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章末质量检测(一)(本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别比例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B依据某生物的种群密度即可得出该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D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调查到的种群密度都是估计值解析:选D有的生物没有雌雄性别之分(如玉米),所以性别比例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种群密度只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未来变
2、化趋势;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调查到的种群密度都是估计值。2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B田鼠的繁殖能力强,环境条件适宜时种群数量增长较快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重要的指标D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会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解析:选D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田鼠繁殖较快,种群数量可快速增长;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
3、群密度的变化,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二者都是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3下列叙述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的是( )A稻田中杂草的种类达20种B某块稻田中,水稻均匀分布,稗草随机分布C农技站对棉蚜虫害监测结果为2只/叶D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解析:选C稻田中杂草的种类达20种,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的表述;某块稻田中,水稻均匀分布,稗草随机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农技站对棉蚜虫害监测结果为2只/叶是种群密度的表述,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属于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故选C。42018年某国家总生育率为0.98,这意味着该国女性在育龄(15岁49岁)平均生育的子女数量不
4、到1人。该国统计局预计2028年开始该国总人口将下降,请问该国统计局做出这个预测所依据的种群特征是( )A迁入率和迁出率 B年龄结构C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解析:选B依据种群年龄结构可预测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进而预测种群数目变化趋势。5下列图示表示4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调查结果,其中种群密度将增大的是( )解析:选AA图所示种群生殖前期的个体数量多,生殖后期的个体数量少,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其种群密度将增大,属于增长型;B图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出生率基本等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基本不变,属于稳定型;C图和D图生殖前期的个体数量少,生殖后期的个体数多,使得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
5、密度减小,属于衰退型。6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和种群数量增长的叙述,合理的是( )A“S”形曲线的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将不再变化B“J”形曲线的数学模型是NtN0t,其中表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C调查鱼的种群密度时发现标记物易脱落,则调查结果会偏大D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选择生长旺盛处随机取样解析:选C“S”形曲线的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将围绕K值上下波动,A错误;“J”形曲线的数学模型是NtN0t,其中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N0表示种群的起始数量,B错误;根据公式:种群中个体数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若标记物易脱落,则调
6、查结果会偏大,C正确;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D错误。7某种生活在我国北方的蚜虫通过吸食落叶乔木幼嫩枝叶的汁液来生活,如图为不同月份温度对蚜虫种群数量的影响。食蚜蝇和瓢虫以蚜虫为食,蚂蚁从蚜虫处获得蜜露,并赶走食蚜蝇和瓢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数学模型的数据来自样方法B6月之前蚜虫种群的生活环境阻力很小C蚜虫种群数量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天敌增多D食蚜蝇和瓢虫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解析:选C曲线图表示数学模型,蚜虫活动能力弱,调查其种群数量常采用样方法,因此图中数学模型的数据来自样方法,A正确;6月之前,蚜虫种群数量较少,则蚜虫种群的生活环境阻力小,B正确;蚜虫种群数量迅速下
7、降的主要原因是食物的减少,C错误;根据题干“食蚜蝇和瓢虫以蚜虫为食”,说明食蚜蝇和瓢虫与蚜虫为捕食关系,而食蚜蝇和瓢虫是竞争关系,D正确。8生物学实验常需测量和计数。下列操作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估测值偏小的是( )A先滴加酵母菌培养液再加盖玻片统计到的酵母菌数量B在蒲公英生长密集处取样调查其在样地中的种群密度C被标记鲤鱼投放入池塘后立即重捕并计算鲤鱼的数量D从静置的上清液处取样估测培养液中需氧型草履虫种群数量解析:选C计数时,一般先盖盖玻片,再滴培养液,若先滴培养液,再盖盖玻片,容易使盖玻片由于液滴的表面张力作用而不能严密地盖到计数板表面上,使计数室内的体积增大,计数结果将偏大;在蒲公英生长密集处
8、取样调查其在样地中的种群密度,会使结果偏大;被标记鲤鱼投放入池塘后立即重捕,会使重捕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增加,从而使鲤鱼的数量偏小;草履虫的呼吸需要氧气,故草履虫都集中在静置的上清液,因此从静置的上清液处取样估测培养液中草履虫种群数量,会使估测值偏大。故选C。9.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段,该种群的增长速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cd段出现的原因可能是气候变化(如降雨量增加)或人为因素等解析:选B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分析,O到b点所对应的时间段内,种群的增长
9、大约呈“S”形,a点对应的种群数量大约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K/2),此时飞蝗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有害生物的防治应在K/2之前进行,A正确;ab段,种群增长速率下降,种群密度增加,两者呈负相关,B错误;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有效降低种群密度,防止东亚飞蝗的爆发式增长,即可防止c点出现,C正确;气候干旱有利于蝗虫数量增长,cd段东亚飞蝗种群数量下降可能是由降雨量增加等气候变化或人为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引起的,D正确。10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结构个体数)。关
10、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0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解析:选D分析题图可知,未成熟个体从2月底到6月逐渐增多,从6月到12月逐渐减少,12月变为0,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因此该种群出生时间大概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性成熟,则10月份出生率可能为0,A正确;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B正确;题图各个月份中,动物的年龄结构都不相同,说明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C正确;大量诱杀雄性个体导致性别比例失调,有可能影响到种群的密度,D错误。11下表为稻田
11、中田螺种群密度的调查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组号12345面积/m244444田螺数量/只1319161418A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B据表中数据可知稻田中田螺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19只C田螺的年龄结构直接决定了田螺的种群密度变化D田螺种群密度为16只/m2是种群的空间特征解析:选A田螺的活动能力较弱,因此其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可采用样方法;据表中数据不能得到稻田中田螺的环境容纳量;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即影响田螺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由表中数据计算可得,田螺种群密度为(1319161418)544(只/m2),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12.如
12、图表示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甲所在的环境资源充足,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B种群乙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种内竞争不断加剧Ct1时刻,种群乙具有最大增长速率,环境阻力最小Dt2时刻,种群乙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相等解析:选C种群甲增长速率持续增加,说明甲所处的环境为理想环境,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A正确;种群乙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小,则种群乙数量呈“S”增长,随时间增加种群数量增大,在t2时达到K值,种内竞争不断加剧,B正确;t1时,种群乙的增长速率最大,与t0时相比,种群数量增加,环境阻力增大,C错误;种群乙在t2时达到K值,种群数量趋于稳定,出生
13、率和死亡率基本相等,D正确。13.如图所示鳄鱼种群数量变化的四种情况,其中曲线、处于三种不同的自然条件下,而曲线处于理想状态下。不考虑天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理想状态下,鳄鱼种群的增长率不受种群密度的制约B若鳄鱼的栖息地在a点被严重破坏,则将出现曲线的下降趋势C出现曲线的变化趋势,源于在b点人为捕杀了一定数量的鳄鱼D若在b点没有任何人为干扰,则鳄鱼的种群数量将在K1上下波动解析:选C呈“J”形增长的种群,由于在食物、空间等资源无限的理想状态下,种群的增长率大小不受种群密度大小的制约。若栖息地在a点被严重破坏,将出现曲线的下降趋势。曲线的环境容纳量低于原始环境容纳量,说明环境有一定程度
14、的破坏;如在b点仅仅人为捕杀了一定数量的鳄鱼,但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并没有变化,种群数量还会上升。若在b点没有任何人为干扰,则鳄鱼的种群数量将在K1上下波动。14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中,图1是一块规格为1 mm1 mm0.1 mm的血细胞计数板正面示意图,图2是计数室某一个方格中酵母菌分布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血细胞计数板上有2个计数室,玻片厚度为0.1 mmB制片时先用吸管滴加样液,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C该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应计为9个D实验中用台盼蓝溶液染色可增强计数结果的有效性解析:选D该血细胞计数板上有2个计数室,盖玻片下计数室的深度为0.1 mm,A错
15、误;在制片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滴加样液,B错误;该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应计为7个,只计数内部和相邻两边及其夹角处的酵母菌,C错误;由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实验中被台盼蓝溶液染成蓝色的酵母菌为死细胞,从而在计数过程中能辨别菌体的死活,增强计数结果的有效性,D正确。15图1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图,图2是在理想环境和自然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2中曲线X可表示图1中前5年种群数量的增长情况B图1中第10年种群数量最多C图2中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图1中第15年种群数量最少解析:选D从图1可以看出,该种群在前5年的值不变,且1,说明种群的数量每年
16、以一定的倍数增长,所以该种群在前5年种群数量的变化类型是“J”形增长,而图2中的曲线X表示种群数量的“J”形增长曲线,因此图2中曲线X可表示图1中前5年种群数量的增长情况;图1中第10年值等于1,之后1,种群数量开始减少,因此第10年时该种群数量最多;图2中B点位于种群“S”形增长曲线的K/2处,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图1中,1020年间1,则种群数量越来越少,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20年。16通过对笠螺多个种群的调查,发现其体长、种群生物量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点个体平均生物量比b点少B随着种群密度增加,笠螺体长逐渐减小C种群密度低于a点时,个体间的斗争最激烈
17、D笠螺种群生物量和体长呈正相关解析:选B生物量指种群中所有个体含有的有机物质量。a点时个体较少,故a点个体平均生物量比b点多;种群密度越大,个体间的斗争越激烈;由图可知,笠螺种群生物量和体长并不呈正相关。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60分。)17(11分)下列为小李同学构建的种群知识框架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表示_,表示_。(2)种群的“J”形曲线增长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_等,其数学模型:NtN0t中,值与增长率的关系是增长率_。(3)利用方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被标记的田鼠更容易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4)利用人工合
18、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_,从而降低该种群密度。这里运用的防治方法是_(填“化学防治”或“生物防治”)。解析:分析题图可知,、表示出生率或迁入率,、表示死亡率或迁出率,表示年龄结构,表示性别比例,表示标记重捕法,表示样方法。(1)种群中个体的出生或迁入会使种群密度升高;利用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2)种群的“J”形曲线增长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J”形曲线的数学模型为NtN0t,值与增长率的关系是增长率(1)100%。(3)表示标记重捕法,其计算公式为:种群中个体数初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利用该方法调
19、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被标记的田鼠更容易被鼬捕食,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大。(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使种群出生率降低,进而导致种群密度降低,这里运用的防治方法是生物防治。答案:(1)出生率(或迁入率)年龄结构(2)气候适宜、没有敌害(1)100%(3)偏大(4)性别比例生物防治18(9分)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形。(2)在苗
20、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3)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敌。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4)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_。解析:(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2)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3)引入天敌是控制鼠害的生物防治方法。天敌以山鼠为食,天敌和山鼠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21、(4)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答案:(1)“J”(2)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3)捕食(4)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19(14分)在某一片小麦田中,长着许多杂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鼠、蛇等动物活动。某研究小组对该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1)研究小组要估算该农田中荠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法;在取样时,关键要做到_。(2)研究小组为了监测和预报该生态系统内鼠害的发生情况,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者通常采用_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3)调查统计发现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
22、47%。根据_,构建的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NtN0t,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中的生存环境条件是_。(4)此农田中新迁入了一种食草昆虫,下图甲是与这种昆虫种群数量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请说出种群在B点后死亡率明显增加的原因:_(答两点)。(5)请根据图甲在图乙坐标系中画出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将A、D标在纵坐标的合适位置上)。解析:(1)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2)田鼠的活动范围较大、活动能力强,通常采用标记重捕法估算某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3)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根据调查统计的数据(或具体的种群数量特征),所构建的田鼠种群增长
23、模型为NtN0t,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的生存环境条件是理想条件,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是“J”形曲线。(4)图甲是与这种昆虫种群数量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在B点后由于生活资源和空间有限、天敌增多,种群的死亡率增加。(5)据图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为种群增长率,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直至为0,说明种群增长为“S”形曲线;在A点时,种群刚迁入,种群数量最低;在D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K值),其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见答案。答案:(1)样方随机取样(2)标记重捕(3)调查统计的数据(或具体的种群数量特征)空间条件充裕、食物充足、气候适宜、缺少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
24、(4)生活资源和空间有限;天敌增多(5)如右图20(14分)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1)从试管中吸出酵母菌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的目的是_。如果实验时发现血细胞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2)若提出的问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该实验_(填“需要”或“不需要”)另设置对照实验,原因是该实验_。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实验时应进行_。(3)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_和_有限,酵母菌呈“S”形增长。(4)另一组同学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设计了3组实验(见下表)。每隔24小时取样并计数,实
25、验结果略。试管编号培养液/mL无菌水/mL酵母菌母液/mL温度/A100.128B100.15C100.128上述实验目的是探究_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影响。解析:(1)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可采用抽样检测法。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酵母菌分布均匀。若血细胞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适当稀释菌液,最后计数的结果需要乘以稀释的倍数。(2)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实验中,需要在相同间隔的时间内对酵母菌种群数量进行取样调查,因此实验前后本身就是对照实验,故不需要另设置对照实验;因实验存在偶然性,为了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该实验还需遵
26、循平行重复原则,即进行重复实验,取平均值。(3)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开始在资源和空间充裕的环境中,酵母菌呈“J”形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环境中资源和空间有限,酵母菌产生的代谢废物积累,酵母菌呈“S”形增长。(4)根据表格可知,该探究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和营养成分,因此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和营养成分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影响。答案:(1)使酵母菌分布均匀适当稀释菌液(或增加稀释倍数)(2)不需要时间上已形成前后自身对照重复实验(3)资源(营养物质)空间(4)温度和营养成分21(12分).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
27、(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2)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_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_”形增长。.螟蛉又名双带夜蛾,其幼虫又名稻青虫,以水稻、高粱、玉米、甘蔗等禾本科农作物为食,某水稻产区因爆发了稻青虫害而导致减产。回答问题。(1)决定螟蛉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_。(2)为调查稻田中稻青虫的发生状况,可采用_法调查种群密度,该方法的关键是要_。解析:
28、.(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福寿螺的密度,因变量是几种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2)由题图可知,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日均密度增长率为正值,种群数量增加,因此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生存空间有限,因此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1)决定螟蛉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2)稻青虫活动能力弱,为调查稻田中稻青虫的发生状况,可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该方法的关键是要随机取样。答案:.(1)福寿螺的密度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2)大于S.(1)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2)样
29、方随机取样教师备选题1(2020青岛校级期末)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报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调查,发现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据此分析合理的是( )A研究者通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B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种群增长的物理模型可表示为NtN0tC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D一段时间后,预测田鼠天敌的数量有可能增加解析:选D田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调查某地区的田鼠的种群数量,应采用标记重捕法,A错误;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可构建为NtN0t,由于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所以为1.0
30、15,B错误;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不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有害动物的防治越早越好,C错误;由于条件比较适宜,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都在增加,故一段时间后鼠的数量会增加,天敌的数量也会增加,D正确。2.在一段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乙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t1t2,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大于乙种群Bt2时,甲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最大Ct2t3,甲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Dt4之后,乙种群的数量将无限增长解析:选C图示为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和乙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无法比较二者增长速率的大小;t2时,甲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种
31、群数量处于环境容纳量的一半;t2t3,甲种群的数量仍在增多,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由于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当种群数量增长时,种内竞争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增加,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死亡率增加到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将停止。3如图为某种群的平均出生率(实线)及平均死亡率(虚线),与该种群所依赖的资源量关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出生率易受环境的影响B资源量为R时自然增长率为0C资源量长期小于R会导致该种群密度降低D随着资源量的增加,此种群的K值会持续增大解析:选D分析曲线可知,资源量的多少会改变种群的出生率,所以出生率易受环境的影响,A正确;资源量为R时种群
32、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为0,B正确;资源量长期小于R会使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导致该种群密度降低,C正确;据图示可知,随着资源量的增加,该种群的K值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不再增加,D错误。4.科学家研究某区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时,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图(其中R出生率死亡率)。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图中可知Od期间田鼠种群数量出现了周期性波动B该田鼠种群c点时种群密度最小C田鼠种群数量在ad之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期间一直在下降D由图可知,a、b两点时对应的种群自然增长率相等解析:选C在Od范围内,只能体现出种群数量先增后减的一个变化过程,没有呈现出周期性波动;在cd期间,田鼠种群的R小于1,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所以田鼠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d点时种群密度最小;在ad之间,R大于1时,种群数量增加,R小于1时,种群数量减少,图中R值先大于1后小于1,故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a、b两点田鼠种群的R相等,但田鼠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所以a、b两点时对应的种群自然增长率不一定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