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学业质量标准检测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48分。)1东北土地辽阔而气候寒冷,为更多接纳阳光,院子常十分宽大,宅墙内空地甚多,北京四合院,庭院方正,是为冬季多纳阳光;冀南和晋、陕、豫等地,夏季西晒严重,院子变成南北窄长,利用西厢减少东厢的西晒;西北甘、青一带,风沙很大,院墙加高,称为“庄窠”。这些特点体现了(B)中华文化在继承中积累而成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各地文化的差异性文化遗产对研究文明演进的意义A BC D解析材料中我国各地庭院
2、特点,体现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反映了我国各地文化的差异性,正确且符合题意;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2当年梁漱溟先生说,中国人的“思想道理多是为着应用而发,不谈应用的纯粹知识,简直没有。这句句都带应用意味的道理,只是术,算不得是学。”“总是不变更现状的看法,囫囵着看,整个着看,”这种“方法天然的不能得到知识,顶多算他是主观的意见而已。”梁漱溟认为(B)中国科技水平长期处于世界前列中国古代科技博大精深优于西方科学 中国古代只有技术没有科学知识中国古代的科技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人的“思想道理多是为着应用而发,总是不变更现状的看法,囫囵着
3、看,整个着看”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只是术,算不得是学”表明了,与材料中的几点不符。答案为B。3行酒令是筵宴上助兴取乐的饮酒游戏,最早诞生于西周,完备于隋唐。“飞花令”就是古时候人们经常玩的一种行酒令游戏。2017年春节连续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让“飞花令”焕发了生机。这说明(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源于其特有的包容性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引发了华夏儿女的强烈共鸣传统文化内容与形式的创新焕发了新的生命新的文化传播方式是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创新的根本途径A B C D解析错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源于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错误,社会实践是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创新的根本途径。题目中
4、,中国诗词大会让“飞花令”焕发了生机,这说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引发了华夏儿女的强烈共鸣,传统文化内容与形式的创新焕发了新的生命。故入选。选C。4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福建的“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息息相关,特色鲜明、异中有同,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这说明(B)A文化的差异性是由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决定的B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C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D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解析因为各民族之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A项说法不准确;B项符合题意;材
5、料强调的是区域文化而不是民族文化,C项错误;材料强调区域文化特色,D项错误;正确选项为B。5一位英国学者在对著名科学家李约瑟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进行提炼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这一结论说明(A)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 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 中华艺术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A B C D解析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这一结论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在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适合
6、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故选A。6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会徽,取材于中文“互”字,中心8个圆圈叠加形成的星格,则体现了浙江省水乡乌镇窗格的特点。这一设计体现了中华文化(D)A各美其美,和而不同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C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D一方水土,一方文化解析题目中,该会徽取材于中文“互”字,中心8个圆圈叠加形成的星格,则体现了浙江省水乡乌镇窗格的特点。这一设计体现了中华文化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故D入选。A选项与题意无关。B选项是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C选项没有体现。7回文诗是中国文苑的一朵奇葩,如后园(南朝齐王融):正读:斜峰绕径曲,耸石带山连。花余拂戏鸟,树密隐鸣蝉。逆读:蝉鸣隐密树,鸟戏拂
7、余花。连山带石耸,曲径绕峰斜。了解并阅读回文诗,我们可以感受到(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古典诗词注重实用、整体性强 古代诗人崇尚自然、意境高远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国古代科技注重实用,整体性强,题肢错误,不选。题肢与题干无关,不选。题肢符合题意,入选。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借助汉字的丰富意蕴与读者的视觉会意,时间的逝去,空间的转换,景物的变化,心事的喟叹,尽在寥寥16字之中。与诗经同一时期的希腊史诗则多为鸿篇巨制。这说明(C)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与西方文化交流借鉴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文字作为文
8、化的基本载体,影响文化发展与传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薪火相传,一脉相承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与题干无关,不选。题干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题干无关,不选。符合题意,入选。9汉字 “和”,甲骨文写作“龢”:左边是用竹管编制的笙一类的乐器,右边是禾苗的禾。禾苗需得阴阳六气之正,才能顺利生长,体现了自然的和谐;乐器最重要的是音声相和,是宫商角微羽的绝佳配合,这是人文的和谐。一个“龢”字:(C)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使人感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追求 见证了人类文明的丰富历史成果A B C D解析与题意不符,排除。表述错误,夸大了“和”字的作用。题目中,
9、一个“龢”字使人感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追求。故入选。故选C。10儒家思想文化在长期的发展中,它不断吸收异质文化,完善自己。比如,宋明理学对于心性的关注,直接受到了禅宗的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道、释三大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是一个例证。儒家文化的发展(B)A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B印证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C说明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因时而变D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解析A错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是民族文化。C、D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题目中,儒家文化的发展印证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故B入选。11满族是中国第三大少数民族,统计人口1 000多万。
10、尽管人数不少,但满族语言文化在今天中国的日常生活里已几乎消失。不过近来,一股对满语、满族文化重燃兴趣的潮流,开始在中国满族人群体中悄悄形成。对此认识正确的是(C)A重视民族文化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B各族人民都应树立民族文化的优越感C民族文化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D文化是促进各族人民全面发展的动力解析依题意,满族语言文化能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C项正确。A项与题意不符。B项表达错误。文化具有二重性,D项表述片面。故答案选C。122017年央视春晚分会场地处祖国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个性鲜明,独具特色。上海的“光舞台”时尚前卫,四川凉山的“火舞台”激情豪迈,广西桂林的“水舞台”清秀柔润,黑龙江哈尔
11、滨的“冰舞台”浪漫旖旎,构筑了地域文化景观,给观众带来了一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这样的设计让我们感受到(B)百花齐放才有春色满园,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相映生辉一方水土滋养一方文化,中华文化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大众传媒服务春晚舞台,现代科技助力文化传承与发展一城一故事一曲一传奇,深谙传统文化就会有文化自信A B C D解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文化借助现代科技,大众传媒,给观众带来了一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百花齐放才有春色满园。项正确;项表述错误;正确选项为B。13习近平主席强调,我们要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万众一心、顽
12、强拼搏、奋勇前进。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C)A 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B必须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的作用C必须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D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图谋解析题目中,习近平指出,我们要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奋勇前进。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故C入选。A错误,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BD与题意无关。14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
13、是密不可分的。“小家”与“大国”同声相应,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民族的精神传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以下名言诗句中能体现这种家国情怀的是(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A B C D解析题干表达了爱国主义精神。都表达了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怀,符合题意,故正确;大意是指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强调认识的无限性和对知识的不懈追求。故选B。15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
14、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二者间(D)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只有弘扬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只有弘扬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博采众长时代精神是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民族精神的延续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特征及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二者的关系。弘扬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失根基、不失本色,说法错误;弘扬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不失本色,说法错误;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答案D。16勤劳勇敢是中国人的优良品格,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勤劳勇敢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B)A构成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15、B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C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D只有在民族危亡时才能凸显出来解析A错误,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C、D表述错误,排除。题目中,勤劳勇敢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故B正确入选。172017年2月8日,“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京举行。十五年来,中国所诞生的上百位“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实际上提供了一个发现个体力量的契机,而当每个中国人的力量汇聚起来,便是坚如磐石的中国力量,这也就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底座。这表明(B)中国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
16、业根基 民族精神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A B C D解析材料表明中国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而民族精神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项正确;项在题中没有体现;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项错误;正确选项为B。18面对侵略者,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捍卫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这是民族精神强大作用的充分体现。我国有许多反映民族精神的名言,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B)自强不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爱好和平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勤劳勇敢昏晨力作,夜以继日团结统一亲仁眷邻,国之宝也A B C D解析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体现的是爱国主义精神;亲仁眷邻,国之宝也。体现的
17、是爱好和平;项对应不正确;正确选项为B。19千百年来,中国文人咏竹、画竹、颂竹,将竹子作为清高自洁的象征,其精神内涵是中国君子文化孕育出的特殊情节,竹子被赋予的坚毅、清廉等精神,又有“廉竹”的美誉。这刚好与我们现在提倡的廉政建设相契合。这表明(C)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其基本特征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A B C D 解析材料中没有将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作比较,体现不出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不选;“千百年来,中国文人咏竹、画竹、颂竹,将竹子作为清高自洁的象征”这表明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正确;爱国主义是
18、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错误;千百年来,中国文人将竹子作为清高自洁的象征,其精神内涵是中国君子文化孕育出的特殊情节,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正确。故选C。20某中学计划开展一次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假如让你为这一活动写一份倡议书,下列合适的是(B)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积极吸收外来思想文化,丰富中华民族精神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为主心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A B C D解析没有难度,只是对基础知识的再现。积极吸收外来优秀的思想文化,表述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主心骨”,表述错误;正确且符合题意
19、。故选B。21自古以来,总有一些呐喊,让人热血沸腾。吉鸿昌的“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李少石的“丹心已共河山碎,大义长争日月光”,陈毅的“五年碧血翻沧海,一片丹心照汉旗”,都是穿越历史的呐喊、热血写就的精神。这些呐喊、这种精神(B)体现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 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是中华文化的载体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民族精神的内涵。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题肢错误,不选。中华文化的载体是汉字,题肢错误,不选。题肢符合题意,入选。22据史料记载:清代名臣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
20、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氏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这则故事中展示了中华民族(A)里仁为美的和谐理念 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修身齐家的家国情怀 兼收并蓄的包容智慧A B C D解析张文端公用自己的大度和大义感染了邻居,化解了矛盾,实现了邻里和谐并流传千古,同时也体现了修身齐家的家国情怀。符合题意;爱好和平指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项与题意不符;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A。23民族精神不是虚无缥缈的。它在我国古代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及浩瀚史书中,在鲁迅的狂人日记、矛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致小读者中只要认真读它们,都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材料说明(C)民族精神
21、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我国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民族精神只有大力创作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A B C D解析材料说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我国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民族精神,故符合题意;错误,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而不是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错误,弘扬民族精神要大力创作优秀的文化作品,但并不是只有大力创作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故选C。24著名词作家、综艺晚会导演甲丁认为,娱乐是文化的一项功能,也是一个部分,但不能替代文化,也不能成为舞台和荧屏的主导,我们的文化应该能够代表民族水平和
22、时代方向。这启示我们文化发展要(B)A坚持高雅的、严肃的方向 B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解析“我们的文化应该能够代表民族水平和时代方向”,启示我们文化发展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故B选项符合题意;A说法不科学;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共52分)25在2017年2月7日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纯真质朴,到“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上下求索: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雄心壮志,到“心远地自偏”的隐逸之风;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的革
23、命情怀,时间跨越数千年,涵盖了中国诗歌史。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指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本次中国诗词大会实现了“有意义”与“有意思”的融合,是文化供给端少有的“老少皆宜”的节目。这一热点与当代人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唤紧密相连,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论证这句话的合理性。(8分)答案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要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去中国化易犯“民
24、族虚无主义”的错误。(2分)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去中国化”易犯“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2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旗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需要继续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2分)反对“去中国化”,有利于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有利于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利于发挥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的作用,顺应了人民大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心。(2分)解析本题以中国诗词大会实现了“有意义”与“有意思”的
25、融合,是文化供给端少有的“老少皆宜”的节目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求考生对所给的材料要充分解读,材料中,习近平强调的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这里的“去中国化”着重是对传统文化的否认,故考生在组织答案的过程中着重可以围绕传统文化的地位,中华文化的特点以及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等几个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即可。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在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中淬炼的“红色气质”,就是“红色政党”存在的政治基础和实践基础,这个气质能够保存多久,党的生命就能保持多久;这个气质能够薪火相传,人民的江山就能世代永固。李大钊、瞿秋白、方志敏、杨靖宇、左权、雷锋、
26、焦裕禄、王进喜、吴吉昌一个个共产党人组成宏大的英雄群像,展现着共产党人特有的“红色气质”:红色的信念、红色的理想、红色的内心、红色的旗帜“红色气质”是革命战争时期忠城不渝、慷慨赴死的战士气质。正是这种气质,使中国共产党在近96年里不断成长壮大;是建设发展时期舍身忘我、一心为民的公仆气质。正是这种气质,使党的领导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爱戴和拥护;是改革深化时期扎实苦干、无私奉献的先锋气质,正是这种气质,使党能够以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弘扬“红色气质”对社会的影响。(9分)(2)“红色气质”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一代又一代的继承
27、和发扬。请就如何传承“红色气质”提出两条建议。(4分)答案(1)“红色气质”作为一种精种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2分)“红色气质” 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实现“中国梦” 的强大精神力量。(2分)“红色气质”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能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3分) “红色气质”能引领社会思潮,有利于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分)(2)答案示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激发青年学生传承“红色气质”的热情。传承党的红色基因,牢固理想信念的思想根基,坚定理
28、想信念。(每条2分,本题具有开放性,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第(1)问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弘扬“红色气质”对社会的影响,意义类题目。学生作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论述,可以从“红色气质”作为一种精种力量,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角度思考,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第(2)问要求学生就如何传承“红色气质”提出两条建议。学生结合材料,根据所学知识提出建议即可。如: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激发青年学生传承“红色气质”的热情。传承党的红色基因,牢固理想信念的思想根基,坚
29、定理想信念。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女排精神”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从历史深处走来,经历坎坷和挑战,在历史的沧桑中不断发展、丰富并一代代传承。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精神;自强不息精神。 30多年前,中国女排首次夺得奥运冠军,“女排精神”给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泣入强劲的动力。在2016年里约奥运赛场上,女排姑娘又一次打出了漂亮的翻身仗。习近平总书记在祝贺女排夺冠时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需要这样的精神。要在全社会广泛宣传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赛场上展现的拼搏精神,使之化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1)结合材
30、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女排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9分)(2)响应总书记的号召,某校团委发起“学习女排精神,争做优秀中学生”的行动倡议,请你为本次倡议拟定两条行动要点。(要求:切实可行,每条不超过30个字,4分)答案(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竭精神动力。(3分)女排精神集中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3分)女排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丰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3分)(2)答案示例:努力学习,做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接班人;热爱祖国,做中华民族的忠诚护卫者
31、;顽强拼搏,永不轻言失败;刻苦努力,用汗水浇灌出成功的果实等。解析第(1)问要求考生分析女排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关系。回答本题首先要指出民族精神的内容;其次要分析二者的联系,即女排精神集中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丰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第(2)问为开放型试题,要求考生就是 “学习女排精神,争做优秀中学生”的行动提出行动要点,只要围绕主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努力学习,做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接班人”“热爱祖国,做中华民族的忠诚护卫者”等。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7年暑假期间,某校高二年级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先观
32、看了八达岭长城纪录片,后准备开展“长城与爱国主义精神”的主题班会。老师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为班会做准备工作。第一小组在图书室查阅到如下信息:在联合国大厦内,悬挂着中国政府赠送的巨幅长城挂毯。他们了解到巨幅长城挂毯送给联合国,是因为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长城的坚固雄伟、蜿蜒数千里,正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奋斗、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力、凝聚力的精神象征。第二小组在网上查到如下信息:中国长城是世界著名建筑,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周围的景观正受到过度开发的威胁,影响了长城建筑的完整和完美。假如你是该班一位成员,请你参与完成下列问题:(1)请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长城
33、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的理解。(9分)(2)加强长城保护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你认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有哪些?(9分)答案(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3分)长城的修建过程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团结勤劳、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等精神;(3分)长城的作用则体现了劳动人民爱好和平、刚毅勇敢、维护国家统一等精神;(3分)这些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统一的,因此我们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3分)(2)意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3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
34、争力的要求。(3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3分)解析第(1)问要审读设问,明确答题方向,审读材料,找准切入点,设问中主要要求分析为什么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考生反思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答时首先要阐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其次从长城的修建和长城的作用两个方面加以论证即可。第(2)问考查课本基础知识,为考生记忆知识点,较为简单。作答时要注意审读设问,明确答题方向,本题设问的主要指向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旨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考生反思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答时需要注意从意义角度进行分析论述,并归纳总结答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