单地写尽雨中的思念。寻寻觅觅的李清照低声吟道:“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疏雨打梧桐,一点一滴,茕茕孑立、形单影只的她在细数雨声吗?诗人凄楚的心怀被冷雨淋湿了、淋透了!异乡羁旅,宦海浮沉最怕听的是雨声。“檐头溜,窗外声,直响到天明。滴得人心碎,聒得人梦怎成?夜雨好无情,不道我愁人怕听。”
22、客中闻雨,连思乡的梦儿也被雨声搅了。这恼人的夜雨,无情有恨,陪伴着诗人彻夜失眠。听雨,吟雨,一腔情愫让雨浇湿、稀释。闺怨,乡愁,风雨飘摇的凄苦与烦忧,人生的种种惆怅,都在蒙蒙的烟雨中飘忽、酝酿、消散。诚如一位作家所说:“我颇疑心中国人听雨能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就是把痛苦化掉(诗化掉)的过程。”诗人听雨,听出了人生的况味,也诗化了如雨的凄楚。雨,本无所谓忧乐,只是听雨的人儿心存烦忧呵。听雨的书生不只听出了忧愁,也听出了雨趣,又有多少人沉浸在雨的欢乐中。“秋阳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肃杀秋色,荷败叶枯,本来很令人沮丧、消沉,饶有兴致的诗人却从雨打残荷中聆听了一阕美妙动听的音乐。“骤雨过,珍珠
23、乱撒,打遍新荷”,那是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浔阳琵琶吗?“响琮铮滴碎瑶阶玉,细溟蒙润透纱窗绿”,珠圆玉滑的雨声是捻摸琴弦的轮指吗?“云影天光乍有无,老树扶疏,万柄高荷小西湖。听雨,听雨!”云翳荷塘,雨脚遽至,正在赏荷的诗人不觉得扫兴,反而高兴地捋须吟道:正好听雨,正好听雨!因乌台诗案险些断送头颅的苏东坡即使在远贬黄州的险恶处境中,依然旷达超然。沙湖道中,突降豪雨,同行者狼狈不堪,他却泰然自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对屡遭坎坷、处变不惊的诗人来说,一场突如其来的风雨又算得了什么呢?惶恐与窘迫又何济于事呢?不如在雨中漫步、迎风吟唱!人生又要经历多少风雨
24、呵!风雨行舟,多少人视为畏途。诗人却在湍急的洪流中举杯歌吟:“篷窗风急雨丝丝,笑捻吟髭。淮阳西望路何之?鳞鸿至,把酒问篙师。”风雨飘摇的客船上,诗人是去与朋友相会,还是挂帆归乡?手持远方的来信,他全然没有异乡羁旅、风雨漂泊的愁苦与颓唐。人生就在路上,他向船夫问路,流露了似箭的归心。哦,“淮南淮北不尽的路程,一步步就是人生。”这是王亚平老师在我的毕业留言簿上的题词。我想诗人的心态庶几与此词句相近。我写雨的时候,窗外正下着雨。窗外是九重天宾馆的施工工地,没有梧桐、芭蕉与荷叶。雨点打在新筑的水泥楼面上,噼里啪啦,一片炒豆子似的急响,溅起白蒙蒙的水雾。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你还能从檐雨的滴答中听出无穷的
25、意味吗?古典的雨已经现代了,本来属于诗的,已经不是诗了。诗意在消泯。又一个梅雨时节,我却在宋词元曲中寻雨。窗外是一个雨的世界,书上也是一个雨的世界。但愿能带着雨的憧憬,让日趋浮躁、枯燥的心灵寻得一个清凉湿润、烟雨迷蒙的梦境。1悟开头。本文的开篇颇具特色,开篇简洁,直入主题。同时还使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如“雨,常常在夜梦中如约而至。如约而至的还有细雨骑驴的书生”使用了顶真的手法。2悟手法。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旁征博引,引用大量的诗词。大量诗词的使用,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给文章增添了古朴典雅之美。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具有丰厚的古诗词文化底蕴。如第三段引用了“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1下列加
26、点的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排门告示(打门)这差使不寻俗(寻常)索应付(须) 乔男女(乔装的男男女女)B一人马(一大队)大作怪(非常奇怪)那大汉下的车(下了车)天曹判(天上的判官)C多娇女(指漂亮的宫女)你须身姓刘(必须) 根脚从头数(根底,底细)有甚胡突(糊涂)D白甚么改了姓(禀告)施礼数(行礼)新刷来(刚洗刷过)匹头里几面旗舒(当头、迎面)【解析】A项,排门,挨门;乔男女,不三不四的男女。C项,须,本来。D项,白,平白无故。【答案】B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拽坝扶锄B胡踢蹬吹笛擂鼓C一尊还酹江月D见放着文书【解析】A项,“坝”通“耙”;C项,“尊”同“樽(罇)”;D项,“
27、见”同“现”。【答案】B3对课文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双调】蟾宫曲叹世意在抒发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但全篇并无一字针砭当世,而只是罗列一个又一个历史故事,借助读者对历史的联想来体味作者的意图,通过“咏史”达到“叹世”的目的。B【南吕】四块玉别情写男子对情人的相思之情。C【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突出体现了元曲特点,使用口语、俚语,读起来明白、流畅、生动,与唐诗宋词用语力求典雅不同。D【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嘲讽刘邦骄傲丑 态,揭露他的老底,数落他的无赖行径,表现对他的蔑视,富有思想的进步性。【解析】【南吕】四块玉别情写的是女子对情人的相思之情。【答案】B4下列文学常识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导学号
28、:20130090】A关汉卿,号已斋叟。元曲四大家之一。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作品大多反映黑暗的社会现实,表现人民的苦难和反抗精神。B马致远,元曲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杂剧汉宫秋、散曲天净沙秋思是其代表作。C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两者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D散曲,是曲的一种,和诗词一样,用于抒情、写景、叙事,有宾白科介,包括套数和小令。 【解析】无宾白科介。【答案】D阅读【双调】蟾宫曲叹世,按要求完成56题。5本曲中用了哪些历史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注意分析用典的作用。思想感情可结合主旨作分析。【答案】秦,“百二山河”,何等强盛,最终还是亡国;楚汉战争,项羽兵败乌江自刎;韩信,开国功臣,也遭受杀身之祸;蒯通为保自身,只好假装风魔;一切政绩功名,皆为南柯一梦。最后作者发出“醉了由他”的感慨,突出了“叹世”主题,表现了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态度。6本曲在写作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解析】从表现手法、语言以及思想情感等方面考虑,抓住一点,展开分析。【答案】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否定,对说不清功过是非的现实政治表示了反感。这是封建社会走下坡路的时期许多文人喜欢用的手法。作品短小精悍,概括性强,容量大。而语言却如飞流入涧,一泻无余,充分表现了豪放派元曲家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