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五 一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1950年中国政府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悬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这种措施所体现的外交政策是()A“求同存异”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一边倒”解析:注意时间“1950年”和“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首先可以排除A,“求同存异”方针是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依据所学知识,“另起炉灶”是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材料无法体现;“一边倒”是指站在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不符合题意,排除D;C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含义是驱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符合题意。答案:C2共同纲领规定:“
2、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实际上体现的外交政策是()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 D“不结盟政策”解析:依据题干规定可知,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中的“另起炉灶”,结合所学可知,“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故C项正确。答案:C3观察1949年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地区分布示意图,这一示意图说明()A建国初期,我国全方位外交取得辉煌成就B社会主义国家是新中国外交的唯一主体C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影响新中国初期外交发展D是中国
3、坚持“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完全反映解析:根据题干“1949年”分析,处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和遏制政策,新中国采取“一边倒”的政策,重点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由此分析应选C项;A项说法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举步维艰;B、D两项在图中不能反映。答案:C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在外交上既充分维护了国家主权,又逐步融入到了国际社会,在世界上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其主要原因是()A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制定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C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D坚持反对霸权主义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维护了国家主权,取
4、得了一系列外交成就,C项正确。答案:C5有学者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引领国际新秩序的明灯。”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主权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消除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矛盾D超越了意识形态的界限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在国际上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D符合题意。答案:D6习近平在回顾新中国某一外交成就时说:“这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他评论的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中国加入不
5、结盟运动C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D中国出席日内瓦国际会议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与题干材料相符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故A项正确;中国没有加入不结盟运动,故B项错误。答案:A7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所以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为此中国政府()A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捍卫社会主义阵营B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关系C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联系解析:为了解决中缅边界问题,20世纪50
6、年代初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选B项。答案:B81954年4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题目是中印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在新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起来,高度评价了此前中印谈判达成的协定。对印度方面最终放弃在中国西藏的特权的态度,社论给予了积极的评价。此前中印在西藏问题上能顺利达成协定,主要基于()A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D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解析:依据所学可知,A项是1949年提出来的;B项是1953年为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周恩来总理提出来的,这促进了中国与印度、缅甸等国关系的发展,符合题意;C项是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来的
7、;D项说法错误,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根本不同。答案:B9有学者认为:“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参加万隆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D参加日内瓦会议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同时也成为了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是新中国外交务实的鲜明体现,故选A。答案:A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在参与某次国际活动时说:“如今我们是登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有
8、几个兄弟国家参加,要配合,要有板有眼,都要合拍。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还要本着学习的精神。”材料中反映的外交活动及外交成就是()A访问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参加日内瓦会议,就印度支那问题提出合理建议D参加亚非会议,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外交策略解析:根据材料“我们是登国际舞台了”“又是第一次唱”可知,中国参与的国际活动是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C项正确。答案:C11当时有外国报刊称:“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印度支那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周恩来被喻为“挽救者”是由于他()A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产
9、生了广泛影响C提出合理建议,促成日内瓦协议签订D使中美关系结束对抗走向缓和解析:据“印度支那会议”可知该会议是指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1953年底,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A项;1955年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排除B项;中美关系结束对抗走向缓和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初,排除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六点建设性意见,促成日内瓦协议签订,C项正确。答案:C12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C实现了不结
10、盟外交的政策转变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在很长一段时期里,都带有意识形态色彩,A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互不干涉内政原则,体现了维护国家独立自主的精神,而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则是中国独立自主参与国际事务的具体实践,B项正确;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是在改革开放之后,C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中美还处于对抗中,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3集)材料二在我们之间有
11、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的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国际关系资料选编(19451980年)(1)根据材料一,概述“这些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及其针对的现象。(2)材料二是谁在何时、何地、何会议上的发言?他阐明了什么方针?(3)材料一与材料二的精神是否矛盾?说出你的理由。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所解决的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相处问题,针对的是当时的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
12、。第(2)问,材料二中“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可见是“求同存异”方针,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来的。第(3)问,材料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材料二“求同存异”方针当然不矛盾,因为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的前者的灵活运用。答案:(1)问题:解决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问题。针对的现象:殖民主义、霸权主义。(2)人物:周恩来;时间:1955年;会议:万隆会议;方针:“求同存异”。(3)不矛盾。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求同存异”方针的基础。“求同存异”正是具体灵活地贯彻此原则。14中国近现代史上,曾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外交家,为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做
13、出了重要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9年1月28日,顾维钧指出:“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胶州为中国北部之门户,亦为沿岸直达国都之最捷径路”,在国防上具有重要地位;“以文化言之,山东为孔、孟降生,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以经济言之”,山东“人口既已稠密,竞存已属不易”“不容他国之侵入殖民”。石源华中华民国外交史新著材料二我们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和维护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国家制度而不受外来干涉的权利;同时,我们也要求其他国家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我们。只要世界各国都遵守这些原则我们认为,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的世界各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周恩来在日内
14、瓦会议上的发言(1)材料一中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提出了哪一正义要求?结合所学,指出该要求的结局及其对中国产生的直接影响。(2)据材料二指出周恩来的主要外交思想。结合所学,指出日内瓦会议取得了怎样的成果。该会议在新中国外交史上有何重大意义?(3)上述材料体现出两位外交家有何共同追求?导致不同时期中国外交不同结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解析:(1)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回答即可。(2)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信息“不受外来干涉的权利”“世界各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进行回答;第二、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第一小问结合材料可知两位外交家都维护民族、国家利益;第二小问结合中国不同时期的国情回答。答案:(1)要求:收回中国在山东的主权。结局:列强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直接影响: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2)外交思想:独立自主,和平共处。成果: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意义: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3)追求:捍卫国家利益、维护民族独立。因素:综合国力、国际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