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全国通用)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阅读突破专题三 论述类文本阅读 群文通练四 文人雅扇(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07356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阅读突破专题三 论述类文本阅读 群文通练四 文人雅扇(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全国通用)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阅读突破专题三 论述类文本阅读 群文通练四 文人雅扇(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全国通用)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阅读突破专题三 论述类文本阅读 群文通练四 文人雅扇(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全国通用)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阅读突破专题三 论述类文本阅读 群文通练四 文人雅扇(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全国通用)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阅读突破专题三 论述类文本阅读 群文通练四 文人雅扇(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群文通练四文人雅扇主题解说“青绢扇子足风凉,一任山青并水绿”,从古至今,扇子备受国人喜爱的原因除了作为扇风引凉的器具,更与其雅致精巧、具备抒情寓意的艺术风韵分不开。无数文人墨客喜欢“题扇”“画扇”“赠扇”。扇子作为中国书画创作的重要载体,凝聚了古今工艺美术之精华。制扇匠人在巧料、巧工、巧饰、巧色等技艺中累积的智慧和创造的文明,使人们更深刻地体悟到传统文化的美学意趣。多少年过往,一代代手工艺人用匠心与信念制成的扇子,有了温度,有了风情,有了生命,有了情感,有了厚重独特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形成了一道靓丽的中国风扇文化。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在中国传统社会,扇子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每

2、当夏日,上自王公,下至黎庶,必备扇子。又因古代中国人极具审美情思,即使对普通器物亦加意营造,这就使扇子具有审美色彩,显出艺术特质。所以,除了实用,扇子又有礼仪、审美、身份认同、文化表征等多重功能。古时条件简陋,树叶、毛羽等物是最易获得的制扇材料,所以羽扇出现甚早,文献中有“羽扇之制,起自殷高宗”之说。周王的仪仗中,已有扇篓,用雉鸡之羽制成,意在障尘蔽日,增添帝王威严。后世羽毛的取材,又有孔雀、白鹤、老鹰、大雁、鹳、雕之属。最著名的羽扇用户,自然是诸葛亮。由于小说和戏剧的广泛传播,诸葛亮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得到脸谱化的定型,即三国演义中所云“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执羽扇”。魏晋时期,以羽扇指挥战

3、争的,除了诸葛亮,还有顾荣。西晋末年,陈敏叛乱,占据江东,顾荣手执白羽扇,麾军击败陈敏。又有东晋道士吴猛,即二十四孝中“恣蚊饱血”的那位,拥有神通,曾用白羽扇划水渡江,不假舟楫。用仙鹤等毛羽制成的羽扇,色白质轻,很受文士赏爱。梁简文帝、文学家庾信,唐宋众多文士,如张九龄、李白、白居易、苏轼、陆游、梅尧臣等人,都有相关诗赋,吟咏白羽扇。在古代文学世界中,羽扇常与纶巾、芒鞋相提并论,象征着名士之风流、隐者之高操。如“手持白羽扇,脚步青芒履。闻道鹤书征,临流还洗耳”“羽扇纶巾人入画”“纶巾羽扇五湖间”“羽扇芒鞋尘世外”“纶巾羽扇颠倒,又似竹林狂”“纶巾并羽扇,君有古人风”,不胜枚举。羽扇,可谓建构了

4、中国文人的隐逸世界与高洁人生。明清时期的读书人,审美形象往往是头戴方巾,手摇折扇。学界基本认定,折扇源自日本,北宋时期经朝鲜传入中国。宋元时期,偶见使用折扇的记载,至明代永乐年间,统治者大行推广,折扇流布天下。小小的折扇,承载了东亚三国文化交往的史实。折扇又称聚头扇、撒扇,用竹木与纸张制成,收放自如,携带方便,更兼适合写字作画,可以彰显学养才情,因此为读书人所喜,市场很大。文人好扇,遂将其美化、雅化,除了扇面上的书画,还有那附着的扇骨、扇坠、扇囊、扇盒,都极讲究,成为文玩古董。红楼梦中的石呆子,藏有几把旧扇,材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上面有古人写画真迹,石呆子爱之如命。后来,这些扇子却被贾

5、赦夺去,搞得呆子自尽而死。民国时期的笔记里也常有记载,琉璃厂的古董铺里,将折扇与笔墨纸砚一同售卖,其中不乏制扇名家的作品。17、18世纪,中国折扇远销西欧,深受上层社会的欢迎,富丽精工的折扇成为其标示自我身份和贵族品位的象征。安格尔画中的法国贵妇人,就常常手持折扇。折扇,又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载体。现代社会,扇子早已不是日常必需,但其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记忆,依然值得我们咀嚼回味。(选自李修建扇子的生活美学意蕴,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扇子与民众的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每到夏天,扇子是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必备之物。B扇子具有审美色彩和艺术特质,

6、寄寓着审美情思,使古代中国人对其刻意营造,久而久之形成了扇子文化。C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扇子除了具有实用功能之外,还具有礼仪、审美、身份认同、文化表征等多重功能。D在古代文学世界中,羽扇象征着名士之风流、隐者之高操,可谓建构了中国文人的隐逸世界与高洁人生。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论证羽扇在扇子家族中出现最早的依据是:古时人们的生活条件十分简陋,树叶、毛羽等物是最易获得的制扇材料。B文章引用张九龄、李白、白居易、苏轼、梅尧臣等人都有吟咏白羽扇相关诗赋的史实,论证羽扇备受唐宋时期文人雅士赏爱的观点。C文中阐释折扇收放自如,便于携带,适合写字作画,可以显示持扇人的学养才情等

7、特点,证明了折扇深受读书人喜爱的观点。D文中以安格尔画中的法国贵妇人常手持折扇为例,论证了当时中国折扇已远销西欧,并成为标示身份和贵族品位象征的史实。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折扇在北宋时由日本经朝鲜传入中国,至明朝时,折扇广为使用。“头戴方巾,手摇折扇”成为明清时读书人的审美形象。B文人喜欢扇子,便对扇子进行美化、雅化,不但在扇面上写字作画,还增加了一些极讲究的附着物,使扇子成为文玩古董。C诸葛亮曾用羽扇指挥战争,他是最著名的羽扇用户。在诸葛亮的影响下,西晋顾荣、东晋吴猛,都曾有过一段关于羽扇的故事。D在现代社会中,扇子虽然已经不像古代社会那般为日常生活所必需,但是,它所承

8、载的历史与文化,依然值得人们回味。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扇子作为实用器物产生,却被逐渐赋予了深层次的象征含义。从统治者在重重“障扇”下出行,到读书人借“便面”遮面;从汉宫妇人托纨扇抒弃妇之情,到魏晋名士持麈尾扇谈经书之义自古被文人笔墨着重记叙的扇子,其实都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缺少联系。然而,在宋代商业活动繁荣、市民文化兴起等种种历史大趋势的影响下,扇子第一次作为日用品受到了关注。在南宋遗民的笔下,林林总总可发现专卖扇牌的、专卖扇柄的、专卖折叠扇或团扇的各色商铺这些悄然花样翻新的商品也许昭示着在温暖的江南,扇子受到了更大的欢迎。那么这些商店中的扇子是怎样一番模样、又反映了普通百姓的何

9、等观念?展开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持扇的人物形象屡屡出现,他们手中拿的大抵是竹扇纸扇一类。这样的材质称不上奢靡,似乎与时人连饮酒都要全套银器的性子不符,但贵在轻便、又有其他材质无可比拟的天然意趣。妇人的扇子则往往施加装饰,在绢面扇子上以逸笔勾画花草虫鸟,成为所谓“画扇”。然而,市井中的宋人并不喜新厌旧。比起奢靡的王孙贵族,百姓们总是务实的。当扇子坏了,还有那些走街串巷、以修扇子为业的匠人,用如今的我们已不能得知的技艺,将破损变为缺陷之美。不论装饰如何、工艺如何,宋人所使用的各式扇子在形制上大抵还是团扇,这也是自汉代班婕妤团扇诗起就萌发的传统。然而,两宋的街头,一股源自异邦的新风已悄然暗度,带来时

10、人眼中尚且陌生的折扇。根据宋史记载,早至端拱年间,二十余把折扇就作为礼物,被日本使臣进奉给宋太宗。之后,在北宋最为繁华的商业中心相国寺里,也出现了进口自日本的高级折扇。扇面上一改本土“画扇”上的花鸟图案,绘以清远萧瑟的山水,意境独绝。作为舶来品的折扇并未能在北宋民间流行开来。不过,在南宋这种情况可能有所改观。在梦粱录中,吴自牧记载了都城中的铺席,其中就有“周家折叠扇铺”一项。也许当时的匠人吸收了折扇的形式,仿制出了汉地的版本,并且成品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以至于有独立的铺席专门经营。同时,南宋人周密在其癸辛杂识中也提到了自己对“倭人之扇”的看法。不同于北宋前辈们的赞叹之情,他批评日本折扇“或作不肖

11、之画于其上”。从“中国之善画者或不能也”到“作不肖之画于其上”,这样的转变,是不是又暗示了中国匠人贩卖的仿制品,精致程度已出于发源地之上呢?小市民的扇面一挥一摇,不只驱散了江南的酷暑,更让礼仪伦理赋予的繁缛深意褪去。持一把图案灵动的画扇,或带着异国风情的折扇,能为寻常的路途增添几分清凉与情趣。扇子花样翻新,始终不变的是对美的追求。更难得的,是有生长于斯的文人将这些风貌,用始于宋的视角与风情,一一记叙下来。(摘编自李怡淙掌中暗度故城风宋人生活中的扇子)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扇子产生后逐渐被赋予象征含义,从统治者到读书人,从汉宫妇人到魏晋名士,他们有关扇子的故事,其实与

12、普通百姓的生活缺少联系。B在商业活动繁荣、市民文化兴起等历史大趋势的影响下,扇子第一次作为日用品在宋代受到了普遍关注。C在宋代,有卖扇子的各色商铺,其中的商品花样翻新。这说明在温暖的江南,扇子受到了更大的欢迎。D宋人的扇子多为纸扇竹扇,轻便又有天然意趣;妇人的扇子常用花草虫鱼装饰,成为所谓“画扇”,宋人的喜新厌旧可见一斑。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段从扇子的演化历史谈起,指出扇子从实用器物到被赋予象征含义,从古代说到宋代,引出论述的话题。B第段将团扇与折扇进行对比论述,指出折扇在装饰工艺上更加精巧,更加受到人们的欢迎。C第段以南宋人在梦粱录和癸辛杂识中的记载为例,说明折

13、扇在南宋的流行情况。D文章论述层层递进,介绍了扇子的产生、发展,同时表明贯穿扇子发展变化的是人们对美的永恒追求。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也许是南宋匠人的模仿与借鉴,折扇受到了人们的欢迎,甚至有独立的铺席专门经营,这说明折扇在民间开始流行。B“作不肖之画于其上”“中国之善画者或不能也”这些评论,既是对日本折扇的批评,也是对中国匠人仿制品精致程度的肯定。C从团扇到折扇,工艺上和装饰上越来越讲究,从学习借鉴到不断改进,说明创新在发展超越中的重要性。D扇子花样翻新、图案灵动,在一挥一摇之间,驱散了江南的酷暑,从而也削减了礼仪伦理赋予的繁缛深意。答案精析1B因果倒置。原文第一段的相关

14、表述为“又因古代中国人极具审美情思,即使对普通器物亦加意营造,这就使扇子具有审美色彩,显出艺术特质”。2A“论证羽扇在扇子家族中出现最早”观点不当,原文第二段的表述为“羽扇出现甚早”。3C“在诸葛亮的影响下”无中生有,于文无据。4AB项“扇子第一次作为日用品在宋代受到了普遍关注”错,原文第段为“扇子第一次作为日用品受到了关注”。C项“在宋代”错,原文第段为“在南宋遗民的笔下”,不是“在宋代”;“扇子受到了更大的欢迎”错,原文第段为“也许昭示着在温暖的江南,扇子受到了更大的欢迎”。D项“宋人的喜新厌旧可见一斑”错,原文第段为“市井中的宋人并不喜新厌旧”。5B第段“将团扇与折扇进行对比论述”错,这一段没有将团扇与折扇进行对比论述。6D因果关系错误,原文是递进关系。原文最后一段为“小市民的扇面一挥一摇,不只驱散了江南的酷暑,更让礼仪伦理赋予的繁缛深意褪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