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2020学年部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随堂小练(15)谏逐客书1、下列对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窃以为过矣窃:私下里B.包九夷包:囊括,吞并C.疏士而不用疏:疏远D.适观而已矣适:适合2、解释下列加粗词的古今含义。至今治强古义:今义:所以饰后宫古义:今义:3、下列对文中相关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侯、伯二等。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B.翠凤,以翠羽装饰的风形旗帜。因天子所乘饰以翠羽的凤形车驾,亦借指天子。C.海内,古人
2、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海,因此称国境以内为海内。泛指天下。D.五帝,是对上古时代五位最具影响力的部落首领的尊称。史记五帝本纪中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让县自明本志令曹操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
3、得如意。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讨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
4、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縢之书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前,朝恩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为万安计。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少减孤之责也。
5、(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B.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C.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D.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古代王侯自谦之称。曹操当时任丞相,封武平侯
6、,故以此自称。B.举孝廉:汉朝的一种取士制度。指地方官向朝廷推荐孝顺父母、清廉方正的人出来做官。三国演义中有“弘曾举孝廉,亦尝作吏”。C.僭号:一是指冒用帝王的称号;二是指超越本分的封号。文中是第二个意思。D.皇后:皇帝的正妻。“后”最初也是君主主宰的意思,其与“帝”的区别是,“帝”是传说中的天神,“后”是大地的统治者。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最初的志向是做一个好郡守,好好搞政教来建立名誉。因此他在济南革除弊政,公正地选拔、推荐官吏,却因豪强权贵的忌恨而辞宫。B.曹操辞官还乡后,在谯县东面五十里的地方建了一栋房子,准备秋夏时读书,冬春时打猎,曾一度产生老于荒野
7、、断绝与宾客交往的念头。C.曹操收编了黄巾军的三十多万人后,先后打败了董卓、袁术、袁绍和刘表,自己也当上了丞相。他认为,作为臣子已显贵至极,这超过了他原来的愿望。D.曹操主动提出退还三县的封地,但表示绝不放弃兵权。他说他这样做,既是为子孙打算,也是考虑到自己垮台后国家会有颠覆的危险。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2)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适:适于。 2答案及解析:答案:古义:形容词,安定。今义:动词,治理。古义:用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
8、连词。解析: 3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汉代分王、侯二等。 4答案及解析:答案:1.B 2.C 3.C4.(1)(我)自己内心盘算,从现在起往后再过二十年,等到天下安定太平了,(我)才跟同年中那些刚被推举为孝廉的人一样罢了。(2)所以汴水之战时,(我的部下)只有几千人,后到扬州再去招募,也仍不超过三千人,这是(因为)我本来的志向就很有限。解析:1.“及至”表示时间,作状语,“袁绍”为人名,作主语,“据”是动词,作谓语,“河北”是名词,作宾语,主谓宾结构完整,故应在“河北”之后断开,排除A、C两项。“投死为国”和“以义灭身”是对称结构,皆为“计”的宾语,由此排除D项。2.由后文的“称臣”“天子
9、之制”“皇后”等内容可知,文中用的是第一个意思。3.打败董卓是在收编黄巾军之前。4.(1)“图”的意思是“计划,盘算”;“清”的意思是“太平,安定”;“乃”的意思是“才”;“举”在句中表被动,意思是“被推举”。(2)“募”的意思是“招募”;“过”的意思是“超过”;“此其本志有限也”是判断句,“本志”的意思是“本来的志向”。【参考译文】我刚被推举为孝廉时,年纪很轻,自以为不是那种隐居深山而有名望的人士,唯恐被天下人看作是平庸愚眛之辈,所以想当一个郡的太守,把政治和教化搞好,来建立自己的名誉,让世上的读书人都清楚地了解我。所以我在济南时,开始革除弊政,公正地选拔、推荐官吏,这就触犯了那些朝廷的权贵
10、。因为这被豪强权贵忌恨,我担心给家族招来灾祸,所以托病还乡了。辞官之后,年纪还轻,回头看与我同年被荐举的人,有的年纪已五十多岁了,还没有被人称作年老。(我)自己内心盘算,从现在起往后再过二十年,等到天下安定太平了,(我)才跟同年中那些刚被推举为孝廉的人一样罢了。所以在谯县东面五十里的地方建了一栋精致的房子,打算在秋夏读书,冬春打猎,只希望得到一点瘠薄的土地,想老于荒野、不被人知,断绝和宾客交往的念头。但是这个愿望没有能实现。后来我被征召做了都尉,又调任典军校尉,心里就又想为国家讨贼立功了。希望被封侯当个征西将军,死后在墓碑上题字“汉故征西将军曹候之墓”,这就是我当时的志向。然而遇上董卓犯上作乱
11、,各地纷纷起兵讨伐。这时我完全可以召集更多的兵马,然而我却常常裁减,不愿扩充;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兵多了会意气骄盛,要与强敌抗争,就可能重新引起祸端。所以汴水之战时,(我的部下)只有几千人,后到扬州再去招募,也仍不超过三千人,这是(因为)我本来的志向就很有限。后来我担任兖州刺史,击败了黄巾军,收编了三十多万人。再有袁术在九江盗用皇帝称号,部下都向他称臣,改称城门为建号门,衣冠服饰都按照皇帝的规格,两个老婆预先抢着当皇后。计划已定,有人劝说袁术立即登基,向天下人公开宣布,袁术回答说:“曹公尚在,还不能这样做。”此后我出兵讨伐,擒拿了他的四员大将,抓获了他的大量部属,致使袁术势穷力尽,集团瓦解崩溃
12、,最后他得病而死。待到袁绍占据黄河以北,兵势强盛,我估计自己的力量,实在不能和他匹敌;但想到我这是为国献身,为正义而牺牲,这样也足以留名后世。幸而打败了袁绍,还斩了他的两个儿子。还有刘表自以为是皇室的同族,包藏奸心,忽进忽退,观察形势,占据荆州。我又平定了他,才使天下太平。自己当上了丞相,作为臣子已经显贵到极点,已经超过我原来的愿望了。今天我说这些,好像很自大,实是想消除人们的非议,所以才无所隐讳罢了。假使国家没有我,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称帝,多少人称王呢!我之所以这样勤勤恳恳地叙说这些心里话,是看到周公有金縢这样的书可以表明自己的心迹,唯恐别人不相信我的缘故。但要我就此放弃所统率的军队,把军权交还朝廷,回到我的封地武平去,这实在是不行啊。为什么呢?实在是怕自己放弃了兵权会遭到别人的谋害。这既是为子孙打算,也是考虑到自己垮台,国家将有颠覆的危险,因此不能贪图虚名而使自己遭受实际的祸害,这是不能千的啊。先前,朝廷恩封我的三个儿子为侯,我坚决推辞不接受,现在我改变主意打算接受它,这不是想再以此为荣,而是想以他们作为外援,从确保朝廷和自己的万分安全方面着想。现在天下还未安定,我不能让位;至于封地,可以退还一些。现在我把阳夏、柘、苦三县的两万户赋税交还给朝廷,只享受武平县的一万户,姑且以此来平息诽谤和议论,稍稍减少别人对我的指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