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14362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会宁一中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 文 试 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致中和”是儒家追求的一种生命境界。“致”是达到之意,“致中和”就是要达到“中和”的境界。什么是“中”与“和”呢?董仲舒认为:“夫德莫大于和,而道莫正于中。”在中华传统文化里,“中”意为“中庸、持中”,尤其强调处理事情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及;“和”意味着和谐、和合,尤其强调不同对象彼此相应无碍,达到和谐。换言之,无论是人、事、物,还是观念、道理、方法,如果偏离了中和,就会走极端,失去平衡,产生偏差。“致中和”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需要进

2、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致中和”在修身养性方面蕴含着内外两个方面。“致中”是向内的功夫,要求起心动念以及行为方式时时刻刻都能达到中正和谐的状态;“致和”是向外的功夫,要求在待人接物时能够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只有经过逐渐积累,一个人才能把向内的“致中”与向外的“致和”贯通起来,达到“致中和”,从而不断提高生命境界。对于一个社会来说,“致中和”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个人性情的中和,通过修身养性、涵养性情,达到个人内心的中正和谐;二是社会群体的中和,家庭和睦、邻里友善、社会和谐;三是天地自然的中和,个人生命与天地生命相互感应,达到天人合一。“致中和”虽然有不同的层次,但首先要从个人的修

3、身养性开始。如同大学所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在个人修身养性的过程中,关键是要使自己的行为趋向中正无偏。孔子认为“过犹不及”,一个人要实现中庸之德,就要“叩其两端”,没有过和不及这两种偏执的状况。就人际关系而言,则要坚持“和为贵”。“和为贵”的思想使中国人习惯于做事不走极端、求同存异,并最终变成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和为贵”不但成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原则,也成为处理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中国人很早就意识到,和平是社会发展、国家安定、天下和谐的首要条件。“致中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它熔铸于中华五千年文明之中,内化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当前,随着人

4、类社会的发展,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这一过程中,对“致中和”这一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可以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独有的中国智慧,有助于人与人、国与国之间达到和谐共生的美好状态。(摘编自李海峰“致中和”的当代价值)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了避免走极端,导致失去平衡、产生偏差,儒家致力于追求“致中和”的生命境界。B我们只有在修身养性方面内外兼修,实现融会贯通,才能达到“致中和”的境界。C“致中和”由低到高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个人的、社会的和天地自然的。D“致中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一定可以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独有的中国智慧。2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首段阐明了 “致中和”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为后文展开论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B文章从修身养性的角度指明了达到“致中和”境界的途径,说理透彻,体现了辩证思维。C文章援引大学语句,旨在证明修身养性的关键是使自己的行为趋向中正无偏。D文章主要从个人修身养性和处理国家、民族关系两个层面阐述了“致中和”的当代价值。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和”意味着和谐、和合。儒家认为追求和谐的价值理念应成为道德建设的目标和落脚点。B如果能实现天地自然的中和,或许可以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生态赤字”等问题。C因为“和为贵”的思想已成为

6、中国人的普遍思维方式,所以我们很早就具备了和平意识。D当今社会发展十分迅猛, “致中和”这一思想也应作出合乎时宜的转化和发展。(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眺望月色下的麦田程玉宇今夜,月色如水水如天。今夜,我趁着皎洁的月色,行走在回家的乡路上。脚下的泥土路是干爽明亮的,身旁的杨树林和刺槐林是墨绿色的,而远山一片幽蓝,淡若墨影。身边是一声声算黄算割鸟的催促和吟唱,而从远山里流淌下来的那条河,河面上一片银光闪闪,正在汩汩地向前流淌。空气是清新的、湿润的,满天满地都散发着一缕缕麦子成熟的香味。放眼望去,月光下的原野一片金黄,麦子,麦子,铺天盖地无边无沿的麦子

7、。而村子就在麦田的中央,四周的麦田,将我老家的粉墙黛瓦团团围困,仿佛燃烧起了一片大火,而火光中我的家园纹丝不动,稳如泰山。这是一幅多么奇特的现代派或者印象派的画作呀!眺望眼前无限辽阔的原野,用手抚摸那一棵棵麦子金黄饱满的质地,那些朴素的乡村植物呀,在一片柔情若水的月光之下,仿佛是一群正在等待集体出嫁的新娘,那么娇羞,又是那么急切。月亮的手掌,是那么亲近柔软地抚摸着她们,如抚摸一张张激动得泛红的脸颊。把头低下去,把沉甸甸的麦穗低下去。高扬着头颅的是麦草,低垂下去的头颅是沉重的思想。我突然听到远处的河流,在月色下吟唱着一支古老的谣曲。我看见原野上麦浪一波比一波汹涌,滚滚的麦浪如大地起伏不止的胸脯。

8、今夕何夕呵,我看见在老家青堂瓦舍的庭院里,满院铺满了一层白霜,老母亲端了一盆清水出来,放在正在抽烟的父亲面前。父亲抚摸了一下被汗渍浸得发黄的扁担,然后坐在一个小木凳上,弯腰嚓嚓嚓地磨着一把已见霜刃的麦镰,然后在月色下细细端详,如端详着一把准备出征的军刀。他那沟壑纵横的脸上,流露出的,又是怎样的一种庄严肃穆的表情?此月何月呵,我的乡村整夜狗吠声不断,为了在暴雨前把成熟的麦子抢收回家,天上明月朗朗,村里灯火通明,每一条村巷里,每一户人家里,都弥漫着一种大战在即的紧张气息。亲近麦田,它使我的禀赋总是与这片土地血脉相连,更使我的胸襟如这片原野一般无限辽阔。感恩乡村,它使我的灵魂总是充盈着这片原野的芬芳

9、,它使我的双脚总是牢牢地踏在故里的山川、河流、泥土之上,从而使我变得善良,充满了怜悯之心,灵魂变得宽容、博大,更使我感知到头顶上的这一轮中国月,对整个大地无声的浸润。夏夜,一个人行走在故园的麦田边,有明月朗照着,有麦香弥漫着,回家的乡路,是那么清晰和明亮。我突然感到了一种如醍醐灌顶般的幸福。(节选自长安文学)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用诗化的语言,描写了故乡的月色、泥土路、树林、山川河流,营造了宁静清新的意境。B文章第5段中比喻和拟人手法的使用,生动形象地刻画出金黄饱满的麦子娇羞而又急切地等待收割的情形。C父亲抚摸扁担,端详麦镰,流露出庄严肃穆的

10、神色,几处细节描写表现了父亲质朴的农民本色。D文章以月色为线索,将回乡时的所见所感展现在读者眼前,抒发了一种醍醐灌顶般的幸福感。5请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6分)答:_6第4段在语言运用上极具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6)答:_(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一生情系深蓝梦刘诗瑶“蛟龙号”初次下水,在海面打出漂亮的蝴蝶水花;“蛟龙号”用机械臂灵活地把一面钛合金五星红旗插到了海底;1 000米、5 000米,直到7 062米,“蛟龙号”成为目前世界上下潜深度最大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当人们为“蛟龙号”的每一次进步欢呼雀跃时,有位老人都默默流下

11、了喜悦的泪水。他是徐芑南,中国工程院院士、“蛟龙号”总设计师。作为我国深潜技术的开拓者,他用一辈子的辛勤耕耘、执着奉献,实现了中华民族“下五洋捉鳖”的深蓝梦。徐芑南说过,他对大海是有感情的,他的一生都与大海紧密相连。怀着强烈的报国热情,1958年从上海交大造船系毕业的徐芑南,来到了中船重工集团七二所开始了潜艇结构的研究工作。20世纪80年代,徐芑南积极投身海洋装备的研制工作,先后担任了四项水下潜器的总设计师。他创造性地研制了多型载人潜水器和水下机器人,潜水器工作深度由300米、600米、1 000米发展到6 000米。20世纪末,随着中国大洋协会在国际海底调查研究工作的深入,国家对载人深潜器应

12、用需求越来越迫切。经过一系列论证、研究,2002年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终于正式批准立项。选总设计师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徐芑南,作为业内公认的载人潜水器领路人,他是总设计师的最合适人选。此时,徐芑南已经退休六年,深受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困扰,但徐芑南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心底始终有一个愿望,就是看到中国人独立自主研制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能够在深海遨游。“蛟龙号”立项之前,我国研制过的最深潜水器只有600米。从600米到7 000米,是非常大的技术跨越,深度每增加100米,海水的压力就会增加10个大气压,难度可想而知。并且,作为一项大的系统工程,“蛟龙号”涉及耐压结构和密封技术设计、高比强度合金

13、材料的加工成形技术、航行性能优化、水下定位、水下通讯、自动控制等多个领域的最前沿技术,需要联合国内上百家科研机构集智攻关。为了统筹好“蛟龙号”本体12个分系统工作,他将每一个分系统的任务输入、成果输出、约束和支撑条件,按照技术进度和经费,制成表格,按表工作,大大提高了效率和质量。徐芑南说:“即使每个分系统都做得很好,放在一起却未必会拼成一个性能优良的潜水器。所有系统之间一定要相互配合,相辅相成才行。”在“蛟龙号”的研发过程中,所有合作者对徐芑南这位总设计师,都是众口一词地赞扬。人才短缺也成为制约“蛟龙号”研制的瓶颈。徐芑南格外注重对青年人的培养。“总设计师重要的是做好顶层设计,但更重要的是在实

14、战中带出一支年轻的队伍。”徐芑南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年轻人,还想方设法邀请国内外专家给年轻的设计师队伍讲课。2009年“蛟龙号”第一次海试,尽管已经年逾七旬,徐芑南还是坚持要求上船坐镇指挥,他拖着装满药品、氧气机、血压计等医疗器械的拉杆箱,和科研团队坚守在一起。他在水面的指挥调度清晰沉稳,成为试验成功的重要保障。在两个多月的海试中,试验现场到处都有他的身影,检查设备、交流技术问题、推敲下潜步骤等,不放过任何可能出现的隐患。每次潜水器下水,他从不安稳地坐在指挥室里,而是一连几小时值守在水面控制室里,不放过水声通信传回来的每一句语音。后续的5 000米级和7 000米级海试,由于试验海区较

15、远,徐芑南不能亲临现场,但他一直坚守在海试陆基保障中心,第一时间了解海试情况,并给出相应的技术指导。由于时差因素,海试常常在半夜或凌晨进行,但徐芑南从未缺席过。徐芑南这种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全身心投入的工作热情深深感染了所有人。在他的带领下,“蛟龙号”团队十年磨一剑,实现了中国大深度载人潜器的“从无到有”,从浅蓝走向深蓝,缔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辉煌篇章。如今,已是82岁高龄的徐芑南,依然活跃在中国深潜事业的前沿,他正和同事们一起,向着万米载人深潜的目标发起新的冲刺。这是“蛟龙号”的深度,也是徐芑南精神的深度、人生的深度(摘编自人民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6、)A徐芑南虽已退休,深受疾病困扰,但毅然决然地担任了“蛟龙号”的总设计师,这充分体现了他强烈的报国热情。B在徐芑南看来,“蛟龙号”的研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所以他在工作中非常看重统筹规划。C尽管年事已高,徐芑南还是坚持上船坐镇指挥,正是他清晰沉稳的指挥调度,才使“蛟龙号”第一次海试获得成功。D在实战中带出一支年轻的人才队伍,不仅可以突破“蛟龙号”研制瓶颈,而且可以让我国深潜事业持续稳定发展。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芑南先后担任了四项水下潜器的总设计师,正是由于他在这些经历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蛟龙号”才能够横空出世。B徐芑南从事“

17、蛟龙号”的研制工作,困难可想而知,然而他善于调动合作者集智攻关,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赢得了合作者的赞扬。C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下五洋捉鳖”的深蓝梦,徐芑南迎难而上,力争“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立项,最终他实现了这一梦想。D中国大深度载人潜器“从无到有”,从浅蓝走向深蓝,如果没有徐芑南及其团队的倾心付出,这个目标是很难实现的。9徐芑南一生情系深蓝梦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答:_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朱国祚,字兆隆,秀水人。万历十一年进士第一。授修撰。进洗马,为皇长子侍班官,寻进谕德。二十六年,

18、超擢礼部右侍郎。湖广税监陈奉横甚,国祚贻书巡按御史曹楷,令发其状。帝怒,几逮楷,奉亦因此撤去。时皇长子储位未定,冠婚逾期,国祚屡疏谏。戚臣郑国泰请先冠婚,后册立。国祚抗疏言:“本朝外戚不得与政事。册立大典,非国泰所宜言。况先册立,后冠婚,其仪仗、冠服之制,祝醮、敕戒之辞,升降、坐立之位,朝贺拜舞之节,因名制分,因分制礼,甚严且辨。一失其序,名分大乖。违累朝祖制,背皇上明纶,犯天下清议,皆此言也。”国祚摄尚书近二年,争国本至数十疏,储位卒定。云南巡抚陈用宾进土物,国祚劾之。寻转左侍郎,改吏部。御史汤兆京劾其纵酒逾检,帝不问,国祚遂引疾归。光宗即位,以国祚尝侍潜邸,特旨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

19、参机务。天启元年六月还朝。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国祚素行清慎,事持大体,称长者。明年会试故事总裁止用内阁一人是科用何宗彦及国祚有讥其中旨特用者国祚既竣事,即求罢,优诏不允。都御史邹元标侍经筵而踬,帝遣中使问状。国祚进曰:“元标在先朝直言受杖,故步履犹艰。”帝为之改容。刑部尚书王纪为魏忠贤所逐,国祚合疏救,复具私揭争之。纪为礼部侍郎时,尝以事忤国祚者也。三年,进少保、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改武英殿。十三疏乞休,诏加少傅兼太子太傅,乘传归。明年卒。赠太傅,谥文恪。(节选自明史列传卷一百二十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年会试/故事/总裁止用内阁/一人是科用何

20、宗彦/及国祚有讥/其中旨特用者/B明年会试/故事/总裁止用内阁一人/是科用何宗彦及国祚/有讥其中旨特用者/C明年会试/故事/总裁止用内阁/一人是科用何宗彦及国祚/有讥其中旨特用者/D明年会试/故事/总裁止用内阁一人/是科用何宗彦/及国祚有讥/其中旨特用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巡按御史,是由中央派出巡视地方的御史,既可对府、州、县等衙门进行监督,也可在监察过程中对地方行政所存在的弊端上奏。B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由礼部主持,在京师贡院举行考试,因考期在秋天,故称秋闱。C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置讲

21、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D谥,一般指谥号,是指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颁赐的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国祚富有胆识,嫉恶如仇。担任礼部右侍郎期间,针对陈奉横行不法之举,他给巡按御史曹楷写信,请曹楷检举揭发陈奉的罪状。B朱国祚参议朝政,敢于直言谏诤。对外戚郑国泰的不当言论,他不惧权势,指出其乖谬之处。皇长子之事,他上疏数十次,最终让皇帝确定了储位。C朱国祚清正谨慎,顾全大局。参与主持会试,面对别人讥讽他是因为迎合皇上才受到特别任用的言论,他在完成工作后才主动请求辞职。D朱国祚不计前嫌,

22、一心为公。当因事触犯自己的礼部侍郎王纪被魏忠贤驱逐时,他联合其他大臣极力挽救。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本朝外戚不得与政事。册立大典,非国泰所宜言。(5分)译文:_ (2)御史汤兆京劾其纵酒逾检,帝不问,国祚遂引疾归。(5分)译文:_(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登九峰楼寄张祜注杜牧百感衷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注】据云溪友议载,长庆年间(821824)白居易为杭州刺史时,张祜和徐凝同应贡举而未能分出谁当首荐。白居易遂出试题

23、命二人决赛。结果列徐第一,张第二。张以为耻,遂“行歌而返”。后杜牧颇为张祜抱不平,写此诗寄赠张祜。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 “孤起”一词,写角声凄厉,实际上也烘托出诗人独自登上九峰楼孤寂黯然的心境。B颔联把无形的离思别情寄寓在碧山、芳草等景物中,情景相生,显得丰满具体,意蕴深长。C翠峰依旧,徒添知己之思;芳草连天,益增离别之恨。“思无尽”“恨即休”是本诗的诗眼。D尾联一个“轻”字表现出张祜蔑视权贵利禄的名士风骨,暗寓对张祜的赞赏。 15讲究“兴寄”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特点,要求诗歌不正言直述,而是托物(景、事)兴情,有所寄寓。杜牧“兴寄深远”的诗风历来为人所称道

24、,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6分)答:_(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2)蜀道难中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情景的句子是:“_,_。”(3)苏轼赤壁赋中描述曹操当年伐吴的军威之盛的句子是:“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那么,现今的历史语境中,中国文化业已成为更重要的思想资源。当然,所谓的中国文化不仅包括众多古代思想家的真知灼见,同

25、时也包括晚清以来无数志士仁人的思想探索。中国文化,门类繁杂,一批饱学之士始终,专心致志地从事清理和阐释工作。然而,正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只有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于“改变世界”负有的历史使命,人们才能更为深刻地理解这一批饱学之士的学术贡献。也恰恰因为意识到这种使命,人们才不会满足于某些徒具形式的表面文章,诸如儒冠儒服、之类。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并非不是刻意保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力争进入当今社会,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革命与战争、民族与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中国文化必须介入与回应这些历史巨变,展示民族精神和中国智慧。因此,理论家的工作并非仅

26、仅复述古人的词句,而是阐述中国文化的特征如何与当前的现实紧密互动。事实上,二者之间的联系已经愈来愈紧密。工业社会的机器节奏响彻生活的每个角落时,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例如“意境”“情景交融”乃至“天人合一”保存了哪些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启蒙、革命、利益、市场以及围绕这些概念产生的社会关系瓦解了古代的乡绅之治以后,儒家的“修身”与西方文化的宗教具有哪些不同的社会功能?在一个群雄争霸、的时代,“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含着哪些重大的启示?()。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浩如烟海通宵达旦 三教九流风起云涌B星罗棋布孜孜矻矻 三跪九叩方兴未艾C浩如烟海孜孜矻矻 三跪九叩风起

27、云涌D星罗棋布通宵达旦 三教九流方兴未艾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不仅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且是进入当今社会,力争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B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并不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进入当今社会,力争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C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并不是刻意保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力争进入当今社会,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D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不仅是刻意保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且是力争进入当今社会,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经显现出中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

28、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B中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已经显现在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中C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经显现出中国文化对话历史的思想含量、对话现实的独特价值D中国文化对话历史的思想含量、对话现实的独特价值已经显现在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中20请仔细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完成(1)(2)题。(5分) (1)请为这幅漫画拟写标题,不超过12个字,不得以“无题”为题。(2分)答:_ (2)请揭示这幅漫画的寓意,不超过40个字。(3分)答:_21下面是某市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初审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6分

29、)答:_ 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树影压在秋天的报纸上 / 中间隔着一片梦幻的海洋 / 我凝视着一池湖水的天空”,这般优美的诗句,你是否相信,这是由人工智能所写?日前人工智能的代表性“人物”微软小冰,化身为“少女诗人”,出版了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出版方高调宣称诗集的出版展现了人工智能的超级智慧,在写作领域开启了人机合作共赢模式的新时代。然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也引起了学者和民众的普遍担忧。当具备深度学习能力的AlphaGo战胜人类围棋领域的顶尖高手,当具备人脸识别和语音识别技术的智能软件的识别准确率超越了人类的识别准确率,如果更进一步,人工智能被赋予人类

30、情感与创造力,它又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怎样深远的影响?请你结合材料内容给出版方写一封信,谈谈我们应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的发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第二次月考答案1B(A. “走极端”“失去平衡、产生偏差”是偏离中和的结果,儒家追求“致中和的生命境界”的目的并不一定是“避免走极端,导致失去平衡、产生偏差”。C.文章没有区分“致中和”层次的高低,属无中生有。D.对“致中和”这一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可以达到此目的,而该项“一定可以”的表述过于绝对。)2C(援引大学语句的目的是证明达到“致中和”的境界都要从个人的修身养性开始。)3C(两者

31、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属于强加因果。)阅读导引阅读本文如果能抓住“致中和”这个关键词,就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主要观点。文章首先阐释了“致中和”的概念,指出“致中和”的生命境界其实就是要求我们在为人处事时能做到不偏不倚,求同存异,和谐相处。然后又分别阐述了 “致中和”在社会层面包含的三个层次以及达成“致中和”境界的方法和途径。最后作者结合社会现实谈到“致中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如果能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仍然极具时代价值。(二)4D(“月色”不是线索,而是眺望麦田的背景。)5“把沉甸甸的麦穗低下去”使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了成熟麦穗的形象;具有“沉重的思想

32、”的麦穗象征着世代在土地上劳作的农民;将轻浮的麦草和沉甸甸的麦穗进行对比,表达了对丰收的期盼和对农民朴实品格的赞美。(每点2分)理解文中句子的含意应该从两个层面思考,即表层含意、深层含意(引申意和象征意等)。理解本文画线句子的含意关键是要抓住“麦穗”这个意象,它不仅代表了丰收,而且还象征着故乡的父老乡亲,象征着农民朴实的品格。修辞手法的使用使麦穗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因而意蕴也更加丰富、突出。6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有表现力,“清新的、湿润的”“麦子,麦子”等短句穿插其中,使句式灵活多变,摇曳生姿;使用比喻的手法,把金黄麦田围绕的家园看作是现代派或印象派的画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初回故乡时的印

33、象;善于设色,“金黄”“粉墙黛瓦”等色彩的铺设,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而又安宁祥和的故乡美景;(也可以谈嗅觉和视觉相结合的手法)“麦子,麦子”,反复手法的运用使作者的情感更浓烈;语言充满诗意。(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语言特色类的题目的答题要点无外乎“遣词造句”。“遣词”包括词语和修辞手法的使用,“造句”则是体现句式的特点。本文第4段在语言运用上极具特色,作者极力铺陈初回故乡的景象,情文并茂,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意趣,特别是色彩的运用,给人油画般的感觉,在阅读时要细细体味其妙处。)阅读导引作者踏着月色回到故乡,满天满地麦子成熟的香味刺激着他的嗅觉,引发了他许多回忆

34、和思考。文章以细腻的笔触将作者回乡时的所见所感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富有画面感,极具冲击力,自然也引发读者无尽的联想。但文章并未停留在对故乡美景的描绘上,而是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故乡、父辈一般的农民深深的眷恋与赞美,也表达出对人生深沉的思考。(三)7C(“他清晰沉稳的指挥调度”只是“蛟龙号”第一次海试成功的重要保障。)8D(A.“蛟龙号”“能够横空出世”有多方面的原因,徐芑南“经验丰富”只是其中之一。B.“善于调动合作者集智攻关”不准确,应是善于统筹规划。C.“力争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立项”不正确,第4段说“经过一系列论证、研究,2002年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终于正式批准立项”,文章并未说明立项是徐芑南

35、力争的。)9徐芑南从毕业到退休,一直在从事海洋装备的研制工作,多次担任水下潜器的总设计师;徐芑南虽深受疾病困扰,但仍然毫不犹豫地答应担任“蛟龙号”总设计师,研制过程中不顾年事已高多次坚持在海试现场,对待工作一丝不苟,满怀热情;徐芑南格外注重对青年人的培养,毫无保留地把经验传授给年轻人;直到现在,徐芑南依然活跃在中国深潜事业的前沿。(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解此题,一是要注意“一生”这个关键词,不能忽略徐芑南退休前的工作经历;二是在提炼信息时,要注意区分角度,应侧重于徐芑南对“深蓝梦”倾注情感这一方面,而并不仅仅是其在深潜事业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和取得的成就等。)阅读导引徐芑南先生是中国工程院院

36、士、蛟龙号总设计师。作为我国深潜技术的开拓者,可以说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我国的深潜事业。这种爱国情怀令人钦佩。这篇传记截取了徐芑南先生投身中国深潜事业的几个关键点,叙写了徐芑南先生不畏病痛勇担重任、注重统筹规则提高效率、海试现场坐镇指挥、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几个典型事例,全面而又真实地展现了徐芑南先生一代学人的崇高风范和卓越贡献。二、(一)10B(“内阁一人”,语意完整,不可断开,排除A、C项;“是科”,即“这一科”,指代词,位于句首;两个人名作“用”的宾语,故在“国祚”后断开,排除D项。故选B项。)11B(“因考期在秋天,故称秋闱”错误。会试考期在二三月份,故称春闱;乡试一般在八月举行,又称秋闱。

37、)12D(“礼部侍郎王纪”分析有误。王纪被魏忠贤驱逐时是刑部尚书。)13(1)本朝(规定)外戚不能干预政事。册立大典,不是郑国泰所应当说的。(“与”“宜”各1分,句意3分。)(2)御史汤兆京弹劾他纵酒逾越礼制,皇上不查问,朱国祚于是称病回乡。(“逾检”“引疾”各1分,句意3分。)参考译文朱国祚,字兆隆,秀水人。万历十一年(1583年)考中进士第一名。授职修撰。晋升洗马,担任皇长子侍班官,不久升任谕德。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被破格提升为礼部右侍郎。湖广税监陈奉非常蛮横霸道,朱囯祚写信给巡按御史曹楷,让他揭发陈奉的罪行。皇上发怒,差点将曹楷逮捕,陈奉也因此被撤职。当时皇长子的储位还没有确定,

38、冠礼、婚礼都超过了期限(未举行),朱国祚多次上疏进谏。外戚之臣郑国泰请求先举行冠礼、婚礼,后册立储位。朱国祚上疏直言:“本朝(规定)外戚不能干预政事。册立大典,不是郑国泰所应当说的。况且先册立,后举行冠礼、婚礼,其仪仗、冠服的制度,祝醮、敕戒的辞令,升降、坐立的位次,朝贺拜舞的礼节,因名分加以区别,因区别制定礼节,十分严格并且明晰。一旦失掉秩序,名分将会错乱。(即使说我)违背了累朝祖宗的制度,背离了皇上的诏令,触犯了天下的舆论,我都是这个话。”朱国祚担任尚书近两年,为确定皇位继承人上了几十道奏疏,储位最终确定。云南巡抚陈用宾进贡土特产,朱国祚弹劾他。不久朱国祚转任左侍郎,改任吏部。御史汤兆京弹

39、劾他纵酒逾越礼制,皇上不查问,朱国祚于是称病回乡。光宗即位,因为朱国祚曾在府邸侍奉,特下圣旨拜他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内阁参与机密要务。朱国祚于天启元年(1621年)六月返回朝廷。不久又被加封为太子太保,晋升文渊阁大学士。朱国祚平素行事清正谨慎,坚持以国家大局为重,有长者风范。第二年会试,按旧制,汇总裁决只用内阁一人,这一科却用了何宗彦和朱国祚两人,有人讥讽他是因为迎合皇帝旨意而受到特别任用的。朱国祚在完成有关事宜后,就请求辞职,皇上下褒奖他的诏书不允许他辞职。都御史邹元标侍讲经筵时摔倒了,皇帝派遣中使来问罪。朱国祚进言:“元标在先朝因为直言而受到杖刑,所以行动犹且不便。”皇帝因此改变神色

40、。刑部尚书王纪被魏忠贤驱逐,朱国祚与人联合上疏申救,又单独上奏疏为他抗争。王纪担任礼部侍郎时,曾因某事触犯过朱国祚。天启三年(1623年),朱国祚晋封为少保、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改任武英殿大学士。他上十三道奏疏请求退休,皇上下诏加封他为少傅兼太子太傅,特许他乘坐驿车告老还乡。朱国祚在回乡的第二年逝世。被追封为太傅,谥号“文恪”。(二)14C(“思无尽恨即休是本诗的诗眼”分析错误,诗歌的诗眼应是“百感衷来不自由”。)15善于借景抒情。“角声孤起”渲染出岑寂凄厉的氛围,更烘托出诗人独游时黯然神伤的心境。芳草连天,明写草之繁盛,实写愁绪多而难解,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善于婉讽,充满理趣。以目不见睫这种

41、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暗讽白居易不擅识人, “道非身外”既称颂张祜诗艺之高,又委婉规劝朋友不必过于看重他人评论等身外之物,以此来慰藉自伤沦落的诗友,富有哲理,寄意深远。(每点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本题主要考查“兴”这种手法。“兴”源于诗经,在教材中出现过,从能力层面讲,也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所谓“兴寄深远”就是诗人往往不正言直述,而是有意让它的意味“使人思而得之”或“以俟人之自得”。在本诗中,诗人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寄寓在“碧山”“芳草”之中,将对白居易的婉讽通过就在眼前而不可见这一生活现象曲折地传递出来,将对友人的勉励之情通过“道非身外”这种充满理趣的句子表现出来

42、。)诗意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张祜怀才不遇的同情以及对白居易的不满,抒发了诗人对世风日下的伤感之情。全诗格调苍凉,感情沉痛,语言凝练,富有哲理,兴寄深远,情韵悠长,堪称抒情名篇。这首诗纯乎写情,旁及景物,也无非为了映托感情。第一句用逆挽之笔,倾泄了满腔感喟。众多的感慨一齐涌上心头,已经难于控制了。“角声”句势遒而意奇,为勾起偌多感叹的“诱因”。这一联以先果后因的倒装句式,造成突兀的艺术效果。“孤起”二字,警醒俊拔,高出时流甚远。一样的斜阳画角,用它一点染,气格便觉异样,似有一种旷漠、凄咽的情绪汩汩从行间流出。“角声”本无所谓的孤独,是岑寂的心境给它抹上了这种感情色彩。彳亍旧地,独凭栏杆,自然要联

43、想到昔日同游的欢乐,相形之下,更显得独游的凄黯了。三、四两句承上而来,抒发别情。对面的青山前番是把臂同游的处所;夹道的芳草伴随着友人远去天涯。翠峰依旧,徒添知己之思;芳草连天,益增离别之恨。离思是无形的,把它寄寓在路远山长的景物中,便显得丰满、具体,情深意长了。“芳草”又是贤者的象征。诗人正是利用这种具有多层意蕴的词语暗示读者,引发出丰富的联想来,思致活泼,婉转关情。五、六两句思笔俱换,由抽绎心中的怀想,转为安慰对方。目不见睫,喻人之无识,这是对白居易的微词。“道非身外”,称颂张祜诗艺之高,有道在身,不必向别处追求。这是故作理趣语,来慰藉自伤沦落的诗友。自此,诗的境界为之一换,格调也迥然不同,

44、可见作者笔姿的灵活多变。七、八两句就此更作发挥。“谁人得似”即无人可比之意,推崇之高,无以复加。末句“千首诗轻万户侯”补足“谁人得似”句意,大开大合,结构严谨。在杜牧看来,张祜把诗歌看得比高官厚禄更重,没有谁及得上他的清高豁达。此诗为抒情佳作,气格清高俊爽,兴寄深远,情韵悠长,恰似倒卷帘栊,一种如虹意气照彻全篇,化尽涕洟,并成酣畅。这种旋折回荡的艺术腕力,是很惊人的。它将对朋友的思念、同情、慰勉、敬重等情感,一一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含蓄婉转而又激情荡漾。(三)16(1) 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2)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3)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每空1分)三、17C(浩如烟海:形容

45、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星罗棋布:像星星似的罗列着,像棋子似的分布着,形容多而密集。用“浩如烟海”来形容中国文化更恰当。孜孜矻矻:形容勤勉不懈怠的样子。通宵达旦: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根据前后文可知,此处填“孜孜矻矻”更恰当。三跪九叩:跪下三次,每次叩三个头,指行最隆重的礼节。三教九流:泛指宗教、学术中各种流派或社会上各种行业。也用来泛称江湖上各种各样的人。根据“儒冠儒服”可知,此处填“三跪九叩”更恰当。风起云涌:形容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方兴未艾:指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根据语境可知,“风起云涌”更恰当。)18B(关联词要用“不是而是”来否定前者,肯定后者;“保护”“礼仪”搭配

46、不当,可改为“维护”“礼仪”;“力争”应修饰“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综上所述,B项修改最恰当。)19A(“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总结上文,“中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作“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的共同定语。因此,补写最恰当的是A项。)20(1)照镜子镜里人生 (2分)(2)从狗的角度:要正确认识自己,不要被外物所惑,迷失自我。从镜子的角度:舆论既可成全一个人,也可毁伤一个人,因而评价他人一定要客观公正。(3分)(解读漫画要善于寻找角度,从狗的角度看,一只狗在镜子中看到高大的自己,因而信心满满,一只狗在镜子中看到矮小的自己,因而自卑。其实狗自身的形象并没有变化,这就启示我们:要正确看待他人的评价,找准自我定位。从镜子的角度看,一句评价可能会对他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因而在评价他人时一定要客观,要慎重。)21申请人提交材料,符合受理条件的出具受理凭证,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向申请人告知理由。经过审查,提出合格或不合格的审核决定,审核不合格的告知理由,合格的将审核报告报安监总局。至此办结。(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各2分)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