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15“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09739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15“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15“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15“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15“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15“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15“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15“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15“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15“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15“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15“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15“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15“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15“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15“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15“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15“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15“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15“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15“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15“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15“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15“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15“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15“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15“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15“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15“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2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15“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经过许多词人的探索、实践,特别是苏轼的巨大贡献,北宋后期的词作蔚为大观。填词的艺术技巧愈加成熟,浓郁的抒情色彩和精致的艺术表现使填词创作达到宋词的高峰。由于北宋后期文人比较注重个人感受,内容和形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所以大开大合的慢词就大行其道,而且有些词人自创曲调,抒发独特的感情。其中,黄庭坚的词,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秦观把政治上的失意和挫折融入词中,对后来周邦彦、李清照、纳兰容若等词家都有显著的影响;贺铸的词,内容、风格丰富多彩,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对辛弃疾等词家影响较大。本专题所选的六首词都是北宋后期的词作。晏幾道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是一首感旧怀人的名篇,在怀人的同时,抒发了人

2、世无常、欢愉难再的淡淡哀愁;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写词人与一位相熟的女子的久别重逢,情深意浓;黄庭坚的清平乐(春归何处)是一首惜春之作,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秦观的踏莎行(雾失楼台)抒发了词人流徙僻远之地的凄苦失望之情和思念家乡的怅惘之情;贺铸的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通过写对一位女子的思慕,表现了退隐后的孤寂处境和怅然若失的心情;周邦彦的苏幕遮(燎沉香)通过咏荷表现了词人思念故乡、亲友的情怀。学生用书P75古代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特色说明示例赏析平淡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语言力求朴素,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含着深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

3、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其五)这几句诗表面看来句句平淡,然平淡之中却蕴含着作者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理解时可以借助对仗“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杜甫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辞藻华丽,对仗工整,两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绚丽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诗歌语言有鲜明的色彩感,而且色彩对比强烈,写出了春日江南的明艳如画直率语言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原样直接写出“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硕鼠)这四句诗直抒胸臆,反映了农夫对沉重剥削的怨

4、恨和控诉委婉不是直接叙述或抒情,而是通过写与本意看似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人本意在于表达对妻子的怀念,但是并没有直接写出,而是借“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委婉寄托相思续表特色说明示例赏析清新比喻新颖,用语通俗。山水田园诗人所作诗歌大多清新脱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四首(其三)这首诗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明快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的“即从巴

5、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穿”“便”“向”四个字表现了快捷的速度和跳跃的节奏,诗人喜不自禁的心情跃然纸上自然语言不留雕琢的痕迹,率真朴素,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写出了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不加雕饰,生动自然清幽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意味深远“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前两句写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两句用夕阳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进一步渲染了山的特点,给

6、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此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宏阔远的意境“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李贺梦天)这两句诗是说九州小得像九个烟点,大海小得像杯中之水,想象丰富,构思奇妙豪放直率而有气势。其特点是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作者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为一体,凸显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豪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悲慨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语气高昂,感情悲壮,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或

7、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诗歌以苍茫原野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苍凉悲壮,慷慨激昂凝练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流畅、圆润、洒脱、韵味无穷的境界“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连”与“入”相携,织出一张烟雨迷蒙的愁网,并以“孤”为动力,加之“冰心”“玉壶”的绝妙比喻,作者高洁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脱颖而出沉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使所描绘的生活画面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并配之以严格的

8、诗律和铿锵的音韵“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全诗四联八句全部对仗,顿挫铿锵,回环曲折,显示出一唱三叹的音韵之美。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忧愤之情,具有一种悲壮雄浑之美一、字音小(pn)拚却(pn)剩把(jn) 银(n)百啭(zhun) 蔷薇(qin)郴江(chn) 蘅皋(hn)(o)燎沉香(lio) 溽暑(r)小楫(j) 芙蓉浦(p)二、一词多义(1)因(2)却(3)同(4)取(5)数(6)幸(7)传三、古今异义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古义:指春天的踪迹。今义:走路。彩笔新题断肠句古义:代

9、指文才。今义:五颜六色的笔。四、名句默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幾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幾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幾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学生用书P77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1知作者生平经历:晏幾道(10381110),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其“贵人暮子,落拓一生”,但狷介自守,不傍权贵之门。成就影响:晏幾道是北宋中后期以专写小令取得杰出成就的大词人,与其父晏殊齐名,世称“二晏”。其词受五代

10、艳词影响而又兼“花间”之长,多抒写人生失意之苦与男女悲欢离合之情,以小令见长,工于言情,语言清新,曲折轻婉。著有小山词。2探背景晏幾道友人沈廉叔、陈君龙家,有莲、鸿、云四歌女,宴会则清歌娱客,幾道作词相授,相交甚欢。后来沈、陈或死或病,诸歌女亦离散。此词即为晏幾道怀念小之作。文意概括上阕写“春恨”,描绘梦后酒醒、落花微雨的情景;下阕写相思,追忆“初见”及“当时”的情况,表现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全词在怀人的同时,也抒发了人世无常、欢愉难再的淡淡哀愁。1本词全篇由远及近,层层翻转,共描绘了三幅画面,请借助时间词概括这些画面,并分析作者是如何串联画面的。对应词句时间词画面串联画面的情感及手法首尾

11、各两句梦后、明月明月楼台酒醒图以高锁楼台、低垂帘幕、梦、酒等意象渲染“春恨”“去年”三句去年、落花微雨落花独立图以双飞燕子反衬“春恨”“记得”三句初见相许相知相思图以昔日欢聚之乐反衬今日独处之“恨”2.简析“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两句词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答:明确反衬。在微雨落花清美的景色中,以燕子双飞来反衬词人独立,无情之燕犹得双飞,有情之人反而独立,令人惆怅不已,从而构成了一个凄艳绝伦的意境。3请描绘结尾“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两句所体现出的意境,并说明其在全词中的作用。答:明确意境:在当时皎洁的明月照映之下,小,像一朵冉冉的彩云飘然而去。作用:因明月兴感,与首句“梦后”相照应

12、。如今之明月,犹当时之明月,可是,如今的人事情怀,已大异于当时了。梦后酒醒,明月依然,彩云安在?在空寂之中仍旧是苦恋,更加突出了词人对歌女小难言的相思之情。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探背景这首词是晏幾道与一个相熟的女子久别重逢后所作。这个女子可能是晏幾道小山词序中所提到的莲、鸿、云诸歌女中的一个。晏幾道与这个女子很熟,而且对她有爱惜之情。离别之后,时常思念,此时忽然不期而遇,又惊又喜,所以写了这首词。文意概括这首词写词人与思念已久的歌女的重逢。上片回忆当年聚会,重笔渲染聚会时的情景;下片写别后思念,盼重逢而成梦;结尾写久别重逢,竟然将真疑梦,足见重逢时的惊喜之情。1这首词声色并茂,虚实相间,营造

13、了一种如梦如幻的美感。试结合词作来分析这一特点。场景虚实声色上阕当年初欢当年之欢是实,今日回望是虚彩袖、玉钟、醉颜红、桃花扇,色彩绚丽,恍然如梦下阕久别苦思梦中相逢是虚,久别苦思是实从“同”“恐”“中”等字均为“ong”韵,读来惝恍迷离,似梦非梦,音节和谐,感染力强重逢惊喜今日相逢是实,反疑梦中是虚小结悲喜错杂虚实相间声色并茂2.“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写“别后相思”有什么新意吗?你如何理解它的作用?答:明确这三句写别后相思,以梦出之,是古诗词常用手法,本身没有什么新意。但是却为结尾两句的抒情做了非常有创意的铺垫:梦中相聚,醒后成空,感情凄苦;今宵真的相聚了,因往日美梦成空,反倒不敢

14、相信了,因而只管将银灯相照,一时难以相信相聚成真。往日梦境常以为真,今宵成真,又以为在梦中,看似违背常规,实则说明相思之深之苦,表现了与故人久别重逢时的那种惊喜交集、喜极转忧的特殊心态。3请赏析“今宵剩把银照,犹恐相逢是梦中”这两句的精妙之处。答:明确这两句贯穿全篇情愫,细腻地刻画了久别重逢的惊喜之情。别后以梦为真,而今却将真疑梦,故而擎灯照了又照。这两句情思深厚,声韵谐美,造成一种似梦非梦、迷离恍惚之境,富有感染力。4请简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答:明确这首词的艺术手法是虚实结合。上阕利用色彩词语,描摹当年欢聚情况,似实却虚,当前一现,倏归乌有;下阕抒写久别相思不期而遇的惊喜之情,似梦却真,利用

15、声韵的配合,宛如一首乐曲,使听者也仿佛进入梦境。全词不过五十几个字,而能营造两种境界,互相补充配合,或实或虚,既有色彩的绚烂,又有声音的谐美。清平乐(春归何处)1知作者生平经历: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出生于诗书之家,自幼纵览六艺,博学多闻,治平四年(1067)登进士第。有山谷集。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成就影响:词其词风流跌宕豪迈,接近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后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诗其最重要的成就是诗,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三宗之一。诗派成员多学杜甫,后世又把杜甫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书法工书法,与苏轼、米芾、蔡

16、襄并称“宋四家”2.探背景黄庭坚少年得志,中进士,任校书郎,修撰神宗皇帝的“实录”,又以诗文受知于苏轼,并为“江西诗派”开山大师。后新党重新执政,黄庭坚政见偏于保守,晚年屡遭贬谪,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这首词就写于被贬之时。文意概括此为惜春之作。词作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这首词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1“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词人为什么要寻找春的踪迹?结果如何?答:明确(1)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惜春、伤春之情寄寓其间。(2)“寂寞

17、无行路”,春天消失得无影无踪。2“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明确这里词人以人格化的手法,赋予春天以生命。表达了词人强烈的留春情感,多么希望再回到往日春风得意之时,因此千呼万唤地呼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住”。3词中所写的春日景物较少,只选了“黄鹂”和“蔷薇”,请说出“黄鹂”在表达词人的惜春之情时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明确黄鹂常伴着春天出现,黄鹂婉转鸣叫,增添了春天的色彩;问取黄鹂,黄鹂因风而飞,又增添了词的情趣。4简要赏析本词的语言风格。答:明确清新明快,明白如话。词中“春归何处”“唤取归来同住”“除非问取”等句以口语入词,笔调清新,节奏明快,富有生活

18、情趣。踏莎行(雾失楼台)1知作者生平经历:秦观(10491100),字太虚、少游,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视为元祐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先后由京师被贬到杭州、处州,继而又遭到谒告,被削职,再被贬到郴州。成就影响:秦观诗、词、文皆工,而以词著称,是北宋婉约词派代表词人。早期词作多写春愁别怨,风格清丽婉约;后期词作多抒身世感慨,词风凄厉苍凉,沉郁顿挫,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文辞为苏轼所赏识,称他“山抹微云秦学士”。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同列苏轼之门,时称“苏门四学士”。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代表词作有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晓色云开)。2探背

19、景此词为作者在绍圣四年(1097)因坐党籍连遭贬谪于郴州旅店所写。当时作者因新旧党争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州酒税,后又被罗织罪名贬谪郴州,削去所有官爵和俸禄,继而再贬横州。接二连三的贬谪,其心情之悲苦可想而知,形于笔端,词作也渐趋凄怆。文意概括这首词描写了谪居中寂寞凄冷的环境,抒发了词人对离乡远谪的深深怨恨和思念家乡的怅惘之情。此词以委婉曲折的笔法,表达了失意者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一定程度上流露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1词的开头三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答:明确开头三句词人描绘了这样的画面:漫天迷雾隐去了楼台,月色朦胧中,渡口显得迷茫难辨,词人站在旅舍,目寻当年陶渊明笔下的那块世外

20、桃源。这三句恰切地写出了词人无限凄迷的意绪和苦寻幻想境界的怅惘及其失望痛苦的心情。2“砌成此恨无重数”一句,“砌”字使用精妙,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答:明确(1)本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一束束梅花,一封封书信,仿佛成了一块块砖石,层层垒起,以至于达到“无重数”的极限。(2)一个“砌”字把不可言传的抽象的微妙感情,变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给人一种直观的感受,如砖石砌墙。(3)同时也可以使人想象词人心中的积恨也如砖石垒成的城墙那般沉重坚实而无法消解。3这首词上阕写景,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答:明确(1)运用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把被贬郴州后谪居客馆的重重愁苦融于凄凉的景物描写中。

21、(2)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将楼台、津渡、桃源(虚景)和孤馆、杜鹃、斜阳(实景)有机结合起来,营造出凄迷悲凉的意境。(3)运用典故,“桃源”是指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世外桃源,作者因找不到这样的清静安乐之地而感到迷惘、孤独,前途渺茫。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1知作者生平经历:贺铸(1052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治今河南卫辉)人。孝惠皇后族孙,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成就影响: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多写闺情柔思,也多感伤时事之作,其词风格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代表作有

22、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有词集东山词、诗集庆湖遗老集。2探背景横塘是苏州的一处名胜。中吴纪闻中说,贺铸在此地有一间居所。可见本词是他在这间居所里写的。词人偶然遇见一位美丽的女子,产生思慕之情,并由此叹息光阴、感怀身世。文意概括词的上片写对一女子一见倾心的思慕,通过对想象中女子生活环境的渲染,暗示出了她的娇美。下片写因相思不得而引起的种种闲愁。词表面似写艳情,实则表现了作者退隐后的孤寂处境和怅然若失的心情。1词上阕中设想美人生活环境的句子,表现了美人怎样的处境?最能表现这种处境的句子是哪句?答:明确(1)寂寞、美好年华虚度(迟暮)。(2)“只有春知处”。除了每年一度的

23、春天能够探看一次,再也没有人知道了,写出了女子居处的幽深、寂寞。暗示着词人对女子的挂念。2词上阕用了哪些表达技巧?答:明确(1)虚实结合。上阕中既有实写,也有虚写。“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是实写;“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是虚写。(2)用典。“凌波”出自三国魏曹植洛神赋中的“凌波微步,罗袜生尘”;“锦瑟”出自晚唐李商隐锦瑟中的“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3“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其妙处。答:明确作者连用三个比喻,化抽象为形象,新颖别致,真切地表现出作者失意、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这三句寓情于景,作者借“烟草”“风絮”“梅雨

24、”等意象寄托自己的“闲情”之多之重之广。苏幕遮(燎沉香)1知作者生平经历: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书,因献汴都赋升太学正,后来当过一些地方官并任校书郎、宗正少卿等职。徽宗即位后,由于他精通音律、善作词,被任命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成就影响:词风浑厚和雅,富艳精工,极铺陈之能事,为北宋婉约词之集大成者,在词史上有深远影响。长期被后人尊为“词家之冠”。代表作有苏幕遮(燎沉香)、少年游(并刀如水),有清真居士集。2探背景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至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之间。周邦彦因献汴都赋得任京官,从此

25、久居京师。在一个初夏之晨,词人溽暑难熬,因荷而念及家乡的荷塘,遂兴起一阵朦胧的思乡之情。1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联系上下阕的意象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答:明确联系上下阕的意象是“风荷”。词人从眼前的“风荷”想到了家乡的荷花。词人的家乡在吴越一带,吴越一带的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样就由描写“风荷”很自然地过渡到抒发怀乡之情,不着痕迹。2这首词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炼字功夫了得,你认为哪个词用得最好,请简要赏析。答:明确清圆:写出了荷叶的形状是圆的,给人一种很饱满的感觉,再加上是雨后,显出荷叶的清新。一一:写出了荷塘里的荷叶很多,每一片都是那么美。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

26、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刻画得惟妙惟肖。风:极富动态美,把微风吹过荷塘,荷叶随风轻轻摇动,妩媚、娇羞的姿态不动声色地勾勒出来了。举:写出了荷花亭亭玉立的姿态,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有一种非常阳刚的健康向上的美。那“风荷举”合起来,就是妩媚中有风骨。白描考点解读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它的特征是纯用简练的墨线勾勒人物和各种景物的特征,不着颜色或仅用淡墨,凸显其神韵。它以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描绘自然,抒发感情,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白描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手段,就是用简练单纯的文字描摹人物或者景物,不加任何渲染烘托。诗歌中,人物白描洗练而传神,虽只寥寥数语,却可以

27、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更具神韵;景物白描,是用极简省的笔墨,在描写景物特征的同时,反映出作者的情感和作品的内涵,所写景物并非刻意雕琢,自然生成却情思婉转。白描是描写的一种,属于表现手法类概念,在诗歌表现手法的考查中经常出现。提问时,或直接发问“该诗运用了白描手法,试作分析”,或间接发问“该诗在表现手法方面有何特色?”“该诗通过罗列一系列的意象表现主题,请你分析这样写的妙处”。典题分析阅读下面的小令,回答问题。越调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像该曲这样罗列名词或名词短语以塑造意象的写法,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不乏其例,请再举出一例,说说这种写法的妙

28、处。答:解析:这首小令纯用白描手法,作者连用九个名词,分别描绘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组成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尽管作者不着一个“哀”字,但是悠悠哀愁在这样萧瑟苍凉的暮景中显露无遗。用白描手法写景,可让人快速抓住景物的特征,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感情。其他用白描的诗歌还有白居易的卖炭翁、聂夷中的田家、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答案:如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诗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有强烈特征的景物罗列在一起,虽无动词,却像电影蒙太奇一样,具有奇妙的动态画面效果,一幅“

29、羁旅早行图”如在眼前。一、将白描手法所描写的内容用简明的语言描述出来,也就是先明确“白描了什么”;二、分析这样描写的好处,可以从刻画形象的效果、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等方面分析。 黄庭坚:与苏东坡比肩的文化大家黄庭坚幼时聪颖早慧,属于神童。他5岁就能背诵五经,“坚幼警悟,读书五行俱下,数过辄忆”。他的父亲黄庶追慕古代大哲,用上古时帝颛顼高阳氏的后裔“八恺”之一“庭坚”为其命名。良好的家庭环境,让黄庭坚从小就深受文化的浸染,他的出类拔萃也就不令人感到意外了。父亲的去世使得15岁的黄庭坚不得不跟着舅舅到淮南游学。在扬州,他认识了诗人孙觉。孙觉是著名经学家胡瑗的高足,对黄庭坚极为赞赏,后来干脆把自己的女

30、儿兰溪许配给了他。两位长辈的悉心教育,让黄庭坚受益匪浅,他们清廉的官风,也给了他很大的影响。治平三年乡试时考官李询击节称绝,谓“此人不惟文理冠扬,异日当以诗名擅四海”。第二年终登进士榜。对黄庭坚一生影响最大的,当然是苏东坡。他以一块洮河石砚作为见面礼,登门以弟子的身份拜见了老师,正式成为苏东坡的学生。随着师徒二人聚会京城,黄庭坚与苏东坡朝夕相伴,得以亲耳聆听老师的教诲,受益良多。他对苏东坡极为仰慕,痛惜跟老师学得太晚。苏东坡也为有这样的奇才弟子而十分高兴,说“又得天下才,相从百忧散”。俩人在一起讲道论艺,酬唱赠答,切磋诗文,鉴书赏画,诗词唱和达百篇之多。此时黄庭坚的诗歌创作达到一个高峰,他的名

31、声也越来越高,并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以至有了双星闪烁、“苏黄”并称的说法。可以说,得遇恩师苏东坡,是黄庭坚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与黄庭坚过人的才华相比,他一生的仕途极为黯淡。当官不得上级喜欢,关键在于他总是坚持以民为本,“民为贵,君为轻”,把百姓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施仁政,抚黎民,建功业”。例如他在虎号南山中,对虐民的苛政就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流民叹则描述了震后又大涝,数万灾民流离失所的悲惨图景。这些作品渗透出强烈的关心国运民生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仁政爱民也成为他从政的核心理念,他曾摘“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来勒石自警,展现了感人的人道主义精神。随后,他因朋党之争和文字狱而遭

32、贬。贬谪诏书下达时,左右的人皆因蛮荒之地少有人烟而替他哭泣,而黄庭坚却说:“四海之内,皆为兄弟,浮生若梦,来去无迹,凡有日月星辰明耀之地,无处不可寄此一生,又有何忧?”或许正是在政治上屡受打击、生活上经历了太多的不如意,让黄庭坚有了更多对于人生命运的思考,反而成就了他文学艺术上的辉煌。黄庭坚“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他首先为人所推崇的就是诗词。“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着冠”,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曼妙诗句,皆出自他的手笔。他的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对宋代诗歌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认为“诗,乃至一切艺事,不能落于俗格”。那何为“不俗”呢?“不俗”有两种:“语言高妙,似非吃烟火食”“笔

33、下无一点尘俗气”,是为诗品不俗;“临大节不可夺”“与天地相终始”,则为人品不俗。在二者的关系上,他提出“文章者,道之器也;言者,行之枝叶也”。说到底在他眼中,没有人品的高洁,诗品必然俗不可耐。黄庭坚说得好,做得更好。他的一生,屡受恩师苏东坡的牵连,但他从未为避免贬谪而与老师划清界限,更不会暗施冷箭。这种人生境界,保证了他诗歌的骨力,读来不仅意境悠远,而且荡气回肠。与诗歌相比,黄庭坚的书法更为有名。黄庭坚的书法师从周越,一学就是二十年,他行笔中一波三折之势即受益于此。尽管黄庭坚练字刻苦,但作品却难入高手法眼。一次应宝梵寺住持之请作草书数纸,苏东坡甚是赞赏,但钱勰认为太俗。钱勰说:“你如果见过怀素

34、自叙帖,就明白其中的原因了。”黄庭坚自此不肯为人作草书。不过黄庭坚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一边从王羲之等大家的书法中汲取营养,一边师法自然,苦思突破的路径。船工划桨的整齐动作激发了他的灵感,得以初悟草书真谛。被贬为涪州别驾时,他意外地见到了怀素自叙帖真迹,将自叙帖借回家,废寝忘食地临摹和研究,草书技法由此突飞猛进。通过兼收并蓄,大胆创新,黄庭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终得自立门户,与苏东坡、米芾、蔡襄被时人并称“宋四家”。“诗品、书品、人品”,黄庭坚的艺术品格,是留给我们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他“世道极颓,吾心如砥柱”的风骨,更是值得我们永远追求的精神境界。【赏评】当恩师苏轼被贬时,黄庭坚从未抱怨,从

35、未与其划清界限,更没有落井下石,而是始终默默支持和用心感恩。当官风日下,黄庭坚从未出卖自己的良知,从不与污吏贪官为伍,始终爱民如子,执政为民。当文风日下,黄庭坚也不会出卖自己的人品,他为文从不媚俗,更不会阿附权贵。他认为只有人品高洁,文品才能好。黄庭坚的为人、为官、为文之道值得我们学习。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琴弦(xin) 琵琶(p pa) 窥视(ku) 蘅皋(o)B郴江(chn) 砌墙(q) 百啭(zhun) 舟楫(j)C潇湘(xin) 鹧鸪(zh ) 溽暑(r) 芙蓉浦(p)D燎原(lio) 宿雨(s) 津渡(jn) 踏莎行(su)解析:选B。“楫”读j。2下列

36、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几回魂梦与君同同:一样B侵晓窥檐语侵:接近C可堪孤馆闭春寒可堪:哪堪,哪里经受得住D若问闲情都几许都:总共解析:选A。同:相聚。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浣溪沙独辟蹊径蕴藉序跋B桃花园缠绵悱恻酒蛊朦胧C黄霉雨惨绝人寰彩笔渔郎D芙蓉浦百无卿赖琐窗勾画解析:选A。B项,园源,蛊盅;C项,霉梅;D项,卿聊。4解释下列句子中“却”的意思。(1)去年春恨却来时(2)当年拚却醉颜红(3)相如因持璧却立(4)却匈奴七百余里(5)盛情难却(6)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7)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答案:(1)副词,又,再(2)语助词,无实义(3)动词

37、,倒退(4)动词,击退(5)动词,推辞(6)动词,回头(7)副词,还,再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_,_。砌成此恨无重数。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2)若问闲情都几许?_,_,梅子黄时雨。贺铸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3)燎沉香,消溽暑。_,_。_、_,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答案:(1)驿寄梅花鱼传尺素(2)一川烟草满城风絮(3)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二、拓展提升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玉 楼 春周邦彦桃溪不作从容住注,秋藕绝来无续处。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粘地絮。【注】相传东

38、汉时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于桃溪边遇二女子,姿容甚美,遂相慕悦,留居半年,怀乡思归,女遂相送,指示还路。及归家,子孙已历七世。后重访天台,不复见二女。(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桃溪”引用东汉刘、阮遇仙之事典,暗示词人曾有过一段刘、阮入天台式的爱情遇合,从容地长久居留。B第二句用了一个譬喻,暗示“桃溪”一别,彼此的关系就此断绝,正像秋藕(谐“偶”)断后,再也不能重新连接在一起了,语调中充满沉重的惋惜悔恨情绪和欲重续旧情而不得的遗憾。C“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两句,转笔宕开写景,它的妙处在于情与景之间存在着一种若有若无、若即若离的联系,使人读来别具难以言传

39、的感受。D末尾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地显示了当日情人倏然而逝、飘然而没、杳然无踪的情景,也生动写出了主人公执着、无法解脱的痴顽之情。解析:选A。A项,首句“桃溪”引用东汉刘、阮遇仙之事典,暗示词人曾有过一段刘、阮入天台式的爱情遇合,但却没有从容地长久居留,很快就分别了,从下文“秋藕绝来无续处”可以看出。(2)词的上阕直抒胸臆,请简要分析上阕在全词中的作用。答:答案:交代了词中人怅惘的缘由,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词中人与情人分别后故地重游,往事历历在目,而今独寻旧路,心中又悔又痛,哀伤不已。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减字木兰花秦观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注

40、。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注】篆香:盘香,因其形状回环如篆,故称。(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词通篇悲凉,可谓断肠之吟,先着力写外形,再着重写内心。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女主人公深重的离愁,抒发出一种深沉的怨愤凄楚之情。B“断尽金炉小篆香”一句中“断尽”二字,突出了女主人公柔肠寸断,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强烈感情状态。C“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的意思是长敛的黛蛾,却是任凭春风吹拂,也不能使它舒展,足见愁恨的深重。D“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的意思是独居高楼,已是凄凉,而这种孤凄的处境与心情,竟连询问同情的人都没有,就更觉得难堪了。“人”为泛指,也包括所

41、思念的远人。解析:选A。A项,应是先着力写内心,再着重写外形。(2)“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与温庭筠望江南中“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洲”的意蕴相似。请从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两方面作简要分析。答:答案:情感上,二者都表现的是思妇登楼远眺,盼望思念之人归来,却迟迟未归的失望之情;表现手法上,都是以景衬情,将情感融入所写景物中。“飞鸿”和“千帆”都是能令人高兴的消息,但是却都让人深深失望。8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水调歌头黄庭坚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

42、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1)全词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品格?答:答案:全词情景交融,反映了词人出世、入世交相冲撞的人生观和孤芳自赏、不肯媚世求荣的品格。(2)“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三句具体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答:答案:这三句写词人想穿过桃花源的花丛,一直走向飘浮白云的山顶,一吐胸中浩然之气,化作虹霓。这里词人进一步曲折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幻想能找到一个可以自由施展才能的理想世界。9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踏 莎 行贺铸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

43、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1)具体分析词的上片是如何表现荷花的高洁和美丽的?答:答案:首二句描述荷花生长的环境:“回塘”“别浦”表明荷花生长的处所偏僻;“杨柳”“鸳鸯”亦为同一处地方之景物,以与荷花为邻者皆美好事物,来衬托荷花的高洁。“幽香”“红衣”“芳心”展现了荷花的美丽,并将其比拟为高洁的美人。而“芳心苦”语意双关,既指莲心味苦,亦言高洁的美人因世态炎凉而内心凄苦。(2)联系词人当时的遭遇,说说你对“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的理解。答:答案:“当年不肯嫁春风”指荷花当初不愿如许多花草那样媚俗争宠在春天竞放,可见其高洁。“无端却被秋风误”指荷花独自在炎夏开放,但平

44、白无故很快就被肃杀的秋风摧败了,又见其不幸。该词的弦外之音,乃是词人以荷花、美人自喻,感叹自己虽有才学,但因清高,不愿趋炎附势,在世俗的势利场中只能屡遭冷遇,最终空怀抱负而老去。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阮 郎 归晏幾道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注】金掌:汉武帝在长安建章宫建高二十丈的铜柱,上有铜人,掌托承露盘,此处代指汴京景物。兰佩紫:即佩紫兰。紫兰,一种香草。(1)这首词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词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答案:描写了汴京深秋时节的景象,白露为霜,云彩中飞出排成一字的雁阵,云

45、似乎也随之延长了。词人借此表达了重阳时节远在异地、渴望回乡的情感。(2)说说“人情似故乡”中的“似”和“欲将沉醉换悲凉”中的“换”字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答:答案:“似”是说重阳时节,对着“红袖”佳人,举“绿杯”而饮,习俗有如故乡,使人感觉到异乡的温暖。然而,只是相似而已,毕竟不是故乡亲人相伴,词人既欣慰,又心酸。“换”是说词人想借饮酒而醉来忘却佳节不能回乡的悲凉,然而无法忘记,主观上的愿望客观上却无法实现,表现出词人对故乡深沉而强烈的思念。三、语言运用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山水画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_,又

46、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 _,长期观察。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达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_,就一定画不出好画。解析:这是一道语言综合运用类试题,此类试题作答时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和句式等内容来考虑。第一空由“有赖于思想感情”确定填“思想感情的产生”;第二空由“要”确定填“就”或“必须”;第三空由“一定画不出好画”确定填“对客观事物不熟悉”。答案: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必须身临其境对客观事物不熟悉 12下面是某中学暑期到社

47、会实践基地进行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构思框架示意图,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答:答案:本次暑期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为期5天。需备好行装、日用品,了解并掌握必要的自我保护办法;其间有军训、攀岩、感言交流、会操表演等活动,全部结束后,返校。 学生用书P82鉴赏诗歌的语言诗歌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这就要求古代诗歌语言精练、含蓄、富于形象感和感染力。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要求考生了解诗歌语言的这些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进一步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古代诗歌语言的特点主要有二:一是简练,二是新奇。(1)简练:就是用

48、最少的字表达出最丰富的内涵,分析诗歌的语言,除了理解语言字面的意义,还要体会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进而把握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诗歌里所谓的“诗眼”就是这类。【例】苏轼的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析】一个“清”字,既写出了天空和地面的洁净、月光照射万物所形成的澄明清朗的境界,也写出了作者虽仕途坎坷、被贬黄州但随遇而安、开朗乐观、心净无尘的心灵世界。(2)新奇:就是用特殊的词法、句法,取得一般用法所难以达到的效果。分析诗歌语言,除了分析语言的用法,也要分析这种表达效果,进而把握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例】“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春风又绿

49、江南岸”的“绿”都是这种“新奇”的语言。高考题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往往注意这些“简练”而“新奇”的语言,语言用得好就在于此。既要注意它的多重意义,也要注意它的语言特点和表情达意的效果。典题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早发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答:解析:第一步,明要求仔细审题,明确鉴赏的对象和要求。本题考查古代诗歌的语言,重点考查炼字,要求分析诗句中某个字的表达效果。第二步,释含义解释含义,揭示修辞手法。判断该字词有何含义,是否运用修辞

50、手法。首先要对“背”在本句中的含义进行解释,然后联系全诗进行分析。大雁是思乡的情感符号,大雁在返回自己的故乡,而诗人却“背雁行”,二者形成对比。第三步,描景象展开联想,描述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诗中的景象,体会字词的妙处。本诗中,“背”描写的是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景象。第四步,析作用分析在效果和情感方面的作用。分析该字词对全诗情感所起的作用。联系诗歌最后一句,诗人在“客塞城”,即客居边塞之城,再联系诗人的情感“愁”,应为思乡之愁,联系上文“一点灯残”即起程,路途上“飞雪”,一人独行,目的地为“塞城”,可见旅程艰辛。答案:一个“背”字,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景,使诗人向北向

51、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旅程的艰辛和心情的愁苦。鉴赏诗歌语言形式大致有炼字型、炼句型、鉴赏诗眼型、鉴赏语言风格型这四类。一、炼字型1提问方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解题技巧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3答题步骤步骤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步骤三: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二、炼句型炼句题要赏析的诗句一般是指全诗中最为传神、最能使全诗生动飞扬的关键性句

52、子。解答炼句题一定要抓住诗歌的关键句子进行品味,从句子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切入,而且要紧紧地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分析其在全诗中的结构、表情达意、升华主旨等方面的作用。三、鉴赏诗眼型1提问方式(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2)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3)某词统领全诗的理由是什么?(4)有人认为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2解题技巧(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解释诗眼所在句的意思。(2)因为诗眼是诗中最精练传神、最能巧妙表达主旨的词语,要找到并理解诗眼就必须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主旨来考虑,结合句法进行分析。3答题步骤步骤一:明确指出作为“诗眼”的词;步骤二: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列举全诗围绕该词

53、写了哪些内容;步骤三:分析该词在突出主旨、营造意境和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四、鉴赏语言风格型1提问方式(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3)请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2解题技巧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鉴赏语言特色,也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的赏析,要掌握一些常用术语,如沉郁顿挫、绮丽典雅、清新质朴、简洁明快、悲慨沉郁等。3答题步骤步骤一:用两三个术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步骤二:用诗中的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步骤三:指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金陵怀古许浑玉树歌残王气

54、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注】玉树:指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景阳:陈朝宫殿名,陈后主宴饮作乐之地。松楸:坟墓上的树木。石燕:传说中的一种有灵性的石燕,得风雨则飞翔,风雨停则复还为石。江豚:传说每于浪间跳跃,风辄起。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从陈后主专事游宴以致亡国的史事说起,以“玉树歌残”点染出陈后主的悲剧命运,字里行间隐含惋惜之情。B首联第二句一“合”一“空”二字,前者写隋朝大军的攻势凌厉,兵临城下;后者写陈的不堪一击,土崩瓦解。C颔联写金陵的衰败景象:六朝以来的英雄已成荒冢,昔

55、日豪华的宫殿也已是禾黍遍野。作者吊今怀古,触目伤情。D“拂云”写石燕掠雨穿云的状态,“吹浪”表现江豚兴风鼓浪的气势,这些描写烘托出一种神秘的浪漫主义色彩。解析:选A。A项,“隐含惋惜之情”不正确。2请对颈联中的“拂”“吹”二字作简要赏析。答:答案:“拂”字是“掠过”之意,写石燕掠过云朵带来晴雨变化;“吹”为“鼓动”之意,写江豚在江面上兴风鼓浪。把江上自然的风云晴雨的变化写作由石燕、江豚带来,用石燕、江豚象征历史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34题。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曹彦约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穷年终是客,至日

56、始题诗。【注】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岁旦:一年的第一天。曹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B诗歌第三、四句写诗人回忆去年在吴门时,城门早早关闭,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的情景。C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敬意。D这首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了诗歌的内涵。解析:选B。B项,“回忆去年

57、在吴门时”错误,三、四两句写的是眼前“留滞舒州”的景象,诗人担心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4本诗第一联中“惊”字最为精练传神,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答:答案:“惊”表示惊讶之意,诗人为冬至的到来、春节为期不远感到惊叹,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以及因留滞在舒州,担心不能及时赶回家与母亲春节团聚的忧虑之情。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56题。满江红豫章滕王阁吴潜注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秋渐紧,添离索。天正远,伤飘泊。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着。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

58、。【注】吴潜:南宋词人,为人正直不阿,曾任朝廷要职,后遭权臣攻击被罢免,改任福建安抚使,此词应为吴潜前往福建道经南昌时所作。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万里西风”三句颇有气势,写出了词人登临滕王高阁时的兴致。B“秋渐紧”,“紧”字呼应上片的“西风”“暮雨”,突出了凄怆之感。C“天正远,伤飘泊”与“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了游子的心声。D“愁难着”的“着”意思是安放、放置,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年华老去的悲慨。解析:选D。D项,还有壮志难酬的愁绪、痛苦之情。6请任选一个角度(内容、结构、语言)赏析词尾画线句的妙处。答:解析:分析本句主要结合上下片,从情和景的角度,分析作者的情感。“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情感上,抒发的是作者客居他乡的羁旅愁思,这样的愁情是由黄昏这样的环境和城头号角的声音触发的。也可以从结构或语言上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答案:内容上:这三句写出了黄昏时分,城头又响起了号角,传入了作者的耳中,引起了作者的羁旅之愁。作者的愁绪像号角声一样,萦绕于天空与心头,以景结情,回味无穷。结构上:“黄昏”二字与上片的“暮雨”相呼应,点出作词的时间,傍晚时分,伴着萧瑟的西风和潇潇暮雨,听到远处传来的号角,渲染了悲凉萧瑟的气氛,将词人的愁绪融入萧瑟的秋景之中,言有尽而情不可终。(任选其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