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31.14KB ,
资源ID:81006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100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一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识字8 人之初( 识字)教案 新人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一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识字8 人之初( 识字)教案 新人教版.docx

1、8人之初( 识字)教学目标1. 运用熟字加减等方法,结合语境认识“之、初”等13个生字。会写“之、相”等 7个字,重点写好“之、义”。2. 认读“初始、初夏、天性、性格”等8个词语,复习“不”的变调规律。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 培养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积累生字词,朗读课文,复习“不”的变调规律。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课时培养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运用熟字加减等方法,结合语境认识“之、初”等 13 个生字。会写“之、相”等 7个字,重点写好“之、义”。(

2、重点)2. 认读“初始、初夏、天性、性格”等 8个词语,复习“不”的变调规律。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重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音频导入。教师口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人之初,这篇文章选自三字经,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认识一些新的生字和词语,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吧!二相关介绍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等,核心思想包括了“仁、义、诚、敬、孝”。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为世人所认同,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三初读课文1.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读。

3、听读几遍之后,学生再跟读。注意发音:“性本善”中“性”是后鼻音,“本、善”是前鼻音。“性相近”中 “性、相”是后鼻音,“近”是前鼻音。文中出现了7个“不”,集中展示,跟着老师一起读,进行“不”的变调规律复习,后面的字读第四声时,“不”读第二声;后面的字是其他声调时,“不”都读第四声;特殊情况读轻声,如“对不起”。2. 自由朗读儿歌,先圈出本课的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识字或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反复读几遍。3. 指名学生试着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发现错误读音,集体订正后齐声朗读。注意“之、初、善、专”都是翘舌音,“专、迁”是前鼻音,“性”是后鼻音,“之、玉、义”是整体认读音节。4. 再自

4、由朗读课文,注意所圈生字的读音,多读几遍,注意三字一停顿。四识记生字1. 同桌合作:拿出课前准备的字卡,同桌互相交流怎样才能又快又准地记住它们。2. 学生汇报:指名学生大声领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1)熟字加一加:“初”是衣字旁加“刀”;“性”是竖心旁加“生”;“贵”是“中”加横加“贝”; “玉”是“王”加一点。(2)字理识字:“性”从“心”,指人的本性;从“生”指人的本性、性格一生下来就有。(3)联想识字:“之”的字形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少女,点是她的头,横撇是她的身体,捺是她舞动的裙摆。“初”,本义是用剪刀裁剪布料 ( 此处结合字理演变图 )。左衣右刀就是“初”。3. 出示字

5、卡,多种方式认读生字:指名学生领读、自由读、开火车读。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小组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识字方法得到互补。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演示及资料补充,使学生对生字的字形和字义获得整体的认识。4. 理解课文中的单音节词。苟:如果,假如。乃:就。迁:搬迁,变迁,变化,改变。宜:合适。琢:雕刻。器:器具,有用的玉器。义:道理。五当堂检测1. 加一加,变成新字。辶 + 元 =(远)木 + 目 =(相)2.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 人之初,性本善。(2) 性相近,习相远。(3) 苟不教,性乃迁。3. 完成本课的课后读写卡。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

6、课文,背诵课文。(重点)2. 培养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难点)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教师口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人之初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识记了生字,积累了词语。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你对中华传统文化了解多少。二品读释疑1. 先学后教,理解课文第一节的大意。(1)课件出示课文第一节的内容,朗读并理解。同桌配合,一人一句对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正确、流利。同桌互相交流课文第一节的大意,有问题及时请教老师。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2)课件出示与本课相关的画面,教师口述课文第一节的大意。预设:人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

7、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生长、学习等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发生改变。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致志地去教育孩子。(3)从第一小节中你知道了什么?预设:这一小节告诉我们,如果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就有可能使我们成为栋梁之材。2. 先教后学,理解课文第二节的大意。(1) 教师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第二节。( 师生对读,拍手伴奏读,全班齐读。)(2)导学:课件出示第二节的第一句,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理解其意思。在这一句中,请你找出一组反义词。预设:幼和老。教师导学:“幼不学,老何为”的意思就是小时候不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不懂得做人的道理,

8、又没有知识,能有什么用?小朋友们,你们能结合老师的解释把这一句再完整地解释一遍吗?预设: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做事的道理,又没有知识,能有什么用呢?“幼不学,老何为?”这句话与你学过的哪句话意思相近?预设:这句话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相近,都告诉我们从小就应该努力学习。(3)课件出示第二句,结合图片理解意思。教师出示玉石和玉器的图片,解释:玉不经过打磨雕刻,是不能成为精美的器物的。引学:人也和玉一样,要是不学习,就不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不能成才。请你和同桌互相说说这一句的完整意思。预设:玉不经打磨,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

9、不学习,就不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不能成才。朗读指导:三字经节奏明快,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我们要在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试着拍手伴奏读,读出节奏。文中出现了7个“不”字,朗读时要注意变调。在本文中,“不”后面的字是第四声时,“不”读第二声;“不”后面的字是其他声调时,“不”都读第四声。三拓展阅读三字经(节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四课文主旨人之初一文通过读起来朗朗上口的三字经,让我们懂得了教育和学习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使我们明白了从小用功学习、努力刻苦,长大后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五课堂小结课后反思本文选自三字经,字数整齐,上下两节,每节四句。通

10、过体会其含义,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了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成功之处:本课以学生自主交流、小组互动为主要教学方式,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中的丰富体验。课堂上,能处处从学生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主识字,灵活运用各种识字方法,掌握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意思时,采用先学后教与先教后学相结合的教学策略,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与交流的平台,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将识字课教学变成了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小天地。不足之处:课文意思的理解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有难度,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大致了解重点词语意思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说说课文中句子的意思,为今后更好地理解、领悟、印证打下基础。课文中有“老、幼”“远、近”等意思相反的词语,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词语,扩展词语并灵活运用。板书教育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人之初子不学,非所宜学习人不学,不知义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