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2 散文阅读 学案2 考点突破精准答题 第4讲 分析散文中的形象及作用课时演练.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18128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2 散文阅读 学案2 考点突破精准答题 第4讲 分析散文中的形象及作用课时演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2 散文阅读 学案2 考点突破精准答题 第4讲 分析散文中的形象及作用课时演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2 散文阅读 学案2 考点突破精准答题 第4讲 分析散文中的形象及作用课时演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2 散文阅读 学案2 考点突破精准答题 第4讲 分析散文中的形象及作用课时演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2 散文阅读 学案2 考点突破精准答题 第4讲 分析散文中的形象及作用课时演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2 散文阅读 学案2 考点突破精准答题 第4讲 分析散文中的形象及作用课时演练.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二散文阅读学案二第4讲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16分)风中的芦苇梅洁我无法说清我何以如此挚爱芦苇!我一直想,我这一生,总会和芦苇不期而遇。在深秋白茫茫的芦苇荡里,和着盛开的芦花留下我的身影,哪怕从此我随风而去我这样如痴如醉地想了许多年,想得有些莫名,有些怪异。我知道这是我生命中的一道信息,但我不知道它的由来。我生长在南方没有芦苇的汉水之滨。许多年后的八月,朋友约我去南大港湿地,他们告诉我说,湿地里的芦苇浩浩荡荡。“湿地”之说是近两年的事情,它是大地的最宝贵的一个器官,如人的肝、胃、肺叶、心脏什么的,它叫“地球之肾”。它的重要已是很明显的了,但我知道,此去南大港,我心醉神往的是芦

2、苇。地处渤海湾里的南大港,俗称大洼,属传说中林冲发配的荒凉之地沧州。千万年里,海水在这里涨了退了,汹涌了平静了,留下了茫茫无垠的盐碱滩,芦苇在盐碱滩、在沼泽泞泥的大洼开始了千万年的生长,寂寥而沉静。八月的芦苇是盐碱地绝妙的幻想,那绿色让人恍入梦境。于是我看到,满目的芦苇一泻千里,它们从地平线的天际处漫过来,是一种没有边际的逶迤。我知道,地平线之外是渤海。海风吹过来,湿地掀起了芦苇的大涛,这里,我离海还有一段路程,但我已经听到了属于海的呼啸,还有一种属于海的力量,有些雷霆万钧。稍刻,海风过去,八十平方千米涌起了芦苇绿色的涟漪,涟漪抚弄衣裙,仿佛是一种温柔的牵携,这时,我肯定还听到了生命拔节的声音

3、和絮语。大自然成长的声音从芦苇荡里传出来,轻盈的唰唰声,唰唰唰唰声音在风中荡漾,有一种启示般的感动。很难想象,很难想象这一片盐碱地里有如此挡不住的生机。在芦苇荡里,我遇见了华北。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中国人都在忍受饥馑,于是,一群拓荒者走进了大洼,他们在这里开垦了几十万亩稻地,建造了一处北方粮仓南大港农场。拓荒者中走着一个九岁的男孩,他随父母兄妹一起从遥远的川南走来,蜀道迢迢,几千里南方北方,小男孩和父辈一起背负着历史的原罪似这芦苇,岁岁枯荣;如这潮汐,月涨月退。四十多年走过,小男孩把失望与希望、困苦与挣脱、爱与孤独以及全部的生命都交给了大洼,小男孩一生没走出芦苇。回过头一想,这一切,最初和最终

4、似乎都是与生俱来,都是为了不辜负父亲赐予的那个名字华北。此刻,华北和我们一起站在八月的芦苇荡里。“大洼连续七年干旱。我来大洼四十二年了,第一次看到大洼干得滴水全无”华北有些忧郁。许多年里,中国人到处在填海造田、围湖垦地,原本六十万亩铺天盖地的芦苇荡,只幸存下五分之一。后来,大洼发现了石油,于是大洼不允许再蓄水了。上游的河流也被截断了,大洼连年干旱。大洼的油田在贡献石油富庶的同时,也在丢失着千万年的绿色和静美。“保护湿地”仅是大洼人近几年刚刚获得的信息,那是人类文明生存的智慧。为了幸存的芦苇,为了芦苇里千千万万迁徙的鸟儿,千千万万的鱼,以及千千万万在芦苇里栖息的蛙、蟾蜍、狐狸人们说它们有的已成了

5、精大洼人开始从黄河给湿地买水,一年一千万方、两千万方地买。今年,没有钱买水,大洼干涸了。干涸的大洼今年闹蝗灾,蝗虫飞来时,天空顿时一片昏黑,邪魔穿过一般。苇地里一平方米就有六千多头蝗虫,一脚踩下去,能踩死二百多头!蝗虫几天之内可把芦苇连叶带杆全部啃尽,大地顿时寸草不生。飞机开始撒药灭蝗。后来人们看到,无边无际的芦苇地里铺满了蝗虫的尸体!为了消灭彻底,大洼人如祖先那样,开始点火烧蝗。于是,十几万亩的芦苇荡燃起了冲天大火,几天几夜。百里外的沧州市民也看到了大洼人烧蝗的滚滚烟云。蒙昧在接受大罚。然而眼下,大火劫后的芦苇在依然干涸的大洼又生成了连天的葱郁。这让人想到上苍对苦难的赐予,命运不会就此倒伏。

6、想象亿万条魔虫“沙沙沙沙”啃咬之后的复生,想象冲天大火焚烧之后丝毫也不怯弱的生长,我倏忽感到,眼前的绿色已不是一种植物,每一棵芦苇都该是一种精神。生命的高贵与尊严是邪恶绝对娼淫不了的,万劫不死的精神是凌翔天空的大鸟!深秋来大洼吧,那时芦苇就开花了,华北说。(选自中华散文,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围绕“我”和朋友到湿地看芦苇的经历,追述了大洼的发展历程,进而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B湿地的前身为盐碱地,却孕育出生机勃勃的芦苇,这既表达了作者的震撼,又体现了盐碱地的生态价值。C“原罪” 一词本意为人类诞生时所犯的原始罪过,作者借用此说表达对五十年代末

7、拓荒行为的复杂心理。D“蒙昧在接受大罚”具体是指人类利用古法烧蝗的野蛮做法,造成了十几万亩芦苇荡被毁的巨大损失。【答案】B【解析】“又体现了盐碱地的生态价值”错误,原文“很难想象这一片盐碱地里有如此挡不住的生机”体现的是芦苇生命力的顽强。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生长在南方没有芦苇的汉水之滨”,照应前文“我”对芦苇荡的遐想,补充说明“我无法说清”的缘由。B文中画线处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从形、声、色等方面描摹芦苇荡,旨在表现我国芦苇荡形如女子的柔美之态。C“我”并未亲眼看见大洼闹蝗灾的情形,但几组数字对比绘成的画面,使这一情景真实可见,令人惊心动魄。D“

8、深秋来大洼吧,那时芦苇就开花了”,结尾以华北的话描画未来湿地的美好图景,带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答案】B【解析】“旨在表现我国芦苇荡形如女子的柔美之态”错误,根据下文“我肯定还听到了生命拔节的声音和絮语。大自然成长的声音从芦苇荡里传出来”“很难想象这一片盐碱地里有如此挡不住的生机”可知,旨在表现芦苇的顽强生命力和浩瀚的声势。3华北这一人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华北是拓荒者的代表,他的故事丰富了文章内容。他见证了大洼变迁的一段历史,通过他的经历介绍那段拓荒的历史,让人们反思历史,同时思考未来人与自然的关系,起到点明主旨的作用。4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曾在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9、中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本文作者说“每一棵芦苇都该是一种精神”。这两处的“芦苇”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中的“芦苇”是一种比喻,人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人因思想而高贵。本文的芦苇是自然物,它的高贵与尊严在于面对厄运顽强不屈的精神。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16分)嘉峪关的味道胡美英清晨,窗外的鸟雀叽叽喳喳地在枝头叫着。高大的椿树已触到五楼的窗沿,伸出手去,甚至能摸到那浓绿的叶片。椿树下是一园低矮的果树。青枣泛着菜绿的光晕,小酸果粉灯笼似的满树招摇,棚上的葫芦整整齐齐地排着队,苹果和梨子从院头探出去,路上的行人伸手便可摸到

10、。多年前,我刚到嘉峪关这座城市时,空气中常弥漫着一层黄土色的雾,充斥着一股辛辣刺鼻的尘土的味道。星星点点的小树苗,在突然袭来的沙尘暴中拼命地向地上匍匐。“城市里只有零零星星的点点绿意,如戈壁中的丛丛刺蓬零乱地散落在城市的角落里,像极了灰色衣衫上点点绿色的斑点”,这是我那时写下的文字。因为干燥、缺水,初到这里的我嘴唇老是起泡。后来,我就使劲喝水,还大盆小盆地接水,放到窗台上、暖气片上,这样屋子里就会湿润一些。那时候,我甚至想过离开这里,回到生养我的那个湿润的家乡。然而,每当我想念南方的时候,那些在风中舞动的小树苗就浮现在我的眼前,在这座城市里那么多人的身上,都揉进了风中小树苗的那股韧劲,那种沧桑

11、与执着。于是,就有了留下来的理由。我找到了一份报纸校对的工作,将自己安顿下来,并全身心地投入到与文字的美好对话之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转眼间,那些风中的小树苗已经长大,路两旁,树木的枝叶郁郁葱葱,行人走在树下,扑鼻而来的满是草木青翠的味道。有时,还会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槐树下看手机,这让我想起故乡那一个个炊烟缭绕的村庄和村庄里那一棵棵标志性的老槐树。不知不觉中,这满街的槐树,也长成了这个城市的标志,散发着故乡的气息。而我,也像一棵移植到北方的小树苗,慢慢地在这个城市扎下根来,并不断地成长。有一年,我去深圳看望弟弟。弟弟买了一个西瓜,我问多少钱,他说三块五一斤。我说,这要在嘉峪关,可以买

12、好几个又大又甜的沙瓤西瓜呢。那一刻,我突然特别想念嘉峪关野麻湾的西瓜。每到夏天,嘉峪关人吃西瓜不是论个,而是整麻袋地往家里搬;嘉峪关西瓜的好味道,是沙漠戈壁造就的。在深圳时,走进当地超市,在一个食品柜上看见“嘉峪关酿皮”的字样,瞬间,嘉峪关的羊肉串、花样面食一股脑地涌现在眼前。原来,这座城市舌尖上的味道,早已深入到我的味蕾里,只是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而已。在南方,我开始想念这座远在西北的城市。想念夏天去长城边兜风,总也看不够那些仿佛不需要雨水就能生长的绿色植物;想念冬天去大戈壁撒欢,雪花满天的时候,在茫茫的雪原上狂奔不止;想念长城旁的果园里,草木葳蕤,一树一树的海棠果,沐浴着祁连山的雨露、黑山强劲

13、的山风,红得明朗;想念嘉峪关关城之上,那些熙熙攘攘的游人。在这座城市里,还有我爱去的书店。书店在一个小楼上,隔三岔五,我总要去逛逛。在这个城市里,有我喜欢逛的服装城,那些五颜六色的衣服,仿佛是一朵朵花儿在绽放,在这个城市里,有很专业的修鞋师傅,有信誉很高的裁缝铺。在这个城市里,我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找到我想找的东西、想去的地方,生活得安心踏实。于是,匆匆启程,从南方的海边到西北的戈壁,一步一步靠近我思念中的塞上之城。前年夏天,兄弟姐妹等家人齐聚嘉峪关。哥哥嫂子是第一次来我这里。他们到了后说的第一句话是:“这儿不和我们家那边差不多吗?”在他们眼里,嘉峪关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和老家湖北已经没有什么区

14、别了,哥哥嫂子在这里住得舍不得走。听说我要把老城区的房子卖掉,便立马阻止:“别卖了,我们以后夏天还要来这里避暑呢!”送他们离开嘉峪关时,天空下着不大不小的雨,嫂子望着马路边松树上密密麻麻的松塔说:“看它们多像燕子!”我仔细一看,那一树树从冬天晃到夏天的小松塔,确实很像一树树铁灰色的小燕子,它们正在雨中翘首眺望着。此后,分散在天南海北的家人们会时不时地念叨起嘉峪关,弟弟说想念嘉峪关的水果,妹妹说嘉峪关的馒头真好吃。我说,等我有空了,都给你们快递过去。他们和我一样,走到哪里也忘不了这座城市舌尖上的味道。嘉峪关这座城,融汇了长城的气质、丝路的气质、雪山的气质、戈壁的气质,这诸多气质混合起来的独特味道

15、,让我走到哪里都会想念。不管我走多远,当返程的车轮驶进槐树夹道的新华路时,心中都会有一个声音在告诉我我回家了!(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9月21日,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树苗所体现出来的韧劲、沧桑与执着,给了“我”在嘉峪关留下来的理由,从此之后“我”慢慢地爱上了这个北方城市。B野麻湾的西瓜、嘉峪关酿皮激发了“我”的潜意识,让“我”认识到自己已经沉浸在嘉峪关的味蕾之中,已经与嘉峪关这座城市融为一体。C“我”之所以在嘉峪关生活得安心踏实,就是因为“我”能随心所欲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能找到自己所想要的一切东西。D“我”的兄弟姐妹已经忘不了嘉峪关的味道,而“我”

16、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座城市,并把它当成了自己的家乡。【答案】C【解析】“就是因为我能随心所欲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能找到自己所想要的一切东西”分析错误,从原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知不觉中,这满街的槐树,也长成了这个城市的标志,散发着故乡的气息”可知,“我”之所以在嘉峪关生活得安心踏实,是因为“我”把她当成了故乡,舍不得离开她。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描写了小鸟、椿树、果树、青枣、苹果和梨子等自然环境,既是描摹当下舒适的生活环境,又为下文回忆过去做铺垫。B文章开头在描写嘉峪关生态环境时运用了两组对比:南方与嘉峪关进行对比,嘉峪关过去与现在对比。从而突

17、出了作者对嘉峪关味道的认可。C本文用语生动形象,像“小酸果粉灯笼似的满树招摇”“在突然袭来的沙尘暴中拼命地向地上匍匐”“它们正在雨中翘首眺望着”,这些句子和用语让文章读起来活泼而风趣。D文章最后特意记叙了哥嫂以及弟弟对嘉峪关的态度,这是从正面赞美嘉峪关的味道,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嘉峪关的喜爱之情。【答案】D【解析】“这是从正面赞美嘉峪关的味道”分析错误,从原文“在他们眼里,嘉峪关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和老家湖北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哥哥嫂子在这里住得舍不得走”“弟弟说想念嘉峪关的水果”可知,作者这是侧面烘托嘉峪关环境宜人,食品美味。3本文记叙的是嘉峪关的味道,文中却用了不少笔墨回忆了长城兜风、戈壁撒

18、欢、书店、服装城等往事,对此你如何理解?(4分)【答案】文中写长城兜风、戈壁撒欢、书店、服装城等往事,不仅体现了嘉峪关味道的多样性,而且还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作者借助这些往事,表达了自己对嘉峪关这座城市的喜爱之情,已经把这座城市当成自己的家乡。作者写这些往事,与文章开头部分形成鲜明对比,既突出了嘉峪关这座城市的巨大变化,也强调了作者心理变化的起因和过程。4文中从头到尾多次提到树或与树有关的东西,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椿树、小树苗和松塔,请你分别谈一下这三个物象具有怎样的意蕴。(6分)【答案】椿树代表的是现今嘉峪关的美好生活环境,表达了作者对嘉峪关这座城市的赞美和热爱。小树苗是韧劲、沧桑与执着的象征,更是作者初到嘉峪关时的精神力量。松塔是家人对嘉峪关城市味道的认可,是全文作者思想感情的升华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