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4.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09796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4.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4.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4.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4.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4.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作业1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一、选择题1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A西装必将风行全国B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C中西服饰各有特点 D列强侵略引起服饰变化解析:题干材料中最能体现出作者观点的“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故答案应该是B,即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答案:B2下图是中国近代的一幅照片,据此体现的服饰特色是()A新旧杂陈 B崇洋媚外C拘谨保守 D个性鲜明解析:根据图片看出,服装有长袍,有西服,体现出新旧杂陈的特点,故A正确;图片信息无法体现崇洋媚外、拘谨保守

2、,也体现不出个性鲜明,排除BCD。答案:A31912年5月1日,申报载文称:“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手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A维新派主张改革传统婚俗B国人逐渐接受西方的婚俗C新文化运动推动婚俗改变D婚姻自主成为当时的社会共识解析:维新变法发生于1898年并以失败而告终,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D项开始于建国以后,均与题目中的时间“1912年”不符,故排除A、C、D三项。由题目中的信息“看侬亲手挽郎行”可知B项表述正确。答案:B41924年,四川成都的电线杆、街旁树木及墙壁上陆续贴出许多标语,如“禁止妇女缠足”“夏天在茶馆、酒肆、大街等公共场所打赤膊

3、是不文明行为”等。这一举措()A是国民革命运动在四川省的积极响应B终于开启了四川近代化步伐C对革新社会上的陋习有积极作用D加剧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性解析:根据材料“禁止妇女缠足”、“夏天在茶馆、酒肆、大街等公共场所打赤膊是不文明行为”可知这一举措对革新社会上的陋习有积极作用,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得出国民革命运动在四川省的积极响应,A选项排除。仅从标语来看,不能得出终于开启了四川近代化步伐的结论,B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对破除陋习的作用,与加剧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说法无关,D选项排除。答案:C51880年左右的点石斋画报中家常女性的穿着几无例外是花团锦簇的宽衣大袍,而到1920年左右的美女画

4、像百美图中则大多是剪裁合身的衣裙,紧身窄袖。此变化反映了()A西方服饰为女性所喜爱 B女性审美走向追求个性C民众生活日益走向贫困 D社会等级观念日趋淡薄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宽衣大袍”遮盖了女性的形体曲线,而“紧身窄袖”则使女性的形体曲线显现出来,这是审美情趣变化、追求个性美的体现,B项正确;据材料“衣裙”没有说明是西方服饰,A项错误;据材料的“宽衣大袍”到“紧身窄袖”没有反映民众生活贫困,相反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注意审美,C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社会等级观念,D项错误。答案:B6在近代中国的城市中,天津可以说是城市空间(地理空间和社会空间)变化的一种典型。多国租界的存在、八国联军对天

5、津的占领、新技术的传入、清末改革的事实,都促成了20世纪天津城市空间的重构。上述影响近代天津城市空间重构的因素实质上反映了()A天津城市的近代化主要受到西方影响B天津城市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化的缩影C近代城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D近代天津城市的重构内因起主要作用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多国租界的存在、八国联军对天津的占领、新技术的传入、清末改革的事实,都促成了20世纪天津城市空间的重构”可知,天津城市空间的变化发展既源于近代西方入侵及西方技术影响,又有本国近代化改革的推动,体现了近代中国城市典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故C项正确。A项,天津城市的近代化不仅仅受西方影响,排除。B项,题干未体现天津在

6、中国近代化中的地位与影响,排除。D项,近代天津城市的重构是内外因作用的结果,排除。答案:C7民国成立后改用阳历,但民间仍习惯使用阴历。1915年元旦,民国政府为推行阳历,削弱农历春节的影响,在全国各大城市人为制造新年气氛,但民众反应冷淡。到了农历春节,政府下令不准放假,但各机关默许办事员轮流告假。当年大年三十,各家各户燃放爆竹彻夜不绝,比阳历新年热闹百倍。改历之事最终不了了之。民国改历失败表明()A西方近代事物在中国遭到抵制B传统文化不利于近代社会发展C平等自由的观念得到广泛传播D应该继承和尊重民族传统文化解析:依据材料“民国政府为推行阳历,削弱农历春节的影响,在全国各大城市人为制造新年气氛,

7、但民众反应冷淡。到了农历春节,政府下令不准放假,但各机关默许办事员轮流告假。当年大年三十,各家各户燃放爆竹彻夜不绝,比阳历新年热闹百倍。改历之事最终不了了之”可以看出民国改历失败主要原因是不继承和尊重民族传统文化,故D项正确。说近代事物在中国遭到抵制是以偏概全,A错误。民国改历失败表明民国时期新的节日不被认可,并不能表明传统文化不利于近代社会发展,B错误。材料的内容没有反映平等自由的观念得到广泛传播,C错误。答案:D8“四合院”一般是哪一地区的典型民居()A上海地区 B北方地区C西部地区 D两广地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识的了解,北方地区典型的民居是四合院。答案:B9近代以来,华北地区的农

8、村开始出现西方食品,如啤酒、汽水、面包等。有些地方的少数富裕人家还直接食用日本株式公司和邯郸怡丰公司出产的面粉。据此我们可以推知,近代华北地区的农村()A传统的农耕经济逐渐趋向衰落B贫富差距现象日趋严重C成为列强主要的商品倾销市场D社会生活方式日渐多元解析:根据材料“华北地区的农村出现西方的食品”可见华北农村的生活方式融入了西方的因素,D选项正确;材料中未提及农耕经济,A选项排除;材料中无法看出华北农村地区的贫富分化,B选项排除;材料中提及“华北农村地区开始出现西方食品”,未体现列强在农村倾销商品,C选项排除。答案:D10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

9、“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A近代化的历史趋势B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D中国日益与世界潮流接轨解析:材料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交礼仪的变化,从“跪拜礼”“老爷”“大人”不平等的礼仪发展为“握手、鞠躬”“先生”“同志”等平等的礼仪,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精神,故B项正确。A、C、D三项反映的都是其表面现象。答案:B11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民国光复,罐头之品,番餐之味,五方来会,烦费日增。”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人们已完全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B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C西方生活方式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D部分民众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解析:A项中“完全接受”、B

10、项中“公开赞成”、C项中“无法融合”的说法均太绝对,未能体现材料主旨,故排除。答案:D12据于根元、刘一玲主编的汉语新词语编年本(自1991年起始编),新词语以每年数百条乃至上千条的速度递增,如下岗、炒家、个体户、农民工、股民、巴士、迷你裙等。这反映了()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B改革开放推动了时代变迁C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D社会生活时尚的不断更新解析:第一轮下岗潮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时国有企业占据经济的绝对比例,然而由于管理落后等诸多原因一直效率低下,众多国有企业面临改革开放后带来的一系列冲击,不得已进行重组后的必要改革措施而引起职工下岗。上世纪80年代国门开放,外来词语大量“进口”,如“巴士”

11、(bus)、迷你裙(miniskirt),材料中现象显然是改革开放推动的结果,B正确;材料中属于人们思想观念变化,不是生活水平的提高,A错误;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21世纪初,C错误;社会生活时尚的不断更新与材料主旨信息不符合,D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13人与人之间较为寻常的称呼,却能够反映出社会的变迁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文中指出:“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材料二19

12、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在一大党纲中规定:“凡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的党员,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不分国籍,都可以接收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从此互称同志在党内成为习惯,并扩大到党员和非党员之间。新中国成立后,“同志”成为全国人民最流行最亲切的称呼。1959年8月3日,毛泽东建议党内一律用同志称呼,不要以职务相称。材料三时代的变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称呼也悄悄跟着变化。从“同志”到“师傅”,从“先生”“小姐”到以职位相称,再到上级都被叫做老板,这些变化简直让人眼花缭乱。(1)材料一在称呼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2)材料二与材料一在称呼上有何相似之处?(3)材料三反映了当今社会的

13、称呼出现了多样化的现象,你是如何认识的?解析:第(1)问,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与当时的革命运动及思想变化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分析。第(2)问,称呼虽然不同,但都体现了平等的思想。第(3)问,结合当今现实分析,称呼在一定程度上与人的价值观相关,称呼的多样化即反映了价值观的多元化(或与此相近的答案均可)。答案:(1)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成立中华民国;民主、平等等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2)都体现了平等的思想。(3)称呼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们的价值观,社会上多样化的称呼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多元化,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等。14服饰和社会习俗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在西方现代文明伴随着工业化浪潮向全世界扩

14、散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服饰和社会习俗的改变也成为中西文化融合的表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蓄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遭戏侮,斥为豚尾,出入不便,去之无损,留之反劳。康有为政论集(上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材料二阅读下列两幅图片材料三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现代化历史来看,实际历史上呈现出的,是不同时期的中国人通过自觉或不自

15、觉的试错的方式,来试图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摘自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材料四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摘自王文泉等主编的中国近代史(18401949)(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基本主张并说明其主张的理由。(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是如何“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的。(3)根据材料四归纳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新变化。并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答案:(1)主张:易服、剪辫。理由:影响外交;影响工业生产;影响军事;不利于个人卫生;有损民族尊严。(2)变化趋势:由传统走向现代(走向近代化)。“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的方式: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3)新变化:否定传统生活习俗;接受西方生活习俗成为时尚。认识:中外文化交流是必由之路;文化碰撞交流所激发出来的历史进步作用是巨大的;学习和融合外来先进文化为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但同时要保留文化的民族性与延续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