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跟踪检测(九) 劝 学一、文言基础专练1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以为轮B君子生非异也C吾尝跂而望矣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解析:选CA项,“”通“煣”。B项,“生”通“性”。D项,“有”通“又”。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其曲中规 中:合乎B声非加疾也 疾:快C金石可镂 镂:雕刻D风雨兴焉 兴:起解析:选B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3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选AA项,均为介词,从。B项,助词,表陈述语气/疑问代词,何、哪里。C项,代词,的人/助词,表停顿。D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2、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C用心一也D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解析:选DA项,“日”,名词作状语。B项,“上”“下”名词作状语。C项,“一”,数词用作形容词。5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微斯人,吾谁与归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甚矣,汝之不惠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解析:选DD项和例句均为定语后置。A项,宾语前置句,应为“吾与谁归”。B项,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水寒”。C项,主谓倒装句,应为“汝之不惠,甚矣”。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劝学中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3、2)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荀子在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这个句子是:“,。”(3)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名句,而劝学中则用“风雨”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这个句子是:“,。”答案:(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二、阅读理解专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劝学(节选)荀子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
4、;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傲,非也;,非也;君子如向矣。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注数:术,即方法、途径,这里引申为“科目”。没:同“
5、殁”,死亡。大分:大的原则、界限。箸:通“著”,显明。蠕:微动。傲:浮躁。:形容言语繁碎。向:通“响”,回音。方:仿效。精读设计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1)其义则始乎为士义:意义士:读书人(2)礼之敬文也 敬文:肃静而有文饰(3)乐之中和也 中和:中正而又和谐(4)周于世矣 周:通晓2.解释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1)其数则始乎诵经 其:代词,代指学习(2)学至乎没而后止也 而:连词,表承接,然后(3)今之学者为人 为:介词,为了3.指出下面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春秋约而不速 速: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速4.分析下列文言句式类型并翻译。(1)故书者,政事之纪也。句式:判断句式(“者,
6、也”表判断)译文:所以说,尚书是政事的记载。(2)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句式:固定句式(“之谓”译为“这就叫啊”)译文:这可以叫作达到了道德的顶点啊。(3)学莫便乎近其人。句式:状语后置句(“乎近其人”作“便”的状语,后置了)译文:学习没有什么比接近良师益友更便利的了。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B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C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D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解析:选B根据句意和对称,可以对比排除,然后确定B项。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
7、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经,指经书,先秦“六经”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但乐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B“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着重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而后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自此,“君子”一词有了德性。C小人,通常指儒家定义的“君子”的反义词,儒家对小人的定义,指像小孩子那样说翻脸就翻脸,说变脸就变脸,出自孔子“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说。D学者,“学”者,觉也,系指通过学问觉悟之人,即专门从事某种学术体系研究而通达智慧的人。解析:选DD项,学者,指求学的人。9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荀子认为,从学习
8、的科目来说,是有尽头的,但如果从学习的意义来说,人应该终身学习。B学习不应该停留在表面,不是为了向别人炫耀,应该入耳入心,贯彻到行动中,表现在举止上。C在荀子看来,礼是基础,诗书礼乐春秋涵盖了天地之间所有学习的内容。D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接近贤师,这样也就能养成崇高的品德并获得广博的知识,也能通晓世事了。解析:选CC项,“礼是基础”说法不当,原文说“终乎读礼”。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译文: (2)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译文: 参考答案:(1)所以从学习的科目来说,是有尽头的;但如果从学习的意义来说,那么学习是片刻也不能丢
9、的。(2)君子的学习,是用它来完美自己的身心;小人的学习,只是把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参考译文:学习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终结?答案是:从学习的科目来说,是从诵读尚书诗经等经典开始,到阅读礼记为止;从学习的意义来说,是从做一个读书人开始,到成为圣人为止。诚心积累,长期努力,就能深入,学到老死然后才停止。所以从学习的科目来说,是有尽头的;但如果从学习的意义来说,那么学习是片刻也不能丢的。致力于学习,就成为人;放弃学习,就成了禽兽。所以说,尚书是政事的记载;诗经是和谐的音乐所附丽的篇章;礼记是行为规范的要领、具体准则的总纲。所以学到礼记就到头了,这可以叫作达到了道德的顶点。礼记的肃敬
10、而有文饰,乐记的中正而又和谐,诗经尚书的内容渊博,春秋的词意隐微,存在于天地之间的道理都包括在这些典籍中了。君子的学习,有益的东西进入耳中,记在心中,贯彻到全身,表现在举止上。所以他稍微说一句话,稍微动一动,都可以成为别人效法的榜样。小人的学习,只是从耳中听进去,从口中说出来。口、耳之间才不过四寸罢了,怎么能够靠它来完美七尺长的身躯呢?古代的学者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的学者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君子的学习,是用它来完美自己的身心;小人的学习,只是把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所以别人没问就去告诉的叫作急躁,别人问一件事而告诉两件事的叫作唠叨。急躁,是不对的;唠叨,也是不对的;君子回
11、答别人,就像回声应和原声一样。学习没有什么比接近良师益友更便利的了。礼记乐记虽记载了法律制度,却没有详细阐明其中的道理;诗经尚书虽记载了古代的事理,却不能切合今天的实际;春秋文字简约,因而不能使人很快明白其中的道理。效法良师益友并且学习君子的学说,就能培养出崇高的品质,学到广博的知识,通晓天地人间的事理。所以说,学习没有什么比接近良师益友更便利的了。三、语言表达专练11把下面几句话整合成一个长单句,可适当增删词语,也可根据需要变换叙述角度,但不得改变原意,也不能遗漏内容要点。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提出了治理天下
12、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的思想。“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也是他提出的。答: 参考答案: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的老师荀子提出了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该题难点和亮点在“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需要交换叙述角度。)12劝学运用比喻进行说理,有的地方形成了“博喻”。“博喻”是比喻修辞格中的一种铺陈形式,作者为了强调某事物,使之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便从不同的角度多方设喻,形成了一连串的比喻。请写一段运用博喻修辞格的文字。答: 参考答案: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莲花,像海棠叶儿,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说不定你忘记自己在漓江上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