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综合测试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17724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综合测试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综合测试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综合测试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综合测试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综合测试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综合测试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综合测试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综合测试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综合测试一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红楼梦中的贾雨村,当了林黛玉的启蒙老师,护送林黛玉进京时,只因与贾政同姓,拿着宗侄的名帖去拜见贾政,便“轻轻谋了一个副职的候缺”,得到了金陵应天府的差事。这反映了(B)A古代任用官员不拘一格B宗法制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C上下级官员间官官相护D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严重削弱解析:同姓,是宗法制的特点,故选B项;材料体现的是古代任用官员的弊端而不是不拘一格,排除A项;贾雨村是林黛玉的启蒙老师,不是贾政的下级,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央集权制度,排除D项。2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封君赐予封臣一份领地,并为封臣提供保护

2、,同时封臣宣誓对领主的忠诚,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封臣在自己的领地享有较完整的治理权或统治权据此,材料阐述的社会时期是(C)A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时期B秦把全国分为36郡时期C制定礼乐制度时期D“开元盛世”时期解析:根据材料“封君赐予封臣一份领地,并为封臣提供保护,同时封臣宣誓对领主的忠诚,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封臣在自己的领地享有较完整的治理权或统治权”可知,该制度为分封制,属于商周时期,礼乐制度是宗法分封制度的体现,故选C项;秦始皇统一六国,废分封,行郡县,排除A项;同理,“把全国分为36郡”,属于郡县制,排除B项;“开元盛世”是唐代,地方实行道(方镇)、州府、县制,排除D项。3“分封制度对相对

3、于四夷的中国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主要强调分封制(D)A扩大了西周的疆域B加强了专制中央集权C巩固了西周的统治D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解析:据材料“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可知分封制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播,故选D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分封制促进中原文化的传播,而不是强调扩大西周的疆域,排除A项;依所学,分封制导致地方权力过大,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分封制促进中原文化的传播,而不是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排除C项。4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

4、于兹新邑”;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下列与材料主旨最相符的是(C)A统治者以占卜方式决定国家大事B神权长期被政权所控制C统治者借神权抬高自己权威D统治者借武力强化统治解析:材料中只是体现了所涉及的人物强调自己是天命的执行者,从本质上看,也是借神权抬高自己的权威,故选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以占卜决定国家大事,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神权长期被政权所控制,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借武力强化统治,排除D项。5秦代的李斯、汉代的晁错、唐代的柳宗元、宋代的苏东坡、明代的王夫之、清初的顾炎武等人几乎一致认为,“郡县制”取代“分封制”,不是哪一个英雄人物的智慧与力量所致,而是一种社会“

5、时势”使然。这表明郡县制的推行(D)A促进了社会发展进步B导致分封制退出历史舞台C得到了后人一致认同D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解析:根据材料“郡县制取代分封制,不是哪一个英雄人物的智慧与力量所致,而是一种社会时势使然”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提高,推动了社会变革,故郡县制的推行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D项正确;“不是哪一个英雄人物的智慧与力量所致”,强调的是郡县制推行的原因而不是结果,排除A项;郡县制的推行没有使分封制退出历史舞台,如西汉初年刘邦分封,排除B项;材料只列明了部分人几乎一致认为不能等同于后人一致认同,并且C项也没有体现材料的主旨,排除。6安作璋先生认为,“御

6、史大夫的官位虽比丞相低,但地位却十分重要”,“在法定制度上,他有着特殊的地位”,并“握有考课、监察和弹劾百官之权,这种权力有时甚至超过丞相”。 由此可见丞相与御史大夫的关系是(D)A御史大夫只是丞相的助手B御史大夫与丞相互不统属C御史大夫与丞相密切配合D御史大夫与丞相相互牵制解析:据材料“御史大夫的官位虽比丞相低握有考课、监察和弹劾百官之权,这种权力有时甚至超过丞相”可知御史大夫与丞相相互牵制,故选D项;御史大夫是副丞相,不是丞相的助手,排除A项;御史大夫监察百官,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二者互不相属,但材料强调的是相互牵制,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牵制而不是密切配合,排除C项。7秦统一后,修建

7、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既有直达九原的“直道”,又有攀越五岭的“新道”,从而把全国各地紧密联系起来。秦朝这一做法的目的是(C)A为了巩固国家统一B为了保障皇权独尊C为了加强中央集权D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解析:秦朝通过修路把全国各地紧密联系起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选C项;修路的主观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是客观作用,排除A项;皇权独尊如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等,修路与皇权独尊无关,排除B项;促进经济发展同样是客观作用,不是主观目的,排除D项。8有学者统计,北宋载入宋史的官员中46.1%来自寒门,从南宋两个年份的进

8、士题名录来看,非官员家庭出身的进士一个占56.3%,一个占57.9%。这说明两宋时期的科举制(C)A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B从根本上结束了贵族政治C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D选拔官员更注重公平公正解析: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宋代官员和进士的出身,未突出官员的文化素养,故A项错误;根据“46.1%来自寒门”“非官员家庭出身的进士一个占56.3%,一个占57.9%”可知,两宋时期官员和进士出身寒门的比例仅为一半左右,其他则为官僚贵族家庭出身,说明科举制没有从根本上结束贵族政治,故B项错误;两宋时期官员和进士出身寒门的占一半左右,说明科举制扩大了人才来源,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宋代官

9、员和进士的出身,未涉及选拔程序,故D项错误。9“它创立了一种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它具有双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地方,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据此判断,“它”的设置(C)A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B较好的发挥了地方的独立自主C标志着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成熟D改变了绝对专权的政治大环境解析:根据“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双重性”可知“它”是行省制。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故A项错误;行省制以中央集权为主,地方有一定权力,但受中央控制,故B项错误;行省制把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标志着

10、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成熟,故C项正确;行省制有利于中央集权,并未改变专制集权的大环境,故D项错误。10图一和图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变化。此变化所反映的本质是(A)A皇权不断得到加强B中央官员数量增多C大臣分工逐渐明确D丞相负责军事责任解析:从图一到图二体现了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到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增强,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秦朝、唐朝的中央官制的演变,无从得知中央官员数量的变化,故B项错误;秦朝、唐朝在中央官制上都有相关的分工,故C项错误;丞相负责行政权,故D项错误。11刘邦因宠爱戚夫人而打算废太子,大臣叔孙通说:“秦以不早定扶苏(秦始皇长子),胡亥(秦始皇第18子)诈立

11、,自使灭祀,此陛下亲见也陛下必欲废嫡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污地。”材料反映出(C)A中央集权受到地方严重威胁B秦朝灭亡在于没有设立太子C长幼有序为当时社会所看重D各派围绕太子展开利益争夺解析:材料涉及汉初太子的废立问题,而非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A项错误;秦朝亡于暴政,故B项错误;叔孙通强调立太子应当要强调嫡幼顺序,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废立太子的不同政治派别,故D项错误。12王昶的军机处题名记中记载,“内而六部各卿寺暨九门提督、内务府太监之敬事房,外而十五省、东北至奉天、吉林、黑龙江将军所属,西南至伊犁、叶尔羌将军办事大臣所属,迄于四裔诸属国,有事无不综汇”。材料表明军机处(C)A成为国家

12、的中枢机构B对皇权构成一定制约C权力涉足清朝各部门D确保了政令畅通无阻解析:据材料“内而六部外而有事无不综汇”可知军机处权力范围扩大,故选C项;材料的主旨是军机处的权力范围,而不是说它是中枢机构,排除A项;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所以无法制约皇权,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政令通畅的问题,排除D项。13“古者君之待臣也,臣拜,君必答拜。秦、汉以后,废而不讲。然丞相进,天子御坐为起,在舆为下。宰相既罢,天子更无与为礼者矣。遂谓百官之设,所以事我,能事我者我贤之,不能事我者我否之。设官之意既讹,尚能得作君之意乎?”下列对材料解读错误的一项是(B)A反映中国古代君主专制逐渐强化B认为罢宰

13、相实质是礼仪层面的变化C认为罢宰相后设官标准发生扭曲D指出罢宰相不利于政治清明与公正解析:材料“宰相既罢,天子更无与为礼者矣”,实质是君主专制的加强,不仅仅是礼仪层面的变化,B项符合题意;材料“宰相既罢,天子更无与为礼者矣”,实质是君主专制的加强,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设官之意既讹”,反映出罢宰相后设官标准发生扭曲,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认为罢宰相后“设官之意既讹”,不利于政治清明与公正,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14明成祖时特选拔杨荣、胡广等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务(参与机密事务决策)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关于对明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D)A内阁的设定为法定的决策机构B六部逐步沦

14、为内阁下属机构C内阁的票拟意见为最终决策意见D内阁的地位有变但职责基本未变解析:根据材料“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内阁的地位有所变化,但是职权依旧是皇帝的顾问机构,故选D项;内阁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排除A项;内阁是皇帝内侍机构,六部直属皇帝,排除B项;内阁的票拟意见是皇帝朱批的参考意见,排除C项。15据记载,清代皇帝召集军机大臣开会时,太监都要退出,进门时掀帘的任务就由军机大臣中资历最浅的人负责,因此当时有“挑帘军机”之称。“挑帘军机”的出现(D)A说明了军机大臣位高权重B表明了皇帝故意显示威严C反映了军机处的等级森严D反映了军机处保密性极强解析:材料“太监都要退出,进门时掀帘的任务

15、就由军机大臣中资历最浅的人负责”反映了清代皇帝召集军机大臣开会时严禁外人进入,说明了军机处决策的保密性极强,故选D项;材料没有体现军机大臣地位高低,而且军机大臣也没有决策权,排除A项;题干中没有体现皇帝故意显示威严,排除B项;材料中只能体现挑帘人的资历浅,不能说明军机大臣地位低,等级森严没有体现,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22分,第17题18分,共40分)16中外古今,中央对地方的治理关系着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作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作立家,因

16、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材料二:中国封建社会地方行政制度演化示意图材料三:“乡约”最早见于北宋神宗熙宁时期“蓝田四吕”(吕大忠、吕大钧、吕大临、吕大防)所建立的吕氏乡约,它相当于今天的“村规民约”,是一种基层乡村自治制度。乡约内容大致包括四项: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约正有权处理争辩纠纷,同时享有一定的惩戒之权。患难相恤则包括水火、盗贼、疾病、死丧、孤弱、诬枉和贫乏七项,是民间自发性相互救助举措。吕氏乡约亦规定了非常详细的救助启动程序和相应救济举措。摘编自古代基层治理(1)根据材料一

17、,指出分封制的局限,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一条有关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的信息并加以说明。(6分) (3)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基层治理的措施。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中央加强地方治理的历史意义。(10分)答案:(1)局限:分封制中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影响: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信息1:中国古代经历了从二级到三级再到四级制、五级制的演变的过程。层级的增加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信息2:我国古代

18、地方行政区划中最稳定的单位是县,它始终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中最基本和最低一级的行政单位,具有极强的稳定性。 信息3: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中,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单位变化最大,同时最为频繁,秦为郡,汉为郡国,魏晋南北朝和隋为州,唐为道,宋为路,元为行省,明为布政使司,清为省。 信息4:州、道、路等监察区转化为地方一级行政单位,体现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3)措施:延续秦开创的郡县制度,形成路、州、县三级制管理;依靠地方基层乡村自治制度承担地方公共事务,有效补充了国家行政职能在基层的“不力”。意义:有利于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解析:(1)第一小问局限,根据材料一“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得出

19、分封制中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郡县制的建立标志着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加强了中央集权得出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结合所学郡县制下人才选拔标准为个人才能而非血缘,推动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得出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结合所学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得出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根据材料二可从地方行政层级的数量、基层地方行政单位、监察区转变为行政区等方面来提取信息,做到尽量概括和精练,并结合所学的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基本事实进行阐述。 (3)第一小问措施,根据材料二秦朝开创郡县制和后

20、世延续了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得出延续秦开创的郡县制度,形成路、州、县三级制管理;根据材料三“乡约内容大致包括四项: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约正有权处理争辩纠纷,同时享有一定的惩戒之权”得出依靠地方基层乡村自治制度承担地方公共事务,有效补充了国家行政职能在基层的“不力”;第二小问意义,结合所学地方基层自治管理一定程度上是对国家行政制度的一种补充得出有利于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材料二:有学者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

21、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材料三:在结束五代十国局面的过程中,北宋统治者着重考虑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如何重建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使唐末以来长期存在的藩镇跋扈局面不再继续出现;二是如何使赵宋王朝长期巩固下去,不再成为五代之后的第六个短命王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解决李斯所议问题实行的政治制度,并说明这一制度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政治制度“突破性创新”的表现,并说明其历史贡献。(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分别解决材料所

22、述两个问题的措施。(6分)答案:(1)制度:郡县制。影响:打破了分封制(或实现了国家统一);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或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表现:创立科举制。贡献:开创考试取士的方式(或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才能作为录取标准;扩大了统治基础(或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为统治者选拔了高素质的人才。(3)措施:强化中央集权:削弱地方行政权、财权(或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强化专制皇权:分割相权,分割兵权(或二府三司制,或中书门下掌行政、枢密院掌军政、三司掌财政)。解析:(1)第一小问制度,据材料一“廷尉李斯”“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相攻击如仇雠”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推行郡县制。第二小问

23、影响,结合所学可知,郡县制的确立加强了中央集权,克服了分封制的局限,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2)据材料二“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并结合所学可知,隋唐时期科举制产生,而三省六部制在隋唐时期为发展完善时期。第二小问贡献,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的确立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庶族地主提供了参政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科举制以成绩优劣取士,一方面选拔了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体现了公开、公平的原则。 (3)第一小问措施,据材料三“一是如何重建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使唐末以来长期存在的藩镇跋扈局面不再继续出现”并结合所学可知,为加强中央集权,北宋分别从权、钱、兵三个角度入手,即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第二小问措施,“赵宋王朝长期巩固下去”即加强皇权,结合所学可知,宋朝为分割宰相权力,实行二府三司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