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分层作业(九)促进民族大融合(建议用时:30分钟)1(公元499年,孝文帝自邺城返回洛阳)又引见王公卿士,责留京之官曰:“昨望见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卿等何为而违前诏?”这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最大的障碍是()A人的传统观念B北魏中央官员不作为C洛阳的地理环境D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A由材料信息“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说明人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阻碍了变法的实施,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项;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2魏书食货志载:“魏初至于太和,钱货无所周流,高祖(元宏)始诏天下用钱焉。”对此理解分析最确切的是()A孝文帝改革后鲜卑族开始进入封建社会B北魏政府重视商业的发展C孝文帝改革使一
2、度萎缩的商业得以恢复D南北对峙阻碍了商业的发展C题干信息表明货币流通代替了一度出现的实物交易,这是商业的恢复和发展的表现,故选C项。3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这实质上是()A封建化过程B农业化过程C工业化过程 D汉化过程B民族融合是历史上的一个进步现象,它指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所以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学会了汉族先进的农耕生产方式,开始了定居生活。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既直接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又促进了鲜卑族封建化的措施是()
3、A迁都洛阳B整顿吏治C移风易俗D颁布均田令D所给四个选项中,与农业相关的只有D项。均田令实行后,北方各族人民被固定在土地上,成为定居农耕的小农,加快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故选D项。5孝文帝曾说:“礼乐之道,自古所先,故圣王作乐以和中,制礼以防外。”为此他()A模仿汉族官制,将北魏官制定为九品B恢复汉族的礼乐制度C继承鲜卑族的祭祀礼仪D推广汉族的音乐和礼仪B孝文帝认识到礼乐制度对北魏政权封建化的巨大作用,一方面废置鲜卑族的祭祀礼仪,另一方面恢复汉族的礼乐制度。6资治通鉴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
4、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孝文帝提出进行姓氏改革的依据是()A鲜卑族和汉族有共同的祖先B鲜卑族和汉族都崇拜黄帝C鲜卑族和汉族自古以来都生活在黄河流域D鲜卑族和汉族风俗习惯相同A材料中的“魏之先出于黄帝”,表明孝文帝进行姓氏改革最基本的依据是鲜卑族和汉族出自同一祖先。7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各族文化相互交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
5、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主要内容,概括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政治上、移风易俗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中“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少数民族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又有还有”等信息概括。第(2)问,从对当时社会发展、民族融合和对后世的影响等角度分析。答案(1)内容:迁都洛阳;变制度(改官制);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通婚姻;改籍贯)。特点:汉化为主;相互学习;方式多样。(2)作用: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为隋唐时期重新统一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