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5从国民革命运动到解放战争胜利(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81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河南郑州高三质检)“权力真空出现,为了在国内斗争中占得上风,军人集团常常在中国挑起事端,寻衅滋事,侵夺中国权益,以能为日本谋取国家利益来增加自己内斗的砝码。”材料表明日本不断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是()A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成性B日本制定“大陆政策”,全面侵华蓄谋已久C日本政府内部的派系争斗D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了日本政府内部的派系争斗导致其竞相挑起事端,获取侵略权益,以为自己在日本谋
2、取国家利益服务。应选C项。答案:C2(2017吉林长春摸底)日本军方在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日军队作战情况的报告里写道:“热带森林内的战斗,原本是我军的特长,但在障碍物和猛烈的迫击炮火面前,则无法发挥威力,无论在哪一战场,都是由于敌人逐次渗透到侧背而被迫撤退。特别是由于敌机独占战场上空,发挥强大威力经常出现战况逆转。”材料中的“敌人”是指()A在华北敌后抗击日军的八路军B淞沪会战中的国民革命军C海南岛中国共产党琼崖抗日游击队D中国入缅作战的远征军解析:据材料“热带森林内的战斗”“猛烈的迫击炮火”“敌机独占战场上空”可知,只有中国远征军在美国的援助下才有此种力量,故选D项。答案:D3(2017
3、四川省乐山市高三模拟)抗战期间,八路军宣传部门给日军战俘送去樱花图片,上面写道:“远海那边的故乡,樱花正盛开,家中亲人盼你生还,而不是挂着勋章的骨灰盒。”这一行为()A有利于瓦解日军的战斗意志B表明武士道精神已趋于衰落C极大改变了中日力量的对比D表明大部分日军有思乡情节解析:抗战期间,八路军宣传部门不断研究日军的战场心理。他们通过查看日军的信件、日记,与日军俘虏进行交流,发现大部分日军出身贫苦,来华作战多是受了欺骗或是被强制性驱使,天长日久逐渐产生了厌战情绪,情感也极其脆弱。八路军给他们送去樱花图片,日军许多士兵看后伤心落泪,思念家乡的情愫无法自抑。这种做法有利于瓦解日军的战斗意志,故A项正确
4、。B、C、D三项材料无法体现。答案:A4(2017石家庄高三调研)蒋介石在告全国军民书中说:“美国与英国自动声明放弃他们在华不平等条约的特权。”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称:中美和中英新约“使中国结束了百年的耻辱,展开了光明的新页,致无限兴奋的庆贺”。新条约的签订()A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B维护了民族尊严,提高了民族自信心C改变了中国无平等外交的局面D意味着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本题考查抗战时期的对外关系。由材料中的“结束了百年的耻辱”“庆贺”可知,国内人民对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喜悦,这有利于维护民族尊严,提高民族自信心,故选B项。A、D两项错误,当时仍处于抗战时期,中国既没有实现民族独立,也没有实现抗战的
5、胜利;C项错误,西方列强所强加的不平等条约仍然存在。答案:B5(2017陕西汉中模拟)1926年7月国民政府的北伐宣言称:“本党于此时机,熟察前因后果,深知中国人民困苦之根本原因,在帝国主义及其工具卖国军阀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之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A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意愿B反映了社会的主要矛盾C推动革命形势迅速发展D奠定了国共合作的基础解析:北伐宣言指出“帝国主义及其工具卖国军阀”是中国革命的敌人,反映了当时社会主要矛盾,表达了全国人民“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意愿,北伐推动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因
6、此A、B、C三项正确。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故D项错误,符合要求。答案:D6(2017山东潍坊模拟)“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在另一种条件下继承了辛亥革命没有做完的事业”。材料中的“事业”是指()A发展资本主义 B反帝反封建C建立民主政治 D实现国民平等解析: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统治,实质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与辛亥革命目标一致,故B项正确;发展资本主义与北伐战争的内容不符,故A项错误;北伐战争与辛亥革命都没有建立起民主政治和实现国民平等,故C、D两项错误。答案:B7(2017浙江金丽衢十二校模拟)“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
7、兴师,救国救民有进无退,为国效忠;实行主义,牺牲个人;丹心碧血,革命精神。”在这一誓词激励下掀起的革命运动()A使清朝统治土崩瓦解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C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D取得了近代史上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可知是指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故C项正确;使清朝统治土崩瓦解的是辛亥革命,而且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故A项错误;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的是南昌起义,属于国共内战,故B项错误;取得了近代史上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是抗日战争,主
8、要矛头是日本侵略者,故D项错误。答案:C8(2017江西南昌模拟)“这种战略为俄国所忽略。这种从农村中建立政党与军队的共产革命方式,是毛泽东自中国独特历史环境所领悟的。”这种“战略”是指()A无产阶级革命 B农村包围城市C国共第一次合作 D开展工人运动解析:无产阶级革命、开展工人运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里就存在的,不是毛泽东的独创,故A、D两项错误;农村包围城市是毛泽东根据中国国情提出的,是与俄国城市中心论相反的革命道路,故B项正确;国共第一次合作有共产国际的指导,不是毛泽东的领悟,故C项错误。答案:B9(2017贵州六校联考)“红旗飘,军号响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红军“转移”的直接原
9、因是()A北伐失利 B反“围剿”失败C日军侵华 D西安事变解析:从材料“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可以判断是红军长征。红军长征直接原因是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故B项正确。答案:B10(2017吉林长春模拟)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调研时指出“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当年毛泽东说的“进京赶考”其背景是()A解放战争取得完全胜利B社会主义制度已在中国建立C全国大陆领土基本解放D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解析:新中国成立
10、后,解放战争尚未完全结束,解放军继续追歼残敌,到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全国大陆领土基本解放,故A、C两项错误;1956年底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故B项错误;1949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进京赶考”,中共执政能力要经受考验,故D项正确。答案:D11(2017安徽江淮十校联考)毛泽东曾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是()A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B日本侵略者发动的“七七事变
11、”C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D彭德怀领导的“百团大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民解放战争进程的掌握,被称为“转折”的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三路大军的进攻调动和吸引了蒋军南线大部分兵力,迫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发生在1947年,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故C项正确;A项“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B项“七七事变”发生在1937年,D项“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都与“转折”之意不符,故排除。答案:C12(2017陕西宝鸡模拟)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中和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中()A革命主要对象前者发生了转变,后者没有发生转
12、变B革命指导思想前者没有发生转变,后者发生了转变C领导力量前者没有发生转变,后者发生了转变D革命的动力前者没有发生转变,后者发生了转变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中和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中,前者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后者转变为消灭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一切剥削阶级,故A项错误;两者的指导思想都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故B项错误;两者的领导力量都是无产阶级,故C项错误;前者的革命动力仍然是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农民阶级等,后者的革命动力则是无产阶级、农民阶级等,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则成为革命的对象,故D项正确
13、。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8分,第14题24分,共52分)13(2017河南鹤壁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际公认的战争罪大致分为三种:反和平罪,即计划、准备、发动、实施侵略战争。常规战争罪,即违反战争法规、惯例,杀害、虐待被占领地的平民和战俘。反人道罪,即在战争中杀害、灭绝、奴役平民与其他对平民的非人道行为。材料二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残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日本天皇停战诏书材料三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战争爆
14、发时1942年日本投降时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东南亚战场中国战场太平洋、印度洋战场中国战场太平洋、印度洋战场35个师团10个师团7个师团37个师团15个师团111万多人不到10.9万人(1)根据材料一所列的三种战争罪类型,指出日本在1931年至1945年侵华期间犯有哪几条罪行,并各举一例说明。(8分)(2)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被迫接受联合公告的原因。(8分)(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4)结合19世纪末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两次侵华战争,分析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根源,并谈谈你的认识。(8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第(1)问
15、,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侵华史实即可。第(2)问,“理由”由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意图出发思考,“原因”要分析国内国际环境。第(3)问,结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国际意义回答。第(4)问,日本军国主义传统是根源,“认识”要从根除军国主义思想和传统角度来分析。答案:(1)反和平罪: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常规战争罪:南京大屠杀;反人道罪:发动细菌战、毒气战。(2)驳斥: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日本的对外战争带来深重的灾难。原因:中国全民族抗战;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苏联出兵东北,消灭日本关东军;日本非正义战争,失道寡助。(3)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
16、巨大贡献。(4)根源:日本军国主义传统。认识:不彻底根除日本军国主义,便存在潜在的战争威胁。14(2017淮北模拟)为建立独立、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近代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果我们能从今天就醒起来,那么中国前途的命运,还有很大的希望。我们就是要从革命这条路去走,拿革命的主义救中国。孙中山1924年在广州的演讲材料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劳苦大众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政权的探索和尝试当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这里是共和国的摇篮。中共赣州市委、赣州市政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史画册
17、材料三1944年9月15日,中国共产党代表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第三届三次大会上提出:“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是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地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建立联合政府就是要结束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实行民主基础上的多党制。谢春涛主编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1)依据材料一,“拿革命的主义救中国”是要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分析未能建立的原因。(8分)(2)依据材料二,怎样理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分析其建立的历史条件。(8分)(3)材料三表明中国共产党希
18、望建立什么样的国家?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起来的新中国是什么性质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引文引自孙中山言论,由此可以分析出建立什么样的国家;第二小问引文发表时间是1924年,当时开始国民革命运动,可从国民革命运动结果和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走不通两方面来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劳苦大众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来分析;第二小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工农武装割据过程中形成的,因此从红军壮大、农村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等角度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建立联合政府就是要结束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实行民
19、主基础上的多党制”来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三小问,结合解放战争时期史实回答。答案:(1)国家: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原因: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大革命失败,没有建立独立、民主的新中国;由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行不通。(2)理解:人民当家作主。条件: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力量的壮大,土地革命的开展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3)国家:民主联合政府。性质:人民民主专政(或无产阶级专政,新民主主义国家)。原因: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反动方针,不得人心;解放战争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土地改革极大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