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WORD版训练 滚动练27.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12572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WORD版训练 滚动练2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4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WORD版训练 滚动练2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4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WORD版训练 滚动练2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4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WORD版训练 滚动练2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4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WORD版训练 滚动练2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4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WORD版训练 滚动练27.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滚动练27基础知识古诗文填空诗歌鉴赏散文阅读(七)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弄堂(nng) 悄然(qio)星宿(xi) 牝鸡司晨(pn)B侪辈(chi) 歼灭(jin)冯河(png) 饮鸩止渴(zhn)C倥偬(zng) 舌苔(ti)巨擘(b) 强人所难(qing)D觊觎(j) 靓妆(ling)皴裂(cn) 不容置喙(hu)答案BA.弄堂lng;C.舌苔ti;D.靓妆jng。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尽管饥荒闹得灾民满城都是,但一班醉生梦死的达官贵人,却又个个兴高采烈,歌舞升平,胶柱鼓瑟起来。B我们并不反对

2、准备,但反对长期准备论,反对饱食终日的亡国现象。文恬武嬉,行阵和睦,才是我们队伍建设的最终目标。C从被科尼法官讲述的一起案件深深触动,到把科尼的故事写成复活,托尔斯泰惨淡经营了整整12年。D没有昭君出塞,就没有汉与匈奴那五六十年的短暂和平,就不会有双方互不侵扰的城下之盟。答案CA.胶柱鼓瑟:比喻拘泥成规,不知灵活变通。此项理解为“弹奏乐器,纵情欢乐”,使用错误。B.文恬武嬉:文官安闲自得,武官游荡玩乐。指官吏只知贪图安逸享受,吃喝玩乐,不关心国事。和此项中“是我们队伍建设的最终目标”矛盾。C.惨淡经营:惨淡,苦费心思;经营,筹划。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

3、。使用正确。D.城下之盟: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不合语境。3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A贾平凹的长篇力作秦腔,以一个陕南村镇为焦点,书写了农民沉重的负担及农村文化的失落所寄予的深层忧虑。B记者在此次投资贸易洽谈会上了解到,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中国西部的基础设施、民生、生态都有了明显改善。C自从今年全国扶贫工作会议调整扶贫标准后,全国便有更多低收入的人被纳入国家扶持与救助的范围,城乡分割的社会救助制度开始趋向城乡一体化。D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重点是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工夫,这是因为发展方式是决定中国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答案CA.成分残缺

4、,在“农民”前加上“对”;B.“由于”掩盖了句子主语,删除“由于”;D.句式杂糅,可以改为“重点是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或“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工夫”。二、古诗文填空4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1)捐余袂兮江中,_。_,将以遗兮远者。(屈原湘夫人)(2)_,两朝开济老臣心。_,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3)千岩万转路不定,_。_,栗深林兮惊层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4)_,飞羽觞而醉月。(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5)梦入神山教神妪,_。(李贺李凭箜篌引)答案(1)遗余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2)三顾频烦天下计出师未捷身先死(3)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4)开琼筵以坐花(5)老

5、鱼跳波瘦蛟舞三、诗歌鉴赏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道中喜雨曾几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注】 苏:今江苏苏州。秀:秀州,今浙江嘉兴。霖:一连数日的大雨。(1)本诗颈联中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答:_ (2)“诗眼”是诗词中最精炼传神或最关键的某个词,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并结合全诗说出理由。答:_答案(1)本诗颈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一场甘霖落下,田间禾苗也应在雨水的滋养下渐渐舒展,诗

6、人似乎看到了绵延千里的稻田在雨水的浇灌之后,禾苗拔节生长,稻花随风摇曳,一片秀美景象。下句实写,作者一反雨打梧桐添惆怅的俗套,却说是最美妙的声音,这也表明了他对人民的关切心情。(2)诗眼:“喜。”首联写久旱逢甘霖的喜悦,发觉凉冷润衣襟是一喜,颔联看到溪流涨水是二喜,颈联设想稻花秀色、桐叶佳音是三喜,尾联想到百姓收成有了保证是四喜,这一“喜”字贯穿整首诗,表达诗人的喜雨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四、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山屋张炜我居住的这座都市,东西南三个方向都是丛丛高山,它们笼罩在雾气下的神秘诱惑我,甚至是召唤我。我每次走进大山深处时,心境都为之一变,有时甚至会为这样的情绪所惊喜,

7、在心底自问一句:多么奇怪啊,仅仅是半天不到的时间就来到了这里,而此地完全是另一个世界啊。寂静的山谷,树的谛听和注视,还有鸟儿问答。山石裸露,云母、石英的闪光。黄昏时刻,一种低沉的山之咏叹开始了,它感动我们,我们却找不出它的源头。这是一种无所不在的、若有若无的声音。大山的早晨也有这种咏叹,但那又是另一种色调和意味。山中绝少人烟,只偶尔看到几处遗下的小小山屋。它们如今完全被丢弃了,主人是谁又为何离去,这已经是个谜了。大约仅仅是几十年前,这些山屋还被人兴致勃勃地打造,而今打造者却弃它而去,再无踪影。人的兴致真是奇怪的东西,它总是忽东忽西没有确定,变化无常。但我可以想象其中的原因:山下的城市变得越来越

8、热闹了,山上的人于是再也待不住了。小屋里的人不是和尚,他们是守山人,林场工人,或其他什么人。他们下山寻找新的日子,于是把原来的工作连同心情一块儿丢下了。我稍稍有些困惑不解的是,难道现在的山上就不需要那些工作了?比如说大山不需守、林木不需护,连同其他一些山里的营生,在现代都可以一并省略?不管怎么说,一个个挺好的小屋就这样被遗留山上,它们空空的,静静的,黑黝黝的。屋里有一种烟火气还隐约可闻,但这需要用心去嗅。我长时间在山中徘徊,寻访了许多山屋:也就在这样的时刻,我竟然私心大发。我在盘算一些事情。因为我发现这些小屋比最好的帐篷还要坚固,而且就扎在了帐篷应该扎的地方。我欣喜地发现这远离尘嚣的山屋可以成

9、为我这个饕餮之徒眼中的美馐。看过了一个个山屋,搬进了其中的一座。因为一个渐渐走近中年的男人有些惧怕了,他有时甚至觉得自己就是一只被尘嚣围追堵截的狼。逃离之心人皆有,有缘遁迹几人能?多么奢侈的思想和行为,多么繁华的简朴。偶尔有好友来访,他们总不忘捎来一些吃和用的东西。这样的白天或夜晚啊,是多么愉快的时刻,好像整个的友谊都变得簇新了。大家一块儿从拥挤中,从无边的繁琐中挣扎出来,这时大大地舒出一口气。山下,凡是不好的消息都不愿提起,暂且让我们与他方隔绝。这里有树林山泉和鸟兽,有久违的一切,于是什么都不缺了。朋友当中的大多数没有长时间离城的条件,他们只好匆匆地来,恋恋不舍地去。我从他们的身影联想起自己

10、,想这几十年的光阴,想那些消磨和耗损,想每一个人究竟会被什么拖累、拖累一生?这样一直想到许久,想到头疼。我有一个聪慧的朋友说过:人与物质的关系不是占有与被占有的关系,更不是役使和被役使的关系,而应该加以调整,调整为崭新的关系。究竟怎样调整?没有说。不过我深深理解这种渴望和想象。是的,人在物质世界中要获得一点点自由,大概离不开这种调整。人的烦恼在许多时候的确来自这种不正常的关系。可怕的、没有尽头的物质欲望把我们自己淹死了,可我们仍旧在一刻不停地往这浑浊的污潭中加水,一直弄到彻底的灭顶之灾。我在山屋中愉快而真实地生活,高效率地劳动,日常生活用品却消耗甚少。我这会儿真的感受到了美国梭罗的自得,也真的

11、认为一个人并不需要那么多。同时我也进一步明白了,简朴的生活并不等于简陋的生活,更不等于难以为计的尴尬,不是无米之炊。(有删改)6从全文来看,作者对山屋的情感态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请简要回答。答:_答案为山屋被主人丢弃而困惑为山屋远离尘嚣而欣喜为山屋带给自己清新的思绪、活泼的想念、愉快的心情、安定的志趣而愉悦、眷恋。7作者为什么要放弃都市生活而隐居山屋?概括回答。答:_答案为了逃离都市生活中尘嚣的围追堵截,摆脱现实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消磨和耗损,求得内心的安宁、自在和闲适以及身体的健康,提高自己工作的效率。8纵观全文,作者的山居生活是一种怎样的生活?请简要概括。答:_答案是一种远离现实的尘嚣、简朴

12、而不简陋、自由浪漫、心安理得、和谐自如的生活。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每次走进大山深处,作者的心境都会为之一变。主要是因为山间景致太美,恍若人间仙境;徜徉其间,世间的一切烦恼皆可忘却。B山下城市生活的繁华热闹对于山民有着难以抵挡的诱惑力,山民们因此丢弃山屋,下山寻找新的生活。C“饕餮之徒眼中的美馐”使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久困都市、渴望隐居的作者得其所愿之后的欣喜和兴奋。D作者以山屋为中心,从多角度、多侧面来描写山屋及其周围的环境,构成一个立体画面,写出山屋的神韵,给人身临其境之感。E文章在表达方式上以抒情为主,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表达了作者融入自然、借以摆脱现实困扰的心声。答案ADA项原因解说有误。作者心境发生变化,主要是因为山间寂静的氛围让作者觉得可以摆脱现实生活的尘嚣带来的重负。D项对山屋描写文字的分析错误。文章主要抒发了自己山居生活的感触和认识,对山屋的描写较为简略,突出了山屋幽僻寂静的特征,不存在“从多角度、多侧面来描写山屋及其周围的环境,构成一个立体画面,写出了山屋的神韵”。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