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课堂巩固课后作业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基础训练课 堂 巩 固时间:20分钟知识点一 区域的主要特征1区域是()A一定的地域空间 B人为划分的文化区C经济活动类型的分布区D国家、省、市等行政区域A解析:注意选项 A 为区域的概念,而 B、C、D 三项仅是区域的不同类型。有人以经济地理为主要基础,将中国区域划分为东北、西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七大经济区。据此完成 23 题。2有关地理区域含义的正确叙述是()区域是地理差异的客观反映区域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区域相对于外界有差异,而内部特征完全一致区域特性与其区位没有关系ABCDA解析:区域是指一定的地
2、域空间,其特征表现是地理差异的客观反映,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3区域内部特征具有_性,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明显的_性()A相似 差异 B绝对一致 相似C差异 整体 D地带 非地带A解析: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 45 题。4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B边界有实有虚C属不同层次的区域D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D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图为非洲西部地区的植被分布图,图中四区域是以单一要素(植被)来划分的,属于同一层次的区域;四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过渡区,没有明确的边界;四区域内部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而区域
3、间差异较大。5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C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D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D解析:甲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区,光照和热量条件都非常充足;乙区域为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且季节变化不大;丙区域有著名的尼日尔河,因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故河流的流量变化明显;丁区域为热带雨林气候区,水热充足,土层深厚,但因流水的冲刷和淋失以及植物的吸收,土壤中养分含量较少,肥力较低。19 世纪 50 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 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 年,江苏境内又陆续
4、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据此完成 67 题。6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C解析:黄河夺淮导致淮河入海河道被黄河淤废,淮河不能直接入海,而是经洪泽湖向南流入长江,故在洪泽湖以东地区虽存在南北方向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但秦岭淮河线没有具体的、可参照的地理实体作为划分区域界线的标志。自然地理界线一般具有模糊性特点,是由一种自然地理环境向另一种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带,界线两侧自然环境有差异,但不显著。7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
5、影响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D解析:据材料可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两地区各自内部联系紧密,但两地区之间联系不便,长江对两岸地区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突出。知识点二 区域空间结构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据此完成 810 题。8从总体上看,一个区域大致上可划分为()乡村地域 自然地域 城镇地域 人文地域A B C DB解析:从总体上看,一个区域大致可划分为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9与乡村地域相比,城镇地域的特点是()A范围较大B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C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D是乡村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C解析:与乡村
6、地域相比,城镇地域范围小;城镇地域以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城镇地域会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10从空间分布形式来看,通常情况下,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A点状 B线状和网络状C面状 D岛状D解析:从空间分布形式来看,通常情况下,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农业表现为面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2010 年 7 月 1 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北京市政府关于调整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的请示,同意撤销北京市东城区、崇文区,设立新的北京市东城区;撤销北京市西城区、宣武区,设立新的北京市西城区。据此完成 1112 题。11北京东城
7、区作为一个区域()A其边界是模糊的B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与区域外部没有联系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划分C解析:东城区属于行政区域单位,它的划分以行政区划为指标。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崇文区原为乡村地域,并入东城区后成了城镇地域B西城区没有区域特点,所以并入了宣武区C崇文区与东城区之间没有差异,所以并入了东城区D东城区与西城区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大D解析:北京市中心四区都属于城镇地域,由于社会经济原因进行了合并,北京市第二、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知识点三 区域产业结构读甲、乙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产业结构图,完成 1314 题。13甲为西半球某国,则其
8、可能是()A巴西B墨西哥C美国D英国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国的产业构成中,第三产业的比例最高,第二产业其次,第一产业最低,因而应属于发达国家,题干要求为西半球国家,故选 C。14乙为东半球某国,则其可能是()A日本 B印度C法国 D阿根廷B解析:乙国三次产业的构成,其比例大致相当,各占 1/3 左右,应为发展中国家,题干要求为东半球国家,故选 B。15分析下表,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甲地区城市化水平最低B甲、乙两地区农业经济占有较大的比重C丙地区比乙地区工业相对发达D丁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解析:由表可知,甲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国内生产总值也较高,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的大小关系是第
9、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城市化水平最高;甲、乙两地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有较大的比重;丙地区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均小于乙地区,说明乙地区比丙地区工业发达;与甲、乙、丙地区相比,丁地区第一产业比重大,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下图为我国某省区的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 1617 题。16该省区在 10 年间()A第一产业比重加大B第一、三产业比重大于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比重缩小D第二产业比重大于第三产业D解析:由结构图可以看出,第一产业比重在 10 年中逐步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但仍小于第二产业,故选 D。17该省区最可能是()A吉林 B青
10、海 C广东 D山西C解析:该省产业结构以二、三产业为主,说明经济发达,应为广东省。18读我国产业结构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1)产业结构是指。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有等。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2)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三次产业占的比重,三次产业的比重,三次产业的等。(3)从图中看 1980 年我国产业结构比重由大到小依次是,2004 年我国产业结构比重由大到小依次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产业结构比重发展的趋势将是。国内(地区)生产总值就业内部构成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解析:第(1)题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以及第(2)题产业结构差异的主要表现,可直接调用课本知识回答。第(3)题,先通过读图获取 1980 年和 2004 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的数据,然后分别比较大小;我国产业结构比重发展的趋势遵循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