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12228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8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论辩说理中,很少有人能直接说服对立一方。这并不表示他论证乏力,而是因为,一般来说,论辩式说理起到的是强化自己一方、而非软化对立一方的作用。因此,对立双方就有可能在辩论中越说越僵。 极端的越说越僵,这种情况在说理文化良好的社会中较少发生。这是因为辩论者在辩论中,理是说给“第三方”听的,而不是说给对立方听的。以第三方为说服对象,并由此来确定说理的主要构成要素,这便是英国哲学家图尔敏对公共说理的一大贡献。在图尔敏之前,对说理结构的理解

2、和分析是以形式逻辑为着眼点的。图尔敏提出的说理分析模式却着眼于听众,具体而言,是那些立场中立、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第三方听众。例如,在法庭上,有争执的双方各自陈述自己的立场和理由,同时还就对方陈述中的具体环节和细节提出质疑。各方这么做是为了说服中立的第三方法官或陪审员。 图尔敏论证模式包括主张、保证、论据、支持、语气和反驳等要素。它具有两个基本的认知特征:第一,说理中所有的主张、理由、中介保证等等,都是可以由对方诘问和质疑的,说理一方必须为此做好准备。第二,决定说理一方是否有理的是中立的第三方(法官和陪审员),不是自己一方或反对一方的“粉丝”。在这两点上,图尔敏模式都不相同于形式逻辑论证。

3、 形式逻辑的论证是以说理结构为准的,对于说理的具体听众以及他们的疑问不够重视。然而,这些恰恰是图尔敏论证模式所关心的。例如,打篮球的人个子都很高,张三打篮球,所以他个子一定很高。从形式逻辑的论证来看,这个说法是可靠的。但是,实际上张三个子不一定很高。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论证的大前提(打篮球的人个子都很高)本身并不可靠。 图尔敏论证模式要求辩论者在说理时,要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仔细检查自己论证的每一个部分,并尽量事先估计到对立一方可能提出的反对理由。法庭上,法官和陪审员是典型的第三方听众。而在公共说理中,第三方是公众。公众往往并不像法官和陪审员那样拥有裁决的权威,公众所起的第三方作用是形成舆论。公众越

4、是具备理性思考的素养,他们的舆论机制就会对争论说理的双方提出越高的文明礼仪要求。谁在争论中穷凶极恶、出口伤人,不管说得多么头头是道,在第三方眼里都是不值得尊敬与信任的人。 总之,在公共辩论和争论中,避免对立双方越说越僵的机制是普遍具有教养的公众所发出的舆论。他们以理性、客观和冷静的第三方身份来进行仲裁,而不是像情绪化的“粉丝”那样狂热地崇拜和偏袒一方。粉丝以“哄客”(起哄,唯恐天下不乱的人)的面目出现,习惯于用暴力的话语来表现自己的立场。在哄客成群的地方,论争者失去了必不可少的第三方听众,双方直接顶牛,越说越僵,最终变成仇寇。 (摘编自徐贲到底谁有理,问问“第三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

5、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论辩说理者常常强化自己一方而忽略软化对方,这样做很难说服对方。B. 公共说理主张陈述立场和理由并质疑对方,以获得第三方听众的支持。C. 图尔敏论证模式要求运用该模式的说理者应该对论辩做好精细的准备。D. 形式逻辑论证只关注说理结构,导致其在公共说理中不一定能说服他人。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层层深入,从为何向第三方说理、如何向第三方说理等层面展开论证。B. 文章将图尔敏论证模式与形式逻辑进行比较,以此说明前者的优势与特点。C. 第五段将法庭上的法官与作为第三方的公众比较,以强调后者同等重要的地位。D. 文章举粉丝起哄的例子,从反面论证

6、了在公共说理中第三方听众素养的重要性。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说理的结果是否公正取决于第三方的独立思考、判断能力等理性素养的高低。B. 从对方和第三方的角度完善自己的论证,是提高公共说理的水平的有效方法。C. 在好的公共说理中,说理双方在陈述观点、质疑对方方面应拥有均等的权利。D. 良好的舆论机制可以有效监督说理双方,有助于形成说理文化良好的社会氛围。【答案】1. C 2. C 3. A【解析】【分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

7、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忽略软化对方”错误,从文中“论辩式说理起到的是强化自己一方、而非软化对立一方的作用”这句话来看,论辩者并非有意忽略软化对方,而是论辩这种方式的实际效果无法软化对方;B项,“公共说理主张陈述立场和理由并质疑对方”错误,由原文“以第三方为说服对象,并由此来确定说理的主要构成要素,这便是英国哲学家图尔敏对公共说理的一大贡献”可知,这是图尔敏模式的主张,张冠李戴。D项,“只关注说理结构”错误,由原文“形式逻辑的论证是以说理结构为准的,对于说理的具体听众以及他们的疑问不够重视”可知,该内容于文无据,同时“导致”的因果关系也不成立。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核分析论点、

8、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以强调后者同等重要的地位”错误,将法官与作为第三方的公众比较,意在引出公众的不同作用,并不能强调后者同等重要的地位。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

9、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取决于第三方的独立思考、判断能力等理性素养的高低”错误,由原文“图尔敏提出的说理分析模式却着眼于听众,具体而言,是那些立场中立、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第三方听众”可知,第三方具有中立立场、不偏袒任何一方,有独立的思考与判断力,才能使公共说理的结果趋于公正。故选A。【点睛】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

10、,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27日上午,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2020珠峰高

11、程测量登山队8名队员成功登顶,顺利开展各项峰顶测量工作。作为观察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的“晴雨表”,珠峰始终在运动,精确获得珠峰高度是人类的不懈追求。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一批国产现代测量设备纷纷亮相,5G信号首次覆盖珠峰峰顶,为精确获得珠峰高度提供技术赋能。登山队员和测绘人员克服高寒缺氧、风雪交加等挑战三次冲顶,终于将五星红旗插上地球之巅,同时也抵达了一种精神高度。(摘编自新华社评论员科学的探索,精神的高度,2020年5月28日新华每日电讯)材料二:世人对珠峰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加深的过程。在几十年的历程中,我国测绘工作者对珠峰进行过6次大规模的测绘和科考工作。先后于1975年和2005年

12、两次成功测定并公布珠峰高程,得到了国际公认,为全球相关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上一次珠峰高程测量已过去15年,珠峰高度是否发生改变,是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要解答的课题。相比以往,这次测量更加深入、系统,测量结果不仅可应用于地球动力学板块运动等领域的研究,精确的峰顶雪深、气象和风速等数据,也将为冰川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摘编自中国力量!揭秘珠峰登顶背后的越野故事,2020年5月28日人民网)材料三:尼泊尔曾以“中国没有登顶珠穆朗玛峰,没有留下登顶证据”为由,不承认珠穆朗玛峰是两国国界。面对领土主权问题,中国登山队克服千难万险,于1960年5月25日凌晨4时20分从北坡登顶

13、珠穆朗玛峰,这是世界上首次有人从北坡登顶,但由于缺乏影像资料,这次登顶不被西方国家认可。1975年5月27日14时30分中国新一代登山队员重整旗鼓再次登顶,并重新测量珠穆朗玛峰的中国高度为8848.13米。电影攀登者以真实历史事件再现的方式,向观众诠释了“为国登顶,寸土必争”的强烈爱国情怀,引发观众思考什么是爱国、为什么爱国和怎样爱国。(摘自张君、刘超言中国登山冒险电影的家国情怀与人文精神表达以为例)材料四:在三大运营商的珠峰5G之战中,华为不仅和中国移动携5G上珠峰,还夹带了华为4K高清摄像机HoloSensSDC。这台摄像机完成直播的一个必须条件就是5G覆盖,其永远在线、一键调优、故障一键

14、定位等特点仿佛就是为高海拔地区直播而设计的。小米在这场珠峰营销战中表现格外活跃。早在珠峰高程测量正式启动时,小米就发布微博称,小米10将全程助力此次珠峰高度复测。据悉,小米10是小米冲击高端手机的首款产品。除了通信设备,从登山设备到吃穿用度,到处都可见赞助商的身影:三元为登山队员提供牛奶;乐虎提供运动饮料;探路者提供登山装备三大运营商纷纷在快手上展开珠峰慢直播,全天候展现珠峰的日出日落、阴晴雨雪。(摘编自登顶背后:一场不动声色的营销暗战,2020年5月28日北京商报)4.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科技为珠峰高程测量更加深入、系统提供保障条件,使测量结果更加精确。B. 精

15、确测量珠峰高度将有助于我国对地球动力学板块运动和气候变化的研究。C. 华为高清摄像机、快手直播平台能让民众及时、便捷地看到此次登顶过程。D. 北斗导航、5G通讯技术以及高科技登山装备,使得本次珠峰登顶更为顺利。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冷静详实地陈述了我国登顶珠峰并开展各项测量工作这一历史性事件。B. 材料二从测量目的、历程和成果等角度说明今年珠峰高程测量的原因和意义。C. 材料三结合历史背景指出攀登者再现的历史所蕴含的家国情怀人文精神。D. 材料四描述商家围绕登顶的营销,反应出本次登顶珠峰的科技和商业特色。6. 1960年至2020年,40年间中国

16、开展了三次珠峰高程测量。根据材料概括这三次测量工作在意义上的不同之处。【答案】4. D 5. A 6. (1)1975年重新确认珠峰高度,捍卫了领土主权。(2)1975年、2005年测量珠峰高程,获国际公认,为全球相关研究提供有力支撑。(3)2020年测量推进珠峰科研深度开展,凸显国家科技实力和商业运作新模式。【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D项,“使得本次珠峰登顶更为顺利”说法错误。原文说“登山队员和测绘人员克服高寒缺氧、风雪交加等挑战三次冲顶,终于将五星红旗插上地球之巅”,没有与上一次登顶难度作比较,“更为顺利”于文无据。 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

17、析和概括能力。A项,“材料一冷静详实地陈述了我国登顶珠峰并开展各项测量工作这一历史性事件”说法错误。材料一的社论是慷慨庄重的,激发了读者的爱国热情,但并未详实介绍测量的具体工作。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本题,结合“面对领土主权问题,中国登山队克服千难万险,于1960年5月25日凌晨4时20分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这是世界上首次有人从北坡登顶。但由于缺乏影像资料,这次登顶不被西方国家认可。1975年5月27日14时30分中国新一代登山队员重整旗鼓再次登顶,并重新测量珠穆朗玛峰的中国高度为8848.13米”分析可知,第一次测量工作的意义是:1975年重新确认珠峰高

18、度,捍卫了领土主权。结合“先后于1975年和2005年两次成功测定并公布珠峰高程,得到了国际公认,为全球相关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分析可知,第二次测量工作的意义是:2005年测量珠峰高程,获国际公认,为全球相关研究提供有力支撑。结合“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一批国产现代测量设备纷纷亮相,5G信号首次覆盖珠峰峰顶,为精确获得珠峰高度提供技术赋能”分析可知,第三次测量工作的意义是:2020年测量推进珠峰科研深度开展,凸显国家科技实力和商业运作新模式。(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莲池老人贾大山庙后街,是县城里最清静、最美丽的地方。那里有一座寺院,山门

19、殿宇早坍塌了,留得几处石碑,几棵松树,树顶上蟠着几枝墨绿,气象苍古。寺院西南两面是个池塘,清清的水面上,有鸭,有鹅,有荷;池塘南岸的一块石头上,常有一位老人抱膝而坐,也像是这里的一个景物。寺院虽破,里面却有一座钟楼。那是唐代遗物,青瓦重檐,两层楼阁,楼上吊着一只巨大的铜钟。据说,唐代钟楼,全国只有四个半了,可谓吉光片羽,弥足珍贵。只是年代久了,墙皮酥裂,瓦垄里生满枯草。若有人走近它,老人就会隔着池塘喝喊:“喂不要上去,危险”老人很有一些年纪了,头顶秃亮,眉毛胡子雪白,嗓音却很雄壮。文物保管所的所长告诉我,他是看钟楼的,姓杨,名莲池,1956年春天,文保所成立不久,就雇了他,每月四元钱的补助,一

20、直看到现在。我喜欢文物,时常到那寺院里散心。有一天,我顺着池塘的坡岸走过去。“老人家,辛苦了。”“不辛苦,天天歇着。”“今年高寿了?”“谁晓得,活糊涂了,记不清楚了。”聊了一会儿,我们就熟了,谈得很投机。老人单身独居,老伴儿早故去了。他的生活很简单,一日三餐,有米、面吃就行。两个儿子都是菜农,可他又在自己的院里,种了一畦白菜,一畦萝卜,栽了一沟大葱。除了收拾菜畦子,天天坐在池边的石头上,看天上的鸽子,看水中的荷叶,有时也拿着工具到寺里去,负责清除里面的杂草、狗粪。-这项劳动也在那四元钱当中。他不爱说话,可一开口,便有自己的道理,很有趣味。中秋节前的一天晚上,我和所长去看他,见他一人坐在院里,很

21、是寂寞。我说:“老人家,买台电视看吧。”“不买。”他说,“那是玩具。钱凑手呢,买一台看看,那是我玩它;要是为了买它,借债还债,那就是它玩我了。”我和所长都笑了,他也笑了。那天晚上,月色很好,他的精神也很好,不住地说话。他记得那座寺院里当年有几尊罗汉、几尊菩萨,现在有几块石碑、几棵树木,甚至记得钟楼上面住着几窝鸽子。秋夜天凉,我让他去披件衣服。他刚走到屋门口,突然站住了,屏息一听,走到门外去,朝着钟楼,放声喊起来:“喂-下来,那里玩不得呀!踩坏我一片瓦,饶不了你”喊声未落,见一物腾空一跃,逃走了。我好奇怪,月色虽好,但究竟隔一个池塘呀,他怎么知道那野物上钟楼呢?他说他的眼睛好使,耳朵也好使,他有

22、“功夫”。可是有一天,我忽然发现他死了。那天上午,我到城外给父亲上坟,看到一棵小树下,添了一个新坟头。坟头很小,坟前立了一块砖,上写“杨莲池之墓”。字很端正,像用白灰写的。我感到太突然了。想着他生前的一些好处,就从送给父亲的冥钱里,匀了一点儿,给他烧化了当天下午,我怀着沉痛的心情,想再看看他的院落。一进院门,吃了一惊,屋里传出了欢笑声。推门一看,几位老人,有的坐在炕上,有的蹲在地下,正听他讲养生的道理。我傻了似的看着他说:“你不是死了吗?”老人们怔住了,他也怔住了。“我在你的坟上,已烧过纸钱了!”“哎呀,白让你破费了!”他笑了,笑得十分快活。他说去年冬天,到城外拾柴火,见那里僻静,树木也多,一

23、朝合了眼,就想“住”到那里去。见那里的坟头越来越多,怕没了自己的地方,就先堆了一个。老人们听了,“扑哧”笑了,一齐批判他:好啊,抢占宅基地!天暖了,他又在池边抱膝而坐,看天上的鸽子,水中的小荷有人走近钟楼,他就隔着池塘喝喊:“喂不要上去,危险”清明节,我给父亲扫墓,发现他的“坟头”没有了,当天就去问他:“你的坟头呢?”“平了。”“怎么又平了?” “那也是个挂碍。”他说,心里挂碍多了,就把“功夫”破了,工作就做不好了。 (摘自中国短篇小说百年精华,有删改)7.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作者写莲池老人不愿买电视这件事,不仅体现了老人的节约,更突出了老人生活的清贫,

24、而最后“先占坟头后又平”一事又含蓄地写出了老人内心深处自私的一面,从而使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真实饱满。B. 小说采用多种描写手法相结合的方式来塑造“莲池老人”这一形象,运用了语言描写、 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充分表现了莲池老人的精神风貌和高尚品质。C. 本文写了一个普通的老人,有着不寻常的本领:眼睛好使,耳朵也好使,隔着一个池塘,竟能听得出“野物上了钟楼”。他就像一尊雕像,默默地守卫着那唐代遗物钟楼,不为金钱,不为私欲。D. 这篇小说语言精练质朴、情节曲折,视角独特,主题深远。作者借“莲池老人”之语“心里挂碍多了,就把功夫破了,工作就做不好了”来讽刺现代社会人心的浮躁和精神生活的匮乏。8. “莲池老

25、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9. 有人认为,这篇小说叙述的是平常人的寻常事;有人认为,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精致小说。你认为哪种观点正确?请结合全文谈谈理由。【答案】7. C 8. 恪尽职守,毫不懈怠。文中两次出现老人隔着池塘喊“喂,不要上去,危险”, 这一行为表现了他的敬业精神,而文章末段更体现了这一点。淳厚朴实,知足常乐。他的生活很简单,不贪图享乐,四元钱的补助,还干额外的活却从不抱怨,反而在“清风明月,水汽荷香”的生活环境中怡然自得。幽默达观,洒脱淡定。老人把粗茶淡饭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对于买不买电视的问题见解深刻,而且言语诙谐,让人忍俊不禁;而从平坟头的事件中足见他对死亡的洒脱豁达、从

26、容淡定。 9. 观点一:这是一篇叙述平常人的寻常事的小说。从题材来看:作者将目光投向普通人,叙述了一个普通的守钟楼老人的故事。从主题来看:小说显示出的是普通人的生活境遇和人生态度,其中蕴含着朴素的人生哲理;在对平常人的寻常事的叙述中流露出对其深深的爱怜和敬意。从语言来看:本文语言质朴,通俗易懂,生活味浓,比如“谁晓得,活糊涂了,记不清楚了”等对话表现了平常人的生活态度。观点二: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精致小说。从题材来看:选材典型,情节紧凑,撷取老人工作与生活中的几个片段,凸显人物性格。从主题来看:小说平凡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心无挂碍”“有功夫”的莲池老人的身上,折射出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的超然

27、和儒家的担当。从语言来看:语言纯净有味,很有表现力。如开头莲池老人的出场,描写意境悠远,有古典的诗意。【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A项,“更突出了老人生活的清贫”错,“老人不愿买电视”不仅体现了老人的清贫、节约,更表现了老人的睿智和豁达;“写出了老人内心深处自私的一面”错,老人“先占坟头后又平”行为表现了他的淡然和洒脱,而并非自私。B项,“心理描写”错误,文中没有运用心理描写塑造“莲池老人”这一形象,无中生有。D项,“讽刺现代社会人心的浮躁和精神生活的匮乏”错,“讽刺”词义过重,曲解了原文意思,小说表现出的是普通人的生活境遇和人生态度,其中蕴含着朴

28、素的人生哲理:心里挂碍多了,就把“功夫”破了,工作就做不好了。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并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再结合原文内容分析 。依据开头和结尾两次“喂不要上去,危险”“每月四元钱的补助,一直看到现在”“不辛苦,天天歇着”,这些体现出他对工作专注,尽职尽责;生活勤俭,知足常乐。依据“那是玩具。钱凑手呢,买一台看看,那是我玩它;要是为了买它,借债还债,那就是它玩我了”,他给自己先立坟头,又平坟头,体现出他性格中的幽默达观,洒脱淡定。【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作为开放探究题

29、,无论选哪一种观点探究,都要结合全文来谈。选第一种观点,实则是探究“平常人的寻常事”背后作者选材的意图。可以从题材、语言、主题等角度作答。这位莲池老人负责看护寺院里的唐代钟楼,每月从文物所领取元钱的补助,他好像很是满足,把这“一畦白菜,一畦萝卜”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文章语言质朴,通俗易懂,生活味浓,比如“谁晓得,活糊涂了,记不清楚了”“那是玩具。钱凑手呢,买一台看看,那是我玩它;要是为了买它,借债还债,那就是它玩我了”“那也是个挂碍”等对话表现了平常人的生活态度以及一种朴素的人生道理。选第二种观点,实则是探究它有哪些丰富的意蕴,小说的思想意蕴都是附着在小说的具体形象之中,要善于抓住小说的人、事

30、,分析探究所附着的意蕴。开头莲池老人的出场,“寺院西南两面是个池塘,清清的水面上,有鸭,有鹅,有荷;池塘南岸的一块石头上,常有一位老人抱膝而坐,也像是这里的一个景物”描写意境悠远,有古典的诗意。莲池老人的生活很简单,“除了收拾菜畦子,天天坐在池边的石头上,看天上的鸽子,看水中的荷叶,有时也拿着工具到寺里去,负责清除里面的杂草、狗粪”,每月从文物所领取元钱的补助,日子过得却很满足,心无挂碍,知足常乐。“他说去年冬天,到城外拾柴火,见那里僻静,树木也多,一朝合了眼,就想“住”到那里去。见那里的坟头越来越多,怕没了自己的地方,就先堆了一个”,后来又把自己的坟头平了,说“心里挂碍多了,就把功夫破了,工

31、作就做不好了”,能坦然面对生死问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平凡的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心无挂碍”“有功夫”的莲池老人的身上,折射出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的超然和儒家的担当。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王浚,字士治,弘农湖人也。家世二千石。浚博坟典,美姿貌,不修名行,不为乡曲所称。晚乃变节,疏通亮达,恢廓有大志。尝起宅,开门前路广数十步。人或谓之何太过,浚曰:“吾欲使容长戟幡旗。”众咸笑之,浚曰:“陈胜有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州郡辟河东从事。守令有不廉洁者,皆望风自引而去。刺史燕国徐邈有女才淑,择夫未嫁。邈乃大会佐吏,令女于内观

32、之。女指浚告母,邈遂妻之。后参征南军事,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大,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祜曰:“浚有大才,将欲济其所欲,必可用也。”转车骑从事中郎,识者谓祜可谓能举善焉。除巴郡太守。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转广汉太守,垂惠布政,百姓赖之。及贼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迁浚为益州刺史。浚设方略,悉诛弘等,以勋封关内侯。怀辑殊俗,待以威信,蛮夷徼外,多来归降。征拜右卫将军,除大司农。车骑将军羊祜雅知浚有奇略,乃密表留浚,于是重拜益州刺史。武帝谋伐吴,诏浚修舟舰。浚乃作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

33、出门,其上皆得驰马来往。又画鹢首怪兽于船首,以惧江神。舟楫之盛,自古未有。浚造船于蜀,其木柿蔽江而下。寻拜浚为龙骧将军、监粱益诸军事。时朝议咸谏伐吴,浚乃上疏曰:“臣数参访吴楚同异,孙皓荒淫凶逆,荆扬贤愚无不嗟怨。且观时运,宜速征伐。若今不伐,天变难预。今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臣作船七年,日有朽败,又臣年已七十,死亡无日。三者一乖,则难图也,诚愿陛下无失事机。”帝深纳焉。(节选自晋书列传十二,有删节)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B. 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

34、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C. 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D. 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11. 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二千石”为汉郡守俸禄。汉官秩以万石为最高,中二千石次之,真二千石再次,后一级即为二千石,再次一级为比二千石。B. “变节”是“改变原来的志趣和行为”的意思。C. “转”有时指的是“迁官转任”;有时意思为贬官,如“转除”“转任”“转补”。D. “疏”指奏章,亦指上奏章。古代相关词语

35、不少,如疏稿,奏章的草稿;疏直,上疏直陈;疏奏,臣下向帝王上本进言;疏陈,上疏陈述。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浚志向远大。曾在盖房时,在自家大门前留有几十步宽的空间以备将来容纳长戟幡旗,受到众人的嘲笑。B. 王浚精通治理,恩威并用。任职广汉时因施恩深得百姓依赖;任职益州时,又因施威使异族不得不归顺。C. 王浚工作得力。武帝谋伐吴时,他受命大造连舫大船,大船周边以木栅为城,修城楼望台,有四道门出入,船上可以来往驰马。D. 王浚敢于进谏武帝谋划伐吴之事,但朝廷百官却都劝阻皇帝讨伐吴国,王浚力排众议,上书皇帝分析利弊得失,力主伐吴。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

36、译成现代汉语。(1)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大,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2)今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答案】10. D 11. C 12. B 13. (1)羊祜兄长的儿子羊暨对羊祜说:“王浚做人的志向大,奢侈不节制,不能过于信任,应该有用来节制他的方法。”(2)假如孙皓突然死了,更换了贤明的国君,文官武将各自有了合适的位置,那么吴就变成强敌了。【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郡边吴境”是巴郡与吴国边境相邻的意思,作整句话的状语,应断开,排除A、C项;“休复”是休整并免除徭役的意思,“所全活者”是活下来的人,作句子的主语,应在“复”后断开,排除

37、B项。句意:巴郡与吴国边境相邻,兵士们以劳役为苦,生男孩大多不养活。王浚于是使条令严厉,使徭役宽松,那些生育的人,都让他们休整并免除徭役,这样活下来的有几千人。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项,“有时意思为贬官,如转除转任转补”错误,转除,升官;转任,转换所任职务;转补,迁调官职,以补缺额。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因施威使异族不得不归顺”理解有误,王浚任益州刺史时,怀柔安抚招来的不同风俗的人,用威严信用待人,异族境外,大多前来归顺投降,并非施威迫使异族归顺。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

38、1)“节”,节制;“专任”,过于信任;“宜”,应该;“有以”,有用来的办法;“裁”,控制,节制。(2)“今”,假如;“卒”,通“猝”,突然;“更”,更换;“所”,位置、地方。【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

39、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参考译文:王浚字士治,弘农湖地人。家世中有人做过太守。王浚博览古籍,姿容相貌俊美,不注重名声品行,不被乡里人称道。后来才改变了原来的志行,开通豁达,很有大志向。曾盖房,大门前留有几十步宽。有人问他为什么留下太多地方,王浚说:“我想使门前容下长戟幡旗。”众人都笑他,王浚说:“陈胜说过,燕雀哪知道鸿鹄的志向。”州郡征召他为河东从事。官吏中不廉洁的人,都听到消息

40、自行离去。刺史燕国人徐邈有个女儿淑贤有才,挑选丈夫尚未出嫁。徐邈于是广泛地召集下属官吏,让女儿在里面观看他们。女儿指着王浚告诉母亲,徐邈于是把女儿嫁给他。后来参征南军事,羊祜深深理解厚待他。羊祜兄长的儿子羊暨对羊祜说:“王浚做人的志向大,奢侈不节制,不能过于信任,应该有用来节制他的方法。”羊祜说:“王浚有大才,我将要帮他实现愿望,必定可以任用。”转任车骑从事中郎,有见识的人说羊祜能推举有良才的人。被任命为巴郡太守。巴郡与吴国边境相邻,兵士们以劳役为苦,生男孩大多不养活。王浚于是使条令严厉,使徭役宽松,那些生育的人,都让他们休整并免除徭役,这样活下来的有几千人。转任广汉太守,实施恩惠仁政,百姓依

41、赖他。等到贼人张弘杀了益州刺史皇甫晏,朝廷调王浚任益州刺史。王浚设计谋划,全部诛杀了张弘等人,因为有功被封为关内侯。怀柔安抚招来的不同风俗的人,用威严信用待人,异族境外,大多前来归顺投降。征召授职为右卫将军,授官大司农。车骑将军羊祜很知道王浚有奇谋,于是暗中上表留王浚,于是又任益州刺史。武帝谋划伐吴,下诏令王浚修造舟船。王浚于是建造大船相连的船,一百二十步见方,载两千多人。大船周边以木栅为城,修城楼望台,有四道门出入,船上可以来往驰马。又在船头上画上鹢鸟的头及怪兽,用来恫吓江神。舟船的规模之大,自古没有过。王浚在蜀造船,砍削下的木片遮盖了江面向下游漂流。不久授王浚为龙骧将军、监梁益诸军事。当时

42、朝廷的议论都劝阻伐吴,王浚就上书说:“我多次查访吴楚的异同,孙皓荒淫凶暴,荆扬的人不论贤愚没有不抱怨的。况且观察时机运数,应该迅速征伐。如果现在不讨伐,天意的变化难以预料。假如孙皓突然死了,更换了贤明的国君,文官武将各自有了合适的位置,那么吴就变成强敌了。我造船七年,逐渐会有腐朽败坏的,再说我已七十岁,离死已不远。这三条有一项不顺,就难于图谋了,诚恳地希望陛下不失时机。”皇帝很大程度上都接受了他的建议。(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南池陆游二月莺花满阆中,城南搔首立衰翁。数茎白发愁无那,万顷苍池事已空。陂复岂惟民食足,渠成终助霸图雄。眼前碌碌谁知此,漫

43、走丛祠乞岁丰。注南池:故址在四川阆中县南,自汉代以来有灌溉之利,唐以后废毁。祠:池上之汉高帝庙。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写阆中百花盛开,黄莺鸣唱,展现春景之盛,以景衬情,奠定基调。B. 颔联写广阔浩大的南池现已废弃,自己无可奈何,头上愁出了数根白发。C. 诗歌后四句写诗人认识到修复南池利于百姓和国家,不同于那些庸碌官吏。D. 整首诗描写、记叙、议论相结合,语言沉郁,意境苍凉,含义蕴藉深远。15.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答案】14. A 15. 尾联以白描手法,写当时那些平庸的官吏,不去修复南池,却徒然地到高帝庙祈求年丰的情景。表达了对平庸官吏的讽

44、刺与批判。南池有灌溉之利,有助于民食充足和国家强盛,而平庸的官吏却只会乞求庇护。展现出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作者虽然身体衰老,身无官职,却依然心忧民生,心怀社稷。【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A项,“奠定基调”错误,本诗是以乐景衬哀情,尽管黄莺鸣唱,百花盛开,诗人却是“搔首立衰翁”“数茎白发愁无那”,美景更反衬出诗人

45、内心的愁苦之情。故选A。【15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诗句,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诗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诗句内容;其次要看诗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诗的主旨,即诗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诗句中包含的情感。“眼前碌碌谁知此,漫走丛祠乞岁丰”一句意思是:眼前这些碌碌无为的官员谁知道南池“陂复岂惟民食足,渠成终助霸图雄”的功能呢?只要南池恢复(陂复),哪里只是能让百姓丰衣足食,更能够帮助国家建立起更稳固的统治,可这些官员没有长远的眼光,却只知道去祠堂中乞求丰收,讽刺了庸碌无为的官员;作者既然在讽刺官员,其实也就侧

46、面反映出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尽管他已是一“衰翁”,有“数茎白发”,但他始终牵挂着国家社稷,为南池的干涸而“愁”,为官员的庸碌无为,不干实事而着急心痛,能看出“南池”的真正功用等,既反映出他与一般官员的不同,又体现出他操心国计民生、忧国忧民的情怀。【点睛】诗歌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意思要读懂文章,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诗歌表达技巧上,主要考核内容主旨表达、情感抒发、诗句作用等。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

47、根据选项进行分析。选择题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1小题,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_,_”一致。(2)磨难对弱者来说是阻碍,对强者来说是财富。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_,_”两句,概括了经历磨难的好处。(3)在鱼我所欲也中表达孟子的有比生更有意义的,有比死更让人厌恶的观点的句子是“_,_”。【答案】 (1). 陟罚臧否 (2). 不宜异同 (3). 所以动心忍性 (4). 曾益其所不能 (5). 是故所欲有甚

48、于生者 (6). 所恶有甚于死者【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1)陟、臧(2)忍、曾(3)有甚于。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民创造历史,历史造就英雄。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改革、革命、建设的历程中,经过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赞歌唱响在历史的天空,各条战线各个领域涌现出一批批英雄模范人物。行程万里,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最动人的乐章。或是赤

49、胆忠心献身国防事业,或是全心全意服务民生福祉,或是_推动科技创新获得“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功勋模范人物,是新中国英模群体的典型代表,是人民的光荣,国家的财富。铭记他们的历史功绩,尊崇他们的英雄风范,彰显了关心英雄、珍爱英雄、尊崇英雄的国家态度。( )功勋模范人物不仅是国家栋梁、民族先锋、社会楷模、行业_,也是我们身边可爱可敬、可亲可感的榜样。以身许国的崇高风范、奉献牺牲的高尚情怀、 _的奋斗品质、矢志创新的敬业态度、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功勋模范人物身上,生动地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活动,扬起信念风帆,树立模范标杆,有利于在全社会推动形成_、崇德向善、争做

50、先锋的良好氛围,不断培厚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改革、革命、建设的历程中,经过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在历史的天空唱响了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赞歌。B. 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改革、革命、建设的历程中,经过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赞歌在历史的天空唱响。C. 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经过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赞歌在历史的天空唱响。D. 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经过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在历史的天空唱响了一

51、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赞歌。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鞠躬尽瘁 翘楚 默默无闻 择善而从B. 呕心沥血 魁首 当仁不让 择善而从C. 鞠躬尽瘁 翘楚 默默无闻 见贤思齐D. 呕心沥血 魁首 当仁不让 见贤思齐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国家最高荣誉,是无上的荣光,也是激发亿万人民奋勇前行的 巨大力量。B. 作为激发亿万人民奋勇前行的巨大力量,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无上的荣光,是国家 最高荣誉。C. 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激发亿万人民奋勇前行的巨大力量,也是国家最高荣誉,是无 上的荣光。D. 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

52、号是无上的荣光,是国家最高荣誉,也是激发亿万人民奋勇前行的 巨大力量。【答案】17. D 18. C 19. A【解析】【17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A项,“改革、革命、建设”语序不当,不合历史逻辑,应改为“革命、建设、改革”。B项,“改革、革命、建设”语序不当,不合历史逻辑,应改为“革命、建设、改革”;暗换主语,“全国各族人民”后无谓语。C项,暗换主语,“全国各族人民”后无

53、谓语。D项,正确。故选D。【18题详解】该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第一空处:“鞠躬尽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和精力。此处的语境是指贡献出全部精力推动科技创新,所以应该用成语“鞠躬尽瘁”。第二空处,“翘楚”喻指秀美的林木,后比喻杰出人才或事物。“魁首”指首领,多用在同辈中才华居第一的人。此处的语境是指功勋模范人物是行业的杰出人才,所以应该用成语“翘楚”。第三空处,“默默无

54、闻”指做了好事不声张,不图名利。“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此处的语境是指功勋模范人物做了好事不声张、不图名利的奋斗品质,所以应该用成语“默默无闻”。第四空处,“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看齐。“择善而从”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此处的语境是指有利于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看齐的氛围,所以应该用成语“见贤思齐”。故选C。【1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

55、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其一,内容上,先解说其荣誉级别,然后评价赞美,最后说作用。其二,结构上,“是是是”是直接判断评价。故选A。【点睛】成语意义具有整体性,而且意思是约定俗称的。如果仅仅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就会导致理解不确切,由此而造成的运用错误,就属于望文生义。有些成语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已经附带上一定的感情色彩,或褒义,或中性,或贬义。成语运用是否正确,主要看它是否符合语境,和整个句子的氛围吻合,和人称相应,和句意一致,使用就是正确的,忽视语境,就会导致用词不当。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

56、字。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只有生命存在, _。人的生命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的生命的不可替代性。生命是有尊严的,它没有任何等价物,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它。第二,_。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失去了就不可复得。第三,人的生命的基础性。没有了生命的存在就不会有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所有的活动。生命的价值要求我们必须_,尊重和爱护他人的生命,与我们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答案】 (1). 才会有生命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2). 人的生命的不可逆性 (3). 热爱和珍惜自己的生命【解析】【详解】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

57、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需要补写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第一个空根据“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只有生命存在”,填入和“只有”搭配的词语“才”,即“才会有生命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第二个空根据“人的生命的不可替代性”“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失去了就不可复得”,填入生命的第二个特点,即“人的生命的不可逆性”;第三个空根据“生命的价值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和爱护他人的生命”,填入对待自己生命的态度,即“热爱和珍惜自己的生命”。注意字数限制。【点睛】解答时要认真体会各道横线的上下文,根据具体的语境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上下文句式要保持基

58、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21. APP是Application的缩写,指的是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的应用程序。根据下面文段,概括疫情期间App在用户手机上出现崩溃的五点直接原因,每点不超过6个字。疫情突袭,全国人民被迫宅在家中,众多需求只能依靠“云”满足,这使得一众App难以承受,纷纷宕机、崩溃。全民在家做凉皮、用电饭锅蒸蛋糕于是下厨房App崩了。视频平台也纷纷出现宕机,“爱奇艺崩了”“小米电视崩了”“韩剧TV崩了”登上微博热搜榜,急坏了一众追剧网友

59、。众多用户声称期待许久的热播剧想见你大结局于2月16日22:00在爱奇艺播放,几分钟后爱奇艺App就出现了崩溃。16日晚22:58,爱奇艺表示经过紧急修复,网络带宽较高的用户已经可恢复正常使用。专业人士建议先清理设备内存,释放更多的空间后再打开App,进入App后不要点击广告等第三方服务的内容,这样也可以有效保持App的稳定运行。原因: 、 、 、 、 【答案】用户数量多、瞬间(短时)访问量大、网络带宽低、设备内存小、访问第三方。【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把握文段主旨的基础上筛选出文段主要信息,并将其按照要求概括表达出来。具体表现为三点:对材料的理解;对材料

60、相关信息的筛选;语言概括与表达。本题要求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围绕事件核心概括即可。从“全国人民被迫宅在家中,众多需求只能依靠云满足”可知崩溃的原因之一是:用户数量多。从“众多用户声称期待许久的热播剧想见你大结局于2月16日22:00在爱奇艺播放”可知崩溃的原因之二是:瞬间(短时)访问量大。用户家庭的网络带宽无法满足集中居家使用网络的需要,网络带宽低是众多APP崩溃的另一个原因。手机内存一般都有限,集中的大量的使用,会造成系统崩溃。手机APP运行过程中,受到广告等第三方服务信息的引诱,点了第三方服务,从而引起了设备崩溃。【点睛】在压缩文段时要注意几条原则:1、整体性原则。读解这类题目时,

61、首先要有整体意识。阅读时,应立足于全文(或全段),视幅应面对整体,改变平时一字一字移读的习惯,能够运用跳读、浏览的方法,迅速把握阅读材料的整体结构,找出整体的重点和要点。概括出来的内容要涵盖整体,避免过窄或过宽的错误。2、倾向性原则。不少阅读材料(尤其是记叙描写类材料)体现着作者褒贬的感情色彩,如果没有看准作者感情倾向,就难以把握概括的角度。四、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先辈们敬粮食若神明,不容丝毫亵渎。粮食有生命,也有灵性,吃饭不只是得口舌之快,还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人们咀嚼粮食也是咀嚼时光。人与粮食同行,有辛苦,有温暖,有感恩,有敬畏要求:结合材料,选取角度,自拟

62、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答案】例文:感恩粮食,感谢光阴人和庄稼比邻而居,共同遵循着大地的契约:一块土地养一茬庄稼,养一辈人。生命,对于庄稼,是一季;对于人,是一辈子;对于土地,是生生世世人和庄稼的历史与记忆,都融汇在泥土里,如同久别重逢的故人,挨挨挤挤地坐着。像兄弟,人和庄稼永远不缺话题。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的事也是庄稼的事。哪怕什么都不说,就默默抽根烟,眼睛和露珠上也一样心有灵犀地星星闪闪。人要回家了,不忘抚摸着庄稼,把脉时光,和他们约定好,待到芒种或秋分,就接他们回去。祖先造的字、立的规庄稼,依次念是,庄是禾的家。村庄是人的,也是庄稼的。太爷说,谷与人本是

63、兄弟,被贬黜乡野,但终要归位的!人也一样。于庄稼,这个位是家,在人的村庄里;于人,这个位是冢,在庄稼的乡野里。如同历史上那些兄弟,长大后成了冤家,再难聚首。这是人性?还是自然的属性?抑或是大地契约的附加条款?庄稼成熟了,也老了,到了回家的时间。和人一样,他们抛弃身外物,换个身份,被亲切地唤作粮食:米良,人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终于可以与人相濡以沫了。爷爷喜欢睡在新收的粮食上,眯着眼,吧嗒吧嗒地抽烟。烟火像星辰,发须像草木,肋骨像山川,随呼吸起伏的胸脯像海洋。父亲也是,一躺良久。他们虔诚、宁静而幸福,恍若去了另一个时空。我也躺过,但很快就跳下来一被粮食硌得腰酸背痛,苦不堪言。父亲睥睨我一眼:粮

64、食认生!你是城里人,脚底板没一点土,他们当然拿你当外人。但我打小和他们一块长大的呀!是发小,虽算不上至交,起码也是故交吧?父亲拿筷子敲我的碗:有你这么糟蹋故交的吗?我狡辩:不就撒点剩饭嘛,正好喂蝼蚁、家禽。父亲气得吹胡子瞪眼:你这你这,是不尊重、不孝顺!你们城里人呀,就是忘本!像儿时那样,父亲拿过我的碗,把剩饭扒到他碗里。他轻缓地嚼着,神色平静,不像在吃饭,倒像在唠家常。那些粮食恍若也有生命,父亲敬若神明、祖先,容不得丝毫亵渎。原来,吃饭不只是口舌之快,还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父亲咀嚼的是粮食,也是时光。春天,阳光打开胚芽的门栓,粮食比人起得更早,更懂得一年之计在于春。阳光、雨水、露珠、风、虫鸣

65、、黑夜这些共同的往事,粮食都一粒粒帮人记着。父亲一口口咀嚼,时光一截截后退,从我的童年,到父亲的童年,到爷爷的童年,到人类的童年一粒粮食,囊括天地,聚日月精华,采天地灵气。人食用粮食,也传承了其灵性。粮食融入人体,也是阳光、雨露、虫鸣和土香在人生命中的延伸和循环。循着血脉,在灵魂深处,每一粒粮食都是一个行走的人;缘着时光,在大地深处,每一个人都是一粒坐禅的粮食。与粮食同行。辛苦一生,温暖一生,生生不息;感恩一生,敬畏一生,生生不灭。【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

66、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审题】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是关于“人”与“粮食”关系的感悟与思考。粮食,古时行道曰粮,止居曰食。后亦通称供食用的谷类、豆类和薯类等原粮和成品粮。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保障,粮食欠收,灾难便接踵而至。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人们食不果腹常常铤而走险,致使社会动荡。反之,“家中有粮,心里不慌”,五谷丰登便意味着国泰民安。民无粮不安,兵无粮不行,国无粮不宁,先辈们“敬粮食若神明,不容丝毫亵渎”,便有了关于粮食的各种风俗文化。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逐渐脱离温饱线,食而不知其味,弃而不

67、知珍惜的现象便层出不穷了。粮食是土地里生长出来的,是阳光照耀、雨露滋润的“天地果实”,是农人挥洒汗水、辛勤劳作的“人间成果”,粮食是有生命的;粮食能“感知”天、地、人,能让人延续生命,能令人齿颊留香,能使人从容心安,粮食是有灵性的。粮食突破了植物学意义,有了哲学意义上的生命和灵性。吃饭,也不再只是物质的摄入,而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粮食与季节有关,与日复一日的一日三餐有关,与漫长的人类历史有关,粮食的背后是时光积淀而成的故事、人情和哲理。因此,人们与粮食同行,决不只是“果腹”这么简单,必然有苦难、艰辛,有挣扎、奋斗,有温暖、享受,有感恩、敬畏。材料分为三个层次,先说先辈对粮食敬畏的态度,然后阐释

68、粮食的生命本质,再提示可以表达的情感、态度和观念。意图引导考生从生活出发,对粮食于人的意义或人对粮食的情感、态度进行感悟和思考,可以叙述故事,也可以展开议论。【立意】1粮食吸收了阳光雨露,融入了人们的汗水、情感和生命。2粮食温暖了家人,维系了社会、国家,是不可或缺的保障。3粮食承载了挣扎、奋斗故事,其中滋味需要细细咀嚼。4粮食是大地的产物,是劳作的成果,很多风俗文化与之有关。5粮食生产技术进步,开始出现食之无味、浪费丢弃的现象。【素材】1.大机器时代,人与食物,生命与他的源头被切断。来到人们面前的,只剩大米、面粉和肉食。甚至连这些都不是,只是米饭面包和精美的菜肴,或者干脆就是一包包袋装的食品。

69、人顶多沿着它们来到超市。在那里,剥掉壳的大米,打过蜡一类的东西,闪着柔白的光,就像化过妆的人一样。肉被切成一块一块,妆扮成鲜美的样子,住在漂亮的塑料里,塑料上醒目地印着品牌和厂家的名家。食品与它的源头,与生命的联系,被工厂接了过去。人只能在大机器那里找到他的发源地。2.新朋友相识,吃饭;老朋友见面,吃饭;签协议,吃饭;打官司,吃饭;生孩子,吃饭;死了人,还是吃饭。结婚离婚,生日忌日都吃饭。吃饭成了工作,成了闲遐,成了友谊,成了角力场,成了我们的出发地和目的地。脏腑空虚,就用食物来填塞。人情淡薄,赶紧用烧酒加温。上自达官富人,下至平民百姓,张开嘴,里面都是舌头和牙齿。牙齿可以撕咬,舌头可以试味。

70、舌头以下,里面的肠肠肚肚都一样,做的是同一件事情。再没有比吞食更能代表占有,从而代表这个时代了。一样东西,无论装在哪里,不如装进肚里!3.吃下太多的东西,只有极少的一部分走进身体,成为你的一部分。大部分成为盲动的力,成为人身上并不友善的住户,就像一圈关不住的兽和洪水。众多的牲口和粮食在身上淤积发酵,发情和疯长,奔突和喊叫!人陷落在自己的淤积里,成了超载的船舶,肉的荒原,油脂的沼泽地4.“先辈们敬粮食若神明,不容丝毫亵渎”。韩非子非难中提到“社稷”,即为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分言之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神和谷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国家的根基就是土地与粮食,上至天子,下到布衣,无

71、不敬奉社稷。5.“粮食有生命,有灵性,吃饭不只是得口舌之快,还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揆诸今日,直播平台上,各类饕餮美食,珍馐美馔,异彩纷呈。“大胃王”依靠催吐假装拥有海量食量,烹饪播主浮夸料理,浪费成吨粮食搏人眼球。他们中不知凡几体味过那“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躬耕之辛,寥寥可数饱含过“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耕种希冀。6.人与粮食的相遇,不是简单的利用关系,更是一曲生命与生命相遇碰撞敲击出的赞歌,粮食养育数以京计的血肉之躯,而这躯壳最终腐在大地里,滋养了数以万计的粮食。历史厚重的风从千万年前穿凿而来,定格在一个进食者的餐桌上,筷箸触碰到唇间,一种震颤像清溪淌遍全身。【结构】行文结构:结合

72、材料内容分析,确定主题“粮食神明敬重”。开头可以写粮食本为食用,所谓“敬若神明,不容亵渎”,就是认真地吃,敬重粮食所承载的文化思想。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珍惜食物,是出于对生存资源的忧虑,本质还是人类的自爱;粮食仅通于口腹,要把粮食进行由惜到敬的升华,赋予神性;对粮食的敬重,不在粮食作为食物的本质属性,而在于人与粮食发生关系时(主要是“吃”,又不止于“吃”),所产生的生命感和时间感等。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感悟,如“与粮食同行”“激起那一份对于粮食,对于大地深沉的衷情”。【点睛】材料作文区别于过去的话题的作文的一个关键就是多角度立意,一般材料作文中都有“明确立意”“选准角度”的说法,言下之意就

73、是可以多角度立意,这样就给考生打开思维的空间。因此材料作文要注意多元立意的原则。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的立意,还有“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的限制,因此注意才多元中寻求最佳,如是两个对立的方面注意辩证的谈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只强调其中的一面。此题注意选准角度进行立意。漫画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和写作,一般要做到以下四个步骤:一是要读懂画意、画旨。考生在作文之前,要先仔细读图,细心审阅,包括标题和图中文字。二是要抓住形象特征。抓住特征,把握本质,就能找到写作材料,顺利地谋篇布局。三是要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和想象,揣摩画中之话和话外之音。联想和想象不但可以加深对画旨的理解,且能获得大量写作材料。四是要根据题目要求,结合画旨,综合构思成文。考生要确定适合自己阅历和写作能力的内容和文体,一般适合写成观点鲜明的议论文,做到有理有据,分析辩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