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实验班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09369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实验班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实验班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实验班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实验班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实验班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实验班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实验班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实验班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实验班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实验班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实验班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实验班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实验班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实验班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实验班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实验班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实验班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实验班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实验班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实验班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实验班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实验班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实验班,含解析)第卷(选择题)1.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并对应相应的颜色,也称为“颜色革命”。“颜色革命”实质上宣扬的是A. 倡行仁政,以德治国B. 阴阳五行,变化有常C.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D. 政权统治,合法正统【答案】D【解析】【详解】“颜色革命”以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的合理性,来宣扬新政权的合法正统,故D项正确;“颜色革命”解释朝代更替的合理性,与倡行仁政、以德治国无关,故A项错误;B项属于表面现象,不是实质,故B错误;“颜色革命”并没有解释王权的来源

2、,故C项错误。2.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旧贵族阶层不断遭到打击。下列对其权益有较强冲击作用的是A. “民贵君轻”思想、焚书坑儒B. “有教无类”思想、中朝的设立C. “有教无类”思想、郡县制D. “礼”的思想、郡县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主要涉及的知识点是社会转型期的思想和政治,具体的知识点是春秋战国的转型期,做题的方法是利用知识解读史料。根据设问,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哪些举措冲击旧贵族阶层,这里的旧贵族主要指的是奴隶主贵族。首先是“有教无类”思想,这种思想推动下私学产生冲击了旧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为此冲击旧贵族的教育特权;其次是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措施,打击旧贵

3、族的世袭特权,故答案选择的是C选项。“民贵君轻”是儒家民本思想的重要体现,焚书坑儒则是打击的术士等人,“礼”是为了维护传统旧贵族的利益,中朝则是为了打击汉初的相权故都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3.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而董仲舒则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的主张,董仲舒的主张A. 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B. 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C. 修改了儒家的君臣关系理念D. 适应了民族自治的需要【答案】C【解析】【详解】董仲舒“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的主张,客观上有利于利用“天”来约束“天子”(君主),但他强调君主的绝对权威,因此A、B两项说法错误;

4、董仲舒的主张适应了西汉中期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故D说法错误。孟子主张君主可以被质疑、撤换,而董仲舒则强调绝对服从君主,故选C。4.产生于战国时期的游侠,继承了儒、墨两家的一些特点,形成了其独特的侠义精神。西汉初期,游侠对乡里秩序的稳定亦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且受到平民的欢迎。汉武帝之后,游侠精神逐渐衰弱。游侠精神衰弱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 商品经济的发展B. 小农经济的稳定C. 儒墨思想的没落D. 大一统政府体制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汉武帝时期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及大一统思想,加强了专制集权,促进了社会稳定,因此出现“汉武帝之后,游侠精神逐渐衰弱”的现象,故选D

5、项;受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秦汉时期商业发展缓慢,排除A项;“游侠对乡里秩序的稳定亦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且受到平民的欢迎”说明游侠精神有利于小农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所以小农经济的稳定不是其衰弱的原因,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儒学获得独尊的地位,故C项错误。5.朱熹专以士为施教的直接对象。陆九渊则针对士和一般民众施教。施教对象的变化主要说明A. 儒学理论的世俗化大众化趋势B. 理学强化了儒学理论的思辨性C. 重建儒家信仰的任务基本完成D 程朱理学与心学求理途径不同【答案】C【解析】【详解】陆九渊施教对象由士扩展到一般民众,这说明其反对埋首书册,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现物理,即重建儒家信仰的任务基本完成,故

6、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儒学理论的世俗化大众化趋势,故A项错误;儒学理论的思辨性指的是指运用逻辑推导而进行纯理论、纯概念的思考,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程朱理学与心学实施对象不同,故D项错误。6.宋末元初人金履样提出:“国,天下之国;家,天下之家也。君之者,长之而已,固非其所得私也,况可专其利以自私哉?”南宋思想家叶适也说:“有民而后有君,有天下而后有国。有国有君,而后有君与国之用。”这些思想主张是A. 宋朝经济新气象的反映B. 不同学派对程朱理学的严厉抨击C. 社会各界思想大解放的体现D. 文人学士对家国命运的深度思考【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国,天下之国;家,天下之家也”“有民而后有君

7、,有天下而后有国”等信息充分体现了文人学士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与反思,这是对家国命运的深度思考,故选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清时期,宋朝还并未具备新的经济生产方式,排除A;金履样为程朱理学的继承者,对朱熹的观点既有继承又有发展,B项说法错误,排除;仅从金履样和叶适两个人的观点无法看出社会各界的思想状况,排除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首先是将书本中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观点与材料中人物观点进行对照,帮助自己理解完全陌生的历史材料,然后再结合选项和所学知识作出判断即可。7.南宋的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明清之际王夫之也提出“气者,理所依也。”两人提到的“理”:A. 天下兴亡的道理B. 前者指统治

8、秩序,后者指客观规律C. 前者指客观规律,后者指统治秩序D. 前者是物质实体,后者是客观规律【答案】B【解析】【详解】朱熹属于理学家,提倡的“理”是指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王夫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认为“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故B项正确。天下兴亡的道理是顾炎武思想,故A项错误。C项颠倒了材料二者顺序,故C项错误。前者属于社会统治秩序,故D项错误。8.明清鼎革之际,学者转入对儒学典籍的辑佚和校勘,以“礼学”代“理学”,希望重塑原始儒家关于“冠、婚、丧、嫁、祭、乡、射、朝、聘”的礼乐秩序,这种现象A. 加剧了思想专制和文字狱B. 体现了儒家学者的理想诉求C. 适应商品经济的

9、发展要求D. 彻底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答案】B【解析】考据学和重塑礼乐秩序并没有加强思想专制,相反,这是在思想专制背景下的另一种学术革新,故A错误。明末社会动荡,学术界对空虚迂阔的理学进行了反思,转而向与社会实际联系更紧密的实学发展,这是儒家学者自觉适应于社会现实而表现在理想诉求方面的变化,故B正确。学术革新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无关,排除C;直至晚清时期,程朱理学仍被当做官方哲学和社会意识形态,并未丧失统治地位,故D错误。 9.有学者认为,科学的进步应具备的条件之一就是“闲暇”,不为生活而奔彼。而中国古代生活上有保障的富人不屑于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真正从事这一工作的人是工匠、失意的文人。按该学

10、者的理解,古代科技存在的不足是( )A. 社会环境相对紧张B. 知识阶层的贫困化C. 主流意识认识不足D. 生产力发层较落后【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科学的进步应具各的条件之一就是“闲暇”,不为生活而奔彼”和“真正从事这一工作的人是工匠、失意的文人”可以看出我国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比较贫困,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中的社会环境与题干无关;材料没有体现主流意识和当时生产力的发展,CD不符合题意。10.中国古代绘画和戏曲艺术异彩纷呈。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 元明清文人画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B. 风俗画是两宋画坛最大亮点,代表作有清明上河图C.

11、 道光年间京剧艺术的形成标志着中国戏曲艺术走向成熟。D. 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A选项正确,元明清三代的文人画追求的是托物言志;B选项说法正确,两宋画坛最突出的就是风俗画,代表作就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C选项说法错误,京剧形成于同治年间不是道光年间,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D选项说法正确,中国画注重写意,不限制空间。11.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说法有错误的是A.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它最早得名于宋朝的朱熹。B. 西汉汉武帝正式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C. 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

12、,讲究借物抒情和追求神韵意趣。D. 清朝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佳作。【答案】D【解析】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宋朝的朱熹命名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西汉汉武帝规定五经为诗、书、礼、易、春秋,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国文人画讲究借物抒情和追求神韵意趣,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清朝儒林外史是长篇小说的佳作,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2.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指出,“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下列史实中,与上述

13、材料表述不符的是()A. 词成为当时文学主流形式和标志B. 民间兴起抒情叙事兼长的散曲C. 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D. 书法开始兼具审美与实用的功能【答案】D【解析】【详解】题干中“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体现了这一时期的艺术形式逐渐被平民所接受,宋朝时期平民阶层发展壮大,出现了平民较为容易接受的通俗艺术,词句子长短不一,便于自由表达情感,成为当时文学主流形式和标志,A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民间兴起抒情叙事兼长的散曲,散曲便于自由表达情感,B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风俗画反映社会现实,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为了满足广大市民的文化需求,故C

14、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魏晋时期,书法开始兼具审美与实用的功能,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3.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为以后的变法思潮的勃兴提供了重要的事实依据和思想材料,但他并没有要中国学习西方制度的意思。此观点表明海国图志A. 缺少近代化色彩B. 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C. 不够系统和完善D. 继承了封建专制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由海国图志的主导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并没有要中国学习西方制度的意思”意在强调海国图志的局限性并没有要求中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答案为B项。A项,根据材料“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为以后的变法思潮的勃兴提供了重要的事实依据和思想材料”可知海国图志

15、并不缺少近代化色彩,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涉及海国图志的全部内容,不够系统和完善不合题意,也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D项,材料说明海国图志有学习的内容,但是没有对政治制度进行学习,与是否继承了封建专制思想无关,排除。14.甲午战争之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用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及创会的口号,然而新式学堂及学会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或新学。形成此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因为新式学堂及学会的创办人A. 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会阻碍西学的发展B. 多半是接受西方新式教育的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较为陌生C. 多以“中学为体”作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

16、挡箭牌D. 多为外国人士或在华传教士,自然会偏重于西学或新学的引介【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甲午战后,新式学堂或学会在表面上的口号和真正教学的内容上出现不一致,主要是因为打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可以减少创办新式学堂和学会的阻力;教学内容偏重西学体现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持否定的态度,担心传统文化会阻碍西学的传播和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新式学堂及学会创办人的身份,排除BD项。C项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没有认清借“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挡箭牌,宣传西方西学的本质,排除。15.19世纪4060年代,从魏源、徐继畲到洪仁玕、冯桂芬都对美国式的民主共和制度进行浪漫式的赞美。7090年代,从

17、郑观应、王韬到康有为、梁启超却极力称道英国君主立宪制度。这一认知的变化是基于A. 中国与英国政治文化传统相近B. 民众对民主共和制度缺乏了解C. 美国成为侵华的最主要凶手D. 君主制度仍然有坚实的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观应、王韬属于早期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属于维新派,他们极力称颂英国君主立宪制度,主要是因为中国也是君主制国家,与英国政治文化传统相近,维新变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故A正确;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虽然极力赞扬美国的民主共和,但当时民众也缺乏对民主共和的了解,故B排除;美国并不是侵华的最主要凶手,故C错误;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中国君主制度也

18、有坚实的基础,这并不能解释材料当中的变化,故D错误。16.胡适在倡导“整理国故”运动时说:“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这表明胡适A. 认为传统思想文化没有系统化B. 与新文化运动的宗旨背道而驰C. 反对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D. 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整理国故”“四个寻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胡适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D选项符合题意。传统思想文化没有系统化说法错误,A选项排除。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B选项表述错误。社会主义思想不属于“整理

19、国故”,C选项排除。17.19世纪末以来,中国民主发展过程中,既出现了民主与专制、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的斗争,又出现了英国式立宪和日本式立宪、无政府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对立。对于究竟在中国采取怎样的政治体制,一直存在着争论。近代出现的这些争论从本质上反映了中国人A. 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B. 对政治民主化的不懈求索C. 认清了西方民主政体的利弊D. 民主思想观念的形成艰难【答案】A【解析】为挽救民族危亡,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材料反映了民主思想的深化,故选A;B只是反映历史阶段的现象,排除;近代出现的这些争论说明没有认清西方民主政体的利弊,排除C;材料信息“既出现了民主与专制、民主共和与君主

20、立宪的斗争,又出现了英国式立宪和日本式立宪、无政府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对立”反映了在斗争和争论中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进一步深化了对民主的理解,故D项错误。18.下表据陈大伙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复兴”的思想理路相关内容编制。时期阶段思想理路思想内容清末民初萌芽屈辱中觉醒在屈辱中寻求民族自信:“师夷”、“仿行”、“爱国”,“中华民族”观念正在形成之中抗战时期成长救亡中勃发“民族复兴”意识勃发,中共提出“民族复兴”的终极指向和道路选择新中国时期升华奋进中超越民族独立,社会变革,解放思想,中国特色,科学发展,全面小康,“民族复兴”空前自信对表格中的内容解读正确的是A.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 思想相互对立和

21、冲突C. 其目标任务基本相同D. 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都是中共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探索救亡道路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故答案为A项。B项,根据所学可知,思想并不是相互对立和冲突的,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前提,排除;C项,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目标任务是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目标是中国实现民主独立富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目标任务不一样,排除;D项,材料未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信息点,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19.京师同文馆创办之初,入馆学生“按等给予膏火薪水。肄习洋文者

22、,月给膏火三两,俟学有成效,选拔前馆,月给膏火六两;越数年课业颇有进益,则增至十两;更择其优长者举充副教习,月给薪水十五两。”当时,一个翰林给中堂尚书家教读,每月最多也不过八两银子。这从侧面反映了A. 清政府重视教育B. 新式教育已成主流C. 官办学堂待遇更好D. 新式学堂招生艰难【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越数年课业颇有进益,则增至十两;更择其优长者举充副教习,月给薪水十五两”“当时,一个翰林给中堂尚书家教读,每月最多也不过八两银子”,表明洋学堂用高俸禄来招生,说明当时招生艰难,本质上也体现了新学在中国艰难发展,故选D;AC项不是从侧面的反映,排除;材料从侧面反映新式学堂招生艰难,说

23、明新式教育没有成为主流,排除B。20.辛亥革命前,民间家中几乎都供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到民国时期很多人家中却改作“天地国亲师”,甚至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亦如此。这一变化反映了A. 近代国家观念正逐步地形成B. 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C. 新文化运动推动的结果D. 辛亥革命影响日益广泛【答案】A【解析】【详解】从“君”到“国”的变化,反映出近代中国社会的一系列社会变革己深深地影响到民间风气习俗的变革,说明近代国家观念己在民间悄然形成,故A正确; B 项说法过于绝对化,且材料并未体现,排除;CD两项过于夸大了新文化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影响,排除。21.新三民主义划定了享有民权的社会群体范围,把间接民

24、权发展到直接民权,较之以前的小范围的“功臣民权”“党派民权”“阶级民权”实是进了一大步。这一做法意在A. 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B. 要求实行直接民主C. 扩大革命的群众基础D. 彻底实现人民权利【答案】C【解析】【详解】新三民主义扩大了享有民权的社会群体范围,把间接民权发展到直接民权,有利于扩大革命的群众基础,故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民权主义的内容,A是民族主义,排除;B是措施,不是材料做法的目的,排除;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纲领,不可能彻底实现人民权利,排除D。22.1935年10月到1948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先后提出了统一战线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和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这说明毛泽

25、东思想A. 开始形成B. 是指导中国革命的唯一理论C. 与时俱进D. 根植于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答案】C【解析】【详解】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于井冈山时期,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无法体现毛泽东思想是指导中国革命的唯一理论,并且表述太绝对,是错误的,排除B;在不同时期,根据社会形势的变化和社会矛盾的变化,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先后提出了统一战线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和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体现了毛泽东思想与时俱进的特点,C正确;1935年10月到1948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D错误。23.有学者认为,邓小平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采用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说法,为支持继续扩

26、大市场的实用主义政策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其中“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合法性”是指A. 主张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B.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 强调意识形态居于首要地位D.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答案】B【解析】【详解】邓小平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支持继续扩大市场的实用主义政策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合法性,故B正确;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与继续扩大市场的实用主义政策无直接联系,排除A;新时期邓小平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强调意识形态,排除C;D项太笼统,无法直接体现为支持继续扩大

27、市场的实用主义政策“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合法性”,排除D。24.一位学者在研究中国共产党1977年至2007年30年间中共代表大会报告的词汇变迁时发现,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中的新词语“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报告中“毛主席”一词出现率高居所有实词第一位报告中“邓小平理论”成为高频词语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体现;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的体现;是1977年个人崇拜仍然束缚人们思想的体现;是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

28、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体现。故先后顺序为,故选B。25.在历史探究课上,几位同学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展开了讨论。下面四位同学的观点正确的是A. 甲:“双百”方针是指在学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艺术问题上百家争鸣B. 乙:“双百”方针的实施过程历尽曲折C. 丙:“百家争鸣”就是学者可以自由发表任何言论D. 丁:“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与春秋战国时极为相似【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学术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故排除A项。“双百”方针确立于1956年;文革时期遭到严重破坏;新时期恢复“双百”方针为中国社

29、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科学文化领域重新迸发出蓬勃生机;故B项正确。“百家争鸣”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前提是不能违背国家宪法的基本原则,排除C项。“双百”方针提出时,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国家稳定,经济发展,与春秋战国动荡的社会环境不符,排除D项。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紧扣设问要求“正确”,联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具体含义,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正确答案。26.2013年1月18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郑哲敏、王小谟两位院士获得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个奖项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

30、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或社会效益。这说明A. 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一项重要国策B. 应该坚持把科技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C. 知识和科技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D.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尊重知识和人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或社会效益。”可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材料“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 体现了人才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故D项正确。ABC三项本身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中心,排除。27.“两弹一星”是新中国

31、伟大成就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研制成功,对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现实意义是A. 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B 使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C. 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D. 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答案】A【解析】【详解】中国当时是为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而果断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的。“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故A正确。当时中国科技水平整体落后世界,排除B;C是世界意义,D是政治意义,不符合题意,排除。28.在1958年夏天,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提出把蛋白质人工合成作为重点研究项目,在上海和北京的几次科技展览会上,党中央和上海市委希望他们加速实现该

32、项目,在研究所内部,青年同志也要求项目提前并确定具体合成对象(1965年最终合成)。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 冒进的风气助推了科技发展B. 科学大跃进在全国掀起高潮C. 新中国的科研力量主要是青年D. 大跃进时政府加大了科研投入【答案】A【解析】解题时需要紧扣“1958年”“加速实现该项目”“青年同志也要求项目提前并确定具体合成对象”科学领域存在大跃进的风气,再 “结合1965年最终合成”说明了推动了科技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中仅是涉及到上海、北京,无法说明在全国掀起高潮,故B项排除;材料中仅是阐释青年的要求,并不能说明其实主要的科研力量,故C项排除;材料中无“政府加大投入”的表述,故D项

33、排除。29.“先生游南镇,一友人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关?先生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文成公全书卷三)。材料中先生的观点与谁的相类似A. 普罗泰戈拉B. 苏格拉底C. 柏拉图D. 亚里士多德【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材料可知,文中的先生是王阳明,其思想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即是本心,即是理,材料体现王阳明强调人主观感受的思想,普罗泰戈拉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重要代表任务,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主观感受,与王阳明的观点类似,故A正确;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

34、多德都是对智者学派思想的纠正,故BCD错误。30.苏格拉底在受审时说:“如果你们指望用死刑来制止大家公开谴责你们错误的生活方式,那你们就错了尽善易行的方式不是堵住别人的嘴巴,而是要尽力向善。这是我对你们投票判我有罪的最后告诫”。这段话体现了苏格拉底A. 反对雅典民主制度B. 反对贵族专权暴政C. 主张维护法律尊严D. 捍卫言论自由原则【答案】D【解析】【详解】“尽善易行的方式不是堵住别人的嘴巴,而是要尽力向善”可知他主张言论自由,故项正确。苏格拉底反对的是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而不是雅典民主制度,故项错误。反对贵族专权暴政不符合材料主旨,项错误。材料无法反映维护法律尊严,C错误。31.在15世纪,

35、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1500年到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27%。对上述变化的最佳理解是A. 人文主义精神昌盛B. 西欧人不再信仰宗教C. 学者推崇古典作品D. 中国印刷术引入欧洲【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5001520年属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现“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27%”的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的昌盛有关,故选A项;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27%,但并不能说明西欧人不再信仰宗教,故排除

36、B项;古典书籍数量的增多与借助古典文化宣扬人文主义有关,而非学者推崇古典作品,故排除C项;印刷术并不能决定印刷品内容的变化,故排除D项。32.“它在注重重新审视、发现和弘扬古典文学艺术的同时,还以批判、求实的精神,勇敢地向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挑战。”材料中的“它”A. 萌发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B 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C. 摧毁了罗马教会神权统治D. 设计出资本主义社会蓝图【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它在注重重新审视、发现和弘扬古典文学艺术的同时,还以批判、求实的精神,勇敢地向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挑战。”可知,弘扬古典文学艺术,勇敢地向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挑战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时期宣

37、传人文主义,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B正确;萌发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是智者运动,A错误;摧毁了罗马教会神权统治是启蒙运动,C错误;设计出资本主义社会蓝图是启蒙运动思想家,故D错误。33.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在当时产生的社会效果是A. 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B. 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平等C. 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D.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马丁路德主张人人都可通过圣经“直接与上帝沟通”,这就使人们相信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在上帝面前每个人都可以不依赖教会,独立与上帝沟通,因此

38、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君主和教皇的权力变化;C选项错误,马丁路德使得圣经成为唯一的权威,人们依然虔诚地信仰宗教和上帝;D选项错误,马丁路德只否定了教会的作用,丝毫没有动摇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34.马丁路德提出:“让每一个知道自己是基督徒的人确知:我们都是祭司,我们彼此没有分别,即是说,我们对圣道和一切圣礼都有同等的权利。”这一主张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在于A. 提高了世俗封建主的地位B. 顺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C. 有利于各民族国家的形成D. 否定了天主教会和教皇的特权【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每一个知道自己是基督徒的人对圣道和一切圣礼都有同等的权利

39、”等信息来看,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实际上是否定了天主教会和教皇在人类信仰过程中的特权,故答案为D项;这一主张提高了教徒在宗教信仰中的主体地位,排除A项;这一主张与资本原始积累、民族国家的形成无关,排除B、C项。【点睛】宗教改革宣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反对罗马教皇、天主教会的特权,提倡个性解放,强调个人信仰自由,强调个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宗教改革否定教皇的权威,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35.罗素高度评价某一启蒙运动的思想家说“我们总得承认他作为一个社会力量有极重要的地位。这种重要地位主要来自他的打动感情及打动当时所谓的“

40、善感性”的力量。他是浪漫主义运动之父,是从人的情感来推断人类范围以外的事实这派思想体系的创始者,还是那种与传统君主专制相反的伪民主独裁的政治哲学的发明人。”材料中的“他”主张A. 三权分立和权力的制约与平衡B. 人生而自由C. 启蒙运动核心是理性,是人的彻底解放D 君主立宪制【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他是浪漫主义运动之父”表明是卢梭,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故A项错误;材料中“他是浪漫主义运动之父”表明是卢梭,卢梭主张人生而自由,故B项正确;主张启蒙运动核心是理性是康德,与材料中浪漫主义运动之父-卢梭不符,故C项错误;“他是浪漫主义运动之父”表明是卢梭,他主张民主共和,伏尔泰、孟德斯鸠主

41、张君主立宪,故D项错误。【点睛】抓住关键信息“他是浪漫主义运动之父”,联系所学卢梭的思想主张分析解答。36.康德说,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们目前是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那么回答就是:“并不是,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运动的时代。“康德意在说明A. 人的社会价值没有得到认可B. 启蒙运动一直会延续C. 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D. 人的主体地位并未真正确立【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康德肯定启蒙时代的存在,故人的社会价值的逐步肯定的,故A错误;根据材料可以知道:启蒙已经来时,但是尚未实现,但是否一直延续,在材料中未曾体现,故B错误;理性是启蒙时代核心这种提法是正确的,但是与材料无关,故C错误;根

42、据康德说的话可以知道,倡导人的主体地位的启蒙并未完成,所以这意味着人的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故D正确。37.1883年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所写力学及其发展的批判历史概论一书中对牛顿的绝对时间、绝对空间加以批判以及对惯性的理解,对爱因斯坦建立广义相对论起过积极的作用。这说明A. 马赫思想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B. 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C. 马赫思想是对经典力学的彻底否定D. 牛顿的力学体系缺乏科学性【答案】A【解析】依据题意可知马赫所写力学及其发展的批判历史概论一书对爱因斯坦相对论有促进作用,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故A项正确。B、D两项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马赫批判的继承了牛顿的经典理学而不是彻底否定经

43、典力学。38.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极大地推动了工厂的广泛建立,它对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影响是A. 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B. 使机械化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C. 使英国工场手工业时代终结D. 促进了英国重工业部门的发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影响。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前,人们利用的动力主要是水力和风力,这些都受到自然条件的很大限制。所以答案选B。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机39.学校举办一次文艺活动,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演讲,讲题包括:歌德的诗歌创作、拜伦与希腊独立运动、雨果的小说艺术等,还安排了一个音乐会,由钢琴

44、家表演一场“舒伯特之夜”。这次文化活动的主题,应当定为A. 启蒙运动的学术成果B. 浪漫主义的文学艺术C. 印象派的文化风格D. 现代主义的艺术流派【答案】B【解析】【详解】歌德和拜伦的诗歌、雨果的小说以及舒伯特的音乐不是启蒙运动的学术成果,故排除A项;歌德和拜伦的诗歌、雨果的小说以及舒伯特的音乐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属于浪漫主义流派,故选B项;印象派是美术流派,与题意无关,故排除C项;歌德和拜伦的诗歌、雨果的小说以及舒伯特的音乐不符合现代主义艺术流派的特点,故排除D项。40.从19世纪开始,西方绘画艺术的变化日新月异,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等直到抽象主义。如果把这一发展过程描述

45、的概括一点,甚本上可以说是A. 主观因素完全取代了客观因素B. 客观因素逐渐压倒了主观因素C. 客观因素部分取代了主观因素D. 主观因素逐渐压倒了客观因素【答案】D【解析】从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进程来看,艺术家越来越注重个人情感的发挥,更加突出“自我感受”“自我表现”,即主观因素逐渐压倒了客观因素。故答案为D项。A项说法绝对,排除;B、C项不符合西方绘画艺术发展进程表现出的趋势,均排除。第卷(非选择题)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民本思想滥觞于殷商至西周。到了春秋,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民本理论。孟子集西周以来民本思想的大成,提出了仁政学说,主张“

46、民贵君轻”,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民本思想体系。此外,这一时期的儒家还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与民同乐”“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民事不可缓也”“取于民有制”“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等民本思想。摘编自游唤民先秦儒家民本思想论材料二 梁启超在他的先秦政治思想史中提出政为民政、政以为民,他认为先民徒言“民为邦本,政在养民,而政之所从出,其权力乃在人民之外,此种无参政权的民本主义是我国政治论之最大缺点”。孙中山主张发扬光大中国传统重民思想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天下为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具有浓厚重民色彩思想十分称道,并按近代民

47、主观念加以诠释,主张把政权公之于天下,让人民当家作主。摘编自韩丽雯近代中国民本思想演变的机缘和桥梁等(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关注重点有哪些。并分析这一时期民本思想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孙中山对传统民本思想的发展,并分析其影响。【答案】(1)关注重点:重民;仁政;民贵君轻;君舟民水;富民。原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林立纷争,各国统治者为争夺霸主地位寻找治国理念,为民本思想发展创造了宽松环境;随着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逐步形成;针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儒家深化和发展了前人的民本思想。(2)发展:人民要有参政权;主权在民;三民

48、主义。影响: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传播了近代西方民主思想,促进了民众思想解放。【解析】(1)关注重点:根据材料“仁政学说,主张民贵君轻”“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可知先秦时期儒家民本思想关注的重点是重民;仁政;富民。原因:根据当时诸侯争霸的社会现实、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孔子“仁”的学说的影响等分析回答。(2)发展:从材料“此种无参政权的民本主义是我国政治论之最大缺点”可以看出,梁启超的民本思想主要为人民有参政权,根据“主张把政权公之于天下,让人民当家作主”得出孙中山主张主权在民,提出三民主义。影响:分

49、别推动资产阶级发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促进人们思想解放分析回答。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清之际的民本思想家所强调的,是人民百姓作为人的权利,由是批判了几千年的封建主义制度是违背人性,压抑民权的制度。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他们不是站在君的立场上调和君民关系,而是站在民的立场批判君民关系的颠倒,他们强调的不是民生与民用,而是民权,并以此批判君主。它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发展的最高阶段。我国近现代思想家的民主思想,就是在这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摘编自张祥浩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材料二 启蒙思想关于改革提出了许多建议,如在政治上实行“主权在民”的理论,

50、各级官吏都是人民公仆,一旦政府压迫人民,人民就有权利推翻它。这些建议的出发点,便是天赋人权的观念,即每一个人都是自由平等的,自由平等的权利是天赋的,任何人都不能剥夺这些权利。值得注意的是启蒙思想家一般地都是以全人类代言人的姿态出现。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中、西民主理念上的异同。(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方启蒙思想的政治影响。【答案】(1)同: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基本民权。异:中国民本思想重在满足人性、推崇伦理政治;强调人的社会价值。西方启蒙思想重在肯定人权、提倡民主政治;宣扬人的个体价值。(2)影响:成为西方近代民主革命和政权建设的理论基石;深刻影响

51、近代世界各地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成为近代少数国家政局不断动荡的思想诱因。【解析】【详解】(1)同:根据“站在民的立场批判君民关系的颠倒”“一旦政府压迫人民,人民就有权利推翻它”概括得出反对君主专制;根据“明清之际的民本思想家所强调的,是人民百姓作为人的权利”“这些建议的出发点,便是天赋人权的观念”概括得出倡导基本民权。异:根据“由是批判了几千年的封建主义制度是违背人性,压抑民权的制度”得出中国民本思想重在满足人性、推崇伦理政治;根据“他们强调的不是民生与民用,而是民权,并以此批判君主”得出强调人的社会价值。根据“主权在民”“”得出西方启蒙思想重在肯定人权、提倡民主政治;根据“每一个人都是自由平

52、等的,自由平等的权利是天赋的”得出宣扬人的个体价值。(2)影响:结合所学,可从启蒙思想成为西方近代民主革命和政权建设的理论基础、推动近代世界各地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等角度分析总结。4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显德二年(955年)二月,周世宗柴荣认为自己“涉道犹浅、经事未深、常惧昏蒙,不克负荷”,因此要求“内外文武臣僚,今后或有所见所闻,并许上幸论谏。若联躬之有阙失,得以尽言;时政之有瑕疵,勿宜有隐”。这年四月,更下诏明确要求“翰林学士承旨徐台符已下二十余人,各撰为君难为互不易论平边策各一首”这种大面积命题对策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大臣王朴上了一篇平边策,纵论大势,从内政到外事,从

53、战略到战术,无不鞭辟入里、入木三分。足以堪称五代之“隆中对”,从此成为柴荣乃至赵匡胤后来统一中国的基本蓝图。摘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世宗维护统治的举措,并说明其举措出台的背景。(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周世宗的上述举措的影响。【答案】(1)举措:鼓励官员上谏,指出皇帝和政治的得失;允许官员对国家政治发表看法和主张。背景:国家分裂;政权林立;统一趋势日益明显。(2)周世宗的举措有利于实现政治的清明;增强后周政权的实力;为结束分裂,实现统一,奠定了一定基础。【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中“要求内外文武臣僚,今后或有所见所闻,并许上幸论谏。若联躬之有阙失,得

54、以尽言;时政之有瑕疵,勿宜有隐”、“大面积命题对策”等信息结合所学可从鼓励官员上谏,指出皇帝和政治的得失、允许官员对国家政治发表看法和主张等方面概括周世宗维护统治的举措。依据材料中“显德二年(955年)二月”、“从此成为柴荣乃至赵匡胤后来统一中国的基本蓝图。”等信息结合所学从国家分裂、政权林立、统一趋势日益明显等方面说明其举措出台的背景。(2)依据材料中“内外文武臣僚,今后或有所见所闻,并许上幸论谏。若联躬之有阙失,得以尽言;时政之有瑕疵,勿宜有隐”、“大臣王朴上了一篇平边策,纵论大势,从内政到外事,从战略到战术,无不鞭辟入里、入木三分。足以堪称五代之隆中对,从此成为柴荣乃至赵匡胤后来统一中国的基本蓝图。”等信息结合所学从有利于实现政治的清明、增强后周政权的实力、为结束分裂,实现统一,奠定了一定基础等方面说明周世宗的上述举措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