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仿真模拟卷(九)(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构建社会新风正气、匡正世道人心需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只有普通群众全面深入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蕴含的信念、智慧内化于血液之中,才能认同、尊重、践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更加坚定文化自信。然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绝不是简单地背诵几句名言警句,掌握一些历史典故,而是要深入地去了解它的价值体系、精神实质,否则就难以弄清它的意义所在。毋庸讳言,对于普通群众而言,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五千
2、年,内容广泛,思想深邃,可谓博大精深,并且不同领域文化之间以及同一领域文化内部一直处于不断发展融合的过程。就中华文化整体而言,从大的方面讲是儒、释、道三家相互融合发展的产物,但仔细考察,先秦时期墨家、法家等其他思想也融入其中。就单一儒家文化而言,先秦时期的儒学在千年演变过程中,吸收佛老思想,不断被先哲圣贤结合时代特点阐发注释,先后经历了玄学、理学、心学、汉学等不同发展阶段,形成众多学派,产生众多思想观点。可见,真正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有一定的难度。其次,由于语言的障碍,普通群众阅读传统文化的载体经典文献,已感到困难重重,以至于难以直面传统文化,难以直达古人心灵,难以领略经典的风采和思
3、想的玄妙。当代普通群众阅读经典文献,一是靠白话文翻译,然而一些古文所蕴含的词义和哲理很难用现代白话精准体现,在文白转换之间,经典中的一些精微之处往往被翻译得平淡无味;二是很大程度上不得不依靠当代人的解读,这种解读难免会融入个人的阅历、知识、思想和情趣,如果不能秉持严谨的学术态度,严守原典这条“红线”,就容易过度阐释议论甚至戏谑影射,把“经”念歪了。再次,传统经典文献本身的书写体例无疑也增加了理解难度。无论是儒家的“四书五经”还是道家的道德经,抑或其他诸子百家著作,其体例多为语录体或散文体,很多核心概念和重要思想分散于全书的不同篇章,缺少完整清晰的思想体系和内在逻辑,阅读起来似有雾里看花之感。比
4、如,“仁”是论语的核心概念,出现了一百多次。但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对象,孔子对“仁”的含义回答不尽一致。如不进一步深入研究,仅阅读文本很难弄清“仁”的具体内涵。清代学者彭端淑在为学一首示子侄中说:“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普通群众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勤于学习是基本规律,但更要善于学习,掌握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不能同于专家学者的专业研究,否则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就会望而却步,拒之于千里之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只能停留在口号上。(摘编自郝英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个维度)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背诵名言警句,掌握一些
5、历史典故,不是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意义所在的途径。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为历经了五千年岁月沉淀,所以内容广泛,思想深邃,可谓博大精深。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同领域文化间及同一领域文化内部处于动态的发展融合过程。D普通群众只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就能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张落到实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引用顾炎武日知录中的话,意在引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B文章所谈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眼于专家的作用,有准确的写作指向。C文章以“仁”为例证,是为了证明经典文献书写体例增加了读者理解难度的说法。D文章从三方面进行分析,层次清晰地阐明了学习中华优秀传
6、统文化要义的困难所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信念、智慧内化于血液中。B要正确解读经典,必须严守原典这条“红线”,不能过度阐释议论甚至戏谑影射。C语录体的体例使论语缺少完整清晰的思想体系和内在逻辑,增加了理解难度。D普通群众如果不遵循自身特点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将会被传统文化拒于千里之外。(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近日,河南南阳某中学的一场“手机销毁大会”刷屏,在一段曝光的视频中,几十部从学生手中没收来的手机被扔进水桶、用锤子砸烂。学校工作人员称学校规定带手机到学校要
7、上交给老师,如被发现私自带手机未上交的将当面销毁,并称“家长都很配合,一切都是为学生好”。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手机也进入了校园。“孩子进入中学以后,自由活动的空间更大了,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在家或者去辅导机构,给他配手机,主要是为了方便联系。”家长张扬告诉记者。方便联系、掌握孩子的动向,这是大多数家长给孩子购置手机的主要原因。当然也有家长因为担心手机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反对购置手机。刘晶就是其中之一。她说:“我要求孩子考试成绩达到班级前三,才给他购置手机。”在刘晶看来,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只有学习成绩过关了,才可以去考虑其他的。当然,买手机也可以成为孩子学习的动力。(摘编自学生带手机上学“禁用”
8、不如“导用”,济南日报2017年10月12日)材料二:校内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数据来源:信息日报)材料三:法国国民议会日前表决通过了一项严格的手机禁令,禁止15岁及以下中小学生在校期间使用手机,该禁令将于2018年9月份开学季生效。虽然法国此次推出的禁令旨在“让令人分心的手机远离校园”,但法国社会各界对这项法案仍存在不同意见。按照新规,在校小学生和初中生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活动时均不得使用手机,除非出于教学目的,或残疾儿童的特别需要方可使用手机。高中学校可自愿全部或部分执行此手机禁令。同时,该法案还规定禁止使用包括平板电脑和智能手表在内的所有可联网通信设备,以便将“所有带上网功能的移动
9、设备隔离在校园之外,更好地保护学生群体”。但此次公布的禁令中并没有规定具体的实施方法及处罚措施。早在2010年,法国就出台了禁止学生在上课期间使用手机的法令,法国也有近一半的学校将其纳入校规,在全校或者部分区域内禁止使用手机。随着这项更加严格的新法令获得通过,其他没有执行相关规定的学校也将强制执行新法令。(摘编自法国推出中小学生校园手机禁令,经济日报2018年8月10日)材料四:作为工具,手机支持即时通信、上网、拍摄、录音等功能,极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便利了父母、老师与孩子们的沟通。在智能手机时代,手机作为教育辅助工具,促进了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但是,过度依赖手机,甚至上瘾,则走向
10、了事物的反面。“手机控”现象在中小学生群体中形成与发展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小学生的年龄决定了其身心特点,他们的自我控制和管理能力还比较薄弱,不能自行控制使用手机的频率和时长。二是缺乏科学、有效的监护和约束,父母普遍没时间陪伴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精神空虚、孤独,往往更容易陷于以手机为载体的虚拟网络和在线世界。三是手机本身的发展越来越吸引人,智能手机已完全不同于传统的通信手段,而是极大地融合了互联网的去中心化特点,生活化、娱乐化的热门应用越来越吸引用户的注意力。(摘编自正视孩子们的手机控现象,中国教育报2018年8月10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11、河南南阳某中学的几十部从学生手中没收来的手机被扔进水桶、用锤子砸烂,这场一切都是为学生好的“手机销毁大会”获得了家长们的支持和配合。B从材料二来看,超过九成的学生家长允许孩子买手机,而拥有手机的学生也超过学生总人数的八成,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赞成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C“让令人分心的手机远离校园”是法国出台禁止15岁及以下中小学生在校期间使用手机法令的目的,但是法国社会各界对这项法案仍莫衷一是。D中小学生自我控制和管理能力还比较薄弱,父母缺乏科学、有效的监护和约束,手机本身对人的吸引力强大,容易使中小学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部分
12、家长出于方便联系、掌握孩子的动向的目的给孩子购置手机,也有一些家长给孩子购置手机是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B从材料二来看,很多学生都有手机,但学生使用手机来学习的比较少,这或许就是一些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部分原因。C对于中小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这件事情,法国2010年、2018年两次出台禁令,表明其对中小学生在校期间使用手机的弊端有清醒认识。D智能手机作为一种现代工具对于学生来说其实是利大于弊的,它便于学生与父母、老师沟通,能促进教育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的创新。6针对材料四中提到的中小学生“手机控”现象,请提出几条合理化的建议。(6分)答:(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
13、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往事沈从文这事说来又是十多年了。算来我是六岁。因为我第二次见到四叔时,他那条有趣的辫子就不见了。那是夏天秋天之间。妈怕我到外面乱吃东西,每天都要我靠到她身边坐着,除了拿五个小钱到道门口去买士元的凉粉外,剩下便都不准出去了!至于为甚又能吃凉粉,那大概是妈知道士元凉粉是玫瑰糖,不致吃后生病吧。本来那时的时疫也真凶,听隔壁瑞龙妈说,杨老六一家四口人,从十五得病,不到三天便都死了!爹好像到乡下江家坪老屋去了好久了,有天忽然要四叔来接我们,大概也就是闻到城里时疫的事情吧。妈也不说什么,她知道大姐二姐都在乡里,我自然有她们料理。只嘱咐了四叔不准大哥到乡下溪里去洗澡。因大哥前几天回来
14、略晚,妈摸他小辫子还湿漉漉的,知他必是同几个同学到大河里洗过澡了,还重重地打了他一顿呢。四叔人不大肥,但很精壮。妈常说这是会走路的人。铜仁到我凤凰是一百二十里蛮路,他能扛六十斤担子,一早动身,不摸黑就到了,这怎么不算狠!他到了家时,便忙自去厨房烧水洗脚。那夜我们吃的夜饭菜是南瓜炒牛肉。妈拣菜劝他时,他又选出无辣子的牛肉放到我碗里。真是好四叔呵!那时人真小,我同大哥还是各人坐在一只箩筐里被四叔担去的!大哥虽大我五六岁,但在四叔肩上似乎并不怎么不匀称。乡下隔城有四十多里,妈怕太阳把我们晒出病来,所以我们天刚一发白就动身,到行有一半的唐峒山时,太阳还才红红的。到了山顶,四叔把我们抱出来各人放了一泡尿
15、,我们便都坐在一株大刺栎树下歇憩。那树的杈丫上搁了无数小石头,树左边又有一个石头堆成的小屋子。四叔为我们解说,小屋子是山神土地为赶山打野猪的人设的。树上石头是寄倦的:凡是走长路的人,只要放一个石头到树上,便不倦了。但大哥问他为甚不也放一个石子时,他却不作声。他那条辫子细而长,正同他的身子一样,我伸出手扯着他的辫子只是拽。“芸儿,莫闹!扯着我不好走!”他总是和和气气这样说。“四满,到了?”大哥很着急地这么问。“快了,快了,快了!芸弟都不急,你怎么这样慌?你看我跑!”他略略把脚步放快一点,大哥便又嚷摇得头痛了。他一路笑大哥不济。到时,爹正同姨婆五叔四婶他们在院中土坪上各坐在一条小凳上说话。姨婆有两
16、年不见我了,抱了我亲了又亲。爹又问我们饿了不曾,其实我们在路上吃甜酒、米豆腐已吃胀了。上灯时,方见大姐二姐大姑满姑各人手上提了一捆地萝卜进来。我夜里便同大姐等到姨婆房里睡。乡里有趣多了!既不很热,夜里蚊子也很少。大姐到久一点,似乎各样事情都熟习,第二天一早便引我去羊栏边看睡着的比猫还小的白羊,牛栏里正歪起颈项在吃奶的牛儿。我们又到竹园中去看竹子。那时觉得竹子实在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本来城里的竹子,通常大到屠桌边卖肉做钱筒的已算出奇了!但后园里那些南竹,大姐教我去试抱一下时,两手竟不能相搀。满姑又为我偷偷地到园坎上摘了十多个桃子。接着我们便跑到大门外溪沟边上拾得一衣兜花蚌壳。事事都感到新奇:譬如
17、五叔喂的那十多只白鸭子,它们会一翅从塘坎上飞过溪沟。夜里四叔他们到溪里去照鱼时,却不用什么网,单拿个火把,拿把镰刀。姨婆喂有七八只野鸡,能飞上屋,也能上树,却不飞去;并且,只要你拿一捧苞谷米在手,口中略略一逗,它们便争先恐后地到你身边来了。什么事情都有味儿。我们白天便跑到附近村子里去玩,晚上总是同坐在院中听姨婆学打野猪打獾子的故事。姨婆真好,我们上床时,她还每每从大油坛里取出炒米、栗子同脆酥酥的豆子给我们吃!后园坎上那桃子已透熟了,满姑一天总为我们去偷几次。爹又不大出来,四叔五叔又从不说话,间或碰到姨婆见了时,也不过笑笑,说:“小娥,你又忘记嚷肚子痛了!真不听讲芸儿,莫听你满姑的话,吃多了要坏
18、肚子!不然晚上又吃不得鸡膊腿了!”乡里去有场集的地方似乎并不很近,而小小的村中除每五天逢一六赶场外通常都无肉卖。因此,我们几乎天天吃鸡,唯我一人年小,鸡的大腿便时时归我。(有删改)【注】四满:湖南乡人称叔叔为满满。满姑:湖南乡人称最小的姑母。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中大量运用方言,如“为甚”“摸黑”“四满”等,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以儿童视角来叙事,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B从满姑偷桃、四叔照鱼等细节可以看出乡下生活的有趣自由,从姨婆亲“我”、鸡大腿归“我”等细节可以看出乡下人际关系友善和谐。C小说开头部分写“我”在城里的生活,既体现了“妈”对孩子们
19、的担心、疼爱,也交代了“我”和大哥去乡下的原因。D小说描绘了乡下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场景,和开头“我”在城里的生活形成对比,体现了“我”对乡下生活的喜爱和对城里生活的厌烦。8小说两处画横线语句中都提到了四叔的“辫子”,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答:9小说中写了十多个人物,但并无所谓的主要人物,有的人物甚至一笔带过。请结合作品探究这样写的好处。(6分)答: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大公鼎,渤海人,先世籍辽阳率宾县。公鼎幼庄愿,长而好学。咸雍十年,登进士第,调沈州观察判官。时辽东雨水伤稼,北枢密院大发濒河丁壮以完堤
20、防。有司承令峻急,公鼎独曰:“边障甫宁,大兴役事,非利国便农之道。”乃疏奏其事。朝廷从之,罢役,水亦不为灾。濒河千里,人莫不悦。改良乡令,省徭役,务农桑,建孔子庙学,部民服化。累迁兴国军节度副使。时有隶鹰坊者,以罗毕为名,扰害田里。岁久,民不堪。公鼎言于上,即命禁戢。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徙长春州钱帛都提点。车驾如春水,贵主例为假贷,公鼎曰:“岂可辍官用,徇人情?”拒之。颇闻怨詈语,曰:“此吾职,不敢废也。”俄拜大理卿,多所平反。天祚即位,历长宁军节度使、南京副留守,改东京户部使。时盗杀留守萧保先,始利其财,因而倡乱。民亦互生猜忌,家自为
21、斗。公鼎单骑行郡,陈以祸福,众皆投兵而拜曰:“是不欺我,敢弗听命。”安辑如故。拜中京留守,赐贞亮功臣,乘传赴官。时盗贼充斥,有遇公鼎于路者,即叩马乞自新。公鼎给以符约,俾还业,闻者接踵而至。不旬日,境内清肃。天祚闻之,加赐保节功臣。时人心反侧,公鼎虑生变,请布恩惠以安之,为之肆赦。公鼎累表乞归,不许。会奴贼张撒八率无赖啸聚,公鼎欲击而势有不能,叹曰:“吾欲谢事久矣。为世故所牵,不幸至此,岂命也夫!”因忧愤成疾。保大元年卒,年七十九。(节选自辽史大公鼎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
22、天下/从之/B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C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D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及第者。“进士”分等级,一甲三人,分别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进士及第。B“大理”即大理寺,官署名,专门负责刑狱案件的审理,其长官为大理卿,即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C“中京”指洛阳,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
23、族的重要发祥地,在历史上曾有三个不同的朝代封洛阳为中京。D“旬日”指十天,有时也指时间不长。古代把一个月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为十天,分别为上旬、中旬、下旬。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公鼎心怀大局,思虑周全。辽东地区发生水涝,官府大规模调发壮丁来修缮堤防,他力陈征役之弊,朝廷最终停止了劳役。B大公鼎体恤百姓,务于教化。他任良乡县县令期间,为百姓减省徭役,重视农桑,兴办学校,使百姓顺服并得到教化。C大公鼎为官耿直,忠于职守。他调任长春州钱帛都提点时,公主按照惯例向他借钱,他予以拒绝,即使被埋怨责骂也不为所动。D大公鼎以诚待人,令人信服。东京盗贼发动暴乱,百
24、姓也互相猜忌、争斗,他向百姓陈说祸福,发给盗贼凭证,劝他们改过,众人都听从命令。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公鼎独曰:“边障甫宁,大兴役事,非利国便农之道。”译文:(2)时人心反侧,公鼎虑生变,请布恩惠以安之,为之肆赦。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415题。重阳后菊花二首范成大其一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其二 过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诗客断知闻。恰如退士垂车注后,势利交亲不到门。【注】垂车:又称悬车,指悬挂车子,不再当官上朝。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首诗
25、首句写节后菊花无人观赏,借用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指出吟咏对象。B第一首诗中,“湿露华”是说菊花带着湿露,鲜嫩可爱;“金靥”用来形容金黄色的菊蕊。C第二首诗中,首联写“登高”过后菊花尚新,但“酒徒”与“诗客”都已不再来赏菊花了。D这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和对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菊花无人欣赏的无限悲叹。15这两首诗均颇具讽刺意味,但在表达的情感上又各有侧重,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自述身世,“_,_”两句从侧面说明她技艺之高、容貌之美。(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六国与秦都是自取灭亡
26、。他认为,“_”,则六国能抵御强秦;“_”,则秦可江山永固。(3)诸葛亮出师表中,“_,_”两句阐明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有所不同。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网络时代来临,快餐文化开始大行其道,并且不可_地影响着校园。由于科技手段不断更新和图书数字化进程加快,让电子阅读等新的阅读方式凭借快捷、有效、即时交互式、易查询,获得了众多莘莘学子的青睐。曾经,学生们捧在手里阅读的是课外书或经典名著,现在,学生们捧着手机、盯着电脑,更_微博或各种网络文字。快餐式阅读和传统式阅读其实各有长短,(),但是,这种典型的快餐式阅读很可能导致时间和
27、精力没少花,但收获寥寥。要想真正进行让心灵能够得到净化的阅读,传统式阅读仍是上选。人类通过阅读纸质文字来传承思想文化的历史已数千年,网络阅读不过数十年而已,就阅读效果而言,二者不能_。网络阅读不过是一种浅阅读,而传统阅读可以学习知识、充实思想,增加底蕴,提升品位,可以让读者静下心来体味一种_的心境。所以我们还是多多地捧起书本阅读、拿起笔杆写作,做一个有思想境界、有文化底蕴、有人格修养的人吧!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A规避 偏爱 一概而论 流连忘返B避免 钟爱 相提并论 逐宕失返C避免 偏爱 相提并论 流连忘返D规避 钟爱 一概而论 逐宕失返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8、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科技手段不断更新和图书数字化进程加快,让电子阅读等新的阅读方式凭借快捷、有效、即时交互式、易查询,获得了众多莘莘学子的青睐。B由于科技手段不断更新和图书数字化进程加快,让电子阅读等新的阅读方式凭借快捷、有效、即时交互式、易查询的特点,获得了众多莘莘学子的青睐。C由于科技手段不断更新和图书数字化进程加快,让电子阅读等新的阅读方式凭借快捷、有效、即时交互式、易查询的特点,获得了众多学子的青睐。D科技手段不断更新和图书数字化进程加快,让电子阅读等新的阅读方式凭借快捷、有效、即时交互式、易查询的特点,获得了众多学子的青睐。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
29、当的一项是(3分)()A虽然很多读者朋友迫于时间的限制,更多地选择了快餐式阅读B很多读者朋友虽然迫于时间的限制,更多地选择了快餐式阅读C很多读者朋友选择快餐式阅读虽然是迫于时间的限制D虽然很多读者朋友选择快餐式阅读是迫于时间的限制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我以为在欣赏中国古典诗歌这方面,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也是大家常常讨论、常常伤脑筋的一个问题,就是你究竟怎样衡量判断哪一首诗是好诗,哪一首诗是坏诗。不仅在中国,_。你给学生一首诗,告诉他作者是莎士比亚,他就盲目崇拜,认为莎士比亚的作品就一定都好。_,他就很难判断
30、,那究竟是好诗还是坏诗。也许他自己凭借一点儿直觉感受,说喜欢这个,不喜欢那个。可是为什么喜欢,为什么不喜欢,却说不出缘故。即便是能说出缘故,_?21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一句话归纳下面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5分)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在京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种媒介(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调
31、查还发现,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也有所增长。具体来看,未成年人群体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最高,913周岁少年儿童和08周岁儿童的听书率相差不大。同时,听书的方式也很多样。我国成年国民中,选择通过移动有声应用软件平台听书的人最多,选择通过广播和微信语音推送听书的也占一定比例。答: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不久前,一部由612岁的“小戏骨”出演的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在某卫视播出,人们对小演员的表演津津乐道:林黛玉哭得梨花带雨,薛宝钗显得
32、温润练达,王熙凤最是泼辣精明此事在网上引发热议。剧组称:“萌娃”演红楼梦,是向经典致敬,小演员们在传承中得到提升。网民认为:接触名著很有必要,文化自信从娃娃抓起。影评人士表示:要区分儿童影视剧创作和取悦大人的表演,孩子演孩子更适合。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观点,阐释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考仿真模拟卷(九)1解析:选C。A项,根据原文第一段,文章并没有否定“背诵名言警句”“掌握一些历史典故”在“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意义”中的作用。B项,强加因果。D项,表述绝对。“勤于学习、善
33、于学习”并不一定“就能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张落到实处”。2解析:选B。“着眼于专家的作用”错。根据原文中“毋庸讳言,对于普通群众而言,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文章所谈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眼于普通群众。3解析:选D。偷换概念。根据原文“普通群众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会望而却步,拒之于千里之外”可知,是普通群众拒传统文化于千里之外,而非被传统文化拒于千里之外。4解析:选A。“这场一切都是为学生好的手机销毁大会获得了家长们的支持和配合”理解有误,“家长都很配合,一切都是为学生好”只是学校的说法,实际情况不得而知。5解析:选D。“智能手机作为一种现代工具对于学生来说其实是利大于弊的”属无中生有
34、,材料四介绍了手机功能的好的一面,也指出了使用过程中的不好的一面,但并没有说“利大于弊”。6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审清题干中的限制条件,如本题中的“材料四”“手机控现象”“合理化的建议”等。其次要准确无误地表明观点。充分利用原文信息,有条理地陈述,要言之成理,言之有据。还要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除了引用文本,还可合理联系生活实际。答案:通过立法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进课堂。通过学校与家长的正确引导,允许学生在学校有条件地使用手机。父母用心、高质量陪伴孩子,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7解析:选D。“对城里生活的厌烦”说法错误,文章只是体现了“我”对乡下生活的喜爱,并没有写“我”对城里生活的态
35、度。8解析:分析“辫子”这个细节的作用必须联系特定的小说情节,如文中第一次提到辫子时,说“我”第二次见到四叔时辫子没有了,因此与后文“我”拽四叔的辫子形成对照,情节上前后呼应,情感上写出了对往昔的怀念。文中第二次提到辫子时,写出了“我”的顽皮和四叔的好脾气,突出人物性格,为下文彰显人情美做铺垫。答案:前后呼应,形成对照,体现小说的整体性;表明“我”对四叔的辫子很感兴趣,突出“我”幼年时的淘气和四叔的和蔼憨厚;表达“我”对美好往事的怀念,为下文写美好的人情关系做铺垫。 9.解析:根据题干要求,考生要注意无主要人物这个写作特点,体现了淡化个体的写作风格,写十多个人物的目的就是突出一群人,因为他们的
36、性格特点存在共性。另外,回答问题时要注意从人物形象、小说主旨、环境氛围、结构特点、叙述风格等方面来思考。要联系具体内容来分析,如在人物形象方面,可以从整体上突出乡村人的人性之善,由此又可以得出渲染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和谐的环境氛围。还可以联系沈从文的小说散文化的倾向来考虑。答案:淡化个体,突出群体形象,更能表现乡村人的人性之善;淡化个体,更能突出“往事”的主体地位,点明题意;叙写众人之善,更能渲染出一种普遍存在的和谐温馨的环境氛围;这种写法使小说在叙述语言上有散文化倾向,带有一种恬淡闲远的韵味。10解析:选C。句中的“诚”是“确实,的确”的意思,一般放在句首或句中,不用在句尾,排除A、D两项;“从
37、之”的主语是皇上,“从之”前应断开,排除B项。故答案为C。11解析:选A。“一甲三人,分别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进士及第”错误,“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赐进士出身;三甲较多,赐同进士出身。12解析:选D。选项把大公鼎担任东京户部使和中京留守时的事糅在了一起。13(1)只有大公鼎说:“边境要塞刚刚安宁,大规模征徭役,不是造福国家便利农业的方法。”(2)当时人心不安,大公鼎忧虑发生变乱,请求布施恩惠来安定人心,(皇上)因此大赦天下。【参考译文】大公鼎,是渤海人,祖籍为辽阳率宾县。大公鼎幼年时庄重朴实,长大后爱好学习。咸雍十年,考中进士,调任沈州观
38、察判官。当时辽东地区雨水毁伤庄稼,北枢密院大规模调发沿河壮丁来修缮堤防。有关官署接受命令后严厉急躁,只有大公鼎说:“边境要塞刚刚安宁,大规模征徭役,不是造福国家便利农业的方法。”于是上奏章陈述这件事。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停止了劳役,雨水也未造成灾害。沿河千里之内,百姓没有不高兴的。大公鼎改任良乡县县令,减省徭役,致力于耕织,兴办孔子庙学,管辖内的百姓顺服并得到教化。大公鼎多次升迁官至兴国军节度副使。当时有隶属于鹰坊的人,以张网捕鸟为名,扰乱为害乡里。时间长了,百姓不能忍受。大公鼎上奏皇上,当即命令禁止。正值大公鼎入朝,大臣告知(大公鼎)皇上嘉奖并采纳他建议的事,大公鼎说:“一个郡得到安宁,确实
39、很幸运;其他郡这种事还很多,希望把这一恩赐平均给天下。”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大公鼎调任长春州钱帛都提点。皇上春天去游猎,公主照例借贷钱财,大公鼎说:“怎么可以停止官家用度,谋求个人人情?”拒绝借贷。因此听到很多埋怨责骂的话,大公鼎说:“这是我的职责,不敢废弃啊。”不久大公鼎被授予大理卿,所平反的冤假错案很多。天祚帝即位后,大公鼎历任长宁军节度使、南京副留守,改任东京户部使。当时盗贼杀死留守萧保先,最初是贪图他的财产,后趁机带头作乱。百姓也互相猜忌,家人自相争斗。大公鼎单人匹马巡行郡中,向百姓陈说祸福,众人都扔下兵器叩拜说:“这不是欺骗我们,不敢不听从命令。”安定和睦如故。大公鼎被授予中京留守,
40、赐为贞亮功臣,乘坐驿车赴任。当时盗贼众多,有些盗贼在路上遇到大公鼎,就在他的马前叩拜,请求改过自新。大公鼎发给他们凭证,让他们回家恢复旧业,听说此事的盗贼接踵而来。不到十天,境内清平宁静。天祚帝听说后,加赐他为保节功臣。当时人心不安,大公鼎忧虑发生变乱,请求布施恩惠来安定人心,(皇上)因此大赦天下。大公鼎多次上表请求退职,皇帝不同意。正巧奴贼张撒八率无赖聚集起事,大公鼎想攻打而没有力量,叹息说:“我想辞官已很久了。因为被世事牵累,不幸到了这个地步,难道是天命吗?”因而忧愤成病。保大元年大公鼎去世,享年七十九岁。14解析:选D。第二首诗没有使用拟人的手法。15第一首诗借重阳节后无人观赏菊花来讽刺
41、世人庸俗。如最后两句说世俗之人没有超脱的情趣,只能应着节日习俗,不懂赏花。第二首借重阳后无人赏菊花讽刺世人的势利。如第三、四句说菊花在节日当天与节后受到人们不同的对待,恰如当官的人辞官之后,亲交故旧都不再到门探访一样。16解析:易错字:(3)陟。答案:(1)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2)使六国各爱其人使秦复爱六国之人(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17解析:选C。第一处:通过语感“避免”更合适。第二处:对比阅读“课外书或经典名著”和“捧着手机、盯着电脑”两种现象更倾向于“微博或各种网络文字”,选择“偏爱”。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事不加区别地放在一起谈论或同等地看待。一概而论: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
42、此句是说“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的阅读效果,并不强调同一标准,应选“相提并论”。流连忘返: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忘记了回去。逐宕失返:随波流荡而忘却归来。指随逐时俗,而不知返归根本。“逐宕失返”感情色彩不当,应选“流连忘返”。故选C项。18解析:选D。画线句子中,“由于”“让”不能同时使用,可去掉一个,B、C两项错;“凭借”缺少宾语,应为“凭借的特点”,A项错;“众多莘莘学子”重复,“莘莘学子”指众多学子,前面的“众多”应该去掉,A、B两项错。故选D项。19解析:选A。B、C两项的主语是“很多读者朋友”与原文后一分句的主语“这种典型的快餐式阅读”不一致,转换了话题,故排除;D项,叙述重心在“迫
43、于时间的限制”,语意与下句不衔接。故选A项。20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通读文字,整体理解,把握文段中心;然后推敲横线前后语境,结合文段中心,推断出其大概意思。第空,前文说到很难判断一首诗的好坏,并且强调“不仅在中国”,那么此处就要填表达在中国以外的地方也有这样的问题之类意思的句子;第空,横线处所在句子与前一句形成对比,应填与不告诉他作者是谁意思相近的句子;第空,根据横线前的“即便是能说出缘故”可知,横线处应该讨论“缘故”,而结合文段“诗歌难以评判”的观点和横线后的问号可知,此处应填对“缘故”能否衡量诗歌好坏的质疑。据此可得出答案。答案:在西方这也是一个让人困扰的问题如果你不告诉他作者是谁那缘故
44、就是衡量诗歌好坏的标准吗21解析:该消息有两段文字。第一段第一句交代要说明的对象,接下去先分后总,一一说明调查的结果,最后一句是对全段内容的总结,也就是第一段的中心句。第二段的结构是先总后分,第一句是文段中心句。所以,在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时,只需要把这两个总结句(中心句)整合起来就可以了。答案:示例: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率双增,有声阅读成为新的增长点。22【思路点拨】材料前半部分侧重叙述“小戏骨”出演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情况;后半部分介绍三种观点,第一种是剧组的观点,第二种是网民的观点,第三种是影评人士的观点。考生可以沿着三种观点的思路,选择一种观点作为立论的依据,也可以综合三种观点另行
45、立论。如小小年纪就东奔西跑登台献艺,与其说他们喜欢演戏,不如说喜欢被关注、被肯定的感觉,丢失童真,过早陷入名利场,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如此则可以有“让孩子远离名利场”的立意。【作文立意】由上述分析,可以提取出以下观点:(1)让经典名著永远流传;(2)传承经典,提升自己;(3)文化自信要从娃娃抓起;(4)让孩子远离名利场。【参考例文】创意演经典少儿显身手“青城山下白素贞,洞中千年修此身,勤修苦练来得道,脱胎换骨变成人。”作为一部经典之作,新白娘子传奇这部神话剧承载着许多人的青春和回忆,演员将其演绎得深情感人,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如今,“小戏骨”版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在某卫视播出,更是让人眼前
46、一亮:林黛玉哭得梨花带雨,薛宝钗演得温润练达,王熙凤最是泼辣精明“小戏骨”们演技爆棚,创意演经典,赢得了颇多赞誉。许多观众被他们逗乐了,也被他们感动了。可是,对于这样的经典创意剧,有人开始担忧:这么小的孩子过早地接触情感剧,会不会使他们心理早熟,毁灭孩子的童真?孩子们饰演反面角色,会不会对他们产生不良影响?其实,毁灭童真之忧,大可不必。对于情感,孩子们并不陌生。“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等,这些孩子们耳熟能详的民间传说,都表现了主人公之间的真挚感情,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里也有王子和公主动人的感情故事。这些都在引导着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观念,激励孩子去追求真诚的感情,这感情不仅包
47、括爱情,还包括亲情、友情等。同理,少儿版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教导孩子什么才是真挚的感情。而对于孩子饰演反面角色,会对他们产生不良影响的担忧也是多余的。自古以来,正义总是可以战胜邪恶的。当孩子饰演的反面人物最终失败,甚至因为做尽坏事丢了性命,他们会以此为戒,在心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此外,不管是在情感面前,还是在反面角色面前,我们所做的不应是把孩子隔离,而是对其加以正确引导。只要耐心正确地引导,翻拍经典戏,演绎情感剧,绝不会对孩子们造成实质性的负面影响,相反会为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谈及为何要以“小孩演大剧”的形式创意演经典,少儿版白蛇传总导演潘礼平这样解释:不要只想着节目,要多考
48、虑社会的需要。中国的很多孩子现在吃着肯德基,喝着星巴克,玩着变形金刚,对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已经不感兴趣了,因此要给孩子传输一些中国传统的营养。这样说来,翻拍红楼梦的着重点,是在关注传统文化和经典的魅力上。因此,对于孩子们来说,出演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有助于加深他们对经典的理解,并不存在毁灭童真的说法。更何况,童真是每个孩子固有的天性,不论怎样都不会轻易被外界抹去。为儿童打造一个全然无菌的、真空的温室,这是一种儿童极端保护观的体现。这种绝对保护,对儿童的成长并非有利,因为这势必会扭曲世界的真相,让儿童脱离现实,很可能造成儿童“不食人间烟火”,不能适应现实环境。相比于少儿版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引发毁灭童真的忧虑,我觉得那些掩藏在“保卫童真”背后的意识形态也许更值得警惕。【名师点评】本文是一篇不错的议论文。文章开篇以新白娘子传奇的插曲切入,从而巧妙引出材料少儿版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播出,表明少儿版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是创意演经典。然后举例论证“少儿版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并不存在毁灭童真”的观点。最后拓展延伸,深化主旨。全文事例典型,详略得当,结构清晰,论证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