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 选修 语言文字应用)教师用书:第五课 言之有理 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虚词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16015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 选修 语言文字应用)教师用书:第五课 言之有理 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虚词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 选修 语言文字应用)教师用书:第五课 言之有理 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虚词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 选修 语言文字应用)教师用书:第五课 言之有理 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虚词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 选修 语言文字应用)教师用书:第五课 言之有理 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虚词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 选修 语言文字应用)教师用书:第五课 言之有理 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虚词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 选修 语言文字应用)教师用书:第五课 言之有理 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虚词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 选修 语言文字应用)教师用书:第五课 言之有理 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虚词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 选修 语言文字应用)教师用书:第五课 言之有理 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虚词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 选修 语言文字应用)教师用书:第五课 言之有理 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虚词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 选修 语言文字应用)教师用书:第五课 言之有理 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虚词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 选修 语言文字应用)教师用书:第五课 言之有理 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虚词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山一水、一花一木都是实词的崇拜者,但我们不可小觑那一个个活泼灵动的虚词在句子中所散发出的深刻性,那一对对安分守己的关联词在语段中所显现出的逻辑性。所以我们要善待它们,巧妙地使用它们,发挥它们的巨大威力,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言语表达得更通畅、更明晰。学习本课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分类归纳每课的知识点,加强理解和识记。2.掌握各种虚词的使用方法及语病类型,适当记住一些典型语病例句。 3.增加阅读量,养成对优秀作品的精读细品、揣摩语言的习惯。篇目学习内容学习目标考点对接第一节“四两拨千斤”虚词理解并掌握虚词的性质,辨析常用虚词的用法,区分易混淆的虚词掌握虚词在句中表达特定意义的功能和重要作用。掌握生

2、活中常用的副词、连词、介词、助词等虚词的规范用法,注意与生活实际、热点的联系正确使用虚词第二节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学习复句的构造和复句中的关联词,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和分析复句。学习重点是掌握正确划分复句层次的方法,能够判断复句内分句之间的关系,同时理解并掌握一些常见关联词的使用方法掌握复句的类型、特点及关联词语在句中的作用,以及“单复句变换”中关联词的使用(1)正确使用关联词语;(2)变换句式第三节有话“好好说”修改病句了解现代汉语中病句产生的原因和病句的类型,学习如何修改病句,以及如何在语言运用中避免出现语病。学习重点是明确造成病句的原因,并学会修改病句学会判断病句的类型;掌握判断病句的

3、方法;学会辨析并修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不合逻辑、搭配不当等常见语病类型辨析并修改病句第四节说“一”不“二”避免歧义了解如何辨析和分化语句歧义,从而在语言表达中避免引起交际障碍。学习重点是了解语句歧义产生的原因、歧义句的类型,并且学会消解语句歧义的方法学会辨析并消除句子歧义的方法;掌握辨析句子表意是否明确的方法辨析并修改病句(侧重歧义)第一节“四两拨千斤”虚词主题展示引子感悟活动探究形形色色的“的”要点归纳1虚词概念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副词例外),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除外)。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帮助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表示某种语法关系。2虚词分类

4、及意义虚词类分词性定义示例副词在句中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趋向等的词很、不介词表示动作对象、时间等的引介关系的词对于、在连词在句中起连接作用的词,连词往往标示词、短语、句子、句群、语段之间的逻辑关系与、而且助词在句中起辅助作用的词的、了语气词突出句子语气意义类型的词吧、吗意义词汇意义:“我和学生”与“我的学生”词汇意义改变,内部关系也改变语法意义:“我的书是你借来的”前面的“的”是助词,后面的“的”却是语气词使用虚词在表达句子意思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虚词的用法非常灵活,在使用时容易出错,所以应特别注意。(1)有些虚词,兼有多种词性,如:“和”“跟”“同”“与”,既可以作

5、介词,也可以作连词。“我同你一起去”与“我到时会同你商量的”,前一句中的“同”是连词,而后一句中的“同”则是介词。(2)注意虚词的位置。如: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很不一致。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很一致。表示不一致的程度高,表示不一致的程度低1下面句子括号内必须加“的”字的一组是()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国家将在西部新建十大工程。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共发现28颗行星,它们()存在是通过间接渠道推出来的。风险投资的注入可以使你()钱袋立即充盈,有实力去市场拼抢厮杀谋求发展。他有“乒坛黑马”之称,具备快、灵、狠特点,是欧亚高手取胜()最大障碍。ABC D解析:选B句中“它们存在”是

6、一个主谓结构,加“的”后变成偏正结构。此句的主语位置需要名词性的词组,因而要加“的”。句中“取胜”不能直接修饰“障碍”,没有“的”,这句话就不连贯了。2下列句子中的“的”哪个是助词?哪个是语气词?怎样来区分呢?那岸上站着的一群人是看划龙舟的。天终究会亮的。他今天会回来的。答: _答案:句中的“的”是助词,句中的“的”是语气词。看“的”的后面能不能添相应的名词:能添加的是助词,不能添加的是语气词;删去“是、的”之后,句子的基本意思改变没有:改变了的,“的”是助词,相反就是语气词。3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虚词的使用是否恰当。张大夫把病人的病情没搞清楚就开处方,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他因为名字中有个“海”

7、字,所以大家都叫他“海哥”。顾老师除了懂日语外,教地理的周老师也懂得日语。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答: _答案:中的否定副词“没”应该放在“把”字的前面,该句却放在了“搞清楚”之前,导致错位的毛病。“因为”应放在句首,因为该句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除了”应放在句首,因为该句陈述的对象是周老师,而不是顾老师。若该句陈述对象为顾老师,则“除了”应放在“顾老师”之后,如,顾老师除了懂日语外,还懂英语。这句犯了虚词“关于”位置不当的毛病。“关于事件”这个介宾短语不能放在主语后面,如要保留这一短语,就应将它放在主语“世

8、界各大报纸”前,或者将“关于”改成“对于”,“关于”放在句首,“对于”放在句首或句中。链接考点正确使用虚词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虚词的分类、意义与运用。汉语的虚词主要有五种:副词、助词、连词、介词、语气词。要了解虚词的意义,主要需要了解它的语法意义与词汇意义。运用时要注意虚词的特殊表意作用和虚词在句中的位置。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虚词的数量都相对较少,但作用却很大。 从历年考试大纲来看,每年都会考查词语的正确使用,作为一些在句中起语法作用的虚词更是考查的重点之一。从高考的命题规律来看,考查重点多为生活中常用的副词、连词、介词、助词等词的规范使用,语境与生活实际、热点联系。其中副词、连词

9、考查频率最高。就题型而言,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趋势是与实词辨析,甚至与成语运用结合起来命题;有时也与辨析病句或修改病句结合起来考查。例1(辽宁高考)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虚词,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_人类来说,理想的居住环境是山水园林城市,当然,最富有魅力的城市还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的首都;有的_不是首都,_在这里曾发生过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有的在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_有一点很关键,就是历史文化名城保留了比较多的文化遗迹。_,是不是历史文化名城,主要看它是不是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解析在选用虚词之前,要

10、从整体上把握文段的意思,特别是要弄清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第句我们可以依据语感和习惯用法来判定使用“对于”这个介词,这样读来是比较通顺的。第句要联系上下句之间的句意关系,从中可以推知这两句之间是转折关系,所以可以填充“虽然”和“但是”这一组关联词。第句,可以通过与第句之间的句意关系,推知这一句是对前面一句的补充,所以要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第句,根据句意来看是对前面几句的概括,起到总结作用。答案对于虽然但是还总之例2(新课标卷)下面一段文字如果加上一些虚词,表达效果会更好。为此,请将下面的虚词插入文中适当的地方。插入后,将紧接虚词后的词语填在横线上。注重学英语是好事,同时也要十分重视母语的学习。

11、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最富表现力、最有魅力的语言之一。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我们自己应该学好汉语,用好汉语。某些人以能讲英语为荣,说话时夹上许多“洋文”,而母语的使用白字连篇,真是出尽“洋相”。总要_ 却是_ 更_但_ 随着_解析首先要搞清楚这些备选虚词的词性及用法。“总要”是副词,表示无论怎样一定要如此,终究;“更”也是副词,表示关系更进一层,可解释为“更加”;“却是”和“但”均是表转折的关联词语;“随着”是介词。其次要阅读语段,辨析句子的成分和句间关系。最后把虚词试着代入句中,凭借语感通读一遍代入虚词后的文段,看是否通顺,表达是否明确。答案夹上白字应该某些人中国例3(

12、大纲卷)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从读大学到当老师,我跟随郭先生十几年了。这十几年间,每每有不懂的问题,就去先生家,_有问,必有答。先生偶有记不清楚的,_亲自去图书馆查来,抄得整整齐齐地给我。这些年来,问的问题不计其数,_也不乏幼稚之处。_张开嘴后自己都悔之不已,但是先生却认认真真地为我解答;有时先生才说两句我就表示懂了,先生_要我说出来,看我想得对不对。答:_解析与后面“必有答”暗含条件关系,可照应“必”,填“凡”。与前面“偶有”形成照应,应填“必定”,以突出先生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是对“不计其数”问题的补充交代,用“其中”。可联系前后

13、文,填入“有时”。有点难度,结合上句看,用“则”较合语义。答案凡必定其中有时则例4(广东高考)请在下列关联词语中,选取最恰当的3个,分别填入句子的空格中。 既然不管尽管无论既而因而然而 _ 古代的一些现实主义作家,并不完全是唯物主义者,但是他们_是现实主义者,思想中就不能不具有唯物主义的成分,_他们能够从艺术描写中反映出一定的客观现实。 答: _解析选词填空,首先要整体感知;其次要根据句意和关联词辨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_古代的一些现实主义作家但是他们”,句与句之间是转折关系,“但是他们_是现实主义者,思想中就不能不具有唯物主义的成分”,句与句之间是推论因果关系,“思想中就不能不具有唯物主义的

14、成分,_他们能够从艺术描写中反映出一定的客观现实”,句与句之间是因果关系。答案尽管既然因而(1)有些虚词,在使用过程中有范围、意义、语法等方面的特殊规定,只有了解这些规定性用法,才能做到准确运用。要了解用法,一靠积累,二可在辨析时造些熟悉的句子加以类比。(2)使用虚词,要注意它们在句中的位置,如果位置恰当,句意就准确鲜明,否则,不仅会使句意不明,甚至会改变句子原意。一是否定副词在把字句、被字句中放在“把”“被”字之前;一是复句中关联词语的位置:分句间的主语一致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后面,反之,放在主语的前面。(3)使用虚词,还要注意它们所指向的对象,注意谁对谁的问题。如使用“对”“对于”“对来

15、说”时,就要注意它们的指向正确与否。例如:祖国的一草一木,对我产生了无限感情。文学名著,对我们这些粗通文字的人来说是看不懂的。其中中“对”的使用主客体颠倒了,而换了形式,则使用无误。(4)使用虚词,要注意合理配用。虚词多数是单独使用的,也有成对地配合起来使用的。成对配用的,不能随意拆开。尤其是一些关联词语的使用,更要熟记于心。例如:参加研讨会的全体学者对汉语或英语都很精通。“或”与“都”放在一起使用,自相矛盾,“或”应换为“和”。因为我那时学习的目的不明确,不努力,成绩不好。例句中由于少用了一个跟“因为”搭配的连词“所以”,导致句子因果不明,表意不清。本节训练点:正确使用虚词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

16、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人家的进度_就要超过咱们了,咱们得加油啊!你不了解情况就大发议论,_太主观了吧?王丹考虑问题脑子很灵活,刘磊的思路_敏捷。A马上不免更加B马上 未免 更加C立刻 不免 越发D立刻 未免 越发解析:选B“马上”所表示的时间性幅度要稍大一些,偏口语化;而“立刻”表示的是即刻要发生的事情,偏书面语化。“未免”表示对某种过分的情况不以为然,侧重主观评价;“不免”表示客观上不容易避免。“越发”限用于同一人或事物的进一步变化;两个人或事物比较时,不能用“越发”,必须用“更加”。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你至今还没拿定主意考文科_考理科?他非常用心地

17、写生,_野地里刮起沙来都不知道。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接着飞快地在地图上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_看了一阵。A或者 以至 再B还是 以致 又 C或者 以致 再D还是 以至 又解析:选D“或者”,不能用于疑问句,只能用于肯定句中表选择。“以致”“以至”均为连词。“以至”,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以致”,用于下半句开头,表因果关系,但多指不好的或陈述者不愿看到的结果。在表示动作重复或继续时,“再”多用于未实现的动作,“又”用于已实现的动作。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李某解释说,货车是去年买的,今年11月才来温州,_行驶证曾经丢过两次,又在补证后都被找

18、回来了。他_后,以县里财政困难为由,放弃了他本应得到的国家赔偿。安徽“三农”问题专家均认为,种粮大户的涌现,有助于粮食优良品种和现有种粮技术的集成推广,提高单产_实现粮食总产持续增长。A其间 申冤 从而B其间 伸冤 进而C期间 申冤 进而D期间 伸冤 从而解析:选B“其间”指某一段时间,可单用,也可说“这其间”;“期间”是某个时期里面,前面通常要加上特定的时间概念,如“春节期间”“高考期间”。 “申冤”主要指自己申诉所受的冤屈,希望得到洗雪;“伸冤”则指洗雪冤屈。“进而”表递进关系;“从而”表因果关系。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儒家信徒以担荷道统自命,他们无论“从政”_“立

19、言”,其终极目的就是“行道”,_说是以“道”化众,使人人都受到文化的熏沐。这样我们就懂得了司马迁为什么把自己坚持在屈辱中写史记看得“重于泰山”,也就懂得了曹丕为什么说写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些士人都有_的文化自觉,他们把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视作安身立命的基础。A或是或者充足B或是 甚至 充分C还是 或者 充分D还是 甚至 充足解析:选C第一个空应填“还是”,与前面的“无论”搭配;第二个空应填“或者”,表选择关系,而“甚至”表递进关系,与文意不符;第三个空应填“充分”(多用于抽象事物)。此题要运用多重技巧,结合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来分析。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虚词,正确的一组是()

20、国外有种说法,“人的一生中只有两件事逃不过去,即纳税和死亡”。_纳税是和生活消费密切相关的。当您依法缴纳了税款后,您自然就会享受到应有的权利,_您在接受教育、乘车、去公园休闲等日常生活中,_已经享受了作为纳税人应该享受的权利了。 北京地方那么大,_你又不知道他的住址,一下子怎么能找到他呢? A因为因而都同时B因而其实就同时C因而因为都况且D因为其实就况且解析:选D“因为”表原因,“因而”表结果;“其实”有揭示真相的作用,“因为”没有;“就”表示两者连接较紧,“都”无此作用;“况且”表补充,“同时”只表并列。6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白处填入合适的关联词,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本书为何开篇谈“素材”

21、? _“巧妇难为无米之炊”_大师创作_孩子习作,都必须首先面对“材料”,即靠什么“材料”来编织文学。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契诃夫留下的手记(1892年1904年)就是他搞创作的素材库。它收集了大师在创作成熟期随手记录下的对生活的瞬间感触、未来作品的腹稿、读书心得_从别人著作中摘录下的精粹。细细品味,我发现,它是一种_包含了大师生活的真实,_凝聚着大师对现实的感知、理解、想象与情感的心理复合体。答:_答案:因为无论(从)还是(到)以及(和)既(不仅)又(而且)7下面文字中画线的词语,有的不能删去,有的必须删去,有的可删可不删,请把它们找出来,将序号分别填写在横线上。记者从我市天文台中了解到,日前,

22、该台专家参加了有关日全食工作会议,针对日全食过程有可能出现的社会现象,制定各项应急预案。台长告诉记者,有一年德国甘大城市上空出现日全食,由于驾车者都停车观看,导致了10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将全线瘫痪。因此,日全食期间的交通问题值得重视。此外,治安、卫生等问题也很重要。(1)不能删去的是:_(2)必须删去的是:_(3)可删可不删的是:_答案:(1)(2)(3)8下面的词组中间可不可以加“的”,加“的”后,结构和意义上有什么变化。候补党员师范学校生活习惯夜晚记日记天平不准抓破了鼻子答:_答案:中间可以加“的”且结构和意义不变,均为偏正结构。中间不可以加“的”,它是类似于专有名词的固定结构。中间可以加

23、“的”,但加“的”后结构和意义均发生变化,由谓词性词组变成偏正词组。9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只填序号)(1)语段中处,必须删去的一处是_;不能删去的一处是_。(2)语段中三处引号,用法不同的一处是_;三处破折号,用法不同的一处是_。解析:,“大概”与“可能”重复,所以必须删去。,如果在此处不要“因此”,会使后面的内容与破折号后的内容相连,这样就会引起误解。答案:(1)(2)10下面一段文字中画横线的词语,有的必须删去,有的必须改换。请把它们找出来,将序号分别写在横线上,并作相应改正。“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眼见的是(1)必须删去的是:_。(2)必须改换的是:_。解析:其中“却”与“反而”重复,取其中之一即可,但联系语境,“反而”与“因此而”同时出现不妥。与考查关联词的使用,联系语境,应改为“但”,改为“也”。答案:(1)(2)改为“但”,改为“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