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家口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级部期中考试物理试题一选择题(共16小题,111为单项选择题,1216为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多项选择题选不全的得2分,共48分)1.下列属于伽利略探究落体运动规律基本思路的是( )A. 猜想-问题-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B. 问题-猜想-实验验证-数学推理-合理外推-得出结论C. 问题-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D. 猜想-问题-实验论证-数学推理-合理外推-得出结论【答案】C【解析】【详解】绵延两千年的错误,这是个基本问题,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揭示了亚里士多德重物比轻物下落的快的错误.伽利略猜想落体一定
2、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而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它的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从这个认识出发,猜想速度vx和vt两种可能性,但经过数学推理判定vx不正确,然后从逻辑推理得出检验vt即是检验xt2在这个基础上,伽利略巧妙的设计了斜面实验,验证了xt2。小球沿斜面向下的运动并不是落体运动,伽利略把上述结论做了合理的外推,当斜面的倾角增大到900,小球仍然会做匀加速运动,结论就是所有物体下落时的加速度都是一样的.ABD错误,C正确.故选:C.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 质点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物体,其体积比分子还小B. 很长的火车一定不可以看做质点C. 为正在参加吊环比赛的陈一冰打分时,裁判们可以把
3、陈一冰看做质点D. 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无影响,即可把物体看做质点【答案】D【解析】质点是忽略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把物体看成一个具有质量的点,这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建立的理想化模型,实际不存在,所以A错误很长的火车在研究其在很远的两点间的运动时,大小和形状也是可以忽略的,故可以看作质点;故B错误;为正在参加吊环比赛的运动员打分时,裁判们应观察运动员的肢体动作,其大小和形状是不能忽略的,故不可以把运动员看作质点;故C错误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于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我们就可把物体当作质点,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就是考查学生对质点概念的理解,要注意明确物体能否看作质点应分
4、析其在具体的问题中,大小和形状能否忽略,所以说物体并不是一直都可以看作质点的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拳击手一拳击出,没有击中对方,这时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B. 力离不开受力物体,但可以没有施力物体例如:向上抛出的小球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向上的力,但找不到施力物体C. 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任意一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D. 只要两个力的大小相等,它们产生的效果一定相同【答案】C【解析】【详解】A.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是同时存在的,拳击手一拳击出,没有击中对方,表明拳击手对对方没有施力,没有力当然谈不上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故A错误.B、力离不开受力物体
5、,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向上抛出的小球在上升过程中没有受到向上的力,找不到施力物体也就没有受力物体,故B错误C、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任意一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力的产生和存在离不开物体,力是相互作用的,故C正确D、两个力的大小相等,它们产生的效果不一定相同,比如倔强系数不同的弹簧对拉,两弹簧的形变量不同,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力的概念力的相互作用性,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力的物质性,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4.关于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A. 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B. 速度很大的物体,其
6、加速度可以很小,可以为零C. 某时刻物体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也为零D. 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快变大【答案】B【解析】【分析】速度v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改变量v是表示速度变化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加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三个不同的物理量.【详解】A.由加速度的定义式a=可见,a的大小是由v和t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速度改变量v越大,加速度a并不一定大,加速度a与速度改变量v没有关系,故A错误.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以为零.加速度a与速度v也没有关系,比如匀速运动的飞机,速度很大而加速度为0,故B正确.C.百米跑运动员在发令枪响的瞬间运动员
7、速度为零,而运动员在该时刻加速度不为零,故C错误.D.子弹在枪膛被射击的瞬间加速度很大,而在该时刻子弹的速度为0,故D错误.故选:B.【点睛】加速度a与速度v速度的变化量v大小无关.v、v大,加速度a不一定大;v、v小,加速度a却不一定小.5.一个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s末的速度达到4m/s,物体在第3s内的位移是()A. 6m B. 8m C. 10m D. 12m【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物体在前3s内的位移为,前2s内的位移为,故第3s内的位移为,C正确6.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加速度大小为a,初速度大小是v0,经过时间t速度减小到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8、表达正确的是( )A. v0tat2 B. v0tat2 C. v0t D. at2【答案】BCD【解析】由题意,初速度为v0,加速度大小为a,时间为t,则匀减速运动的位移为:s=v0t-at2,故A错误,B正确由题,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初速度为v0,末速度为0,根据平均速度公式,所以这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故C正确此运动可看出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则 s=at2,故D正确故选BCD7.如图所示,一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到达B点时速度为v,到达C点时速度为2v,则AB:BC等于 A. 1:1 B. 1:2 C. 1:3 D. 1:4【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
9、: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v22ax知,所以AB:AC=1:4,则AB:BC=1:3故C正确,A、B、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8. 某个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比较它在开始运动后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位移大小之比是12:22:32B. 中间时刻的速度之比是1:3:5C. 末速度之比是1:3:5D. 平均速度之比是1:2:3【答案】B【解析】解:A、由公式,得第1s内、前2s内、前3s内位移之比1:4:9,则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故A错误;B、由公式,得第1s内、前2s内、前3
10、s内位移之比1:4:9,则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再由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表示平均速度,也表示中间时刻速度,由于时间相等,所以中间时刻的速度之比等于各自位移之比,故B正确;C、由公式v=at,得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最大速度,就是第1s末、第2s末、第3s末的瞬时速度,即末速度之比为1:2:3,故C错误;D、由公式,得第1s内、前2s内、前3s内位移之比1:4:9,则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位移之比1:3:5,再由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表示平均速度,由于时间相等,所以平均速度之比为1:3:5,故D错误;故选:B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专题:直线运动规律
11、专题分析:由于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因此可根据位移与时间关系可确定第1s内、第2s内、第3s内位移之比;由速度与时间关系可求出第1s内、第2s内、第3s内平均速度、中间时刻速度之比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直接应用,要注意掌握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相关结论的应用9.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我市开始大力推行文明交通“车让人”行动,如图所示,以8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有一位老人正在过人行横道,此时汽车的车头距离停车线8m该车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如果驾驶员立即刹车制动,则t=2s时,汽车离停车线的距离为2mB.
12、如果在距停车线6m处开始刹车制动,汽车能在停车线处停下C. 如果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4s,汽车刚好能在停车线处停下D. 如果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2s,汽车刚好能在停车线处停下【答案】D【解析】【详解】A、汽车速度减为零所需的时间t=s=1.6s,则2s内的位移等于1.6s内的位移,x=t=1.6m=6.4m,此时汽车离停车线的距离x=8-6.4m=1.6m,故A错误B、因为汽车速度减为零时的位移为6.4m,大于6m,可知如果在距停车线6m处开始刹车制动,汽车车头不能在停车线处停下,故B错误C、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4s,则在反应时间内的位移x=v0t=80.4m=3.2m,到停止时的位移
13、X=x+x=6.4m+3.2m=9.6m,大于8m,汽车车头不能在停车线处停下,故C错误D、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2s,则在反应时间内的位移x=v0t=80.2m=1.6m,到停止时的位移X=6.4m+1.6m=8m,汽车车头刚好能在停车线处停下,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运动学中的刹车问题,注意汽车速度减为零后不再运动,知道汽车在反应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10.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4m/s2,那么开始刹车后2s内与开始刹车后6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A. 1:3 B. 2:3 C. 16:25 D. 16:49【答案】
14、C【解析】【分析】汽车的初速度v0=20m/s,刹车时加速度a=-4m/s2,注意的是汽车速度减为零后不再运动,根据运动学知识求解即可.【详解】汽车刹车到停止的时间:t0=s=5s2s所以2s内的位移:x1=v0t+a=202-(-4)22m=32m而6s5s,5s后汽车停止运动,所以6s内的位移等于5s内的位移x2=v0t+a=205-(-4)52m=50m则:x1:x2=16:25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11.跳伞运动员以5m/s的速度匀速降落,在离地面h=10m的地方掉了一颗扣子,跳伞员此扣子晚着陆的时间为(扣子受以空气阻力可忽略,g=10m/s2)( )A. 2s B. s C
15、. 1s D. ()s【答案】C【解析】设扣子着陆的时间为t,则:解得:t1=1s设跳伞运动员着陆时间为t2,则:h=v0t2解得:t2=2s而t=t2t1=1s.故选:B。点睛:扣子掉下后,由于惯性保持原来向下的初速度,做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运动,根据位移公式求出扣子下落的时间,而跳伞运动员仍做匀速运动,求出跳伞运动员运动的时间,两者之差即为所求时间12.在各项体育运动中,有弹力出现的情况比较普遍,如图所示的就是一个实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跳板发生形变,运动员的脚没有发生形变B. 跳板和运动员的脚都发生了形变C. 运动员受到的支持力是跳板发生形变而产生的D. 跳板受到的压力是跳板发生
16、形变而产生的【答案】BC【解析】试题分析:跳板和运动员的脚因为都受到力的作用,所以都要发生形变;运动员受到的支持力是跳板发生形变而产生的,跳板受到的压力是运动员的脚发生形变而产生的。选项BC正确。考点:弹力的产生。13.如图所示,A、B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由A、B两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B两物体同时从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B. A、B两物体自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B比A晚出发2 sC. A、B两物体速度大小均为10 m/sD. A、B两物体在A出发后4 s距原点20 m处相遇【答案】BD【解析】AB、速度的正负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由vt图象可知,A.B两
17、物体自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且B比A晚出发2s,故A错误,B正确;C. 图中直线的斜率大小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由xt图象可知,vA=xA/tA=20/4=5m/s,vB=xB/tB=20/2=10m/s,故C错误;D. A.B两物体在A物体出发后4s时,A、B的位移都是20m,两物体相遇,故D正确。故选:BD14. 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速度 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 0ta段火箭的加速度小于tatb段的火箭加速度B. 0ta段火箭是上升过程,在tatb段火箭是下落过程C. tc时刻火箭离地最远D. tc时刻火箭回到地面【答案】AC【解析】试题分析:vt图象的物理意
18、义:其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和横坐标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由图象可知斜率小于的斜率,因此的加速度小于的加速度,故A错误;从图象可知,速度一直是正值,说明速度一直沿正向,所以整个过程火箭都在上升,而且在时刻到达最高点,即离地面最远,故BC错误D正确15.物体从离地面45 m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g取10 m/s2),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 物体运动3 s后落地B. 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30 m/sC. 物体在落地前最后1 s内的位移为25 mD. 物体在整个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20 m/s【答案】AB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自由落体位移公式hgt2,有t=3s,A正确;根据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公
19、式v2=2gh,得v30m/s,B正确;最后1s下落的位移为前3s的位移减去前2s的位移,前2s的位移为:h2gt2220m。所以最后1s的位移为h=h-h2=45-20=25m,C正确;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v15m/s,D错误。考点:自由落体运动【名师点睛】16.一辆汽车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计时之初,速度为6m/s,运动28m后速度增加到8m/s,则A. 这段运动的加速度是1.5m/s2B. 这段运动所用时间是4sC. 自开始计时起,两秒末的速度是7m/sD. 从开始计时起,经过14m处的速度是5m/s【答案】BCD【解析】【详解】A、根据速度与位移关系知,该段位移内物体的加速度为:a=m/
20、s2=0.5m/s2,故A错误.B、物体运动的时间为:ts4s,故B正确.C、自开始计时起,两秒末的速度是:v=v0+at=6m/s+0.52m/s=7m/s,故C正确.D、据速度与位移关系知,经过14m处的速度为:vm/s5m/s,故D正确故选:B、C、D.二实验题(共2小题,每空3分,共21分)17.图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s=_;C点对应的速度是_(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案】 (1). 0.02s
21、(2). 0.70cm (3). 0.100m/s【解析】试题分析:(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2)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s070cm;C点对应的速度是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18.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1)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细绳、钩码、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_(填选项代号).A.电压合适的50Hz交流电源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C.刻度尺D.秒表E.天平(2)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A.先接通电源,再使纸带运动B.先使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C.
22、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滑轮处D.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3)如图所示为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6七个计数点,测出1、2、3、4、5、6点到O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cm)。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计数点4所代表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_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 (1). AC (2). AD (3). (4). 【解析】【详解】(1)使用打点计时器是需要用电压合适的交流电源;处理纸带时需要用刻度尺,由于打点计时器记录了小车运动时间,因此不需要秒表,不需要天平和重锤。故选:AC.
23、(2)实验操作时,用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故A.D正确。(3)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说明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是0.1秒,则,加速度由逐差法得:,解得:。三计算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共4小题,共31分)19.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3m/s2,则物体在第2秒末的速度大小是多少?2秒内的位移大小是多少米【答案】物体在第2s末的速度为6m/s,2s内的位移为6m【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速度时间关系v=at得物体第2s末的速度v=32m/s=6m/s;根据位移时间关系20.矿井里的升降机,从矿井底部
24、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上升,经5s速度达到8m/s后,又以此速度匀速上升10s,然后匀减速上升,又经10s停在井口求矿井的深度【答案】140m【解析】【详解】设匀加速经过的路程为x1,则匀加速上升的加速度a=m/=1.6m/所以x1=a=1.6m=20m设x2为匀速运动的位移,则x2=vt=810=80m设x3匀减速运动的位移,则x3=t=10m=40m所以位移总和为:X=x1+x2+x3=140m【点睛】画出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因为在v-t图像中,图像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位移,所以矿井深度:h=8=140m本题难度较小,为多过程问题,如果能画出速度时间图像,利用面积求位移较为简单21.从
25、某电视塔塔顶附近的平台处释放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和风的作用,小球自由下落若小球在落地前的最后2s内的位移是80m,则该平台到地面的高度是多少米?,该小球落地时的瞬时速度大小是多大?(取g=10m/s2)【答案】h=125m ;50m/s【解析】【分析】(1)根据位移时间公式表示出最后2s的位移即可求得该平台离地面的高度;(2)根据v2=2gh,即可求得落地时的瞬时速度【详解】(1)设该平台离地面的高度为h,小球落到地面的时间为t,由h=gt2知:h-80=gh=g代入数据得该平台离地面的高度:h=125m(2)由v2=2gh得小球落地速度:v=m/s=50m/s22.甲、乙两车同时从同一地点
26、出发,向同一方向运动,其中甲以8m/s的速度匀速行驶,乙以1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启动,求: (1)经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 (2)两车相距最远的距离是多少? (3)经多长时间乙车追上甲车?【答案】(1)8s ;(2)32(m);(3)16s 【解析】(1)乙车从静止加速,甲车匀速行驶,所以开始乙车速度小于甲车速度,即21,两车间距离越来越大,随着时间的推移,2=1之后,乙车速度大于甲车速度21,两车间距离越来越小,因此,当2=1时,两车间距离最大即有:at1=1,解得:故经过8s两车相距最远;(2)最远距离为:m(3)甲乙两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向同一方向运动,乙车追上甲车时,二者位移相同,设甲车位移S1,乙车位移S2则 S1=S2即1t2=at22解得:t2=16s 点睛:该问题为运动学中的追及问题,关键要研究两个物体之间的关系,抓住相遇时位移相等求出运动时间,知道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间距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