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课时 近代中外重大改革题号12345选项1.克里米亚战争(又名“克里木战争”)前夕,俄国有识之士指出:“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这说明俄国有识之士强烈要求()A改变现状,走向近代化 B退出帝国主义战争C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D进行社会主义革命2(2013青岛模拟)1881年,俄国沙皇说:“朕的父皇(亚历山大二世)在位时建立了法院,并使他的臣民毫无区别地永远成了自由的人。”此言主要表明农奴制改革()A彻底解放了农奴 B损害农奴主利益C提高
2、农奴的地位 D实现革命的目的3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可见变法失败的原因是()A变法过程过分急于求成B变法内容涉及领域过宽C变法没有推动社会进步D变法主持属于封建皇帝419世纪末,日本建成第一个大型冶金企业八幡制铁所。它的部分资金来自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的赔款,铁矿石来自中国大冶铁矿。它投产第一年生产的钢铁就占日本钢铁产量的53%,钢材产量的82%。据此下列论述正确的有()日本政府大力发展近代企业日本的钢铁行业已经出现垄断日本采取了优
3、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依赖于对外侵略和掠夺 A BC D5(2012北京四城模拟)中华文明史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B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6下列是一幅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下列材料:上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1876年,一位地主说:
4、“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必要性。(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7(2013杭州质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与许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心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一场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百
5、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回顾戊戌重温历史材料三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刘涛中国崛起策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请回答:(1)根据
6、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史学界部分学者将戊戌变法看作是“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的主要表现。(4)综合以上材料,俄、中、日三国近代化的改革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参考答案1解析:本题实际考查了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俄国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国内经济、社会危机,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加剧了社会矛盾,推动了农奴制改革。据此结合材料,本题选A项。答案:A2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臣民毫无区别地永远成了自由的人
7、”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奴制改革在提高农奴的地位时并没有损害农奴主的利益,实质还是维护农奴主的利益,故选C项。答案:C3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失败的因素。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戊戌变法前后历时仅103天,从材料中“诏令184条”可知政令颁发之多,改革者改革之心切。赫德的“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进一步佐证改革进度超出了正常幅度,急于求成,故选A项;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历史发展与社会进步,故排除C项;B项和D项与题干意思不符。答案:A4解析: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根据题干所述内容分析,根据“它的部分资金来自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的赔款,铁矿石来自中国大冶铁矿”说明有
8、政府的支持及依赖于对外侵略与掠夺,正确。“它投产第一年生产的钢铁就占日本钢铁产量的53%,钢材产量的82%”说明正确。在材料中没有涉及相关内容。答案:D5解析:本题考查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它又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励,希望通过政治改革,使中国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激发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
9、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联系“成功之处”的说法,本题应选C项。其他各项没有“成功”。答案:C6解析:第(1)问回顾所学关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背景的知识进行作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出现不同描述的原因应该从发表言论的不同阶级立场去思考,就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第二小问作答时应该先选定观点,再进行论述。选择不同的观点,则论述的角度不同。注意论述和自己所选观点一致。比如选择,则从改革的积极作用作答。选择,则从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角度论述。选择也从改革的积极作用作答。总之,注意论点和论据前后一致,不可以出现前后自我矛盾的现象,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农奴制激化了
10、俄国社会矛盾;农奴制造成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2)描述者的立场不同。若认为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由农奴主实施,农民只能被动接受等角度来回答(若回答农奴制改革“解放”了农民,使农民获得了“自由”,农民对此表示感激也可)。若认为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农民依然受到奴役和剥削,农民对此表示不满等角度回答。若认为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地位,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等角度回答。7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日、俄改革,旨在考查材料解读和综合分析、论证能力。第(1)问要结合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时俄国与西方的政治制度分析。第(2)问要结合维新变法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分析,可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归纳。第(3)问要结合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找出能体现本土化的方面。第(4)问是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西方的脚步”:近代资本主义文明。“旧制度”:沙皇专制制度或农奴制。(2)依据:政治上,提倡君主立宪,触动传统中国政治体制,是政治民主化的有益尝试;思想上,宣扬民权、平等、进化论,起到启蒙作用,影响近代民主革命。(3)主要表现:政治上,宪法赋予天皇拥有绝对权力,形成近代天皇制;文化上,宣扬忠君思想、武士道精神,形成对天皇的神道崇拜。(4)启示:既要顺应历史趋势即时改革,又要与本国国情结合。(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