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年高考前30天三轮专题提分必练绝密专题之三十二语言基础知识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仗义执言出奇不意谥号(sh) 间不容发(jin)B融会贯通 莫衷一是糟粕(b) 猝不及防(c)C良辰美景 风靡一时档案(dng) 自怨自艾(y)D山青水秀 大是大非盥洗(kun) 舐犊情深(sh)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全民造句运动”产生了不少新鲜的语体。2010年7月,“凡客体”问世;10月,“羊羔体”出现;年底,有了“葛优体”、“见与不见体”。2011年伊始,丹丹体又纷至沓来。B重庆的夜景享誉四海,每当夜幕
2、降临,两江四岸灯火辉煌,令人叹为观止。C我们这些即将高中毕业的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为“五个重庆”建设奉献青春与热血。D作为NBA最有价值球员的科比在这场比赛中却不在状态,进攻和防守都差强人意,让人一头雾水。2012二轮精品提分必练村庄和小镇散落其间,到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东一堆西一堆的沙丘散布在宽阔的河谷里,如同一个个令人头疼却又无奈的脓包。很多村子里还保留了许多刷了白灰的土坯老房子,低矮而狭小,简洁而朴素,一如“西藏”在人心里的印象。一块块田地铺在河谷里,田埂上高大的柳树一排排纵横林立,为这些珍贵脆弱的耕地防风固沙。山上的灌木更少了,山坡上薄薄地覆盖着一层干黄的草皮。宗教建筑已经遍地皆
3、是了,不经意间寺庙的鲜艳红墙就鹤立鸡群般从灰白、低矮的藏式民居里脱颖而出,以极大的反差显示出了自己地位的尊崇。ABC D二、(25分)5按要求写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0分) (1)明明如月,_?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曹操短歌行)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_,_”,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的气魄。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用“_,_”作过渡,由现实进入梦境。(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苏轼赤壁赋中“_,_”,用比拟手法借箫声写愁情。陆游在书愤中写到:“_,_。”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感慨。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点绛唇越山见梅吴文英春未
4、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瘦还如许,晚色天寒处。无限新愁,难对风前语。行人去,暗消春素,横笛空山暮。【注】 吴文英,南宋词人。一生未第。横笛:笛曲中有梅花落,此处暗指梅花凋落。(1)这首词借梅的形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4分)答:_(2)有人认为这首词表现出吴词“清疏空灵”的特色,请联系结尾“行人去,暗消春素,横笛空山暮”所表现的意境来谈一谈。(4分)答:_7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2个字)(3分)2011年2月16日,北京出台房地产“限购令”:对无法提供本市有效暂住证和连续5年(含)以上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纳税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在本市向其售房。此前北京市小客车
5、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实施细则中也有规定,持有北京工作居住证的外地人以及在京纳税5年以上且有纳税证明的外地人才有摇号资格。专家王振宇认为,“以户籍为标准将人群加以区分,分别给予授权和准入,是行政调控的下下之策,且已到了违宪程度,构成了户籍歧视”。王振宇向国务院提交对上述两部规定的审查建议,他说,关于非京籍人员购车、买车的限制与禁止性的规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规定相违背,也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相关规定。8.下图是2011年“水是生命”国际大学生海报比赛的金奖作品。全幅作品呈现浅棕色,这是沙漠的颜色;图幅上端有一浅摊水域,周围围满了各种生物:袋鼠、麋
6、鹿、仙鹤乃至人类。请你写出这幅海报的创意。(4分)2012二轮精品提分必练答:_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论美的欣赏的普遍性对于是否存在美的欣赏的普遍性的问题,回答是肯定的。所有人都喜欢美的事物,不同文化中的人们有一些共同的审美偏爱。美的欣赏的普遍性可以列举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与风景和人体有关。所有人都喜欢草原景观,这种景观偏好的一致性,超越了文化差异和特定的阶层差异。就人体来说,身材匀称、面容姣好通常会被认为是美的。第二种类型是对整体自相似形式的欣赏,如葵花籽的排列,海螺壳的构造。在黄金分割比中,我们能发现典型的整体自相似性。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协调关系,对于我们对美的
7、欣赏是决定性的,因此所有人都喜欢具有黄金分割比的形式。第三种类型是对惊人的美的艺术作品的欣赏。这种欣赏的普遍性与非凡的艺术作品有关。泰姬陵、蒙娜丽莎或者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让不管具有何种文化背景的人们都为之着迷。当我们将风景或者人体作为美来感受的时候,这种感知依赖某种神经模式的高度局部化的激活;当我们将整体自相似形式作为美来感受的时候,相邻皮质区的共振产生更加深远的皮质并行激活;对那些伟大的、惊人的美的艺术作品的经验,依赖我们整个美的欣赏和认识构造的整体激活。这三种类型都意味着审美实际上就是大脑愉快,但神经刺激的范围有所不同,而经验的质量也有显著的差异。在局部刺激中,我们经验到吸引力;在并行刺
8、激中,我们经验到意味深长的愉快;在整体刺激中,我们经验到惊人的美。对风景和人体的偏好之所以是普遍的,是因为它们都起源于选择效应,这种效应对智人的基因组产生影响,它们先于任何文化区分,这就是它们一直传到我们这里,在今天仍然保持普遍性的原因。这种类型的美是在人类原始文化时期确立起来的,是人类特有的,它明显朝生殖和生态方向发展,因此,在美学范围中,我们也可以说它是善的体现。对于整体自相似形式的审美偏爱,也是在系统发生过程中发展和选择出来的。它在今天的普遍性,来源于相应基因结构的永久性。这种类型的美是在动物的认识发展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有一个比人类更早的来源。这种类型的美的作用存在于认识领域。在美学领域
9、中,我们可以说它是真的体现。最后,我们在对伟大的美的着迷上体现出来的普遍性,很可能扎根于皮质的构造之中。由于这种构造在所有人中都是完全一样的,不管我们具有怎样的文化背景,我们都具备感知这种美的能力,因此这种类型的美的欣赏感知也是普遍的。这种类型极有可能是在人类文化时期才开始发展起来的,也就是在最近4万年中发展起来的,它在这三种类型中最为晚近。这种伟大的美,独立于任何生物的或者认识的利益,释放出无目的的神经烟火。就这种意义上来说,只有在这种类型的美中,我们才真正地进入了纯粹的美的领域,这是一个为美而美的领域。因此,在美学领域中,这种美是美本身的体现。(选自光明日报2011年3月22日,有删改)9
10、对“美的欣赏的普遍性”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它是不同文化中的人们超越了文化差异而产生的一些共同的审美偏爱。B它表现为所有的人都喜欢草原景观、美的人体、整体自相似形式和艺术作品。C它的每一种类型都能使人经验到吸引力、意味深长的愉快以及惊人的美。D它独立于任何生物的或者认识的利益,是为美而美。10对“美的欣赏的普遍性”的三种类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神经刺激范围和经验质量方面,三种类型是渐次增大和加强的,但实际上都是大脑愉快。B在产生时间方面,“整体自相似形式”类型最早,“风景和人体”类型次之,“非凡艺术作品”类型最晚。C在起源方面,审美普遍性的三种类型都起源于选择效应
11、对基因的影响,而扎根于人体皮质的构造之中。D在美学领域中,三种类型分别是善、真、美的体现,而只有在“非凡艺术作品”类型中的美才能令人进入纯粹的美的领域。1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共同的审美偏爱证明了存在美的欣赏的普遍性,即所有人都喜欢相同的美的事物。B三种类型的审美偏爱都是在认识发展过程中确立的,都有赖于神经刺激。C不管我们具有怎样的文化背景,都能感知非凡艺术作品的美,所以皮质构造在所有人中都是完全一样的。D在美学领域中,伟大的艺术作品的美是美本身的体现,而其他两种美的普遍类型都不是真正的美。2012年高考前30天三轮专题提分必练绝密专题之三十二1C【解析】 A项,出其不意;B项
12、,粕(p);D项,山清水秀,盥(gun)。2B【解析】 A项,纷至沓来:纷纷到来,用在群体事物上,不能用在个体事物上。C项,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形容十七八岁的中学生(还有男的)就不对了。D项,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表示的是肯定,与句意不符。3D【解析】 A项,“市场”与“滞销”搭配不当,应去掉“市场”;B项,语序不当,应为“国家安全范围不仅取决于本土治理,还取决于主权所不及的海洋和贸易区域的秩序”;C项,前后没有转折关系,“但是”赘余。4D【解析】 注意作者观察景物的角度和顺序,由上到下,由面及点。作者站在布达拉山从上往下看,当然首先看到的是从“山上”到“山坡”的景色,即,
13、然后是凸起在田地上的“沙丘”,即,再是沙丘下的“田地”,即;写田地上的村庄和建筑,其中句是总写,句写民居,句写散在民居中耀眼的宗教建筑。5(1)何时可掇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2)茕茕孑立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每空1分,共10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6(1)这首词通过描写在凄寒的暮色中的一株瘦削的素梅,(2分),表达了作者仕途坎坷,无人赏识,内心愁苦、凄凉、孤寂的情感。(2分)(2)末尾三句写行人离去,梅花凋落,悠扬的笛声在山中回荡。(2分)营造了凄清、悠远的意境,给人以无限遐想,表现出“清疏空灵”的特点。(2分)【诗歌赏析】这首点绛唇着力之处既
14、不在句法章法的光彩夺目,亦不在刻意追险求奇,一字一句皆出自天然。只是由于其立意之高、取径之远,使得这首词读来颇具灵性,处处流露出真实性情,体现了梦窗词“清疏空灵”的本色。 “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起二语,从侧面着笔,所感甚大。春天还未到来时,人们自然不会携酒探春,更不会到这万壑千岩深处来。“千岩”,点题越山。时梦窗寓居会稽(今浙江绍兴),常游稽山,赏梅对雪,颇多词作。次句点出“酒”字,便流露微讽之意。“瘦还如许,晚色天寒处”点题“见梅”。 “瘦”,咏梅常语。此词谓“瘦还如许”,可见词人已非初次在此见梅。四字包含着无限轻怜细惜之意。作者在词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梅花,仿佛一位超凡脱俗的女
15、郎,在千岩路畔,日暮天寒,悄立盈盈,满怀幽思。 过片二句,更推深一步。“无限新愁,难对风前语。”这新愁,到底是词人见到梅花后产生的愁绪呢,还是说梅花在寂寞无主的环境中如此幽愁?在寒风吹拂下,相对更无一语。那是因为怕它化作千万片缤纷的落英,当然,更怕的还是才得相逢,离别之情尚未诉完又要别去。纵有无限的新愁旧绪,彼此也无法互倾心愫。古人咏花,多用“解语”故事,此词中活用又反用此意,尤觉婉曲动人。末三句转笔换意,“行人去,暗消春素,横笛空山暮。”这也是“无限新愁”的注脚。借咏花而注入人事,可说已达到一种出神入化的浑融境界。仔细品味个中情景,词人所眷恋的女郎的形象,已是呼之欲出。“春素”,指洁白的梅花,这里借喻女子素洁的形体。“暗消春素”,写梅花在春日里悄无声息地凋残,也喻女子为离愁而暗暗消减了容姿。咏梅诗词,多用闻笛故事。因为笛曲中有梅花落曲,听到声声横笛回荡在空山暮色之中,自然就联想到梅花的零落了。此词末三句所表现的是离索之思,蹉跎之恨,而又写得这样温婉浑厚,含蕴不尽,如同空山中回响的笛声,余音袅袅,给人们留下了充分思索的余地。2012二轮精品提分必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