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10272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5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孟子提出了“以意逆志”。但语焉不详,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疑问。最突出的问题是怎样“以意逆志”?谁的“意”?谁的“志”?是以作者之意去“逆”(追溯、寻求、揭示)作品之志(思想内容)吗?作者之意很难索解,我们虽然希望“文如其人”,但“文”作为一门“艺”,是一种技艺,“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也并非

2、全无道理。谁人可知作者之意?还是要靠读者去揣摩。作者写出了作品,而作者未必对作品中的内容及其意义有全面、深入的认识,这也正是“形象大于观念,生活大于构想”的道理。是以文本之意去“逆”作者之志(写作的动机、目的及内容和意义)吗?通常,我们把客观而独立存在的“作品世界”称为“文本”。如果说“作品”突出的是“作者写出来的成品”,那么“文本”则突出它脱离作者的“作品中的生活世界”。它是自足完满的,如同母亲生了儿子,儿子有自己独立的面貌、性格、生活道路,不是母亲可以掌控的。以文本去“逆”作者之志,多劳而少功,即使准确把握了作者想要达到的目的和想要表述的意义,但毕竟不等于对文本意义的揭示。更何况对作者的追

3、溯也完全凭借读者的认知,不一定就是作者的初衷,也未必会得到作者的首肯。是以文本文字或故事之意(辞意、内容)去“逆”文本之志(客观意义)吗?以“文本”追溯“文本之志”(重点在文本的意义),是文学批评的首要价值,而这虽然和作者有联系,但意义并不大。诚如钱钟书所言:“假使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如果我们研究的重点是作家,我们当然要“知人论世”;如果我们研究的重点是文本,文本里的生活世界与读者的生活世界的联系,就是我们研究视野的边界,可以用新时代的“以意逆志”的方法来解决疑问。我们研究的是文学作品,是文本,“文本所呈现的生活世界和它所蕴含的意义世界”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

4、们如果把孟子的“以意逆志”作“以文本追溯文本之志”来理解,即以文本所呈现的生活世界来揭示文本的意义世界,可能会更好、更有意义,这也是“以意逆志”的现代意义和价值之所在。这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以古典文本(作品中的生活世界)“逆”当时社会的文本意义,二是以不同时代的读者的生活经验去“逆”文本在读者所在时代的意义。第一种要靠考古、考据的资料。第二种要靠读者对现实世界与文本世界的回环往复的理解、叩问和感悟,来读出我们的理解。这样,读者或批评家所获得的“文本之志”,既是对原“文本世界”的新发现,也是对我们生活的这个“现实世界”的新认识和新发现,更是对读者或批评家自己的精神世界的开掘和发现。如果说“文学

5、是人学”,那么,人有多复杂,文学就有多复杂。而我们要理解孟子的“以意逆志”,不仅要想到它的古典意义,更应读出其现代价值。(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形象大于观念,生活大于构想”,作者即使写了作品,也未必能全面深入地认识作品。B. 文本是脱离作者而自足完满的,把握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并不等于揭示了文本的意义。C. 若研究的重点是作家,就要“知人论世”,若研究的重点是文本,就没必要了解作者了。D. 文学和人一样复杂,理解“以意逆志”,不但要理解其古典意义,也应理解其现代价值。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先对“以意逆志”

6、提出疑问,然后分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予以分析,最后简要总结。B. 对于“以意逆志”,作者给出了三种理解,对第三种理解论述最为深入,同时也认为其意义最大。C. 文中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以母亲生儿子为喻,论证文本一旦生成就自成自足完满的世界的观点。D. 文中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以钱钟书的话论证以“文本”追溯“文本之志”和作者联系并不大的观点。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以作者之意去“逆”作品之志是难以实现的,因为在古人看来,立身和作文没有联系。B.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本”是自足完满的,“作者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有一定道理。C. 以文本追溯文本之志,我们只需要关注文本所呈现

7、的生活世界和它所蕴含的意义世界。D. 以作品中的生活世界寻求当时社会的文本意义,要靠读者对现实世界和文本世界回环往复的理解。【答案】1. C 2. A 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项,“就没必要了解作者了”错误,由原文“以文本追溯文本之志(重点在文本的意义),是文学批评的首要价值,而这虽然和作者有联系,但意义并不大”可知,这里并没有完全排除了解作者的作用。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项,“然后分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予以分析”错误,文章所谈三个方面是并列关系,并不是“逐层深入”。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

8、本信息的能力。A项,“因为在古人看来,立身和作文没有联系”错误,由原文“作者之意很难索解,我们虽然希望文如其人,但文作为一门艺,是一种技艺,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也并非全无道理。谁人可知作者之意?还是要靠读者去揣摩。作者写出了作品,而作者未必对作品中的内容及其意义有全面、深入的认识,这也正是形象大于观念,生活大于构想的道理”可知,是“以作者之意去逆作品之志是难以实现的”的原因不只有“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还有“形象大于观念,生活大于构想”。C项,“我们只需要关注文本所呈现的生活世界和它所蕴含的意义世界”错误,由原文“我们研究的是文学作品,是文本,文本所呈现的生活世界和它所蕴含的意义

9、世界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可知,原文说的是“文本所呈现的生活世界和它所蕴含的意义世界”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而不是“只需要关注”。D项,张冠李戴,“要靠读者对现实世界和文本世界回环往复的理解”错误,由原文“这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以古典文本(作品中的生活世界)逆当时社会的文本意义,二是以不同时代的读者的生活经验去逆文本在读者所在时代的意义。第一种要靠考古、考据的资料。第二种要靠读者对现实世界与文本世界的回环往复的理解、叩问和感悟,来读出我们的理解”可知,“以作品中的生活世界寻求当时社会的文本意义”应该“靠考古、考据的资料”,而“以不同时代的读者的生活经验去逆文本在读者所在时代的意义”应该“靠读者对

10、现实世界与文本世界的回环往复的理解、叩问和感悟”。故选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20年是火星探测活动的窗口期,中国将使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一次性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从“东方红”到“天问”,在两弹一星、北斗导航、神舟飞天、嫦娥奔月等一系列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上,中国航天将开启迈向深空的新“长征”。航天科技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进步最快、成效最明显的领域之一。中国航天科技的进步与中国特色的举国体制有密切关系,这种体制在需要高投入、高协调、高精准的航天领域尤其有竞争力。近年中国航天不拘一格用人才,青年人才挑大梁

11、已蔚然成风,也是中国航天科技进步的“秘诀”和保障。在世界航天进入大发展时代,中国航天将不畏艰险挫折,继续追天揽月征程,共享和平美好太空。(摘编自从“东方红”到“天问”中国航天迈向深空新“长征”等)材料二:当前,航天科技日趋成熟,将其转移转化为全社会皆可利用的商业技术,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让老百姓的生活更为便利,已成为全球趋势。我国的航天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积极发展商业航天”“鼓励有资质的企事业单位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和社会资源,研制发射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或星座,提供商业化运营服务”等目标。有关方面希望尽快出台航天法,明确商业航天的相关法律规定,促进商业航天的快速健康发展。随着我国航天科技

12、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细分领域对航天商业化应用提出了更为广泛的需求。国防大学教授谭凯家表示,在卫星导航应用方面,交通运输、农林水利、气象等行业领域都有更为可靠、更高精度、跨界融合的创新服务需求。在卫星遥感应用方面,测绘、海洋、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也需要更为精细、多样、高时效的观测。此外,在广播电视、通信、医疗、应急救灾等行业领域也需要更大容量、更广覆盖、更高安全的卫星通信应用。在面向未来的太空经济时代,如何布局才能引领世界?快舟系列火箭总设计师梁纪秋认为,当务之急是打造在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商业航天品牌,最根本的还在于软实力的提升。航天强国应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对太空探索过程中遇

13、到的问题,能迅速拿出解决方案。未来的太空经济“有着长远而持久的机遇”,其行业规模“将会成长至数万亿美元”,这是高盛集团对未来20年间全球太空经济的预测。对应到中国市场,有专家预测,在“十三五”期间就将有800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总量。(摘编自放眼未来,如何更好地发展我国的航天事业?)材料三:20182019中国商业航天产业链分布图(摘编自20182019中国商业航天产业研究与商业投资决策分析报告)材料四:过去各国在太空领域互相竞争,但耗资巨大的航天事业如今越发依赖国际间的合作,而中国是欧洲最喜欢的合作对象。德国航空航天中心主任爱恩方德指出,中国正在成为一个非常强大的太空国家,中国人正在开辟太空新

14、时代。他说:“中国有自己的航天计划,正按照自己的时间表推进,同时也对国际合作持开放态度。而且,中欧之间已有不少航天合作项目。”欧洲空间局局长沃纳甚至希望,未来中国进行载人登月、载人探索火星时,也能与欧洲开展合作。48岁的德国宇航员毛雷尔与意大利宇航员克里斯托弗莱蒂已经在欧空局宇航员中心学习了好几年的中文,两人还与中国航天员进行了共同训练。“我们想看看我们欧洲的宇航员是否能够与中国同行一起执行航天任务。”沃纳也强调:“我们正在寻求一种多方合作的开放式登月理念,它将跨越国界、跨越地球上的一切危机。”(摘编自欧洲为何青睐与中国合作?外媒:中国正开辟太空新时代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

15、项是( )A.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是一项需要高投入、高协调、高精准的航天活动,中国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体制优势。B. 为满足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需求,中国航天科技需要转移转化为全社会可用的商业技术,以创造更大的效益。C. 卫星由火箭搭载升空入轨,之后由服务方负责运行和测控,并向市场提供遥感、通讯、导航等方面的服务。D. 太空探索工程不仅耗资巨大,而且面临各种危机,需要各国秉持多元开放的理念,加强合作,共同应对。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东方红”到“天问”,中国航天科技的一系列跨越式发展,表明中国航天正在开创属于自己的太空时代。B. 全球太空经济行业规模

16、高达数万亿美元,在中国仅卫星导航、遥感、通信等应用领域,产值就有八千亿人民币。C. 商业航天产业链包括卫星制造、发射、运营、服务及配套设施建设等环节,涵盖制造业、服务业等众多领域D. 中国有序实施航天计划且对合作持开放态度,得到欧洲航天界的正面评价,他们期待能与中国开展进一步合作。6. 我国应如何更好地推动航天商业化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4. B 5. B 6. (1)将航天科技转移转化为全社会皆可利用的商业技术,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2)软实力的提升,航天强国应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对太空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迅速拿出解决方案;(3)需要各国秉持多元开放的理念,加强合作,共同

17、应对。【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B项,“为满足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需求,中国航天科技需要转移转化为全社会可用的商业技术,以创造更大的效益”表述错误。根据文本“当前,航天科技日趋成熟,将其转移转化为全社会皆可利用的商业技术,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让老百姓的生活更为便利,已成为全球趋势”可知故,题干曲解文意,表述错误。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B项,“在中国仅卫星导航、遥感、通信等应用领域,产值就有八千亿人民币”表述错误。根据文本“对应到中国市场,有专家预测,在十三五期间就将有800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总量”可知,专家预测的“将有”,题

18、干变未然为已然,表述错误。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归纳和概括原文要点能力。我国应如何更好地推动航天商业化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根据文本内容,答题区间在材料二。阅读材料二,由“当前,航天科技日趋成熟,将其转移转化为全社会皆可利用的商业技术,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让老百姓的生活更为便利,已成为全球趋势”可知,(1)将航天科技转移转化为全社会皆可利用的商业技术,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根据文本“当务之急是打造在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商业航天品牌,最根本的还在于软实力的提升。航天强国应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对太空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迅速拿出解决方案”可知,(2)软实力的提升,航天强国应

19、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对太空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迅速拿出解决方案;根据文本“过去各国在太空领域互相竞争,但耗资巨大的航天事业如今越发依赖国际间的合作”“ 我们正在寻求一种多方合作的开放式登月理念,它将跨越国界、跨越地球上的一切危机”可知,(3)需要各国秉持多元开放的理念,加强合作,共同应对。(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古典之殇“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然而,多少古人有过的,今天的视野中却杳无了。比如古诗词中的盛大雪况:“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吾等之辈,虽未历沧海桑田,但一夜忽至的“千树万树梨花开”,还是亲历过的

20、。没有雪的冬天,还配得上叫“冬”吗?流逝者又何止雪?在新辈人眼里,不知所云的“古典”比比皆是立于黄河枯床上,除了唇干舌燥,除了满目的干涸与皴裂,你纵有天才想象,又如何模拟出“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谁还能托起李太白心中的汪洋与豪迈?今天的少年真够不幸的。父辈把祖先的文学遗产交其手上,却没法把诞生那些佳句的空间和现场一并予之,当孩子动情地吟哦时,还能找到多少相配的物境和诗意?温习一下这随手撷来的句子吧:“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那样的户外,那样的四季若荷尔德林之“诗意栖息”成立的话,至少这天地洁净乃必须罢。可是,那“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天光明澈,

21、那“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皎夜寂静,今安在?从审美资源上讲,古代要比当今富饶得多,朴素而优雅得多。地球自35亿年前诞生生命以来,约有5亿种生物栖居过,今多已绝迹。在地质时代,物种的自然消亡极缓鸟类平均300年一种,兽类平均8000年一种。如今呢?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推测说,上世纪末,每分钟至少一种植物灭绝,每天至少一种动物灭绝。多少珍贵的动植物永远地沦为了标本?多少生态活页从视野中被硬硬撕掉?多少诗词风光如广陵散般成了遥远的绝唱?古典场景的缺席,不仅意味着风物之夭折,更意味着众多美学信息与精神资源的流逝。由于丧失“现场”,人类正在丧失经典。不久,对原版大自然丧失想象力的孩子,将对古籍中那些伟大

22、的美学华章和人文体验彻底不明就里,如坠雾中。阅读竟成了挽歌,竟成了永诀和追悼!语文课本中的诸多游记,无论赏三峡、登黄山,还是临赤壁、游褒禅除了传递水墨画般的自然意绪,更有着“遗址”的凭吊含义,更有着“黄鹤杳去”的祭奠意味。比如我们对“蒹葭”“雎鸠”阐释时,难道只会停留在“某植物”“某水鸟”的字面意思上,再也领略不出别的了?难道就不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油生敬畏和感激?难道除了匆匆草草的娱情悦性,就涤荡不出“挥别”的忧愤来?类似的每一词语本身,无不包藏着生态、民俗、历史、美学和社会学信息。那“蒹葭”“鹿鸣”“雎鸠”“猿啼”不仅代表草木或动物,更指向一种生存文化和栖息美学,也是一部人间记忆。它让今人

23、在阅读自然圣经的同时,更对眼下境遇和空间有一种检验、校对和反思。某种意义上,古典文学为后人矗起了一座纪念碑,是丰碑,更是殇碑。不知道老师们在领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之时,有没有升起一股隐痛?并把它悄悄传递给孩子?如果有,如果能把这粒“痛”埋进孩子心里,我要感谢这位老师今天,为孩子接种一支珍贵的“精神疫苗”;明天,这粒小小的“痛”会生出郁郁葱葱的良知。我相信,接种这支疫苗的孩子,多少年后,当面对一片将被伐倒的森林、一条将被铲平的古街时,至少会有一丝心痛和迟疑吧?最终阻止粗鲁和野蛮的,或许正是那迟疑。其实,何止语文,地理、音乐、美术、生物、历史、哲学哪个不包

24、含丰饶的自然信息和生命审美?哪个不蕴藏着比辞条、年代、人名、因果、正反等更辽阔的人文资源和精神风光?关键看有无感受到它们,能否深情地领略并分享它们。若连最初级的课堂都无法帮孩子立起“敬仰自然”“尊重生灵”“万物和平”的精神路标,当他们进入成人序列后,那些坚硬的环保口号又有何用呢?影响一个人终生价值观的,一定是童年的记忆和知觉那些最早感动过其心灵的生命细节!看过两则报道,皆和树有关。一个叫朱丽娅希尔的少女,为保护北美一株巨大的被称为“月亮”的红杉树,从1997年12月10日起,在树上栖居了738天,直到树的所有者太平洋木材公司承诺不砍伐它。还有,在瑞典的语文课本和旅游手册中,皆可见这样一件事:1

25、971年,斯德哥尔摩,当铲车朝古树参天的“国王花园”逼近时,一群年轻人站了出来,他们高喊“拯救斯德哥尔摩”的口号,用身体当盾牌,挡在那些美丽的大树前终于,地铁站绕道而行。多么幸运的树!而它们,也给新一代瑞典人撑起了盛大的精神荫凉。多么美好的心灵啊!其力量源于健康的生命知觉,源于天然的性灵和秉质,他们保卫的不仅仅是树,更是生活和生活的美学理想。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的教育应该“树”出像树一样根深叶茂的人。(有删改)7.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现代人的想象力远不如古人,人们在诵读古典诗词时,无法重现、体验作品中所描绘的场景。B. 作者紧扣“古典”与现实生存状态的关联行文

26、,视角新颖独特,语言沉郁凝重,充满深沉忧思。C. 现在的孩子成人后,环保宣传对构建他们的“敬仰自然”“尊重生灵”等意识已不起作用。D. 汉语中的每一个词语,都包藏着生态、民俗、历史、美学和社会学信息,都指向了生存文化。8. 文章第1段引用的诗句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概括。9. 标题“古典之殇”中的“殇”有哪些含义?请结合全文概括。【答案】7. B 8. 引用诗词为全文营造诗意的氛围;引出下文对古典现场消失现象的描述和感慨;点明古典现场的消失暗示文章的主题。 9. “殇”的本义是“未成年而死”,在文中指非正常消失。指随着古典诗词所呈现的古 典场景、风物的消失,众多美学信息与精神资源也随之消失。身处

27、现实场景的人尤其是 孩子,在诵读古典诗词时往往没有理解其中的生存文化和栖息美学,不能生发忧患意识和 悲怆之情,从这一角度说,古典诗词的应有义在消失。【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A项,“现代人的想象力远不如古人”错误,由原文“然而,多少古人有过的,今天的视野中却杳无了但一夜忽至的千树万树梨花开,还是亲历过的立于黄河枯床上,除了唇干舌燥,除了满目的干涸与皴裂,你纵有天才想象,又如何模拟出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可知,今天的视野在某些方面是不及古人的,但这不能说明现代人的想象力并不一定远不如古人。C项,“环保宣传对构建他们的敬仰自然尊重生灵等意识已不起作用”错误,由

28、原文“若连最初级的课堂都无法帮孩子立起敬仰自然尊重生灵万物和平的精神路标,当他们进入成人序列后,那些坚硬的环保口号又有何用呢”可知,环保宣传不起作用是在“若连最初级的课堂都无法帮孩子立起敬仰自然尊重生灵万物和平的精神路标”这样的限制条件下。D项,“汉语中的每一个词语”错误,由原文“类似的每一词语本身,无不包藏着生态、民俗、历史、美学和社会学信息”可知,是“类似”的每一词语本身,而不是“每一个词语”,选项忽视了文中的类似。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引用的作用。“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两句诗具有重复、错综、回环之美,且有互文之妙。古人今人何止恒河沙数,只如逝水,然而他们见到的明月则亘

29、古如斯,文章首段引用诗词为全文营造诗意的氛围。结合下文“多少古人有过的,今天的视野中却杳无了”“今天的少年真够不幸的”“多少珍贵的动植物永远地沦为了标本?多少生态活页从视野中被硬硬撕掉?多少诗词风光如广陵散般成了遥远的绝唱”“古典场景的缺席,不仅意味着风物之夭折,更意味着众多美学信息与精神资源的流逝”等,可知首段引用诗词能够引出下文对古典现场消失现象的描述和感慨。“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现在的人见不到古时的月亮,现在的月却曾经照耀过古人,点明古典现场的消失暗示文章的主题。【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与分析文本内容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殇”的本义是“未成年而死”。结合文中“多少

30、珍贵的动植物永远地沦为了标本?多少生态活页从视野中被硬硬撕掉?多少诗词风光如广陵散般成了遥远的绝唱”“由于丧失现场,人类正在丧失经典”等分析,可知“殇”在文中指非正常消失。结合“多少古人有过的,今天的视野中却杳无了”“父辈把祖先的文学遗产交其手上,却没法把诞生那些佳句的空间和现场一并予之”“从审美资源上讲,古代要比当今富饶得多,朴素而优雅得多”“古典场景的缺席,不仅意味着风物之夭折,更意味着众多美学信息与精神资源的流逝。由于丧失现场,人类正在丧失经典。不久,对原版大自然丧失想象力的孩子,将对古籍中那些伟大的美学华章和人文体验彻底不明就里,如坠雾中”等分析,可知“殇”指随着古典诗词所呈现的古典场

31、景、风物的消失,众多美学信息与精神资源也随之消失。结合“不仅代表草木或动物,更指向一种生存文化和栖息美学,也是一部人间记忆。它让今人在阅读自然圣经同时,更对眼下境遇和空间有一种检验、校对和反思。某种意义上,古典文学为后人矗起了一座纪念碑,是丰碑,更是殇碑”“若连最初级的课堂都无法帮孩子立起一定是童年的记忆和知觉那些最早感动过其心灵的生命细节”分析,可知“殇”指身处现实场景的人尤其是孩子,在诵读古典诗词时,不能生发忧患意识和悲怆之情,古典诗词的应有义在消失。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

32、,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

33、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 ,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10

3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B. 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C. 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D. 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不第”指科举考试应试未中选,也叫落第、下第。进士

35、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B. “布衣”顾名思义是布做的衣服,借指平民。后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C. “绯鱼袋”指绯衣与鱼符袋。旧时朝官的服饰。唐朝规定五品以上官员佩鱼符袋。绯衣指紫色衣服。D. “床”早在神农时期就已出现,当时的床兼有卧具和坐具双重功能。此处的床,指的是坐具。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B. 杜甫因为自幼同房琯就有深厚的交情,所以在房琯讨伐叛军兵败而被免去宰相时,极力上疏救助。C. 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

36、行为。D. 由于不能拜见郭英乂,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2)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儿女饿殍者数人。【答案】10. C 11. C 12. B 13. (1)杜甫趁夜色逃出京城前往河西地区,在彭原郡拜谒了肃宗,授官右拾遗。(2)当时京城地区动乱流离,粮食一下子变得很贵,杜甫寄住在成州同谷县,只得自己背柴火,饿死的儿女有几个人。【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杜甫在成都的浣花里种竹植树,靠着江边建造房屋

37、,尽情喝酒,长啸咏唱,和农夫村翁一起亲昵地游逛,没有拘束。严武拜访他,他有时连帽子也不戴,他就是这样傲慢胡乱”。“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甫”作主语,“于成都浣花里”作状语,“种竹植树”作谓语,所以应在“种竹植树”后停顿,排除AD;“与田畯野老相狎荡”,“狎荡”作“(甫)与田畯野老”的谓语,所以应在“与田畯野老相狎荡”后停顿,排除B。故选C。【11题详解】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C项,“绯衣指紫色衣服”错误,绯衣指古代朝官的红色品服。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B项,“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错误,原文是“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意思是他们没有获取功名,

38、只是平民时关系就很好。故选B。【1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1)中“宵遁”,在夜间逃奔,趁夜逃奔;“宵”,名词作状语,趁夜色;“谒”,拜见;“谒肃宗于彭原郡”,状语后置句;“拜”,被封为。(2)中“关畿”,京城地区;“踊贵”,物价上涨;“负”,背。【点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参考译文:杜甫,字子美,本是襄阳人,后来搬迁到河南巩县。曾祖父名为杜依艺,官位最终到巩县县令。祖父名为杜审言,官位最终到膳部员外郎,另有传

39、记。父亲名为杜闲,官位最终到奉天县县令。杜甫在天宝初年应考进士科没有考中。天宝末年,献上自己写的三大礼赋。玄宗认为这赋写得很奇妙,就召唤他来考试文章,并授给他京兆府兵曹参军一职。天宝十五年,安禄山攻陷京师,肃宗在灵武征召兵马。杜甫趁黑夜从京城逃奔到河西地区,在彭原郡拜见肃宗,被封为右拾遗。房琯在做平民时就和杜甫很友好,这时房琯担任宰相,向肃宗请求亲自率领军队讨伐叛贼,皇帝准许他。这一年的十月,房琯的军队在陈涛斜被打败。第二年春,房琯被罢去宰相一职。杜甫上奏说房琯还是有才干的,不应该被罢免。肃宗发怒,贬房琯当刺史,杜甫也外任华州司功参军。当时京城地区动乱流离,粮食一下子变得很贵,杜甫寄住在成州同

40、谷县,自己背柴火采集野菜,饿死的儿女有好几个。过了好久,被召回补任京兆府功曹。上元二年冬天,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守成都,奏明皇上让杜甫担任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并赐给他绯衣与鱼符袋。严武和杜甫是世交,对杜甫的待遇十分丰厚。但杜甫性情褊狭急躁,气量窄小,依仗恩情放纵不羁。曾经趁酒醉登上严武的坐榻,瞪着眼睛对严武说:“你父亲严挺之居然有你这样的儿子!”严武虽然急躁暴烈,却也不认为他忤逆。杜甫在成都的浣花里种竹植树,靠着江边建造房屋,尽情喝酒,长啸咏唱,和农夫村翁一起亲昵地游逛,没有拘束。严武拜访他,他有时连帽子也不戴,他就是这样傲慢胡乱。永泰元年夏天,严武去世,杜甫失去了依靠。到了郭英乂

41、代替严武镇守成都,郭英乂是武人,性情粗暴,杜甫不能探望拜见,于是游历东蜀投靠高适。刚到高适就死了。这一年,崔宁杀掉郭英乂,杨子琳攻陷西川,蜀中大乱。杜甫带着他的家人到荆、楚地区躲避战乱,乘着扁舟出三峡,还没停船江陵又发生动乱,于是溯流而上沿着湘江漂泊,游历衡山,寄居在耒阳。杜甫曾游览耒阳的岳庙,被洪水阻隔,十多天都得不到食物。耒阳姓聂的县令知道这个消息,就亲自划着船去迎接杜甫回来。永泰二年,杜甫吃牛肉喝白酒,在一个晚上死在了耒阳,当时年纪只有五十九岁。杜甫的儿子宗武,流落在湖、湘去世。元和年间,宗武的儿子嗣业,从耒阳迁走杜甫的棺柩,归葬在偃师县西北首阳山前。(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

42、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枕上作陆游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注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诗从幽寂写起,渲染了极为静寂环境,诗人于孤寂难眠中回首往事。B. 颔联写穴鼠出行和邻犬夜行,以动衬静,侧面描绘诗人夜不能寐的情景。C. “壮日自期”和“残年但欲”对比十分强烈,但表达的追求却是相同的。D. 尾联以豪放洒脱之语,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与明月清风为伴的洒脱

43、豁达之情。15. 细读全诗,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首诗所写的三幅画面,并分析他们之间的关联。【答案】14. D 15. 三幅画面:夜晚更声回荡在空寂的城中;室内老鼠窸窣出行,枯叶因邻家的狗走在上面沙沙作响;明月高悬照耀广阔的松林和江水。彼此关联:前两幅画面是个整体,由远及近,以声衬静;第三幅画面是想象之景,与前面的画面形成鲜明对比。【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D项,“尾联以豪放洒脱之

44、语,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与明月清风为伴的洒脱豁达之情”错误,尾联“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意思是不如这样乘着小船离家去,到广阔的松江眺望明月,全诗前四句写出了诗人孤夜无眠的情景,颈联流露了诗人早年希望为国效力,然而报国无门,晚年希望学得长生之术而又自知不能的想法,尾联表面上写要泛舟江湖、与清风明月为伴,看似超脱,但联系全诗,这只不过是诗人的激愤之语罢了,意在抒发暮年壮志难酬的感慨与激愤。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和分析画面的关系的能力。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时,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45、。描述,即是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写。第一幅画面是“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意思是内室里幽幽暗暗,从梦中醒来:墙外传来了打更的声音,已经过了三更;第二幅画面是“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意思是房里的油灯孤零零的已经没有火焰了,洞里的老鼠悉悉索索的出动了,听见枯叶落下的声音,邻居家狗儿走动的声音;第三幅画面是“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意思是不如这样乘着小船离家去,到广阔的松江眺望明月;这三幅画面彼此相连:第一幅和第二幅画面的写法是由远及近,以声衬静;先写了墙外传来了打更的声音,再写了洞里的老鼠悉悉索索的声音,这是由远及近的写法;先写了“孤灯无焰”的静,又写了窸窸窣窣的“鼠

46、”的动,这很显然是以动衬静的手法。而在这寂静的夜里作者的听觉变得意外的敏锐,又听到踩踏枯枝发出的声响,如此夜不能寐,正烘托诗人内心的悲凉。第三幅画面是诗人的想象,是虚景,与前面的画面形成鲜明对比,借景抒情,表达了要想泛舟江湖,与清风明月为伴逍遥江湖纵情山水的归隐之心。【点睛】读懂诗歌的技巧:1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2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

47、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3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4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5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长恨歌中写安史之乱爆发,打破盛唐安定局面的两句诗是“_,_。”(2)鲍照在拟

48、行路难中用“_?_”两句,表现其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3)蜀相、书愤同是歌咏诸葛亮,蜀相中的“_,_”,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陆游在书愤中写下“_,_”,渴望效法诸葛亮,忠君爱国,施展抱负。(4)越中览古中表达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及抒发盛衰无常感慨的诗句是“_,_。”(5)一剪梅中将“愁”说成是一种能运动的有形之物,“_,_”,词人用平常的字眼表现感情的不可遏制,让读者感受到她的万千愁绪。【答案】 (1). 渔阳鼙鼓动地来 (2). 惊破霓裳羽衣曲 (3). 心非木石岂无感 (4). 吞声踯躅不敢言 (5). 出师未捷身先死 (6). 长使英雄泪满襟

49、(7). 出师一表真名世 (8). 千载谁堪伯仲间 (9). 宫女如花满春殿 (10). 只今惟有鹧鸪飞 (11). 才下眉头 (12). 却上心头【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此题中需注意“鼙”“霓裳”“踯躅”“襟”“鹧鸪”书写。【点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三、语

50、言文字运用(20分)17. 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回眸(mu) 萦纡(x) 骋望(chng) 虚无缥缈B. 钗擘(b) 凝睇(t) 潺湲(yun) 比冀连枝C. 城阙(qu) 水裔(y) 薜荔(p) 花自飘零D. 人寰(hun) 眇眇(mio) 玉簟(din) 停杯投箸【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识记汉字字音、字形的能力。A项,“萦纡”的“纡”读音改为“y”。B项,“凝睇”的“睇”读音改为“d”;“比冀连枝”改为“比翼连枝”。C项,“城阙”的“阙”读音改为“qu”;“薜荔”的“薜”读音改为“b”。故选D。【点睛】要做到正确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

51、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18.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_,_,_;_,_。_,具有极大的社会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音乐、绘画、书法等艺术有了长足的发展题材扩大,诗体完备,诗家辈出,风格多样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上兼容并包同时,诗歌本身的发展也趋于成熟唐诗体现了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这些都从不同方面对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A. B. C. D. 【答案】A【解析】【

52、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紧承首句,是“鼎盛时期”的主要表现,同时又是的原因;中的“这些”指代的内容,应紧跟其后;分号表并列,选带有“同时”的;诗歌成熟化的表现,应是;最后小结,选。所以,其正确排序应该是。故选A。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_,生活中的“刷脸”应用也越来越常见。手机支付、高铁站安检、入住宾馆或是上班打卡,“刷脸”已经_,甚至在商场购物时,衣帽间前刷一刷脸,AI(人工智能)导购就能根据用户画像向你精准推荐个性化的服饰搭配。一些地方还在执法监督、政务服务、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人脸识别系统,“刷脸”挂号、“刷脸”办理个税等都已成为现实。( )尤其是在“刷脸”过程

53、中,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甚至用户在不同情境状态下的情绪等大量信息都被采集并储存。这些信息如果得不到妥善保管而被泄露,用户个人隐私就有可能处于“裸奔”状态。在人脸识别技术蓬勃发展、行业应用_的当下,必须_、多管齐下,充分重视并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但在现实的信息收集环节中,还是有一些互联网企业没有达到法律法规与国家标准的要求,尤其是在人脸识别环节,更是缺少清晰的标准与界定。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措施,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与时俱进 司空见惯 方兴未艾 未雨绸缪B. 与时俱进 屡

54、见不鲜 如日中天 防患未然C. 突飞猛进 司空见惯 如日中天 防患未然D. 突飞猛进 屡见不鲜 方兴未艾 未雨绸缪20.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然而,这些新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B. 但是,人们在享受这些新技术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C. 因而,人们享受这些新技术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D. 诚然,这些新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

55、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措施。B. 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力度。C. 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溢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D. 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答案】19. D 20. A 21. B【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能力。可以是词语,包括关联词,也可能是成语熟语或者四字短语。主语语境、语体风格、情感色彩、语法功能等等。与时俱进:

56、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突飞猛进:形容事业、学问等进展非常迅速。语境是指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快,所以用“突飞猛进”。司空见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屡见不鲜:经常看见,并不新奇。语境是指在人工智能下“刷脸”的常见,所以用“屡见不鲜”。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或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如日中天:好像太阳正处在正午时刻,形容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语境“在人脸识别技术蓬勃发展”,所以用“方兴未艾”。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未发生时采取预防措施。语境是指提前做好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的准备,所以用“未雨绸缪”。故

57、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运用能力,属于补写句子,具体而言也可以归为衔接题。作答本类题型应回到原文中去,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上段说“刷脸”带来的便利,本段说信息采集与安全问题,故应以表述转折的关联词开头,排除C、D;B项,“人们也引发了”搭配不当,故最恰当的为A项。故选A。【21题详解】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措施,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语序不当,根据上文,

58、应将“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放在前面,排除C;“加大处罚措施”搭配不当,排除A;“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成分残缺,残缺宾语“措施”,排除D。故选B。22.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2020年3月3日我国首个5G微基站射频芯片研发成功,目前正在进行封装测试。5G微基站射频芯片项目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有线射频宽带芯片组的拓展。射频基带芯片组可实现600兆每秒的下行速率,完全可与国际巨头的同类产品对标。在中国广播科学研究院进行的标准测试中,相比对标的国际巨头同类产品,抗衰减能力提升了10dB左右,这使其更能适

59、应国内复杂、恶劣的网络环境。射频芯片不光覆盖广电频段,也兼容了工信部刚刚颁发许可的共享室内频段,可以说是为5G时代室内共享微基站量身定做的芯片。【答案】射频芯片由我国自主研发下行速率快,能对标国际产品适应复杂、恶劣的网络环境覆盖广电频段,兼容共享室内频段。【解析】【详解】压缩语段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本题共五句话,第一句话的关键信息是“我国首个5G微基站

60、射频芯片研发成功”,第二句话的关键信息是“射频芯片项目是我们自主研发的”,第三句的关键信息是“射频基带芯片 下行速率快,完全可与国际巨头的同类产品对标”,第四句的关键信息是“能适应国内复杂、恶劣的网络环境”,第五句的关键信息是“不光覆盖广电频段,也兼容了工信部刚刚颁发许可的共享室内频段”压缩语段一般为陈述句,根据文段关键信息,首先可判断陈述对象是“射频芯片”,然后将上述关键信息作为谓语,概括合并,压缩在60字内即可。【点睛】压缩语段首先应辨明语段的表达方式,针对不同的表达方式,采取不同的应对技巧。说明性语段:抓说明对象,扣住其特征。议论性文段:可以采取抓中心句的方法。记叙性文段,可以通过抓记叙

61、的要素来抓信息。具体操作过程:找陈述对象、中心事件、性质、结果;写必须按照题干要求(含标点)、尽可能运用原文词语、尽量运用主谓句表达。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登顶珠穆朗玛峰,采用传统测量方法,首次精确测定珠峰海拔高程为8848.13米。2005年5月22日,中国采用传统大地测量与卫星测量相结合的方法,经过严密计算,确定珠峰高程为8844.43米。2020年5月27日,中国珠峰测量登山队采用最新科技方法进行第三次测量。据推算,珠峰实际是以每年4.4毫米的速度在“长高”。世界之巅今年有多高?世界瞩目的数字即将公布。2020年12月8日

62、,习近平主席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了珠穆朗玛峰最新测定的高程8848.86米。一座山峰,一种人生,一个时代都有着各自的高度。同时,人们对于这一高度的认识和把握也在不断变化。对于如何定义这一高度,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范文】定义山峰高度,勇创人生巅峰珠穆朗玛峰,立于世界之巅,立于中国之畔,随着时光荏苒,日月轮回,1975年至2005年中国由传统测量再到大地、卫星相结合测量,珠峰的高度由8848.13米精确至8844.43米。或许,山峰好比人生巅峰登山测距

63、如似我们一生的追求,我们如何去定义一个人的一生,一个时代的高度如何在有限的时光内去创造更高的高度?我想,面对未知,面对人生,面对时代,必须求进上进精益求精,斗志昂扬。面对未知,进则俱进,退则恒退。珠峰是否在以每年44毫米的速度在长高?这是未知的。我们的人生同样面对太多的未知,但是“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或许“山川难改”,但我们可以掌控自我的人生,我们可以决定并明确意识自己究竟是在进步还是退步,不以未知为惧怕的理由,不以绝望为结束的理由,人生起伏难免,我们的高度应由自己定义。木心曾说过“所谓万丈深渊,走下去,也是前程万里”,我们的高度当然有别于山峰,这是一种向上的心

64、态,乐观的精神。面对人生,精益求精,不可马虎。人生无以用数字衡量,更无以谈及精确至小数点后多少位,但这不妨碍我们去测算自我的高度和地位。此分为两方面,一是求真务实,二是自我反省。求真务实,求真理务实际,世上没有什么“乌托邦”,也无法逃避至桃花源林”,只有真切地行动,我们才能不仅是肉体存活于这个世界上。二是自我反省,“吾日三省言身”,“君子以细量身,以省塑志”,“任用良才,得以复己明志”,不断反省,如同不断精确数字,无限不循环迈向的是更加精确。大国工匠,科研人员,中华的崛起就是在探寻属于我们的小数点后一位将是什么。面对人生,面对时代,潜力无疆。十年前,我们无以料到高铁时代,十年前,我们无以料到如

65、今的网络信息时代,小时候写下的天马行空的梦想在逐步实现,人生的巅峰-直在上进,祖国的时代也将不断进步。一切就犹如珠峰之巅,观红日飞雪,望清雨冰川。所谓定义,就是打破定义,以精益求精,求真务实,再寻巅峰。【解析】【详解】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审题】材料为叙述性文字为主,也有说明性的文字。叙述性的文字涉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其中,地点固定不变,但第2则材料未提及“登顶珠峰”,疑为疏漏;人物第1次称“中国登山队”,第2次忽略未提及,第3次所称“中国珠峰测量登山队”更能凸显“测量专业特质”。以上两点并非关注要点。值得注意的是时间和事件:从时间上看,年份分别为“1975”“

66、2005”“2020”。第2次与第1次相差30年;第3次与第2次相差15年,与第1次相差45年。这一年份的选择,结合文段内容,显然与技术进步有关,当然也具有纪念意义。年份之外,月份同为5月下旬,分别是“5月27日”“5月22日”“5月27日”,材料中未提及这一时间点的选择原因,但仍可推知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彰显纪念意义。从事件上看,三个“采用”值得注意:“采用传统测量方法”“采用传统大地测量与卫星测量相结合的方法”“采用最新科技方法”,由此可见,材料突出了科技进步带来的巨大影响。说明性的文字有三处。前两处关注珠峰的海拔高程“8848.13米”“8844.43米”,第三处则强调:“据推算,珠峰实际

67、是以每年4.4毫米的速度在“长高”。”以第三处为依据,则前两处的数字令人顿生疑窦:为什么第2次测量所得较第1次测量所得要低3.70米?显然,这一矛盾要由叙述性文字中提到的三次测量所“采用”的方法来回答。材料部分主要呈现出测量高度降低和珠峰实际“长高”的矛盾,意在引发考生的思考和感悟。在此基础上,提示语做了点醒和拓展,意在引导考生尽快“入乎情境之中,又能超乎情境之外”。关于“高度”。“高度”一词,既指事物本身客观具有高度,也指人们对事物高度的主观认识。二者并不总是保持一致;更多的时候,由于“人们对于这一高度的认识和把握也在不断变化”,主观认识的高度只能无限接近客观事物的高度,且准确的程度并非一定

68、呈现递进的态势或局面。关于“这一高度”。提示语中两次出现“这一高度”,均指事物本身的客观高度。提示语中说:“一座山峰,一种人生,一个时代都有着各自的高度。”也应指“山峰”“人生”“时代”在客观上所能达到的高度。“人生的高度”应当是就人生实际取得的成绩或成就而言,“时代的高度”应当是就特定时代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两个方面所创造的财富而言。关于任务驱动,“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这里的思考和感悟不能脱离“三次登峰测量”这一材料内容,要能够紧紧围绕对山峰、人生、时代的“定义或重新定义”。高考作文多是考查考生“三观”,本次命题就是如此。写作时,考生要体现主题意识、身份意识和任务意识。【立

69、意】严谨细致,注重科研;有求真务实的精神、精益求精的态度、永不止步的追求;传承精神,勇攀高峰;积极攀登,同心筑梦。【素材】1.金字塔顶这么高的楼层又有几个能真正的坚持下去,又有几个能够真正的到达,攀爬上去。这中间又夹杂着多少的困难,要经历多少的风雨,没有敢于坚持下去的信心,没有勇于向上攀爬的信心,哪里能来的成功。一只老鹰有着能够飞的本领,他可以直接到达金字塔顶,丝毫不费一点力气。可是蜗牛呢,它是多么的弱小啊,它要登到金字塔顶是多么的困难,多么的不容易啊,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不畏艰难,无论前方有多么大的困难,都要用勇气敢于走下去。虽然话说的好:“先有苦后有甜,没有苦中苦,哪来的人上人。”蜗牛这么

70、弱小的动物,它能够一点一点的向上攀爬,不畏前方的道路有多遥不可及,成功,是要经历许许多多的磨难,经历许多的风雨,没有深刻的教训,哪里来的成功。2.成功,这个字眼对很多人来说总是遥遥可及,对许多人来说就像做梦一样。蜗牛都能够到达金字塔顶,何况我们人呢?遇到一点挫折就放弃前方,遇到一点挫折就站不起来了,何况我们人呢,遇到困难,我们只有向他挑战,勇于攀登,勇往直前,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到达成功的尽头,才能够感觉你不是在像做梦一样,我们要一点点的向上攀爬,无风不起浪,没有经历困苦哪里能够成功,失败、磨难这些都是我们的必经之路,坎坎坷坷是我们的必经之路,没有风雨,哪里能够有彩虹出现呢?老鹰、蜗牛它们有坚

71、强的毅力,坚韧不拔的意志,如果说一开始就放弃,那么你会前功尽弃,我们要勇于挑战,勇于攀登,老鹰和蜗牛这两个小动物都能够到达金字塔的顶部,何况我们人呢?何况现在的我们正是勇于攀登的年龄。3.勇于攀登,敢于追求,是一朵铿锵玫瑰,沁人心脾。居里夫人,她半生清贫,命运坎坷,幼年丧母,中年失夫,晚年始终被流言和疾病折磨,可谓一生都在与命运做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但她却懂得用恬淡的心态去面对清贫,用卓越的努力,勇于攀登,敢于追求,发现镭和钋获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还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为什么这样呢?正是因为她如一朵勇于攀登,敢于追求的铿锵玫瑰,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枯萎凋谢,而始终在天地间某个角落里散发着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结构】标题切合题意,“定义山峰高度,勇创人生巅峰”。首段联系材料得出观点,“想,面对未知,面对人生,面对时代,必须求进上进精益求精,斗志昂扬”。中间三段并列式论述,“面对未知,进则俱进,退则恒退”“面对人生,精益求精,不可马虎”“面对人生,面对时代,潜力无疆”。最后强调“所谓定义,就是打破定义,以精益求精,求真务实,再寻巅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