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课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伟大的东西是光辉的,光辉则引起虚荣心,而虚荣心容易给人以鼓舞或者一种我们觉得是鼓舞的东西;但是,被名利弄得鬼迷心窍的人,理智已经无法支配他,于是他一头栽进那不可抗拒的欲念驱使他去的地方;他已经不再自己选择他在社会上的地位,而听任偶然机会和幻想去决定它。我们的使命绝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因为它不是那种使我们长期从事而始终不会感到厌倦、始终不会松劲、始终不会情绪低落的职业,相反,我们很快就会觉得,我们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我们的理想没有实现,我们就将怨天尤人。(马克思青年的选择)美字体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赏美文马克思主义经典的永恒魅力马克思主
2、义经典,承载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探索真理、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全部智慧结晶,既是一座思想高峰,又是一座思想宝库。亲近经典、走进经典、认真品读经典,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而且可以受到良好的思维训练,及知识和道德熏陶。马克思主义经典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构成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是我们观察世界的望远镜和显微镜。马克思主义代表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鲜明政治立场,使它无可争辩地站在了人类道义的制高点。它以彻底解放全人类为最高价值目标,没有任何狭隘的阶级偏私,在指引亿万群众一往无前的创造性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大道,始终保持与
3、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因而具有不可超越的包容性、进步性、正义性。马克思主义经典包含着革命导师攀登科学高峰的真实足迹,记录着他们立足于各民族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普遍交往的全球视野,怀抱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从对具体历史事实的深入分析、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批判中发现真理的艰辛历程,具有宽阔的整体性、深厚的历史感和高度的思辨性,成为不可多得的思维训练的磨刀石。阅读经典本身就是一个开阔眼界、锻炼理解力、增强思想敏锐性的极有价值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的过程。与经典同行,跟随经典作家不畏劳苦攀登陡峭山路,不仅可以看到光辉顶点上思想理论的壮丽日出,而且随时可以惊喜地发现遍地都有亮
4、丽的精神风景。阅读经典,需要足够耐心,需要凝神定气,需要深度思考,而真正读进去了,又会引发新的启示,获得许多新的见解。阅读经典,会令人在情不自禁地欣赏其渊博的知识、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文字的同时,产生强烈的求知渴望,不断实现知识积累的跃升。马克思青年时代的战友赫斯曾说过:“如果把卢梭、伏尔泰、霍尔巴赫、莱辛、海涅和黑格尔结合为一人那么结果就是马克思博士”。马克思主义经典还洋溢着革命导师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献给共产主义壮丽事业的高尚品格。阅读经典,就是走近崇高,会让人在潜移默化中经受人格力量的熏陶、伟大精神风范的浸润,实现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的升华。(求是)【课内挖掘】古语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5、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一点在马克思身上也得到了印证。被驱逐、贫困、政治迫害的压力,使得他前行的道路上充满了艰辛。马克思的成就同无数对人类历史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一样,绝不是偶然的。他为此付出了太多的辛苦与努力。成大事的人总要面对各种磨难及失败,能坚强面对、勇往直前的人方能实现最终的理想。一味地抱怨、徘徊、犹疑,只能失败,马克思的经历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适用角度以上素材可应用于“人生挫折”“价值实现”“奋斗与崛起”“成功与失败”“博爱”等相关话题作文中。【课外运用】示例价值观念决定选择“生活是一种绵延不绝的渴望,渴望不断上升,变得更伟大而高贵。”杜伽尔这样定义人生,
6、在生活中,人们带着渴望不断追寻,有的人在物质的享乐中迷失自我,深陷无尽的物质涡流,而有的人乐享精神的富足,走向生命的高贵。人生价值观念的不同决定了选择的不同。人们因为精神的高贵而选择坚定前行的生活。画家、作家木心客居纽约时期,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条件下,在异国他乡开讲“世界文学史”,忽忽长达五年的一场“文学的远征”,开讲时六十二岁。他的一生,密集伴随愈演愈烈的文化断层。他在累累断层之间、之外、之后,木心始终将自己尽可能置于世界性的文学景观,倘若不是出走,这顽强而持久的挣扎,几乎濒于徒劳。木心说:“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这也是木心留给世界的礼物、文学的福音书。生命总有一种情怀,是在物质条件极
7、度匮乏的生活里,如木心这般“明知不可而为之”的行动,生活困苦却乐在其中。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成功未来而不懈努力着,乐享精神的情怀,人生价值观念不同,让木心和“木心们”带着渴望,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渴求物质的价值观念让人们深陷物欲横流的漩涡。当人们被物质生活所绑架的时候,人们也就束缚了生活的快乐,每天愁苦于难以满足无尽的物欲,逼迫人们选择生命的弯路,如陈希同、刘志军、王锦思等,走向毁灭的结局也正是因为人生价值不同选择就不同。于贪官如此,于社会生活亦是如此。当今社会,众多本应该踏踏实实做学问的大学教授和科研人员深陷论文抄袭、学术剽窃的泥潭,在物质利益的价值观念里中,舍弃了精神的追求与渴望
8、,既失去了学术的灵感,也丧失了生活的快乐,为了快速地获得所谓的成功和名利,让他们放弃了自己本应该坚持的学术道路。对每个人而言,决定成功的因素又有所不同,如勤奋、天赋、价值观念等等,勤奋、天赋能够决定生命的厚度,用坚硬的行动加快成功的步伐;而乐享精神的价值观念能够决定生命的灵感,选择生命的从容淡定。我想,与其追求物质利益的“快”,倒不如坚持精神情怀的“慢”,选择精神富足的价值观念。“春是自然界一年中的新生季节,而人生的新生季节,就是一生只有一度的青春。”西塞罗这样定义青春。身处于青春的我们面对生活的选择,唯有坚定正确的人生价值,乐享精神的情怀才能真正充实自我,走向成功的境界,让人生走得坦然而精彩
9、。(2015山东高考满分作文)美文欣赏马克思之墓(节选)南帆在英国,可以见到许多名流的塑像,威灵顿、丘吉尔、司各特、牛顿等等,牛津大学的图书馆是某一个富豪捐赠的,图书馆门前就有一尊这个富豪的铜像。伦敦的某一个地铁站口甚至塑起了一尊福尔摩斯像。海德公园里矗立了一座金碧辉煌的纪念碑。这座纪念碑如此之高,以至于拍照时不得不用广角镜头,纪念碑纪念的是一个叫做阿尔伯特的男人,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生平事迹,他最为重要的身份是女王的丈夫。据说他去世之后,伤心的女王大约有七年的时间不理朝政,这座纪念碑应当是爱情和皇家财富的共同象征。其实,英国人更为热衷的是另一桩爱情纠葛戴安娜王妃的故事。纪念戴安娜的活动至今不衰
10、,戴安娜逝世的周年忌日,无数人自愿地献上鲜花和花圈,海德公园几条主干道的路面上,不远的距离就钉有一面铜牌子因为戴安娜曾经从这几条路上走过。人们爱戴戴安娜的原因不仅是她的美貌,更重要的是她的平民精神。她时常以王妃的身份从事多种慈善活动,她不在乎皇家装腔作势的清规戒律,也没有刻意将那一场举世瞩目的婚礼作为摆脱平民世界的仪式。可是,这种爱戴之中是不是仍然隐藏了某些势利之心呢?戴安娜的传奇寄托了众多凡人的白日梦,而且,戴安娜故事的后半段仍然是这种故事的延续,她可以大步跨出肯辛顿宫的大门,然而,接走她的仍然是埃及巨富多迪的奔驰轿车。热衷于戴安娜平民精神的英国人大概不会想到马克思了。没听说英国的什么地方有
11、马克思的塑像,马克思说了一些权贵们不爱听的话,有钱人当然不想为他树碑立传,令人感叹的是平民的沉默,穷困的马克思为无产者呐喊了一辈子,风雨无阻;然而,那么多人却慷慨地将鲜花和花圈掷给了象征性参加过几次慈善活动的戴安娜,这个世界肯定有什么地方出了差错。当然,还不是所有的人都被电视或者报纸上名流表演的消息所收买,还有人懂得马克思和资本论。英国的BBC主持了一项调查“谁是影响20世纪的十位名人”,广泛投票的结果,马克思竟然名列榜首。这个消息令许多人意外,也令许多人惊喜,这个消息令人恢复了一些信心:历史的天平仍然存在。前往拜谒马克思墓的时候才知道,马克思所安葬的海格特公墓已经私有化,一个毕生倡导公有制的
12、思想家还是无法让他的葬身之地脱离旧世界。收购海格特公墓的是一个老妇人,她规定进入公墓必须交费,尤为苛刻的是,每带入一台照相机必须加付一个英镑。马克思的墓原先夹杂在一大堆坟墓之间,平躺于地上。20世纪50年代中期,英国工人和各国共产党合力重建了马克思墓。新的马克思墓位于公墓东北角的路边,墓碑是花岗岩砌就的一个高8英尺的方柱,方柱顶上安放着马克思的铜铸头像,“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看着墓碑上镌刻的这一句马克思的名言,心中无限感慨。返回的时候,有人问起马克思的后代,据说伦敦还有一个,不知是第几代孙子或外孙,在开出租车。如果这个传闻属实,那么,他至今应该还是标准的工人阶
13、级的一员吧。(广东花城出版社新世纪中国优秀散文选) 一、基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解剖(pu)给予(j)撰写(zhun) 孜孜不倦(z)B佣金(yn) 藐视(mio)校样(jio) 诽谤(fi bn)C颓废(tu) 愤懑(mn)着手(zhu) 摒弃(bn)D热忱(chn) 囿于(yu)崭新(zn) 一模一样(m)解析:B项“佣”读yn。C项“颓”读tu。D项“崭”读zhn。答案:A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尽管赵本山的小品策划因涉嫌抄袭被不少观众指责为“炒冷饭”,但节目播出后,小品中的台词“太有才了”“白云飘飘”“下自己的蛋让别人去说吧”等迅速
14、走红全国。B月球环境特殊,很适合做科学研究基础,如果利用丰富的太阳能,岁月如流可将月球的能源传输回地球。C经过一番重新洗牌之后,2009年中国足球顶级联赛3月3日粉墨登场。且不论球市如何冷清,从足球本身而言,进入第六个年头的中超联赛的格局变化还是值得关注。D目前,不少电视台热播的鉴宝类节目吸引了大批观众。但是,少数鉴宝专家为了鼓动观众,对良莠不齐的真品、赝品,一味估出高价,严重扰乱了收藏品市场。解析:A项,炒冷饭:比喻重复已经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没有新的内容,使用正确。B项,岁月如流:时间像流水一样飞快地消逝了,与语境不符,应为“有朝一日”。C项,粉墨登场: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感情色
15、彩不符。D项,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使用对象有误。答案: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媒体认为:有NBA打球经历的王治郅的回归,将成为姚明的最佳搭档,他们二人将联手在2008年奥运会上给中国球迷带来惊喜。B这次两岸经贸论坛以两岸经贸交流和直接通航的主题,必将对深化两岸经贸合作、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产生重要而积极的影响。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才能保障全体公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D2月28日凌晨2时左右,从乌鲁木齐开往阿克苏的5807次旅客列车出于遭遇大风的原因造成11节车厢脱轨。目前
16、乘客已经得到妥善安置。解析:A项搭配不当,去掉“的回归”;B项成分残缺,应为“以为主题”;D项句式杂糅。答案:C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_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有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寓所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A BC D解析:语段的核心是“寓所窗前的梧桐树”引发的“我”的思考,故而起句为,句中的“这些”指代“梧桐树”紧承其后,句“但”字转折到“形式上是
17、我所有的”;句“因为”解说原因,句进一步说明“是我所有的”;句转向“它们的主人”,与后文的“但是”句相呼应。答案:A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在他的听众当中有帮工裁缝弗里德里希列斯纳,后来成为马克思的可靠的朋友。列斯纳描述这些日子他所得到的印象说:“马克思当时还是一个年轻人,大约28岁。但我们大家全都对他非常敬服。马克思中等身材,肩膀很宽,体格结实有力,举止处处显示着精力充沛。前额很高而且丰满,满头浓密的黑发,目光炯炯,能洞察一切。就在那时他的尖锐的讽刺已足使论敌丧胆。马克思是天才的人民领袖。他发表的演说简洁而有条理,逻辑性很强。他不说一个无用多余的字;一字一句都有深刻的涵义,都
18、是整个论据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在马克思身上嗅不到一点儿空想家的气息。我越是深刻地了解魏特林时期的共产主义和共产党宣言的共产主义之间的差别,就越是清楚地感到马克思是成熟的社会主义思想的代表。”同盟的第二次代表大会结束后,马克思于1847年12月中回到布鲁塞尔。恩格斯则重返巴黎。由于分居两地,山水相隔,给两人共同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拟定党纲这一任务带来了不少困难。还发生这样的情况:1848年1月底,马克思收到伦敦中央委员会发来的一封带有警告意味的敦促书,要他尽快把草稿送去,“否则将对他采取进一步措施”。不过此时这部珍贵的手稿已在寄往伦敦的途中了。它是在伦敦比索普门利物浦大街46号的一家规模很小的印务所里
19、印刷的。弗里德里希列斯纳为付印做了各种必要的工作。卡尔沙佩尔审阅了校样。在2月的最后几天里,共产党宣言出世了。外表并不华丽,是一本只有23页的小册子。印数也不过几百本,是直接送交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各个支部,然后再一手交一手地转发出去的。虽然这是一本篇幅不大的小书,但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下的却是一部开创历史的著作,就开创历史的确切涵义来说,的确还没有第二本书能做到这一点。这部著作直至今天仍然显示,并且每天都在显示出它所蕴藏着的无比生命力。什么东西使这部篇幅不大的著作具有这样的世界历史意义呢?共产党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在这部文献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用卓越的语言概括了1843年至1848年
20、间得出来的科学见解和实际经验包括整个工人阶级和他们本人的经验。他们还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哲学、政治经济学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作了扼要的系统论述。为了驳斥各种反对共产主义的谎言和诽谤,粉碎种种关于共产主义的传奇和空想,他们毅然公开宣布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斗争方法和斗争目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部纲领性文献是以扣人心弦的几句话开始的:“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党人和德国的警察,都为驱除这个幽灵而结成了神圣同盟。从这一事实中可以得出两个结论:“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
21、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对抗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在这篇用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语言撰写的宣言中,每行每句都充满了革命的激情和鲜明的党性。好像要为即将到来的革命吹奏进军号一样,这个战斗纲领在其结束语中响彻云霄地宣告说:“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产党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出生证明书。它的作者是德国人民的儿子。这是他们都应该并必定引以自豪的。5阅读第一段,结合列斯纳对马克思的印象,你觉得马克思具有怎样的特点?答:_答案:马克思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杰出代表。他年轻,结
22、实,精力充沛,能洞察一切;语言犀利,逻辑性强;有演讲天赋,思想成熟;有领袖风范,让人敬服。6阅读第二段,简单介绍共产党宣言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世的。答:_答案:恩格斯重返巴黎后,在伦敦中央委员会敦促下,弗里德里希列斯纳为付印做了各种必要的工作,卡尔沙佩尔审阅了校样,在这样的情况下,在伦敦比索普门利物浦大街46号的一家规模很小的印务所里印刷的。7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为什么称“共产主义”为“幽灵”?答:_答案:这是马克思从统治阶级角度提出的一种诙谐的说法,运用了比喻兼拟人的手法,准确、形象地揭示了共产主义近乎灵异的诞生、隐秘的行踪,它对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影响来说,就像幽灵一样,在欧洲徘徊,具有很
23、强的杀伤力,使“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担惊受怕,不得安宁,直至夺取他们的政权,代之以崭新的社会。8结尾一段说“共产党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出生证明书”,结合上文概括一下,它到底是怎样的一部著作?答:_答案: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意思是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共产主义的到来。它是外表并不华丽、篇幅不大、只有23页的小册子,印数也不过几百本,但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下的一部开创历史的著作,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直到今天仍然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它是战斗纲领,语言简洁概括,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充满了革命的激情和鲜明的党性。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寻找教育的曙光
24、在陶行知的身体内,似乎涌动着一种永不满足、永远求索、永远前进的生命力。当陶行知全力推行的城市平民教育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形成轰轰烈烈的热潮的时候,他却突然冷静下来,陷入深沉的思索。农民张大哥一家的景象,倏然映现在他记忆的荧光屏上那是前年秋天游览栖霞山的事。在曲折的山径上,陶行知遇到了一位三十多岁的农民。陶行知一向注重社会调查,这时他像遇到一位老朋友,主动上前打招呼。原来这位农民姓张,家里有六个孩子。陶行知三句话不离本行,就问他家里有几个识字的,张大哥皱着眉连连摇头说:“唉,饭都吃不上,哪有钱来读书识字啊!”陶行知告诉他,可以免费送他平民千字课本。只要学几个月就能写信、记账、读报。张大哥便请他到家
25、里去坐。陶行知怎肯放过这个接触穷苦群众的大好机会呢?便欣然去了。那六个高高低低、衣不蔽体的孩子加深了他的认识:占总人口85%的农民如此贫困、如此没有文化,要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培养新的国民,必须从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入手。于是,一个改造乡村教育的设想,开始在他的心田里播下壮实的种子。经过陶行知呕心沥血的浇灌,这颗种子终于破土萌芽了。1926年12月,陶行知连续发表几篇文章。他主张:“乡村学校做改进乡村生活的中心,乡村教师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乡村师范之主旨在于造就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的教师。”他希望每一个从事乡村教育的人都有一颗“农民甘苦化”的心,“把我们的心献给三万万四
26、千农民。”“叫一个个乡村都有充分的新生命,合起来造成中国的伟大的新生命”。这是他设计的从改造乡村教育入手来改造中国的一幅理想蓝图。陶行知不仅是一位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的理想家,而且是一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草拟了详细具体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第一院简章草案。在他的建议下,成立了乡村教育研究部,聘请了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金陵大学教授邵仲香为研究员,共同为筹备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而努力。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不久,许多报刊上出现了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的招生广告。清华大学教育系二年级学生操震球,看到广告写信给陶行知说:“自信以我目前的状况,欲效劳于社会,事之最急最要者,一为提
27、高农民知识,二为增进农民生产。两者须同时并进,此种责任,舍乡村师范学校莫能当,此晚生所以决意从事乡村教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者也。”陶行知接信后,立即回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接读您的来信,得您愿意离开清华大学投考试验乡村师范,简直让我们五体投地地钦佩。国运盛衰决于一转念间。倘使全国青年都能转到各人应当走的路上去,地狱都可化成天堂,还怕中国不能兴盛!您既有这种宏愿,我就应当把个中甘苦明明白白地告诉您。田家生活是要蛮干的,您愿意吧?您能打赤脚在烂污泥里奔走吗?您不怕雪白的脸晒黑、手上起硬茧吗?您不怕在风霜雨雪中挑粪吗?您愿意和马牛羊鸡狗猪做朋友吗?在城里人看来,这都是苦处,其实乡下人并不以此为苦。纵
28、然这是苦处,乡下人也有城里人想不到的乐趣。乡间山清水秀,尽您游览。早上可以看旭日东升,引您兴奋。晚上可以待月西山,助您吟咏。丰收时节,您手里割着黄金似的稻子,那田家乐的山歌,不断地洋洋乎盈耳。您还能亲眼看见您所栽培的儿童个个桃李似的长大成人,看见全村人人读书明理,安居乐业。也许要到令郎令孙的时代才能看见,你能忍耐吗?倘使经过这番考虑之后,您决意要来投考,我们万分欢迎。就这样,在陶行知的多方奔走和不懈努力下,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和怀抱教育救国理想的知识分子,汇集到燕子矶旁的晓庄师范学校,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乡村教育试验热潮,并且很快波及其他许多地方,演绎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摘自周毅
29、、向明爱满天下)9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陶行知全力推行城市平民教育运动,当这一运动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形成热潮的时候,他开始转向思考改造乡村教育的问题了。B陶行知游栖霞山时遇到张大哥,发现他对学习平民千字课本,几个月就能写信、记账、读报感兴趣,更坚定了陶行知从事乡村教育的决心。C陶行知希望从事乡村教育的人都要有一颗“农民甘苦化”的心。把心献给农民,把城里人本来认为是苦的地方变为意想不到的乐趣。D操震球写信给陶行知,认为最急迫最重要的是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促进农业生产,二者须同时并进,而不是急于创建乡村师范学校。E本文运用平实自然的语言,娓娓道来,生动叙述。讲述陶行知
30、从事乡村教育的感人事迹,为我们再现了一个平民教育家的光辉形象。解析:B项,文中并没有表明张大哥“对学习平民千字课本,几个月就能写信、记账、读报感兴趣”。C项,“把城里人本来认为是苦的地方变为意想不到的乐趣”不对,而是说乡下人也有城里人意想不到的乐趣。D项,操震球并没有表达“而不是急于创建乡村师范学校”的意思。E项,涉及了对传主形象的把握。答案:AE10陶行知由推行城市平民教育转向改造乡村教育,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1)冷静思考的结果:要培养新的国民,必须从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入手;(2)贫苦农民的刺激:张大哥一家的贫苦状况,加深了他对乡村教育的认识。11在给操震球的回信中,陶行知
31、是怎样描述乡村教育“个中甘苦”的?请简要概括。答:_答案:(1)乡村教育的“甘”:游览青山绿水,饱览美好风景,领略诗情画意,享受丰收喜悦;笑看学生茁壮成长,桃李芬芳;喜见村民读书明理,幸福美满。(2)乡村教育的“苦”:环境艰苦、远离城市文明;又脏又累、生活条件很差;需要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奋斗终生也不一定能够看到结果。12文中说:“陶行知不仅是一位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的理想家,而且是一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这句话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答:_答案:观点一:陶行知献身乡村教育的实干精神值得学习。激情满怀,永不满足,不断追求新的目标;乐于接触贫苦群众,善于动
32、员志同道合者加盟;为实现理想而自我牺牲、呕心沥血。观点二:陶行知从改造乡村教育入手改造中国的理想在当时是行不通的。人民群众与三座大山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他认为“国运盛衰决于一转念间”,显得过于简单化;他的教育救国的构想过于理想化,脱离社会实际。观点三:陶行知既有远大理想又脚踏实地,值得学习。要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必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要注意调查研究,善于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有求真务实的精神,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四、语言运用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磷是有关生命和思想的物质。骨头里含有磷,
33、它决定着骨髓细胞的生长和发育。_,才能使脑细胞正常地工作。食物里缺乏磷,_。怪不得身体衰弱的人和康复期的病人,要服用含磷的药物。磷不但人需要,_。在开口狭窄的港湾里撒上磷的化合物,就会使细小的水藻和别的微生物很快繁殖生长,鱼的繁殖率也就提高了。答案:(示例)大脑里含有足够的磷就会使整个机体衰弱下去(或生命体就会衰弱下去)其他生物也需要(或其他生命体也需要)14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供给侧结构改革”下定义,不超过65字。“供给侧改革”横空出世,成为近期高层讲话中的高频词。究竟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改革?“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三驾马车决定短
34、期经济增长率。而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四大要素在充分配置条件下所实现的增长率即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而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答:_答案:供给侧结构改革是为调整经济结构,使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而进行的结构性改革。15根据语境,在下面空格中补写妈妈说的话,要求语言表达鲜明、得体。(不超过50字)一个孩子拿着一个橘子,问妈妈:“为什么橘子不能拿来就吃,而要剥皮呢?”妈妈答:“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相应的劳动。”小孩子又问:“为什么橘子里的果肉是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呢?”妈妈答:“那是橘子在告诉你,_。”答:_答案:(示例)生活的甘甜和幸福,是用来慢慢享用的,是一小瓣一小瓣慢慢品味的。(或你手里的东西,不能独自占有,而要懂得与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