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浙江省A9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10831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A9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江省A9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江省A9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浙江省A9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浙江省A9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浙江省A9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浙江省A9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浙江省A9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浙江省A9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浙江省A9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浙江省A9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浙江省A9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浙江省A9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浙江省A9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绝密考试结束前浙江省A9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中国文化能否为“文明的共存”作贡献汤一介化解冲突,需要我们从各个不同民族的文化中找出文明共存的资源。中国文化中的儒道两家可以为化解“文明的冲突”、实现“文明的共存”提供有意义的资源。中国文化要对当今人类社会的“文明的共存”作贡献,必须对自身文化有所了解,即对自身文化有一个“自觉”。所谓“文化自觉”,是指一定文化传统的人群对其自身的文化来历、形成过程以及特点、发展趋势等能作出认真思考和反省。应该说,中华民族正处在民族复兴的前夜,

2、因此我们必须对中国文化有个自觉的认识,必须给中国传统文化一个恰当的定位,认真发掘我们古老文化的真精神所在,以便把我们的优秀文化贡献给人类社会;认真反省我们自身文化的缺陷,以便我们更好地吸取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精华,并在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下给中国文化以现代的诠释,这样,我们国家才能真正走在世界文化发展的前列,与其他各种文化一起共同创造美好新世界。中国传统文化中主要是儒道两家,而且是儒道互补。当然,印度佛教传入后,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也发生着重要影响。现在我想讨论一下儒家思想理论能否对“文明的共存”提供有意义的资源。郭店竹简性自命出中说:“道始于情。”人与人的关系是从感情开始建立的,这正是孔子

3、“仁学”的基本出发点。“仁爱”的精神是人自身所具有的,而爱自己的亲人最根本。但是“仁”的精神不止于此。爱自己的亲人,这只是爱;爱自己的父母,再扩大到爱别人,这才叫作“仁”。对父母的孝顺要放大到爱天下的老百姓。“仁学”是要由“亲亲”扩大到“仁民”,也就是说要“推己及人”。做到“推己及人”并不容易,必须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忠恕之道”作为“为仁”的准则。如果要把“仁”推广到整个社会,这就是孔子说的“克己复礼曰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自古以来把“克己”和“复礼”解释为两个平行的方面,我认为这不是对“克己复礼”最好的解释。所谓“克己复礼曰仁”是说,只有在“克

4、己”基础上的“复礼”才叫作“仁”。费孝通先生对此也有一解释:“克己才能复礼,复礼是取得进入社会、成为一个社会人的必要条件。扬己和克己也许正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别的一个关键。”这是很有道理的。“仁”是人自身内在的品德,“礼”是规范人的行为的外在礼仪制度,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之和谐相处。要人们遵守礼仪制度必须是自觉的,出乎内在的“爱人”之心,才符合“仁”的要求。所以孔子认为,有了追求“仁”的自觉要求,并把这种“仁爱之心”按照一定规范实现于日常社会之中,社会就会和谐安宁了。孔子和儒家的这套思想,对于一个国家的“治国”者,对于现在世界上那些发达国家的统治集团,不能说是没有意义的。如果把孔子的“仁学”理论

5、用于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那么在不同文明之间就不会引起冲突以至于战争,从而实现“文明的共存”。孔子的“仁学”理论虽然不能解决当今人类社会存在的“文化的共存”的全部问题,但它作为一种建立在以“仁”为本之上的“律己”的道德要求,作为调节不同文化之间关系的一条准则,使不同文化得以和谐相处,无疑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要使不同文化之间和谐相处并不容易,孔子提倡的“和而不同”可以提供极有意义的资源。孔子认为,以“和为贵”而行“忠恕之道”的有道德有学问的君子,应该做到在不同中求得和谐相处;而不讲道德没有学问的人,往往强迫别人接受他的主张而不能和谐相处。如果把“和而不同”用作处理不同文化之间关系的原则,对于解

6、决当今不同国家与民族之间的纷争应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现在西方国家的有识之士都认识到不同文明之间应能共存。不同民族和国家应该通过文化的交往与对话,在对话和讨论中取得某种“共识”,这是由“不同”到某种意义上的相互“认同”的过程。这种相互“认同”不是一方消灭一方,也不是一方“同化”一方,而是在两种不同文化中寻找交汇点,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双方文化的发展,这正是“和”的作用。其中,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提出了“正义”和“团结”的观念;我认为,把它们作为处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关系的原则,是有意义的。哈贝马斯的“正义原则”可理解为,要保障每一种民族文化独立自主、按照其民族的意愿发展的权利;“团结原则”可理解为,要求对

7、其他民族文化有同情、理解和尊重的义务。不断通过对话和交往等途径,总可以在不同民族文化间形成互动中的良性循环。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提出,应把“理解”扩展到“广义对话”层面,主体与对象(主观与客观或主与宾)才得以从不平等地位过渡到平等地位;反过来说,只有对话双方处于平等地位,对话才可能真正进行并顺利完成。可以说,伽达默尔所持的主体一一对象平等意识和文化对话论,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重要理念。这种理念,对我们正确深入地理解中外文化、民族关系等,具有重要启示。但是,无论是“正义”和“团结”原则,还是“广义对话论”,都要以承认“和而不同”原则为前提,这样,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与国家才能获得平等权利和义务。

8、儒家“和而不同”原则应成为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一条基本原则。罗素说:“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当今人类社会,需要的正是不同文化在相互吸收和融合中发展不同的文化传统的特色,以期达到在新的基础上的“文化的共存”。(有删改)1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一个知识分子对其自身的文化来历、形成过程以及特点、发展趋势做出的认真思考和反省,就是“文化自觉”。B孔子“仁学”理论虽然无助于解决当今社会的“文化的共存”问题,但其具有的现实意义却并未丧失殆尽。C不同文明之间实现共存需要学会相互“认同”,任何一方都既不能企图消灭对方,也不能企图“同化”对方。D

9、孔子提倡的“和而不同”可以给不同文化相处提供有意义的资源,从而轻松地让不同文化之间得以和谐相处。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任何文化要对当今人类社会的“文明的共存”做贡献,都必须对自身文化有一个“自觉”。B不同民族文化间要想形成互动中的良性循环,就需要做好长期艰难对话的思想准备。C离开了儒家“和而不同”这一不同文化相处的基本原则,不同文化最终都只有走向灭亡。D只要对话双方都能让对方与自己处于平等的地位,对话就能够真正进行下去并顺利完成。3 下列对文章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开篇厘清“文化自觉”的概念,目的是为后文更好地展开论述做必要的铺垫。B文章既

10、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真精神,又看到了它存在的缺陷,显示了可贵的思辨精神。C文章基于对孔子“和而不同”思想的认同,提出了在“文化的共存”上求同存异的观点。D文章指出现代西方国家有识之士也认识到了不同文明之间能共存,凸显了中国古人更智慧。4儒家的哪些思想理论为“文明的共存”提供了有意义的资源?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_5请简要梳理文章的行文脉络。(6 分)_(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 题。雕花烟斗冯骥才他被这一大盆金光灿灿的凤尾菊迷住了。这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点儿,活像一扇艳丽动人的凤尾,一道瀑布静止、无声、散着浓香的瀑布

11、。不知不觉间,他掏出一个挺大的核桃木雕花烟斗,插在嘴角,突然意识到花房里不准吸烟,他慌忙四下窥探,忽见身旁几片肥大浓绿的美人蕉叶子中间,有一张黑黑的老汉的脸直对着他。一双灰色的小眼睛牢牢盯着他嘴上的烟斗,他刚要承认过错,那老汉却和气地说:“没关系,到这边来抽吧!”这里便是花房的一角,这老汉是花农老范。老范坐在他对面,“唐先生,您还画画不?”他怔住了。“您怎么知道我姓唐?还知道我画画?”“先前,您带学生到这儿来画过花儿,您画得美,美呀”老范赞美的语气是由衷的,他不禁泛起一阵酸楚和温暖的感动。像他这样一位红极一时的大画家,好比高高悬挂的闪烁辉煌的大吊灯,如今被一棒打落下来,曾经光彩照人的玻璃片片,

12、被人踩在脚下,甚至无人顾惜。难道在这奇花异卉中间,在这五彩缤纷的花的天地里,隐藏着一个知音吗?谁能从这老范身上找到聪慧、美和知识的影子呢?老范身子矮墩墩,微微驼背,穿一身皱巴巴的黑裤褂,沾满污痕;面色黧黑,眼睛小,眸子发灰,动作迟缓而不灵便。发现老范仍不时瞅他嘴上的烟斗。“您来尝尝我的烟斗丝吧?”唐先生诚恳地说。“不!”老范笑眯眯地,“俺是瞧您的烟斗很特别”他的烟斗是特别。上面雕着一只肥胖的猫头鹰,栖息在一段短短的秃枝上,“这烟斗是我自己刻的。”他说。他想起了靠边站之后的整天无所事事,想起了某天灵机一动用木刻刀雕刻烟斗的感觉,想起了把每只烟斗都当作创作的倾尽心血的狂热,想起了家里摆满一个玻璃书

13、柜的绝妙艺术品雕好的烟斗。“美,美呀!”对面灰色的小眼睛流露出真切的钦慕之情,“您要是喜欢这烟斗,就送给您吧!”“不,不,俺要不得!”老范固执地一个劲儿摇脑袋。从此以后,唐先生常来花房坐坐,在饱尝冷淡、受尽歧视的他看来,这一片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十分珍贵。秋风一吹,又是赏菊的好时节。可唐先生却没有到小花房去。半年前,他被落实了政策,名画家的桂冠重新戴在头上。求画的、求烟斗的,让他忙得不亦乐乎。一天,家中高朋满座。外边又有人敲门。打开门,不觉双目一亮。面前一大盆光彩照人的凤尾菊,花后是半年多未见的老范。“哟,老范,是您呀!”矮墩墩的老范笑眯眯地站在他面前,额上沁出亮闪闪的汗珠,只频频点头。

14、唐先生请老范坐下后,就顾不上再和他搭腔,老范一声不响地蹲坐在屋角,露出满足的神情。后来他发现了身边陈列烟斗的玻璃柜。一下子见到这么多雕着花、千奇百怪的烟斗,他看呆了,不禁发出一声声很特别的赞叹:“美,美,”没人搭理老范,唐先生感到自己认识这么一位无知的傻里傻气的怪老头很难为情。在又收到老范送的两次花后,唐先生从陈列柜下边一层属于一般水平的烟斗中,选择一只雕工比较简单、刻着五朵牡丹花的,送给老范。“您”老范喜得声音都震颤了,眼睛像一对灰色的小灯泡亮了起来,双手郑重地接过烟斗,激动地吭吭巴巴,“谢谢您,唐先生,真谢谢您”又一阵秋风吹起,唐先生倚坐在皮椅上,疲惫不堪。他的一幅画被皮莫名其妙地定为黑画

15、,他再一次落魄,无人理睬了。这时,他听见有人轻轻叩门。打开门,一盆特大的金光灿烂的凤尾菊正堵在门口。“老范,快请进,请进!”来人把花放在地上,喘着气,“俺是老范的儿子。俺爹今年夏天得了肺炎,走了。他吩咐俺说,他要是不在了,无论如何也要把花给您送来。”“唐先生,您知道俺爹多喜欢您送给他的烟斗吗?临终时,他叫俺把那只烟斗插在他嘴角上。”“什么?”唐先生惊愕地问,他好像没听清这句话。他感到心上像压了一块沉重的石板,他后悔,没有把雕刻得最精美的一只拿出来,送给老范(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处在人生低谷中的画家唐先生,在花房邂逅花农老范,老范对他态度和善,对

16、他的画由衷赞美,这使他感受到久违的温暖。B到花房画过画的唐先生对花农没有半点印象,而花农不仅一眼认出了唐先生,还对他的画留下了深刻印象,对比之下可以看出两人曾经社会地位相差悬殊。C老范在花房里发现唐先生嘴上的烟斗很特别,但并不是自己喜欢的样子,因此在唐先生诚恳地想要把雕花烟斗送给他时,他固执地一个劲儿摇脑袋,没有接受。D第八段“秋风一吹”既指自然界的秋风,用以引出唐先生不来赏花、老范登门送花的情节;也指人情冷暖的秋天,在这样的季节里,唐先生对老范的情感像秋天一样降温了。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开篇没有直接写出人物名字,而是后文逐步交待。这种叙述方式不仅

17、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虚化人物背景客观地突出了凤尾菊这一物象。B文章开头以生动的比喻手法,描写眼前这一盆凤尾菊的形态特征,既揭示了唐先生被凤尾菊迷住的原因,又为全文奠定了寂寥、伤感的基调。C文章多处采用对比手法,唐先生和老范对待友情的对比,唐先生对老范前后态度的变化对比等,通过对比更好地突显人物性格。D文章详略得当,疏密相间,布局别具匠心。虚写唐先生带学生到花房画画和老范病重去世的场景,给读者留下了一个再想象加工的空间,文章呈现一种含蓄美。8文中多次出现“雕花烟斗”和“凤尾菊”两种事物,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4分)_9请简要分析唐先生在和老范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人性的大美和缺陷,并结合现实

18、谈谈你的感悟。(6分)_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於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於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能用,则见以为迁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

19、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邹子之属。齐有三邹子。其前邹忌,以鼓琴干威王,因及国政,封为成侯而受相印,先孟子。其次邹衍,后孟子。邹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馀万言。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其术皆此类也。然要其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始也滥耳。王公大人初见其术,惧然顾化,其后不能行之。是以邹子重于齐。适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适赵,平原君侧行襒席。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岂与仲尼莱色陈、蔡,孟轲困于齐、梁同乎哉!自邹衍与齐之稷下先生,如淳于髡、慎到、环

20、渊、接子、田骈、驺奭之徒,各著书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岂可胜道哉!荀卿,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邹衍之术迁大而闳辩;淳于髡久与处,时有得善言。故齐人颂曰:“谈天衍,炙毂过髡。”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齐人或谗荀卿,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于巫祝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因葬兰陵。(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注】彗:扫帚。炙毂过:过,古时车上盛贮油膏的器具,烘热后流油,润滑车轴。比喻言语流畅风趣。列大夫:秦汉时爵位名。列第七级,也称为七大夫或公大夫。1

2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于巫祝/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因葬兰陵B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于巫祝/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因葬兰陵C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于巫祝/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因葬兰陵D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于巫祝/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因葬兰陵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子思:名孔级,是孔子嫡孙,子思是曾子

22、的学生,他的思想上承曾参,下启孟子,在孔孟思想传承中有重要地位。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B合从连衡:战国时六国诸侯联合抗秦的谋略,称为“合纵”;秦国联合一些诸侯国进攻另外一些诸侯国的谋略,称为连横”C诗: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称诗,汉代尊为儒家经典。书:尚书,又称书经,我国现存最早的上古历史文献的汇编,为儒家经典之一。D祭酒:古代飨宴酬酒祭神要由一位尊长者举杯相祝以示欢迎,因而把位尊或年长者称为祭酒。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孟子认为一味根据自己的利益行事,会招致多方面的怨恨。从天子到普通百姓,追求功利所带来的恶果,都是一样的。B孟子不被齐宜王、梁惠王等人所

23、用,所以他想通过著书来传播思想,引起诸侯的重视,实现理想。C邹衍由微小的事物开始验证,再推而广之,他开始受到各国君王的热情接待,甚至享有很高的礼遇,但是他的思想却很难施行。D荀子憎恶诸侯王们为遵循王政大道却被装神弄鬼的巫祝所迷惑,所以推究各家之长,著书立说,以启民众。13把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8分)(1)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岂与仲尼菜色陈、蔡,孟轲困于齐、梁同乎哉! (4分)_(2)齐人或谗荀卿,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4分)_14请结合文意分析孟子和荀子不被重用的原因。(3分)_(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忆秦娥【宋】刘

24、辰翁中斋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注:中斋:南宋爱国词人邓刻的号。他和刘辰翁是同乡,曾参与抗元斗争,宋亡后不仕。烧灯节:指元宵节。旧俗于正月十五晚张灯结彩,供人通宵观赏,故称“烧灯节”。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邓剡于上元节聚客叙旧,客散之后怀念起往事,写了一首忆秦娥赠给刘辰翁,刘辰翁读后感到凄凉,就按原韵写了这首和作。B上片描写元宵节早上的京城,风雪交加,行人稀少,江山虽依旧如故,但这一片寒冷凄凉的景象,令人想到往昔

25、的繁盛已不复再现。C“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这里的“风和雪”,不单是自然景象的实写,还象征着元蒙统治下那种严酷气氛。D词人感叹自己在短短的一生中竟经历了国家的兴亡,现处于元人统治之下,所幸作为宋朝遗民,仍能对着当年的明月。16词人序中感言“随韵寄情,不觉悲甚”,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之“悲”从何而来。(6分)_(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十二章中,“_,_”两句,告诉人们对先进典型要虚心主动地看齐学习,加强自身修养;对反面典型要反躬自省,引以为戒。(2)大学之道中,强调从天子到庶人都应该以修身为本的句子是:“_,_”。(3)儒道

26、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四章 中说“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记者问:2日,英国外交大臣亨特接受采访时称,中英联合声明仍旧有法律约束力,如果得不到履行将会有严重后果。亨特还表示,英国支持香港居民捍卫英方为其争取来的自由,希望所有国家履行国际义务。香港特区政府不得将抗议中的破坏行为作为镇压的借口。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耿爽答:我已经连续两天就亨特先生的涉港错误言论作出回应,表达了中方的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但是他似乎还沉浸在昔日英国殖民者的幻像当中,还执迷于_对

27、他国事务_的恶习当中,仍然不思悔改,继续信口雌黄,我今天索性再多说几句:第一,关于中英联合声明,我要再次强调,随着香港回归祖国,声明 中所规定的与英方有关的权利和义务已经全部履行完毕。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中国政府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香港实行管治。英方对回归后的香港一无主权,二无治权,三无监督权,根本不存在任何所谓“责任”。英方动不动就以“守护者”自居,这纯粹是痴心妄想。第二,第三,7月1日在香港特区发生的暴力冲击立法会事件,是践踏法治、危害社会秩序的严重违法行为。亨特先生罔顾事实,居然称特区政府是在“镇压”,这完全是颠倒黑白。我想问问亨特先生。如果英国议会被围攻、被闯入。

28、被破坏,英政府会听之任之坐视不管吗?如果像亨特先生说的那样,这就是民主,他是否认为严密把守英国议会的警察应该撤走,让那些常年站在议会对面的示威者进入议会?他是否也认为英国警方处理2011年8月发生在伦敦的骚乱事件是镇压呢?最后,我要强调,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任何外国政府、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方式干预。我们希望英方,特别是亨特先生不要再_,粗暴干涉香港事务,这注定是徒劳的。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居心不良指指点点自作多情自不量力B居心不良指手画脚自讨没趣自以为是C居高临下指指点点自讨没趣自以为是D居高临下指手画脚自作多情

29、自不量力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指出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_(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3分) 20下列文段有多处语病,请指出其中四处并做修改,使之表达准确流畅。(4分)在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式现场,联合国副秘书长刘振民表示,本次大会以“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主题,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时代性。持续存在的数字鸿沟是国际社会面临的最紧迫的挑战。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世界上约有36亿多人依然无法接入互联网,他们主要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全球数字鸿沟是一种新的全球性不平等现象,弥合这一鸿沟是迫切的当务之急”。要充分利用利益相关伙

30、伴提供的资源,同时,也要努力加大国际合作。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适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顾名思义,开舱手就是飞船着陆后第一个上前把飞船舱门打开的人。“不过,不能说开舱就只是开门。”冯毅告诉记者,在航天搜救领域,开舱绝对是个技术活儿, 还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返回舱在返回地球过程中,与大气发生摩擦,外壳产生高温,导致舱内气压和舱外气压不平衡。开舱时,要用特殊工具精准地插入锁孔,通过减压阀平衡舱内外气压。如果泄压太快,航天员身体一下子适应不了;泄压太慢,会耽误航天员出舱时间。所以,对开舱手而言, 。22阅读下面这则新闻,简要概括其主要内容,

31、不超过20字。(3分)1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绥德实验中学,观看同学们练习书法、体育锻炼,同大家亲切交流。习近平表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要靠不断提高人民精神素养,基础在于教育。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办好教育,使教育结构更加合理,更加适应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字字千金,都是经过多年总结摸索才得出来的。孩子们要全面发展,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国之栋梁。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现在不少年轻人都渴望独立,在某次调查中,37.4%的受访青年希望自己具备独立的精神。在“00后”青年看来,独立不仅意味着经

32、济独立,更重要的是要保持精神独立。有人说:“独立并不是脱离群体、远离社会,而是能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始终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不依赖、不孤立。”上述材料给你以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浙江省A9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参考答案1C(A项“一个知识分子”说法有误,偷换概念,原文说的是“一定文化传统的人群”。B项,“无助于解决”这一说法绝对,原文说的是“不能解决全部问题”。D项,“轻松地让不同文化之间得以和谐相处”说法有误,夸大其词,原文说的是“对于解

33、决当今不同国家与民族之间的纷争应有非常积极的意义”。)2A(B项“长期艰难对话”错误,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不断通过对话和交往等途径”。C项,“不同文化最终都只有走向灭亡”说法过于武断。D项,“只要就” 错误,条件混淆,原文用的是“只有才”。)3D(“意在凸显中国古人更智慧”错误,作者的用意是说明在这一问题上,东西方有着一定的共识。)4儒家的“仁学”思想。孔子提倡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写出一点给2分)5第1段首先点明了本文的中心观点“中国文化能为文明的共存作贡献”。第2、3段接着阐述了中国文化要对文明共存作贡献必须有一个“文化自觉”。然后重点分析了儒家“仁学”“和而不同”等思想为文明共存提供

34、了有积极意义的资源。(写出一点给2分)6C“但并不是自己喜欢的样子”分析错误,他是喜欢这个烟斗的,但他知道那不是属于自己的东西,所以不能要。7B“寂寥、 伤感”分析错误。8“凤尾菊”“烟斗”是本文的两个线索事物,以一个线索开头,以另一个线索结尾,构思上别具匠心。雕花烟斗象征了人性的纯美和缺陷,凤尾菊象征了善良纯朴的心灵。作者精心安排对比,老范将最纯朴的花献给了自己最崇敬的人;而唐先生却无比悔恨,没有将雕刻得最精美的烟斗送给属于心灵最美的人,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写出一点给2分,写出2点给4分,第一点如果学生答“烟斗和凤尾菊是联系人物的纽带”并分析,也可酌情给分)9在唐先生身上,可以看到人性中温和

35、、感恩的一面。但是,从他对老范态度的变化中,更清楚地看到他势利、重视等级观念这一人性的缺陷。这一现象是当今很多人的共性特征:在逆境时,便渴求获得温暖与帮助:在顺境时,便漠视真挚的情感。这是一种不健全的人性。一个人,无论身处逆境或顺境,都应该带着爱面对世界,带着平等去关心他人。这样,人与人之间才能产生美好的情感社会才能呈现和谐美好的景象。(每点2分,学生的感悟只要言之有理也可以给分)10B11D祭酒:古代飨宴酬酒祭神要由一位尊长者举酒祭地,因而把位尊或年长者称为祭酒。12A“放於利而行,多怨”是孔子的看法。13(1)邹衍周游各国受到这般尊敬和礼遇(或“尊敬的礼遇”),这难道能和孔子在陈国、蔡国因

36、断粮而面有饥色(或“容颜像黄菜一般颜色”),孟轲在齐国、梁国遭到的困厄相同吗?(“见”表被动,可译为“受到”“被”; 菜色”;“困于齐、梁”状语后置句;“岂同乎哉”的反问语气。)(2)齐国有人毁谤荀卿,荀卿就到了楚国,春申君让他担任兰陵令。(“或”“谗”“适”“以为”各1分)14当时是一个以武力征伐扩张疆域、谋取利益为主导思想的时代,孟子的德政不合时宜,荀子的针砭时弊遭人嫉恨。(时代特点1 分,孟子和荀子各1分)解析:结合史实,再根据第二自然段“适梁,梁惠王不能用,则见以为迁远而阔于事情”“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可概况历史背景为“以功伐为贤”、急功近利的时代,“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

37、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可知孟轲思想不被重用的原因是他的“德政”远水,解不了各国君“立就霸业”之渴:而荀子稍好于孟子,由末段可知荀子曾受谗言之伤,又知他“嫉浊世之政”,故而推断这正是他最后不被重用的原因。15B“朝京”,到京城去,因为进京城含有朝拜皇帝之意。诗句意为:通往古都临安的大道上风雪交加。16昔日元宵节繁盛而今日人绝,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之悲。宋室灭亡,厌恶元蒙统治,南宋遗民眷恋故国之痛。头发已白,年华老去,为之伤怀。(每点2分)17(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18D19反问和排比。以英国人自身的行为为事实论据,有理有据

38、地对英国议员的言论进行批驳,针锋相对地指出了英国议员在香港问题上言论的错误、行为上的“双标”。言辞霸气犀利。(修辞手法1个1分,表达效果突出“有理有据”“语气犀利”)20“以的主题”句式杂糅,改为:本次大会以“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前瞻性和时代性”语序不当,改为: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前瞻性。“约有36亿多”不合逻辑,改为:世界上约有36亿人依然无法接入互联网(“世界上有36亿多人依然无法接入互联网”也可以)“迫切的当务之急”成分赘余,改为:弥合这一鸿沟是当务之急。“加大国际合作”搭配不当,改为:强化国际合作(“加大国际合作力度”也可以)(改对1处给1分,如果考生

39、标错序号不扣分)21什么是开舱手?不仅要求全面掌握开舱技术技术能力和心理素质缺一不可22习近平勉励中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国之栋梁。( 意思对即可)23参考高考作文评分原则附:【文言翻译】太史公说:我读孟子一书,读至梁惠王问道“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时,不免掩卷感叹。心想:可叹啊,功利确实是一切祸乱的根源。孔夫子之所以极少说到功利,是为了时刻对祸乱的根源加以防范。因此,他老先生说:“一味根据自己的利益行事,会招致多方面的怨恨。”从天子到普通百姓。追求功利所带来的恶果,有什么不同呢!孟轲,是邹国人。他曾跟着子思的弟子学习。当通晓孔道之后,便去游说齐宣王,齐宣王没有任用他。于是到了魏国,梁惠王不但不听

40、信他的主张,反而被认为他的主张不切实情,远离实际。当时,秦国任用商鞅,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楚国、魏国也都任用过吴起,战胜了一些国家,削弱了强敌;齐威王和宣王举用孙膑和田忌等人,国力强盛,使各诸侯国都东来朝拜齐国。当各诸侯国正致力于“合纵连横”的攻伐谋略,把能攻善伐看作贤能的时候,孟子却称述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国家的需要。于是就回到家乡与万章等人整理诗经书经,阐发孔丘的思想学说,写成孟子一书,共七篇。在他之后,出现了学者邹子等人。齐国有三个邹子。在前的叫邹忌,他借弹琴的技艺得以求见齐威王,随后便参与了国家政事,封为成侯并接受相印,做了宰相,他生活的时代要

41、早于孟子。第二个叫邹衍,生在孟子之后。邹衍目睹了那些掌握一国之权的诸侯们越来越荒淫奢侈,不能崇尚德政。于是就深入观察万物的阴阳消长,记述了怪异玄虚的变化,如终始大圣 等篇共十余万字。他的话宏大广阔荒诞不合情理,一定要先从细小的事物验证开始,然后推广到大的事物,以至达到无边无际。邹衍的学说都是这一类述说。然而,总括它的要领,一定都归结到仁义节俭,并在君臣上下和六亲之间施行,不过开始的述说的确泛滥无节了。王公大人初见他的学说,感到惊异而引起思考,受到感化,到后来却不能实行。因此,邹衍在齐国受到尊重。到魏国,梁惠王远接高迎,同他行宾主的礼节。到赵国,平原君侧身陪行,亲自为他拂试席位。到燕国,燕昭王拿

42、着扫帚清除道路为他作先导,并请求坐在弟子的座位上向他学习,还曾为他修建碣石宫,亲自去拜他为老师。邹衍周游各国受到如此礼尊,这难道与孔丘在陈蔡因断粮而面有饥色,孟轲在齐、梁遭到困厄相同吗?从邹衍以至齐国稷下学宫的诸位学者,像淳于髡、慎到、环渊、接子、田骈、邹爽等人,各自著书立说,探求治乱的原因,以此游说当世的国君,这些怎能记述得尽!荀卿,是赵国人。五十岁的时候才到齐国来游说讲学。邹衍的学说曲折夸大而多空洞的论辩;淳于髡,若与他相处日久,时常学到一些精辟的言论。所以齐国人称颂他们说:“高谈阔论的是邹衍,智多善辩,议论不绝的是淳于髡。”田骈等人都已在齐襄王时死去,此时荀卿是年最长、资历深的宗师。当时齐国仍在补充列大夫的缺额,荀卿曾先后三次以宗师的身分担任稷下学士的祭酒。后来,齐国有人毁谤荀卿,荀卿就到了楚国,春申君让他担任兰陵令。春申君死后,荀卿被罢官,便在兰陵安了家。荀卿憎恶乱世的黑暗政治,亡国昏乱的君主接连不断地出现,他们不通晓常理正道却被装神弄鬼的巫祝所迷惑,于是推究儒家、墨家、道家活动的成功和失败,编次著述了几万字的文章便辞世了。死后就葬在兰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