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学习目标导航课 标 解 读1梳理古代的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从“时空观念”角度掌握交通的发展过程。2搜集相关史料,从“史料实证”角度探究中国古代交通发展的辉煌成就和特点,理解古代交通事业发展的意义。3掌握近代交通工具及对海洋的探索,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4从“唯物史观”角度理解水陆交通的发展对政治、经济、文化、城市以及信息交流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感知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对交通事业的影响。时 空 坐 标知识点一 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1发展的原因(1)原始人在自然界中习惯性的足迹。(2)人类转向定居生活后,交通的需要。(3)生产
2、的发展推动了人工道路的铺设。2代表性成就项目内容陆路交通中国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汉代:开通了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丝绸之路唐代: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元朝: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的驿路交通网西方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水路交通中国春秋:已有运河秦朝:秦始皇开凿了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元朝:京杭大运河为世界之最西方17世纪开通的法国米迪运河,是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是欧洲历史最悠久且目前仍在通航的运河之一17世纪荷兰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是荷兰
3、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驰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始于秦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前220年,就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秦朝修建的驰道有什么特点?目的是什么?提示:特点:以都城为中心,四通八达,道路宽阔牢固,美观实用。目的:维护统治,加强中央集权,宣扬皇威。驰道、直道、五尺道、新道(1)驰道:驰道是首都咸阳通向全国各主要方向的交通干线,有两条驰道。(2)直道:直道是直通抗击匈奴前线九原郡的道路,起点在咸阳附近的云阳,终点在包头。(3)五尺道:五尺道是秦朝在西南山区修筑的道路,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一带。仅能容下一辆马车通过,故名“五尺道”。(4)新道:新道顾名思
4、义就是新修的道路,目的是开发和经营岭南。笔记: 知识点二 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1中国古代对海洋的探索(1)西汉时期: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南线通向印度洋。(2)宋元时期: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有了重大进步,磁罗盘、实用航海图和天文定位技术广泛应用,使中国海船能够持续航行。(3)明朝:郑和下西洋时间:1405年到1433年。概况:郑和七次下西洋,船队航行至东南亚、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和东非沿岸等地。(4)中国古代已经形成了连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2古代西方对海洋的探索(1)波利尼西亚人很早就在太平洋诸岛活动。(2)腓尼基人首
5、次横渡地中海。(3)维京人在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探险。(4)阿拉伯人在印度洋开展繁忙的海上贸易。3近代西方对海洋的探索(1)新航路开辟时间15世纪末16世纪初概况达伽马发现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哥伦布到达美洲麦哲伦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完成环球航行欧洲人还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影响新航路的开辟让全球海路大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形成(2)开凿运河1869年开通的苏伊士运河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汉代“海上丝绸之
6、路”雏形既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根据材料,概括“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对古代中国的价值。提示:促进海外贸易;推动文化交流;增进对世界的了解;培养国人海洋意识、国防理念。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1)经济根源:
7、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2)社会原因:欧洲人对黄金的追求,传播天主教的热情。(3)直接原因:奥斯曼帝国控制着传统商路。(4)技术条件:航海技术、造船技术的进步,地理知识的扩充。(5)政治条件: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笔记: 知识点三 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1火车与铁路交通(1)火车的发明与影响条件工业革命引发了交通的变革发明1814年,斯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影响19世纪上半期,在英国带动下,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带动了机器制造业、钢铁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大发展。人类步入铁路时代(2)近代中国铁路交通的发展代表成就唐胥铁路:1881年建成,这是中国人
8、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京张铁路:1909年竣工,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由詹天佑主持修建。他设计的“人”字形路轨,解决了铁路的陡坡问题局限中国的铁路业主要掌握在列强手中2轮船与航运业的发展(1)轮船的产生与发展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1812年英国人制造的汽船试航成功。蒸汽机以及后来的内燃机逐渐成为驱动船舶的主要动力,吨位大、速度快、航距远的轮船出现了。(2)近代中国航运业的发展19世纪20年代,西方的轮船开到中国。19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人建造的蒸汽动力轮船“黄鹄号”试航成功,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1872年,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
9、,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3汽车的出现与发展: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发明了汽车。但在20世纪之前,汽车还不够普及。知识点四 交通与社会变迁1交通的改进,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秦朝“车同轨”政策和道路建设,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不同地区的经济往来。2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1)清江浦因京杭大运河的疏通而崛起,又因漕运路线的改变和津浦铁路的开通而衰落。(2)京汉和陇海两大铁路开通后,郑州发展态势超越了洛阳与开封两大古都。(3)美国的伊利运河,推动纽约成为国际化商贸中心。(4)通海运河建成,使曼彻斯特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3交通的改善方便
10、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1)唐朝水驿、陆驿和邮路发达。(2)明朝出现民间通信机构民信局。(3)1897年创办的大清邮政官局,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电报、电话也在晚清时传入中国。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在中国疯狂抢夺铁路修筑权。到1911年,中国铁路里程共9 600多千米,其中由帝国主义直接或间接投资经营的竟达8 900多千米,中国自主修建的铁路只有600多千米。依据材料,说明在近代中国列强抢夺筑路权的后果。提示:帝国主义利用修筑铁路,直接控制中国铁路交通大动脉,便于从军事上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从经济上掠夺中国的财富,同时还可以控制铁路沿线的地方,把它们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京张铁路的“人”字
11、线京张铁路关沟段南口至八达岭,最大坡度达到33%,为世界所罕见。京张铁路穿过八达岭,詹天佑采用南美矿山“人”字型线路方案,通过延长铁路距离,抬高路基高度,从而缩短了开挖八达岭隧道长度,列车到达青龙桥后利用天然地形右转,沿青龙桥东沟继续上坡前行,在东沟设站,列车进站后车尾变为车头向右折返,继续上坡前行,穿过八达岭隧道。这是当时最为有效的方案。笔记: 水陆交通的变迁及其影响史料实证1获取信息 秦汉交通的变迁材料一 秦汉的交通建设,在道路和河渠方面,以及馆舍邮驿,都很注意。道路之开辟者,有驰道,通西南夷道,通南越道,褒斜道,回中道,子午道,飞狐道,马援所刊道和峤(高而尖的山)道。尤其秦之驰道,“东穷
12、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道路修建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时期道路的修建对当时社会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提示:特点:大规模修建通往全国各地的各种道路;附属性的服务设施齐全。作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维护政治上的统一;有效抵御周边少数民族侵扰;密切与全国各地经济文化的联系;有助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物资的交流和信息的传递。2论证观点 交通业的作用材料二 一些地区提供原料,而另外一些地区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料,从而增加了世界贸易的总量,带动了海上运输和陆地运输的发展。大船、巨大的码头、深水运河加速了贸易和运输
13、的发展这一过程把世界所有地区的人们联系在了一起。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有学者指出“交通发展促进世界的联系”。请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二,简要论证这一观点。提示: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东西方的联系;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交通和贸易的发展,使世界最终连成一个整体。古今中外交通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人员、货物的往来和政治、文化的交流,加强了世界各地区的联系。素养形成中国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1原因(1)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中国社会发展。(2)列强侵华的需要。为扩大在华利益,加强镇压中国人民
14、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3)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4)中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平衡。2特点(1)从时间上看,起步晚,开端艰难。(2)从发展水平看,受到顽固势力阻碍、帝国主义的排挤等,发展缓慢,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3)从地域看,近代交通主要出现在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及大城市,西北、西南发展缓慢。3影响(1)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中国近现代化进程;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2)消极影响: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侵略
15、和经济掠夺。 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情境探究1获取信息 新航路开辟材料一 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梦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路,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作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绝非历史的偶然,它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宗教、思想根源,且主观条件已经具备,在万事俱备的条件下,一批伟大的航海家勇敢地走在了探索新航路的最前列。摘编自王蕊浅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万事俱备的条件”。提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航海与造船技术的进步;地圆学说的影响;人们对金钱的狂热追求;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传播天主教的热情;人
16、文主义提倡冒险进取精神。2论证观点 郑和下西洋材料二 根据明史郑和传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郑和船队不止规模庞大,随行人员数目也非常巨大,在二万七八千人之间,各有专职,分工细致而明确。郑和下西洋是大明帝国整合全部东方民族千年航海贸易创造的最后奇迹,是强大的内陆农业文明试图以政治力量干预和塑造海洋贸易体系的一次尝试。这是古代中国大航海时代一个绚丽的高潮,之后便戛然而止,开始了近500年的闭关自守。摘编自陈杰郑和下西洋的得与失有学者认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维系封建专制统治”。请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二,简要论证这一观点。提示: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明史郑和
17、传里记述明成祖朱棣下令郑和率船队出海,主要是为了寻找失踪的建文帝,还有就是向海外炫耀武力,展示中国的富强。使海外诸国臣服于中华,郑和所到之处,外邦无不慑于中国强大的实力,接受赏赐,并派使臣来华。其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和印度洋及非洲东海岸诸国的联系,既宣扬了国威,又满足了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需求。素养形成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及启示1比较项目郑和下西洋新航路开辟相同开创精神,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不同目的主要是政治目的:宣扬国威于海外;以朝贡贸易促进中外交流主要是经济目的:海外寻金;打破商路封锁;掠夺财富方式进行朝贡贸易,以和平友好交往为主要方式以武力掠夺为主要方式不同性质政治行为封建制度下的政治
18、活动“朝贡贸易”经济行为资本主义的海外殖民影响经济没有带动民间商业贸易的发展;朝贡贸易无益于国计民生,使国力不堪重负,被迫中止;后续航海业发展衰落获得巨额利润,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航海业后续发展蒸蒸日上政治增强了中国和亚非国家人民的友好往来;促进了东南亚的繁荣与稳定;增强了明朝的影响力,树立起中国人民和平使者的形象掀起了殖民热潮;对亚、非、拉美地区人民造成严重伤害,使其长期落后2启示(1)最重要的是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要“求真务实”,以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2)我们应当更加开放,走向世界,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国家经济的繁荣与健康发展。(3)积极培养本民族的开拓创新精神,必须拥有开发海洋、向海
19、洋进军的伟大勇气与坚强毅力。(4)谋求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必须以强大的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和文化魅力为支撑。1“始皇派蒙恬领兵三十万北征。不久把河套收复,并且进展至套外,始皇将新得的土地,设了九原郡。为谋北边的一劳永逸,始皇于三十三、四年间,又经始两件宏大的工程。”这两件宏大的工程是( )A驰道和长城 B驰道和灵渠C直道和长城D直道和灵渠C 依据材料中“为谋北边的一劳永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北部边防,秦朝修筑长城和南起咸阳、北至九原郡的直道,因此C项正确;秦驰道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主要为方便皇帝出巡,灵渠沟通的是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A、B、D三项错误。
20、2法国米迪运河是17世纪最宏大的土木工程项目之一,共计360公里,包括运河上的328座各类船闸、渡槽、桥梁、泄洪道和隧道等建筑工程设施,其两端连接的是( )A地中海和大西洋B红海和地中海C大西洋和太平洋D地中海和印度洋A 法国米迪运河避开了直布罗陀海峡,连接了地中海和大西洋,因此A项正确。3打破各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的是( )A郑和下西洋B新航路开辟C殖民扩张D工业革命B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打破各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的是新航路开辟,故选B项;郑和下西洋并没有打破各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状态,排除A项;殖民扩
21、张和工业革命都是进一步强化了世界的联系,不是“打破各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状态”,排除C、D两项。4下图反映了英国某一时期铁路兴建的情况(单位:英里)。图中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英国是最早开展工业革命的国家B蒸汽机的发明和普及提供了动力条件C英国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要求D英国广阔的海外市场遍及世界各地区C 材料反映的是18441900年即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铁路兴建的情况,从图中数据看出,英国铁路兴建的增速很快,这主要和工业革命后英国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要求相关,C项正确;材料无法反映“英国是最早开展工业革命的国家”,排除A项;B项不能反映英国铁路兴建增速很快的情
22、况,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国内铁路兴建的增速很快,与英国广阔的海外市场无关,排除D项。5曼彻斯特自中世纪起成为英国西南部的最大城市,18世纪末,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推动其发展的交通因素是( )A火车的出现B通海运河C汽车普及D米迪运河B 18世纪末,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其关键因素是通海运河的建成,因此答案为B项。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驿站和急递铺系统。元朝以大都为中心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东连高丽,西通伊利、钦察两汗国,北达吉利吉思,南接安南缅国,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全国共设有陆站、水站共约1 500处,为各级政府因公差
23、遣人员服务,提供交通工具、住所、饮食、薪炭等,也用来运输官府物资,是当时最便利的交通体系。急递铺是元代的官方邮递系统。每10或15、25里设一铺,置铺兵五人,负责传递文书。传递速度规定为一昼夜400里,急件500里。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 铁路和轮船运输因极大的载运量而大大减低了运输成本。1830年到1870年,英国实业家修筑了两万公里铁路,连接了工业中心、铁矿、港口等。为了便于交通和货运,美国政府开凿运河,私人投资者建立起轮船航线和铁路网络。到1860年,东北部的工业区、南部农业区以及中西部城市之间已有铁路相连。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
24、括元代驿站和急递铺系统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美近代运输格局出现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经济影响。解析 第(1)问,解题时需要紧扣“全国范围内”“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全国共设有陆站、水站共约1 500处”“为各级政府因公差遣人员服务”“传递速度规定为一昼夜400里,急件500里”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铁路和轮船运输因极大的载运量而大大减低了运输成本”“英国实业家修筑了两万公里铁路”“美国政府开凿运河”三句话中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等方面分析即可。答案 (1)特点:规模大、分布范围广;水陆并存;与政治、经济联系密切;信息传递效率高。(2)原因:工业革命的促进;政府倡导;实业家的推动。影响:促进了工业革命的进行;密切了各地的沟通联系;推动了城市的发展;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