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10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1985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的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说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A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B尽快建立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C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推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计划管理的商品、计划供应的出口商品种类均有大幅度减少,这与市场相关的产品及商品种类不断增多有关,说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A项正确;1992,
2、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时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B、C两项;1997中共十五大明确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排除D项。21992年4月8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人也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本书。这主要是因为该书(C)A确立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B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C引导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D促成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的诞生解析:该书的主要内容是对邓小平南巡讲话进行了概述,阐述社会主义的本质,解决
3、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引导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C项正确;1978年,确立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A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该书的主要内容是对邓小平南巡讲话进行了概述,阐述社会主义的本质,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B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1980年设立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D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3下表“市场”一词在历届中共三中全会报告中出现的频率统计,其中第一次出现高峰的主要原因是(B)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C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经建立 D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解析:注意时间“1993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召开中共十四大,确立了
4、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B项符合题意。A项时间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C项说法本身错误;D项时间是2001年。41992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这表明我国(A)A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强 B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解析:材料信息“1992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说明了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高,故A项
5、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我国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故B项错误;我国是在2008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故C项错误;中国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是在2001年加入世贸,故D项错误。520世纪90年代,外电评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一时期,世界各国可以看到中国(C)A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C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D实现了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解析: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中“20世纪90年代”的时间条件。6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
6、成部分。”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A)A对非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的肯定B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大促进C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D对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正确认识解析: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有经济通过控制力发挥主导作用,从而确立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故A项表述错误;B、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相符。7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和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提出这一“改革方向”的会议是(C)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解析:中国改革开放后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分为三个阶段:
7、第一个阶段:改进的计划经济理论指导下的国有企业扩大自主权的阶段,这个阶段大体上从1979年到1984年;第二个阶段: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和国有企业两权分离的阶段。“两权”指所有权和经营权,这个阶段大体上从1985年到1988年;第三个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和完善的阶段。因此本题选择C项。其他选项时间都不满足。82006年,我国首次将延续50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这主要是因为(C)A改革开放政策的全面实行B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的确立C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D现代企业制度的初步形成解析:国家“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说明国家注重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8、,旨在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故C项符合题意。9钱颖一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如果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导致它增长的基本因素也并不特殊仍然是人类发展的共同规律。”基于这一视角,下图中江苏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是(D) A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C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市场调节与国家调控相结合解析:1992年开始江苏经济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主要由于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时是市场调节与国家调控相结合,D项正确;A项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B项是1957年;C项是1978年。10下图为199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
9、经济成分比重图。该材料反映了(C) A中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质变 B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高C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D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解析:材料数据反映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结构,不能说明中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质变,故A项错误;各种经济成分比重也不能说明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高,故B项错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这是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结果,故C项正确;材料数据也不能体现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故D项错误。111993年我国加大了价格改革力度,放开了大部分钢材及部分统配煤炭的出厂价格;放开了统配水泥的出厂价格;继续放开了粮食购销价格。这
10、些价格调整措施(B)A有利于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 B促进了市场机制的形成发展C推动了外向型经济模式的建立 D实现了商品资源的市场配置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93年我国放开了大部分的钢材、煤炭、粮食的价格,由市场进行调节,这促进了市场机制的形成发展,B项正确;A项夸大了这些价格调整措施的作用,排除;市场不等于外向型经济,C项错误;D项“实现了”过于绝对,排除。12“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这段话可能出
11、自哪个文件(D)A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B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D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解析:材料内容主要涉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A项,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是指导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排除;B项,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进一步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改革中心是增强企业活力,而不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排除;C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1978年邓小平的讲话,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主题报告,没有设计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排除。二、非选择题13
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是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1987年)材料二: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别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1990年)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
13、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请完成:(1)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一包含着怎样的基本思想?(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材料三的思想又有什么发展?这说明了什么问题?(3)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说明邓小平的言论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否一致?为什么?答案:(1)思想:否定以计划与市场作为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准,初步提出用市场方法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2)发展:进一步明确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不在于计划和市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而实现共同富裕。说明: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发展。(3)观点:一致。理
14、由:邓小平这些言论的核心思想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符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策。解析:第(1)问可依据材料一中“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等信息,从“破旧”与“立新”的角度进行归纳。第(2)问中的“发展”可结合材料二、材料三中“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等信息进行概括,“说明的问题”可从邓小平理论不断发展的角度进行思考。第(3)问应准确把握和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髓,进而结合邓小平的具体思想进行判断和阐释。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建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实物分配、低租金的福利性城镇住房制度。当时住房建设统一按国家的基本建设投资计划进行安排,
15、各级政府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住房建设资金的来源主要(90%以上)靠财政拨款,少量靠单位自筹,均需纳入基本建设计划,受基本建设规模控制。住房成为一种福利待遇,甚至其维修也由国家负责。曹幸仁从我国住房制度改革政策的变迁看房产宏观调控材料二:1980年1月,苏星在红旗杂志第二期发表了怎样使住宅问题解决得快些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解决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证住宅是个人消费品,而且依然是商品,私人购房与社会主义公有制并不矛盾。到1985年底,全国已有1 604个城市和300个县镇在进行住房改革的试点工作,共向个人出售了1 095.8万平方米的住宅。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城镇住房的改革变迁材
16、料三:从2005年开始,北京、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房价一路高歌,几年来房价同比月涨幅在10%以上的城市比比皆是当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批租土地,盲目进行大规模拆迁,依靠房地产投资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并通过土地收益、房地产税费来直接填充地方财政,一些不法开发商炒卖地皮,人为抬高房价,“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被一些利益集团演变成畸形的增长模式,老百姓住房供需矛盾突出时,“解决人民住房需求”再次成为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城镇住房的改革变迁(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城市住房制度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成因。(2)材料二表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城市住房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分析近年来我国城市房价上涨的原因。请你就应如何解决城市的住房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1)特点:由国家财政拨款统一计划建设住房;实行低租金的福利性分房制度。成因: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以公有制为特征的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城市的生产、流通乃至居民的住房等都纳入了国家计划。(2)变化:开始实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允许私人购房。原因: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3)原因:地方政府热衷于以房地产开发增加财政收入;不法开发商的人为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