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即开学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1032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即开学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即开学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即开学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即开学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即开学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即开学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即开学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即开学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即开学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即开学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即开学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即开学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即开学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组成细胞的最基本的元素是C,其中Mo是微量元素B.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和甘油都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C.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在细胞膜外侧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D.脱氧核糖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答案】B【考点定位】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B.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所需的材料是紫色洋葱的内表皮细胞C.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各种色素扩散速度不同是因为其在提取液中的溶解度不同D.“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用于配制

2、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剂【答案】A【解析】A.二氧化碳呈弱酸性,能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A正确;B.进行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材料是紫色洋葱的外表皮细胞,B错误;C.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各种色素扩散速度不同是因为其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C错误;D.“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这样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D错误。【考点定位】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壁分离和复原;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3.下列关于人体及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

3、的是A.大量饮水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效应器是肾脏B.HIV在人体内环境中不能增殖,但能破坏人体体液免疫过程C.炎热刺激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皮肤血管收缩D.激素通过体液的运输到达各组织细胞并发挥调节作用【答案】B【解析】A.饮水过多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不兴奋,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能力减弱,尿量增多,A错误;B.HIV在细胞中才能增殖,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T细胞大量死亡,影响淋巴因子的产生进而影响B细胞的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会影响体液免疫,B正确;C.炎热环境中,机体通过调节使散热增加,此时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 C错误;D.激素在体

4、液的运输下到达特定靶细胞或靶器官并发挥调节作用,D错误。【考点定位】水盐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4.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顶端优势现象、根的向地生长、茎的背地生长都说明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B.植物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是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与伸长实现的C.植物生长素在成熟组织中的运输只能是极性运输D.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也不同【答案】D【考点定位】植物生长素的作用【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生长素的作用、运输特点等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并判断问题。5.下列有关种群、群落和

5、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校园中的观赏植物一串红有的地方分不多,有的地方分布少,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B.一座高山从山脚向山顶依次分布着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甸等群落,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C.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也就越强【答案】C【考点定位】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空间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稳定性。要求考生能够运用知识对每个选项进行分析,并作出正确的判断。6.下列有关叙述正

6、确的是单倍体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一个染色体组内一定不含等位基因(不考虑变异)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常染色体上的某些遗传病在男、女中的发病率不一定相等A. B. C. D.【答案】D【解析】单倍体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错误;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正确;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只是第21号染色体多了1条,错误;常染色体上的遗传病通常在男、女中的发病率相等,但是常染色体上的某些遗传病存在从性遗传,如人类的秃顶在男、女中的发病率也不一定相等,正确。综上所述,正确,故选

7、D。【考点定位】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系是如何界定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以及要求考生能够对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特点进行熟记。29.(10分)研究者选取西葫芦幼苗进行了无土栽培实验,图17甲为幼苗细胞内某些生理过程的示意图;图乙为该幼苗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1)图甲中能产生H的过程有_(填序号),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2)图乙中A点时叶肉细胞中O2的转移途径是_,此时图甲中的_(填序号)过程正在进行。(3)据图乙分析,光合酶对温度的敏感度比呼吸酶对温度的敏感度_(填“高”或“低”),温室栽培该植物,为获得最大经济效

8、益,应控制的最低温度为_。(4)图乙中,限制AB段CO2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图中_点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两倍。(5)研究者分别用12%的氧气和22%的氧气对两组幼苗的根系进行持续供氧。较长一段时间后,测得用12%的氧气处理植株的干重显著低于另一组,原因是_。【答案】(1)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2)从叶绿体移向线粒体 (3)高 20(4)温度 B、D(5)根系呼吸速率下降,影响根对无机盐的吸收,从而使光合作用固定的有机物减少(2分)(2)由乙图可知,虚线代表呼吸速率,实线代表净光合速率。A点表示净光合速率为0,即叶肉细胞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且光合作用强度

9、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都被呼吸作用所利用,因此A点时叶肉细胞中O2的移动方向是从叶绿体移向线粒体。此时植物体同时进行过程。(3)分析乙图可知,净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更快,因此光合酶对温度的敏感度比呼吸酶对温度的敏感度高。在20下植物净光合作用最强,而此时细胞呼吸作用较弱,是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最适宜温度。(4)分析乙图曲线可知,AB段随温度升高,净光合作用升高,说明该阶段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是温度;B点、D点净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而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净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因此实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2倍。【考点定位】光合作用的基本

10、过程;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细胞呼吸【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熟练掌握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基本过程,并能结合曲线分析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三者的关系。考生还要学会将乙图进行转换,转换成温度对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影响的曲线。30.(8分)图18中,图I表示由甲、乙、丙三种神经元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Ca2+使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图II是图I中丁部位的放大图。图III表示神经元某部位受刺激前后膜电位变化情况。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甲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后,乙神经元_(填“兴奋”或“抑制”),丙神经元_(填“兴奋”或“抑制”),丙神

11、经元的膜电位_(填 “发生”或“不发生”)变化。(2)图2中A测量的电位是_,与图III中_点的电位对应,其产生的原理主要是_。(3)若抑制甲神经元膜的Ca2+通道,刺激甲神经元,乙神经元_(填“能”或“不能”)检测到如图III所示电位变化,原因是_。【答案】(1)兴奋 抑制 发生(2)静息电位 C K+外流(3)不能 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其神经递质不能释放,不会引起乙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变化(3)Ca2+可以使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若抑制甲神经元膜的Ca2+通道,刺激甲神经元,甲神经元的突触小泡不会前移与突触前膜融合,导致甲不会释放兴奋性递质乙酰胆碱,因此乙神经元不能检测到如

12、图III所示电位变化。【考点定位】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图,并能结合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考生要明确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的作用机理,以及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机理。31.图19表示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相关变化的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1)代表生产者的曲线是_,代表消费者的曲线是_,丙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_营养级。(2)在AB时间段内,甲每年增加7.5%,并接近呈“J”型增长,假设最初数量为3000,则20年后种群的数量为:N20=_(用公式表示,不必计算结果)。(3)若甲生物种群含有的总能量为7.1109KJ,则从理论上讲,丙生物种群含有

13、的总能量最多为_kJ。(4)图中C处甲数量开始回升的原因是_,由此说明了_。【答案】(1)甲 乙和丙 三(2)30001.07520(3)2.84108(4)丙的增长控制了乙的增长,间接地保护了甲,所以使甲数量回升(2分)生态系统本身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2分)(3)图中所示生物可以构成食物链:甲乙。甲是生产者,含有7.1109KJ的能量,则第丙最多获得的能量是7.1109KJ20%20%=2.84108KJ。(4)图中C处甲数量开始回升的原因是丙的增长控制了乙的增长,间接地保护了甲,所以使甲数量回升,由此说明了生态系统本身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考

14、点定位】种群的数量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分析曲线,然后根据种间关系判断得出该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本题的考查范围较大,涉及到种群的“J”型增长的计算、能量流动规律的应用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要求考生能够熟练掌握上述的知识,然后结合曲线分析问题得出答案。32.(12分 )如图20是某家系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基因分别用A、a,B、b和D、d表示。甲病是伴性遗传病,7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在不考虑家系内发生新的基因突变的情况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依据是_。(2)丙病的遗传方

15、式是_,6的基因型是_。(3)13患两种遗传病的原因是_。(4)假如15为乙病致病基因的杂合子、为丙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1/100,15和16结婚,所生的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_,患丙病的女孩的概率是_。【答案】(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6号和7号不患乙病,但生出患乙病的儿子,说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又因为题干中说明7号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所以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DDXABXab或 DdXABXab(3)6号的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两条X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换,产生了XAb配子(4)301/1200(1分) 1/1200(1分) (3)6

16、号若只考虑甲、乙两种病,基因型为XABXab。6号的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两条X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产生了XAb配子,与Y 结合,生出的13号患甲、乙两种病(基因型为XAbY)。(4)由题干可知,15号的基因型为1/100DdXaBXab,16号的基因型为1/3DDXaBY或2/3DdXaBY。所以,后代患丙病的概率为1/1002/31/4=1/600,不患病丙的概率为1-1/600=599/600。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为1/4,不患乙病的概率为3/4,所以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1/6003/4+599/6001/4=301/1200,患丙病女孩的概率为,1/1002/31/4

17、1/2=1/1200。【考点定位】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伴性遗传;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名师点睛】本题较为复杂,涉及到三种疾病的判断和计算,而且涉及到性染色体上同时存在2对基因控制不同疾病的基因。计算难度复杂,因此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将三种疾病分开单独进行分析,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然后再综合分析。39.【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5分) 图29是利用影印培养技术证明大肠杆菌产生抗链霉素突变基因的实验。具体方法是:首先把大量对链霉素敏感的大肠杆菌涂布在不含链霉素的平板1的表面,待其长出密集的小菌落后,用影印法接种到不含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2上,随即再影印到含有链霉素的培养基

18、平板3上。经培养后,在平板3上出现了个别抗链霉素的菌落。 对培养皿2和3进行比较,在平板2上找到与平板3上那几个抗性菌落的“孪生兄弟”。 把平板2上与平板3上菌落相对应的一个部位上的菌落挑至不含链霉素的培养液4中,经培养后,再涂布在平板5上。 并重复以上各步骤,最后在试管12中获得了较纯的抗性菌落。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大肠杆菌的同化作用类型为_,与酵母菌相比,大肠杆菌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_。(2)从培养基的功能上看,含有链霉素的培养基属于_培养基。若在培养皿的培养基中加入伊红和美蓝,则培养皿中长出的菌落颜色表现为_。(3)大肠杆菌抗链霉素基因存在于细胞的_结构上,而与生长、繁

19、殖和遗传有关的基因主要存在于_中。(4)3号、7号、11号培养基中加入链霉素的作用是_,3号培养皿中的菌落比1号、2号中的菌落少很多,这说明了_。【答案】(1)异养型(1分)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2)选择 深紫色并带有金属光泽(3)质粒 拟核(4)选择混合菌中的抗药性菌落 生物的突变频率是很低的(4)能够在链霉素培养基上存活的大肠杆菌,说明其具有抗药性。3号、7号、11号培养基中加入链霉素的作用是选择混合菌中的抗药性菌落。在培养基中加入链霉素是选择作用,3号培养皿中的菌落比1号、2号中的菌落少很多,因3号中有链霉素,这说明抗药性的数量少,即发生抗药性突变的大肠杆菌数量少。【考点定位】多种多样的细

20、胞;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利用【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看懂题图,并能运用微生物培养和选择的有关知识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题目难度不大,但是读不懂图就会导致失分。40.【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5分) 白细胞介素2(IL2),在人体中是由免疫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对机体的免疫应答和抗病毒感染等有重要作用。传统生产方法成本高、产量低,获得的IL2在体外不易保存。用生物技术手段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请回答相关问题:(1)利用基因工程生产IL2,过程是:从健康人体外周静脉血分离能合成IL2的免疫细胞,从中提取_,经逆转录获取目的基因,此过程需要的原料是_。用限制酶处

21、理载体和目的基因后,用DNA链接酶处理,形成重组载体,该载体的化学本质是_。该步骤是基因操作的核心,称为_。若选择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常用的转化方法是用Ca2+处理,使其成为_,再在一定温度下完成转化。在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经进一步处理获得产物,进行产物鉴定时可采用_技术。(2)利用蛋白质工程对IL2进行改造,基本途径是:预期蛋白质功能_找到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3)利用细胞工程生产IL2,思路是:将相应免疫细胞和瘤细胞融合,筛选出_细胞,经细胞培养可获得大量IL2。【答案】(1)mRNA(1分) 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1分) 环状DNA(1分)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感受态细胞抗原抗体杂交

22、(2)设计预期蛋白质结构 推测氨基酸序列(3)能产生IL2的杂交瘤(3)细胞工程生产IL2采用的方法是单克隆抗体。思路是:将相应免疫细胞和瘤细胞融合,筛选出能产生IL2的杂交瘤细胞,经细胞培养可获得大量IL2。【考点定位】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蛋白质工程;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名师点睛】解答第(1)的关键是熟悉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获取目的基因、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和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本题(1)考查的内容涉及上述的四个步骤。解答(2)的关键是熟记蛋白质工程的基本途径,明确知道蛋白质工程是中心法则的逆推。解答(3)的关键是熟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本题的考查内容较广,涉及到现代生物技术实践的前2个专题,这两个专题是高考常考的考点,应给予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