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一课时分层作业:4-2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06940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一课时分层作业:4-2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一课时分层作业:4-2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一课时分层作业:4-2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一课时分层作业:4-2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一课时分层作业:4-2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一课时分层作业:4-2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一课时分层作业:4-2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一课时分层作业:4-2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一课时分层作业:4-2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一课时分层作业:4-2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一课时分层作业:4-2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一课时分层作业:4-2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时分层作业十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20分钟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近现代时期中国共产党非常注意研究国情,依据社会主要矛盾进行决策,但有时也出现过重大失误。下列属于重大失误的一项是()A.与国民党进行第一次合作B.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进行三大改造D.发动“文化大革命”【解析】选D。“文化大革命”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是对当时阶级斗争形势的错误估计,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故选D。2.某省委大楼外曾出现过一副“赠省委

2、诸公”对联:“歧路亡羊,滑下去,便是修正主义烂泥坑;悬崖鞍马,改过来,还算无产阶级当权派。”此场景应该出现在()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B.三大改造时期C.“大跃进”运动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解析】选D。根据题干中“修正主义”“无产阶级当权派”可知这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左”倾错误的体现,符合题意的是D。3.右面是北京王府井大街“四联”理发馆的场景图。图中对联的上联是“剪刀不留情专截牛仔裤”,下联是“推子要革命去你阿飞头”,横批“兴无灭资”。这体现出()A.三大改造开始进行B.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C.阶级斗争影响社会生活D.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开始【解析】选C。根据材料“推子要革命”“兴无灭

3、资”可知“文化大革命”时期夸大了阶级斗争,反映了政治环境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因此C说法正确,A说法错误;B说法错在“民主与法制”,D说法错在“政治体制改革”,材料信息均没有涉及,排除。4.“十年文革不讲法制,这个教训是极其深刻的”,1980年邓小平提议修改宪法。1982年12月,全国人大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学者称“八二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迄今为止最好的一部宪法”。该学者的评价主要是基于“八二宪法”()A.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性质完全一致B.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C.为改革与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D.标志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解析】选C。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4、政策,新时期经济建设需要法律保驾护航,为此对1954年宪法进行修订,产生了修订的1982年宪法,故C正确;“八二宪法”属于社会主义性质宪法,而共同纲领只是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性质完全一致”表述错误,故A错误;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是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故C错误;标志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故D错误。5.“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第一款,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下来”的是()A.1982年宪法B.1954年宪法C.1999年宪法修正案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解析】选C。1999年3月

5、,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第一款,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C符合题意。6.“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拆掉干群之间墙,架起沟通连心桥。”这种现象描述的是什么制度()A.农村基层民主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析】选A。由材料“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拆掉干群之间墙,架起沟通连心桥”可知,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农村的表现,故答案选A。二、非选择题(16分)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110年时间里

6、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做主的权利。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材料二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俞可平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

7、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前30年搭建的“基本的制度框架”有哪些?改革开放30年实现的“民主增量”又有哪些具体表现?(12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民主政治建设。第(1)题根据材料直接概括。第(2)题第一问“基本的制度框架”结合新中国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回答;第二问“民主增量”结合新时期民主法治的发展完善回答。答案:(1)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2)“基本的制度框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主增量”:1982年修订宪法;1997年提出了依法治国、建

8、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于1999年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5分)1.有学者评价20世纪中国的某次历史事件时说“革命成了作恶外衣”。以下口号能体现“作恶外衣”的是()A.“消灭一切封建剥削”B.“有衣同穿,有饭同食”C.“造反有理,革命无罪”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解析】选C。根据“革命成了作恶外衣”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题意反映了打着革命的旗号却做了性质恶劣的行为。“造反有理,革命无罪”是“文化大革命”中的口号,打着革命的旗号却犯了“左”倾主义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

9、。2.1979年,负责修订逮捕拘留条例的彭真特别强调,要将“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住宅不受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非经人民法院决定或者人民检察院批准不受逮捕”写进条例。这一要求()A.说明新中国法律体系已形成B.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C.表明人民民主实现了法制化D.反映了人民的权利无法保障【解析】选B。“文化大革命”时期,革命委员会代替了法院的职责,“非经人民法院决定或者人民检察院批准不受逮捕”主要是针对“文化大革命”时期司法遭到破坏的特点进行修改,B正确。3.“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大民主”,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反右运动,盛行于“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时期。并曾于1

10、975年写入宪法,在1980年被断然取消。这一过程体现了党和政府()A.对民主法制的理解渐趋理性B.对生产关系有了新的定位C.开始重点关注民主法制建设D.工作重心由政治转向经济【解析】选A。从政府对待“大民主”的态度来看,党和政府虽然在一定时期出现过一定的判断失误,但是终归逐渐成熟,所以本题选择A。题干与生产关系无关,B错误;党和政府从一开始就很重视民主法制建设,排除C;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4.1978年邓小平谈道:“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该谈话的目的是()A.增强人民群众

11、的法制观念B.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C.加速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D.根本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解析】选C。 “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显然是民主法制极为不健全的表现,因此要完善民主法制,故C正确。【补偿训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这次会议上()A.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B.及时把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C.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D.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解析】选B。根据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停

12、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故B正确。5.某学者指出:世界各国宪法无不是为应对其面临的“麻烦问题”而制定与变迁,美国宪法最为典型,中国宪法亦是如此。中国1982年宪法制定时面临的“麻烦问题”是()A.稳定秩序,推进改革B.摆脱束缚,实现转折C.突破瓶颈,体制转型D.深化改革,全面小康【解析】选A。根据材料时间“1982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2年中国正在进行改革开放,故中国1982年宪法制定时面临的“麻烦问题”是稳定秩序,推进改革,故A正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逐渐摆脱“左”倾错误的束缚,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排除B。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

13、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进入21世纪,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排除D。6.(2020洛阳高一检测)全国人大于1982年全面修改了宪法,截至2018年已通过四次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及常务委员会制定了200多件现行有效法律,地方人大及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这反映出我国()A.积极推进法制建设B.地方法规是宪法内容的增加C.法制思想深入人心D.地方人大有权制定法律【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多次修订宪法,制定地方法规等,体现了我国积极推进法制建设,A正确;地方法规和宪法地位不同,B表述错误;C与题干无关,排除

14、;D表述错误,地方人大无权制定法律,排除。7.1987年,全国人大通过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从法律上肯定了村民委员会是一个群众的民主自治制度。改革开放十多年以后,党和国家重新制定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工业企业法等法规,对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性质和工作方式做了进一步的肯定,据此可知,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A.落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工作重心由经济转向政治C.扩大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范畴D.积极拓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解析】选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暂行条例工业企业法等法规的制定是不断完善基层民主制度的表现,故D正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暂行条例工业企业法等法规不是人

15、民代表大会制度,故A错误;改革开放后,工作重心一直在经济领域,故B错误;基层民主制度同样属于社会主义民主范畴,故C错误。【补偿训练】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改革开放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民主增量”最重要的表现是()A.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D.健全法制,确立“依法治国”的方略【解析】选D。“民主增量”的含义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走上改革之路,拨乱反正,建立和健全法律法规

16、,促进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最终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略,故D正确;A、B是“民主存量”,C“一国两制”属于国家统一问题,与“民主增量”无关。二、非选择题(15分)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人民内部矛盾不是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民主方法来解决从而混淆了国体民主和政体民主,把精力过多地集中在国体民主上而忽视了本应是重点的政体民主建设。与此相适应,党的治国方略、方式就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以上三方面交织在一起,相互强化,最

17、终导致“文化大革命”悲剧。宋新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材料二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1)据材料一,指出“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作者认为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是什么?(5分)(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创立的哪一制度?该制度有何特点?(4分)(3)综合上述材料,从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发展过程中你可以得到

18、什么认识?(6分)【解析】第(1)题由材料一“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把精力过多地集中在国体民主上而忽视了本应是重点的政体民主建设”“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等信息可知破坏的原因;由材料一“党的治国方略、方式就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可知主要策略。第(2)题由“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可知制度是村民自治制度并分析特点。第(3)题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曲折历程可见民主政治建设的长期性,根据唯物主义论的观点可知民主政治建设应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答案:(1)原因:没有准确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忽视政体民主建设;仅依靠“政策治国”。策略:依法治国。(2)制度:村民自治制度。特点:广泛性、直接选举等。(3)认识:民主政治建设的长期性;民主政治建设应依据国情;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等。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