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跟踪检测(三)晋灵公不君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厚敛以雕墙雕:刻画,绘制B伏甲,将攻之 甲:士兵C宣子田于首山 田:打猎D遂自亡也 亡:死亡解析:亡:逃走。答案:D2下列各句中“之”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A吾知所过矣,将改之B古之良大夫也C不忘恭敬,民之主也D伏甲,将攻之解析:A项,代词,所犯的过错;B项,助词,的;C项,助词,的;D项,和例句一样,代词,代指赵盾。答案:D3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B靡不有初,鲜克有终C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D三进及溜,而后视之解析:A项,“辟”同“避
2、”;C项,“阙”通“缺”;D项,“溜”通“罶”。答案:B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盛服将朝A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B过而能改,善莫大焉C提弥明死之D晋侯饮赵盾酒解析:B项与例句中的加点词,均为名词作动词。A、D项为使动用法,C项为为动用法。答案:B5默写下列名句名篇。(1)人谁无过,_,_!(2)靡不有初,_。(3)不忘恭敬,民之主也。_,_;_,_。(4)我之怀矣,_。答案:(1)过而能改善莫大焉(2)鲜克有终(3)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4)自诒伊戚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译文:_(2)宣子骤谏,公患之,使贼之。译文:_
3、(3)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译文:_答案:(1)臣子侍奉国君饮,超过了三杯,不合乎礼仪。(2)赵盾多次进谏,晋灵公很厌恶他,派暗杀他。(3)我在外当奴仆已经多年了,不知道母亲还在不在,现在离家近了,请允许我把这些东西送给她。二、阅读提升(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79题。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
4、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7下列语句分别能表现晋灵公“不君”和赵盾之“恭敬”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不能体现赵盾“恭敬”;B项,是士季的话;C项,不能表现晋灵公“不君”。答案:D8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灵公不君一文,开头就说“晋灵公不君”,定了贬斥晋灵公的调子,预示晋国要发生大
5、乱,国家要失去稳定。B晋灵公厚敛雕墙,违反薄赋敛、轻徭役、藏富于民的思想。以弹子射人以为乐,杀宰夫,不敬大臣。可见其“不君”。C赵盾因晋灵公荒淫无道,先委婉曲折地表扬灵公能知错改错,再苦谏其勤政爱民,触怒灵公,因而险遭灵公谋害。D为了上朝,赵盾起得很早,以至从而假寐,并且是盛服等待,这是何等“恭敬”。这种精神连杀手都被感化。解析:C项,“先委婉曲折地表扬灵公能知错改错”的不是赵盾,是士季。答案:C9晋灵公已经知错,并答应改错,可士季为什么还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答:_参考答案:文中大臣士季进宫劝谏,话未出口,晋灵公就说:“我知道错了,今后一定改正。”其实,晋灵公的话把重点落在了前
6、一句,只是想用这个话堵住士季的口,并不是真想改正错误。而士季的这句话则把重点落在一个“改”字,知错必改,坏事也就变成了好事。这句话成为千古名句,主要用来劝诫人们犯错误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敢于承认并积极地改正错误。(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楚子使申舟聘于齐,曰:“无假道于宋。”亦使公子冯聘于晋,不假道于郑。申舟以孟诸之役恶宋,曰:“郑昭宋聋,晋使不害,我则必死。”王曰:“杀女,我伐之。”见犀而行。及宋,宋人止之。华元曰:“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鄙我,亡也。杀其使者,必伐我,伐我,亦亡也。亡一也。”乃杀之。楚子闻之,投袂而起,屦及于窒皇,剑及于寝门之外,车及于蒲胥之市。秋九月。
7、楚子围宋。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乃止。使解扬如宋,使无降楚,曰:“晋师悉起,将至矣。”郑人囚而献诸楚。楚子厚赂之,使反其言。不许。三而许之。登诸楼车,使呼宋人而告之,遂致其君命。楚子将杀之,使与之言曰:“尔既许不谷而反之,何故?非我无信,女则弃之,速即尔刑!”对曰:“臣闻之,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信载义而行之为利。谋不失利,以卫社稷,民之主也。义无二信,信无二命。君子赂臣,不知命也。受命以出,有死无霓,又何赂乎?
8、臣之许君,以成命也。死而成命,臣之禄也。寡君有信臣,下臣获考死,又何求?”楚子舍之以归。夏五月,楚师将去宋,申犀稽首于王之马前曰:“先父知死而不敢废王命,王弃言焉!”王不能答。申叔时仆,曰:“筑室反耕者,宋必听命。”从之。宋人惧,使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子反惧,与之盟而告王。退三十里。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选自左传,有删改)注犀:申犀,申舟之子。不谷:古代王侯自称的谦辞。考死:意为完成使命而死。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鄙
9、我,亡也鄙:以为边境B遂致其君命 致:传达C筑室反耕者 反:造反D敝邑易子而食 易:交换解析:反:通“返”,使返回。答案:C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君其待之 其孰能讥之乎B郑人囚而献诸楚 吾尝终日而思矣C寡君使元以病告 余船以次俱进D华元为质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解析:D项,为:动词,做,成为。A项,其:助词,表期望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B项,而:连词,表顺承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C项,以:介词,把;介词,按照。答案: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申舟出访齐国,担心自己路过宋国会被杀是因为他曾在孟诸战役中得罪了宋国。B宋被围,
10、求救于晋,晋侯听从伯宗的劝告没有出兵,而是派解扬通知宋国投降。C解扬认为义无二信,信无二命,尽管他违背了诺言,楚庄王还是放了他。D宋人害怕楚国长期围城,派华元连夜潜入楚营与子反谈判,签订盟约,宋楚讲和。解析:“通知宋国投降”与原文不符。答案:B1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郑昭宋聋,晋使不害,我则必死。译文:_(2)非我无信,女则弃之,速即尔刑!译文:_(3)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译文:_答案:(1)郑国是明白的,宋国是糊涂的;去晋国的使者不会受害,而我却定会被杀。(2)这不是我不讲信用,而是你丢弃了它,快去接受你该受的刑罚吧!(3)即使这样,兵临城下被逼签订盟约,就
11、算让国家灭亡,也不能答应。参考译文:楚庄王派申舟到齐国访问,说:“不要向宋国借路。”同时,楚庄王又让公子冯到晋国访问,也不让他向郑国借路。申舟因为在孟诸战役中得罪了宋国,就对楚庄王说:“郑国是明白的,宋国是糊涂的;去晋国的使者不会受害,而我却定会被杀。”楚王说:“要是杀了你,我就攻打宋国。”申舟把儿子申犀托付给楚庄王后就出发了。申舟到了宋国,宋国就把他扣留了。华元说:“经过我国而不向我们借路,这是把我们的国土当成了楚国的边邑。把我国当成楚国的边邑,就是亡国。杀了楚国的使臣,楚国一定会攻打我们。攻打我们也是亡国,反正都是一样亡国。”于是便杀了申舟。楚庄王听到申舟被杀的消息,一甩袖子就站起身来往外
12、跑,随从人员追到寝宫甬道上才让他穿上鞋子,追到寝宫门外才让他佩上剑,追到蒲胥街市才让他坐上车子。这年秋天九月,楚庄王派兵包围了宋国。宋国人派乐婴齐去晋国告急求援,晋景公想援救宋国。伯宗说:“不行。古人说过:虽鞭之长,不及马腹。上天正在保佑楚国,不能同它争斗。晋国虽然强盛,怎么能违背天意?俗话说:是屈是伸,要做到心中有数。河流湖泊能容纳污秽,山林草莽隐藏着毒虫猛兽,美玉隐匿着瑕疵,国君也可以含耻忍辱,也是上天的常规。君王还是等一等吧。”晋景公便停止了出兵。晋国派解扬到宋国去,叫宋国不要向楚国投降,并说:“晋国军队已全部出发,快要到宋国了。”解扬路过郑国时,郑国人扣住解扬并把他献给楚国。楚庄王用重
13、礼收买他,让他对宋国人说相反的话。解扬不答应。楚庄王再三劝诱,他才答应了。楚庄王让解扬登上楼车,叫他对宋人喊话说晋国不来救宋国,解扬借机传达了晋君要宋人坚守待援的命令。楚庄王要杀解扬,派人对他说:“你既然已经答应了我,却又违背诺言,是什么原因?这不是我不讲信用,而是你丢弃了它,快去接受你该受的刑罚吧!”解扬回答说:“臣下听说过,国君能制定正确的命令就叫义,臣子能奉行国君命令就叫信,信承载着义而推行就叫利。谋划不丢掉利益,以此捍卫国家,这才是百姓的主人。合乎道义不能有两种诚信,讲求诚信不能接受两种命令。君王收买臣下,就是不懂信无二命的道理。我接受君命出使,宁可去死也不能背弃使命,难道可以用财物收
14、买吗?我之所以答应君王,是为了完成我的使命。我死了而能完成使命,这是我的福分。我们国君有诚信的臣下,臣下又能完成使命而死,还有什么可求的呢?”楚庄王放了解扬,让他回国。夏天五月,楚国军队要撤离宋国,申犀在楚庄王的马前叩头说:“我父亲明知会死但不敢背弃君王的命令,现在君王您背弃了诺言。”楚王无法回答。楚臣申叔时正为楚王驾车,他说:“修建房屋,把种田的人叫回来,宋国就一定会听从君王的命令。”楚庄王按他的话去做了。宋人害怕起来,派华元在夜里潜入楚营,上了子反的床,把他叫起来说:“我们国君派我来把宋国的困难告诉你,说:我国人已经在交换孩子杀了吃,劈开尸骨烧火做饭。即使这样,兵临城下被逼签订盟约,就算让
15、国家灭亡,也不能答应。如果撤离我们三十里,宋国就一切听命。”子反很害怕,就与华元定了盟誓,并报告了楚庄王。楚军退兵三十里,宋国与楚国讲和。华元当了人质。盟誓上说:“我不欺你,你不骗我。”三、语言表达14仿照画线句写两句话,使之与画线句构成排比句。要求:句式一致,字数相等,与上文语意连贯。我起来,走下台阶,独自微笑着、欢喜着。四下一个人也没有,我就觉得自己也没有了。天地间只有一团喜悦、一腔温柔、一片勃勃然的生气。我走向田畦,就觉得自己是一株恬然的菜花;_;_。参考答案:我举袂迎风,就觉得自己是一缕温柔的清风我抬头望天,就觉得自己是一束明灿的阳光(句式亦可为“我走向,就觉得自己是的”)15根据语言
16、环境,用口语方式转述下面书面语材料的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得体;符合口语特点。孟子名轲,字子舆,祖籍乃山东邹县。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门人。孟子乃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有“亚圣”之称,从学问渊源上讲,他也算是孔子的嫡传,这正统地位,连唐代韩愈都不敢有任何微词。作为导游,你在带领游客参观孟子故居时,向大家介绍孟子时说:_参考答案:孟子的名字是孟轲,字是子舆,祖籍是山东邹县。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他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庭贫困,曾经跟随子思的门人学习。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人们称他为“亚圣”,从学问渊源上讲,他也算是正宗的孔门的弟子,这正统地位,连唐代韩愈都不敢有任何批评的言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