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一 第三单元 单元活动 学会应用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 教学内容及解析内容:本节内容为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单元活动学会应用地形图第一课时“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解析: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单元活动学会应用地形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认识和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和绘制地形剖面图,提高读图绘图技能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本节内容主要是认识和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属于该部分内容的基础部分。教学目标及解析知识与技能:1 通过地形景观与等高线的对比分析,认识山体局部部位的等高线分布特征。 2 通过阅读分析常见地形等高线的分布,正确判读陆地五大地形和特殊地貌的等
2、高线地形图。过程与方法:1通过利用模具绘制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形象的认识等高线地形图。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体现了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2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解析:针对以上目标,可采用材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判读各类等高线地形图教学难点:将等高线地形图由抽象变形象。教学问题诊断分析等高线地形图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内容,如何将平面图想象成一个立体图,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本节课利用一套模具让学生手绘等高线地形图来突破这个难点。教学过程设计一 基本流程课前齐读检查前置作业教学目标分
3、析教师引导小组讨论探究展示学生点评、教师点评目标检测课堂小结课后作业二 教学情境(一)前置作业1 什么是等高线和等高距?用平滑曲线将相同海拔的点连接起来 .等高线是指: 等高距是指: 2.观察上图,图中所画的线有什么特点(等高线的特点)?同线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等高线 (是否相交、重叠),但陡崖部位可能出现 。等高线都是 ;闭合处一般为极值区。等高线是平滑的曲线。相邻等高线的差为等高距,在同一幅地形图中,等高距 。等高线稀疏反应坡度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 坡,密集的地方表示 坡。0米等高线表示 ,也是海岸线。3. 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图中A的海拔为 m, A、B间的相对
4、高度为 m.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课前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知识进行梳理,能够理解等高线、等高距、等高线、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能够识记等高线的特征。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师生活动:学生在指定时间内完成。教师收齐批改,及时反馈批改信息。(二)课堂回顾1课前齐读:等高线的特征。 2 课堂提问:(1)什么是等高线?(2)根据图示,能够说出该图的等高距、B点海拔、AB间的相对高度是多少?设计意图:1 对学生预习效果的检测2 导入新课。师生活动:教师抽2-3名学生进行提问。(三)展示目标1 能够形象的感知简单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进而识别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地形图。2 能够识别陆地5大地形和特殊地貌的等
5、高线地形图。设计意图:让师生明确教学目标,同时也是检测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的标准。师生活动:教师于课前板书在黑板上,课堂上解读教学目标。(四)个人独学小组互学探究1:山体不同部位的判读1 独立阅读下面几幅图,仔细观察山体不同部位(山顶、山谷、山脊、鞍部、陡崖)的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独立学习,掌握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征,为小组互学打基础。师生活动:学生安静独学,教师巡堂。2 【小组互学】用模具自由组合一组山体,然后将山体的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在学案上(要求:(1)山体必须具有5个地形部位:山顶、山谷、山脊、鞍部、陡崖;(2)山体具有陡坡和缓坡)设计意图:(1)通过让学生亲自绘制等高线
6、地形图,形象感知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征,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2)让学生更容易判读等高线地形图。(3)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活动:(1)小组合作,绘制自己所搭建的山体的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展示。 (2) 教师巡堂,观察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探究。探究2:陆地五大地形(平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和特殊地貌(沙丘、火山、梯田、喀斯特地貌)的判读。1 【个人独学】:仔细阅读下表,区分不同陆地地形的特征类型高原平原丘陵山地盆地海拔高度500米以上200米以下200米-500米500米以上中间低四周高地面特征顶部平缓,边缘陡峭,地势平坦开阔、地势起伏不大地势起伏不大,坡度和缓起
7、伏很大,坡度陡峭,沟谷幽深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独立学习,掌握陆地5大地形的等高线特征,为小组互学打基础。师生活动:学生安静独学,教师巡堂。2 【小组互学】(1)判断以下地形图是哪一种陆地地形,并说出判断依据。(2)判断以下4幅图示各自属于哪一种地貌(冲积扇、新月形沙丘、梯田、火山)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判断出以上陆地五大地形和一些特殊地貌的等高线地形图,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师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堂,对出现问题的小组及时给予帮助。(五)小组展示设计意图:展示各小组自学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成果,分享他人的智慧,弥补自己学习和认知上的不足。师生活动:(1)教师根据学案中的不同的 ,请
8、不同的小组汇报成果,教师找准问题,缺失什么,教什么,以学定教。(2)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提出问题。(六)教师精讲(一)知识点拨:解答学生小组汇报后仍然存在的疑难点,补充与拓展学生学习不到位的知识。预设精讲内容,山脊和山谷的判读方法等高线凸高为低(谷),凸低为高(脊)陡坡缓坡的判断方法(二)技能点拨:引导学生总结本类知识的解题规律及高考动态(应试能力培养)预设精讲内容:能够找出河流出现的山体部位(山谷),判断河流的流向设计意图:突出重点,理清思路,总结方法,解释疑惑,拓展知识,讲清联系,寻找规律,明确目标,指向应试。师生活动:(1)对学生独学、互学以后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进行解惑,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清
9、解题思路,得出合理的结论,对疑难问题进行解析。(2)注意归纳总结,注重方法,寻找规律,引导学生举一反三。针对学生在展示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讲解(七)当堂检测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上图的等高距是 米(2)说出上图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A B C D (3)该图所示的是哪一种陆地地形? 2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正确的说法是( )A 从甲处攀登山峰最近、最省力 B 从乙处攀登山峰较远、最省力C从丙处攀登山峰较远、最费力 D从丁处攀登山峰最远、最省力下图是“某湿润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3.图中可能形成瀑布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4.图中两地间能够开凿渠道自流引水
10、的是( ) A从乙到丙 B从丁到乙 C从戊到甲 D从丁到戊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否达成进行检测,以便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师生活动:(1)学生独立完成学案当堂检测。(2)根据反馈情况对学生薄弱部分进行补救,对错误部分进行纠正,对疑难问题进行解析。(八)课堂小结1 同图等距;等高线稀疏:坡度较小;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2山体局部地形部位:山顶、陡崖、山谷、山脊、鞍部其中,山脊(分水线)和山谷(集水线,往往发育河流)有一定区分难度,突破方法:凸高为低(谷),凸低为高(脊)。3 陆地五大地形:平原:海拔小于200米;高原,海拔大
11、于500米;山地海拔大于500米;丘陵海拔:200-500米之间;盆地:中间低四周高。设计意图:对本框知识及时进行概括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再一次明确重点和目标。师生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总结(九)课后巩固1下图所示等高线中,表示集水线的是( )右图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作用的地表形态。读图回答 67题。2.图示等高地形图反映的地貌是( )A洼地 B沙丘 C盆地 D高原3.图示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 )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 C东南地区D西南地区4.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A 东北流向西南B 东南流向西北C 西南流向东北D 西北流向东南读下图(图中河谷流水自西向东流),分析判断:5.图中正确表示河谷发育位置的是( )A. 110E线 B. 30N C.a线 D. b线设计意图: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选择适度提高水平的题目进行课后练习,以达到复习、巩固、运用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师生活动:(1)教师布置作业,下一次课前科代表或小组长检查。(2)教师上课时校对,针对学生反映的共性问题进行再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