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仅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光辉历史。在这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论诗人,名家辈出,灿若群星;论诗作,名篇纷呈,争奇斗丽。其中无数的优秀篇章,至今脍炙人口,具有广泛而永恒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高考为了考查对诗歌艺术的传承,设置了古代诗歌阅读题。本专题就高考古代诗歌阅读进行分层、高效的讲解。 任务一真题感知一、(2021新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寄江州白司马杨巨源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注】江州白司马:白居
2、易。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B解析:第三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湓水比作衣带,写出了江水的曲折灵动,并未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也没有体现“天涯若比邻”的意思,而是希望友人能够饱览自然的秀美风光。2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
3、,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劝诫”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劝说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正式的劝诫作了铺垫。二、(2020新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9分)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为于耆旧内,试觅姓庞人。【注】把:握,执。岘首山:在襄阳。耆旧:年高望重的人。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B
4、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B解析:“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错。“把君诗过日”在此处意为在这样艰难的世道中,年老多病的“我”拿着你的诗拜读以度时日。但“此别”后可能就无法有友人的诗篇相伴了。4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的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一、考情分析1体裁上,以诗、词为主。2题材上,涉及怀友送别、山水田
5、园、托物咏怀、咏史怀古、借事抒怀等。3作品时代上,以唐宋时期的作品为主。4题型上,一道客观题和一道主观题,分值为9分。5考查角度上,涉及鉴赏表达技巧和评价思想内容的试题较多。对鉴赏形象、语言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考查,通常融入对鉴赏表达技巧和评价思想内容的考查之中,甚至出现了关联教材中背诵诗歌名篇的比较鉴赏。6考查能力上,侧重于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的考查,客观题的四个选项基本是对诗歌内容的解读分析的考查;加强了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如2021年新高考全国卷寄江州白司马,诗的寄赠对象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试题选项提到“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引发对已有知识的联想与迁移,实现了“所学”与“所考”相结合的目标。这种新趋势应在备考中予以重视。二、备考指导复习备考应遵循诗歌阅读的规律,注重鉴赏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理解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题型进行有效训练。第一,厘清诗歌思路,读懂诗歌内容。诗歌语言以简约取胜,跳跃性强,想象空间大,隐含意义多。若想了解古人写诗的语言习惯,首先须读懂字面意思,然后借助题目、注释和作者的经历,展开想象,准确体会诗歌意境并理解情感主旨。第二,强化常识积累、文化积累、背诵积累。第三,梳理近几年的高考真题,有针对性地分考点逐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