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2 专题5 考点3 正确断句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05154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2 专题5 考点3 正确断句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2 专题5 考点3 正确断句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2 专题5 考点3 正确断句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2 专题5 考点3 正确断句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2 专题5 考点3 正确断句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2 专题5 考点3 正确断句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2 专题5 考点3 正确断句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2 专题5 考点3 正确断句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2 专题5 考点3 正确断句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2 专题5 考点3 正确断句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2 专题5 考点3 正确断句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2 专题5 考点3 正确断句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2 专题5 考点3 正确断句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2 专题5 考点3 正确断句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2 专题5 考点3 正确断句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2 专题5 考点3 正确断句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2 专题5 考点3 正确断句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2 专题5 考点3 正确断句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2 专题5 考点3 正确断句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2 专题5 考点3 正确断句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2 专题5 考点3 正确断句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53页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2 专题5 考点3 正确断句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53页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2 专题5 考点3 正确断句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53页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2 专题5 考点3 正确断句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53页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2 专题5 考点3 正确断句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53页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2 专题5 考点3 正确断句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53页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2 专题5 考点3 正确断句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53页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2 专题5 考点3 正确断句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53页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2 专题5 考点3 正确断句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53页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2 专题5 考点3 正确断句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53页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2 专题5 考点3 正确断句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53页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2 专题5 考点3 正确断句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53页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2 专题5 考点3 正确断句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53页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2 专题5 考点3 正确断句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53页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2 专题5 考点3 正确断句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53页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2 专题5 考点3 正确断句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53页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2 专题5 考点3 正确断句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53页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2 专题5 考点3 正确断句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53页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2 专题5 考点3 正确断句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53页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2 专题5 考点3 正确断句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53页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2 专题5 考点3 正确断句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53页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2 专题5 考点3 正确断句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53页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2 专题5 考点3 正确断句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53页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2 专题5 考点3 正确断句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53页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2 专题5 考点3 正确断句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53页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2 专题5 考点3 正确断句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53页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2 专题5 考点3 正确断句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53页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2 专题5 考点3 正确断句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53页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2 专题5 考点3 正确断句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53页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2 专题5 考点3 正确断句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53页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2 专题5 考点3 正确断句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53页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2 专题5 考点3 正确断句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53页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2 专题5 考点3 正确断句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析考题以题觅法提考能以题试法考点三 正确断句 (2016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阅读文本见“考点一”“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B.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C.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D.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考生考生答案误区诊断 甲生ABCDB 项,考生没有明确语句中的关键词“身服”(名词,身上穿的衣服)“首服”(名词,头上

2、的服饰)的词义,将它们断开了,显然破坏了句意。(短板一:不明关键词的词性和词义)乙生ABCDC 项,考生在解题时,没有注意到“掩形御寒”这一短语的结构特点,“掩形御寒”是说衣服的功能,二者为并列,不宜断开。同时“冠”和“衣”也是对称的,“衣”后面不宜断开。(短板二:不明对称短语)丙生ABCDD 项,考生没有通读语段,从整体上进行断句,只是机械地对选项进行断句。将“冠足以修敬”和“衣足以掩形御寒”以及“身服不杂彩”和“首服不镂刻”的整体性破坏。(短板三:不明对称句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进行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解答断句题时,先要通读语段,把握主要大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标志词或

3、对称句式进行断句。“冠足以修敬”与“衣足以掩形御寒”结构相似,“不务其饰”与“不务其美”结构相同,“身服不杂彩”与“首服不镂刻”结构相同,由此可知应选 A 项。文言断句“6 法”1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了解了这些情况,在解答断句题时,应通读语段,找出语句中关键性的词语(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以及句中关联词)。文言文中,“夫、惟、盖”等发语词经常出现在句首,“也、矣、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末,“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根据这些特点,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

4、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如(2015广东卷第7题C项)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解析】解答此题时,要注意语段中的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如语句中的虚词“矣”,作为语气词,一般出现在句末,即可判定“用矣”后面要断开。2找对称,定句读(对应“短板二、三”)古人写文章,十分讲究对仗工整,讲究对应,讲究互相照应。掌握这些情况,就把握了断句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在解答文言断句时,通读语段,要注意文言语句结构的对称性,然后根据文言句式的对称性进行初步的断句,可用排除法,最后根据具体的语境和一些文言断句技巧进行断句即可。如(2015山东卷第

5、 11 题 D 项)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解析】解答此题时,通读语段,不难发现语段中四个短语“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它们具有一定的对称性,同时在语意上是并列的,以此为突破口进行断句,即可判定“卜吉/日”中不应断开。3找名代,定句读(对应“短板一”)在解答文言断句题时,断句时要先找出名词、代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然后再考虑什么人,为什么,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效果。以此为突破口,断句就比较容易了。如(2016全国甲卷第 4 题 D 项)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

6、恐喝勋贵/簧鼓朝绅/【解析】首先通读语句,了解大意。然后找出句子中的名词,以此为突破口进行断句。由语境来看,名词“承宪妻”,在此做主语,应与前面断开。4抓动词,定句读 文言句式中,一般为主谓结构,有时主语常省略。分析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语和宾语,然后再断句就容易了。如(2016全国乙卷第4题A项)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解析】解答此题时,可以分析动词和附近名词的关系,从动词和名词的关系来看,动词“亡”后带名词“物”作宾语,所以“物”后断开。5辨句式,定句读 文言文中

7、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比如:“不亦乎”“独欤”等是反问句式,“为所”“见于”等是被动句式,“者,也”是判断句式,还有“如何”是固定句式。如(2016天津卷第 10 题 A 项)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解析】通读语段,仔细辨识文言文中的句式特点,不难发现反问句式“独欤”,它表示语气强烈的反问,应该在“独”前断开。6据修辞,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讲究语言工整,因此多用对偶、排比、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匀称,富有节奏感,四六句较多,这是文言文在语言上的一大特点。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就可以凭借句子的对称、节奏等进行断句。如(2

8、014湖南卷第 7 题 A 项)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解析】通读语段,不难发现该语段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穷而在下”和“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是一组比喻句,中间应该断开。专 项 练找虚词,定句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自仲尼之亡,六经之道,遂散而不可解。盖其患在于责其义之太深而求其法之太切夫六经之道惟其近于人情是以久传而不废而世之迂学乃皆曲为之说虽其义之不至于此者必强牵合以为如此故其论委曲而莫通也。(选自苏轼文集诗论)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盖其患在于责其义之

9、太深/而求其法之太切/夫六经之道惟/其近于人情/是以久传而不废/而世之迂学乃皆曲/为之说/虽其义之不至于此者/必强牵合/以为如此故其论委曲而莫通也B盖其患在于责其义之太深/而求其法之太切/夫六经之道/惟其近于人情/是以久传而不废/而世之迂学/乃皆曲为之说/虽其义之不至于此者/必强牵合以为如此/故其论委曲而莫通也C盖其患在于责/其义之太深/而求其法之太切夫/六经之道/惟其近于人情/是以久传而不废/而世之迂学/乃皆曲为之说/虽其义之不至于此者/必强牵合/以为如此故其论委曲而莫通也D盖其患在于责/其义之太深/而求其法之太切/夫六经之道/惟其近于人情/是以久传而不废/而世之迂学/乃皆曲为之说/虽其义之

10、不至于此者/必强牵合/以为如此故其论委曲而莫通也B 解答文言断句时,首先通读语句,把握主要内容,然后初步进行断句排除,最后结合具体语境来最终判定。仔细阅读不难发现,语句中有大量的虚词盖、于、而、夫、惟、是以、乃、虽、者、故、也。然后以此为突破口,由虚词所处位置来进行初步排除,“盖、而、夫、惟、是以、乃、虽、故”属于句首虚词,由语境中句首虚词“夫”“惟”,可以推知 A 项“夫六经之道惟”和C 项“而求其法之太切夫/六经之道”断句错误,可以排除 A、C 两项。由语境“以为如此故其论委曲而莫通也”可知,D 项应在“故”前断开,可以排除 D项。【参考译文】自仲尼去世以后,六经的事理,就散失而不能让人理

11、解了。其弊端大概在于后人对于意义的探求太深,对于理法的探求又太急切。六经的事理,就是因为它贴近人的性情,所以才能流传很久而没有遭废弃。而社会上那些迂腐之士,却都曲解立说,即使它的本义不是这样的,也一定牵强附会硬认为是这样,因此它阐释的事理不流畅透彻。找对称,定句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导学号:98142012】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B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

12、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C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D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D 仔细阅读,分析语句的特点,会发现语句中包含着多个对称句式,如“与不期众少”与“怨不期深浅”,“其于当厄”与“其于伤心”,可排除 A、B两项。由“以一杯羊羹亡国”与“以一壶餐得士二人”句式的对称性和“吾”与“国”语义的对比性,可排除 C 项。【参考译文】中山君仰天长叹说:“施与不在多少,在于正当人家困难的时候;仇怨不在深浅,在于是否伤了人家的心。我因为一杯羊羹亡国,因为一壶熟食得到两个勇士。”找名代,定句读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刻 削 之 道 鼻 莫 如 大 目 莫 如 小 鼻 大 可 小 小 不 可 大 也目 小 可 大 大 不 可 小 也 举 事 亦 然 为 其 不 可 复 者 也 则 事 寡败 矣。3下列对文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不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B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不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C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不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D刻削之

14、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不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A 本语段主要内容是说“雕刻的时候,鼻刻大或目刻小,都要有余地”。B 项中的第一个“鼻”是名词,做主语,前面词语又不能做修饰成分,所以“鼻”前要断开,可以排除 B、C 两项;由语境可以推知,“举事亦然”可以理解为“做事也是这个样子”,是个完整句子,“为”是句首虚词,故应在“为”前断开,可排除 D。【参考译文】雕刻的技巧往往是,鼻子不如刻得大一点,眼睛不如刻得小一点。鼻子刻大了,可以削小;刻小了,就无法加大了。眼睛刻小了,可以修大;刻大了,就无法改小。做任何事情都是这个样子,为以后留有挽回的

15、余地,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了。抓动词,定句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司马。4下列对文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司马。B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司马。C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司马。D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司马。D 本题要注意找出句子中的动词与附近名词的关系。先找出文中的动词“次”“震动”“惧”“遣”,然后以动词为中心,找出它们的主语(“诸葛亮”“关中”“魏明帝”)

16、和宾语“辛毗”,弄清人物关系,理解事件的经过。由动词“震动”的主语为“关中”,可排除 A、C 两项。由动词“遣”的宾语为“辛毗”,可排除 B 项。【参考译文】诸葛亮驻扎在渭水边上,关中地区极为震惊。魏明帝(曹睿)生怕晋宣王(司马懿)和诸葛亮交战,就派辛毗出任军司马。辨句式,定句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君子之于射也,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明王守仁观德亭记)5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B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

17、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C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D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C 认真阅读语句,把握画线句子的大意,大意为:以射箭为喻,说的是人的品德是从内心表现出来的”。通过仔细辨识句式,会发现“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很明显是结构为“者也”的判断句式,故在第二个“德”前断开,可排除 B、D 两项。然后由 A 项“中故古者”中的“故”(一般表原因,多放句首),可排除 A 项。【参考译文】君子射箭的时候,内心态度端正,外表身体站直,拿着弓箭瞄准,这样以后才可以射中靶子,所以古人通过射箭来观察

18、一个人的品德。品德,是从内心中体现出来的。据修辞,定句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此其与曹操异者几希矣。曹刘之不敌天下之所知也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广言战不若曹操之能而有以一胜之者区区之忠信也。孔明迁刘璋,既已失天下义士之望,乃始治兵振旅,为仁义之师,东向长驱,而欲天下响应,盖亦难矣。6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曹刘之不敌/天下之所知也/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广/言战不若/曹操之能/而有以一胜之者/区区之忠信也。B曹刘之不敌/天下之所知也/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广/言战不若曹操之能/而有以一胜之者/区区之忠信也。C曹刘之不敌/天下之

19、所知也/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广/言战不若/曹操之能/而有以一胜之者/区区之忠信也。D曹刘之不敌/天下之所知也/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广/言战不若曹操之能/而有以一胜之者/区区之忠信也。D 句中“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广”“言战不若曹操之能”三个句子在句式上构成排比句。【参考译文】这种做法和曹操有什么区别。曹军和刘军军力不相当,天下人都知道。就军队而言不如曹操的多,就土地而言不如曹操的广阔,就打仗而言不如曹操的战斗力强,但是有一点可以胜过他,那就是忠诚信义。孔明放逐了刘璋,已经辜负了天下有志之士的期望,这时才开始治理军队振奋士气,成为仁义之师,向东长驱直入,

20、再想着让天下人响应,大概也很难了。综 合 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导学号:98142013】郑三俊,字用章,池州建德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元氏知县。累迁南京礼部郎中。家居七年,起故官,督浙江粮储。天启初,召为光禄少卿,改太常。未上,陈中官侵冒六事。魏忠贤怒,以语侵内阁,留中不下。擢左佥都御史,疏陈兵食大计,规切内外诸司。吏部郎中徐大相言事被谪,抗疏救之。四年正月迁左副都御史。户部右侍郎杨涟劾忠贤,三俊亦上疏极论。寻署仓场事。太仓无一岁蓄,三俊奏行足储数事。忠贤尽逐涟等,三俊遂引疾去。明年,忠贤党张讷请毁天下书院,劾三俊,褫职闲住。崇祯元年起南京户部尚书兼掌吏部事。南京诸僚多忠贤

21、遗党,是年京察,三俊澄汰一空。京师被兵,大臣大获谴。明年春,三俊以建储入贺,力言:“愿保圣躬以保天下,收人心以收封疆。”帝褒纳之。南粮岁额八十二万七千有奇,积逋至数百万,而兵部又增兵不已。三俊初至,仓库不足一月饷。三俊力祛宿弊,纠有司尤怠玩者数人,屡与兵部争虚冒,久之,士得宿饱。居七年,就移吏部。八年正月复当京察,斥罢七十八人,时服其公。旋上议官评、杜请属、慎差委三事,帝皆采纳。流寇大扰江北,南都震动,三俊数陈防御策。礼部侍郎陈子壮下狱,抗疏救之。考绩入都,留为刑部尚书。帝以阴阳愆和,命司礼中官录囚,流徒以下皆减等。三俊以文武诸臣诖误久系者众,请令出外候谳,帝从之。代州知州郭正中因天变,请举寒

22、审之典,帝命考故事。三俊稽历朝宝训,得祖宗冬月录囚数事,备列上奏,寝不行。初,户部尚书侯恂坐屯豆事下狱,帝欲重谴之。三俊屡谳上,不称旨。帝大怒,褫其官下吏。徐石麒等上疏力救帝不纳切责三俊欺罔以无赃私令出狱候讯宣大总督卢象升复救之,乃许配赎。国变后,家居十余年乃卒。(选自明史郑三俊传,有删改)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规切内外诸司规:相切B大臣大获谴谴:贬谪C积逋至数百万逋:逃亡D备列上奏,寝不行寝:停止C 逋:拖欠。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而兵部又增兵不已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B.帝以阴阳愆和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C.代州知州郭正中因天变罔不

23、因势象形,各具情态D.请举寒审之典纵一苇之所如A A 项,连词,表转折,却。B 项,动词,认为/连词,表目的,来。C项,介词,因为/介词,凭借。D 项,助词,的/动词,到达。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徐石麒等上疏力救/帝不纳/切责三俊欺罔/以无赃私/令出狱候讯/宣大总督卢象升复救之B徐石麒等上疏力救帝/不纳切责/三俊欺罔以无赃/私令出狱/候讯宣大总督卢象升/复救之C徐石麒等上疏力救/帝不纳切/责三俊欺罔/以无赃私令/出狱候讯宣大总督/卢象升复救之D徐石麒等上疏力救帝/不纳/切责三俊欺罔/以无赃私令出狱/候讯宣/大总督卢象升/复救之A 解答文言断句题时,可先确定动词谓语。

24、确定了动词谓语就可以找出句子的主语、宾语或状语,以此判定语句的停顿点。如“帝不纳切责”中的动词有“纳”“切责”,从这两个动词的意思上看,二者之间没有密切的联系,中间应停顿,而“帝”是“不纳”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以排除 B、C、D 三项。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启初年,郑三俊担任太常时,上书指出当时权势很大的宦官侵占贪污的种种罪行,使得魏忠贤十分恼怒。B在吏部郎中徐大相因为上书言事被贬谪、礼部侍郎陈子壮下狱时,郑三俊都直接向皇帝上奏章救他们。C郑三俊被重新起用后担任南京礼部郎中,监督浙江粮食储备的工作,后来代理仓场事务时又多次上奏朝廷有关粮储的事情。

25、D郑三俊曾两次参与对京官的考核工作,第二次考核京官时,他罢免了京城中七十八名不称职的官员,当时的人都佩服他的公正。A“担任太常时”错误,由原文中的“未上”可知,事件发生在他担任太常前。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三俊力祛宿弊,纠有司尤怠玩者数人,屡与兵部争虚冒,久之,士得宿饱。译文:_(2)初,户部尚书侯恂坐屯豆事下狱,帝欲重谴之。三俊屡谳上,不称旨。译文:_【解析】解答此题时,先通读语句,把握主要内容,然后根据句子中的分值,找出文言知识点。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答案】(1)郑三俊极力除去长期的弊端,纠察有关部门尤其是玩忽职守的人数名,多次与兵部就假冒

26、士兵(领粮)的事争执,过了一段时间,士兵得以经常吃饱。(关键词“祛”“宿弊”“怠玩”)(2)当初,户部尚书侯恂因为屯豆子的事情获罪入狱,皇帝想重重治他的罪。郑三俊多次审讯上报,都不合皇上旨意。(关键词“坐”“谴”“称旨”)【参考译文】郑三俊,字用章,池州建德人。万历二十六年考中进士。授命担任元氏知县。多次升官后担任南京礼部郎中。在家闲居七年后,被起用任原职,监督浙江的粮食储存工作。天启初年,被征召任光禄少卿,改任太常。还未上任,就上奏陈述宦官侵占贪污的六件事。魏忠贤十分恼怒,认为奏折上的话侮辱了内阁,就将奏折留在宫禁中不下发。郑三俊升任左佥都御史,上书陈述军队粮食的大计,劝谏中央地方各部门。吏

27、部郎中徐大相议论政事被贬谪,郑三俊直接向皇帝上书相救。天启四年正月升任左副都御史。户部右侍郎杨涟弹劾魏忠贤,郑三俊也上书极力检举。不久代理仓场事务。太仓没有一年的储蓄,郑三俊上奏请求实行充足储量的几件事。魏忠贤将杨涟等人全部从朝廷驱逐,郑三俊就称病辞职离去。第二年,魏忠贤的同党张讷请求毁掉天下的书院,弹劾郑三俊,郑三俊被夺去官职闲居在家。崇祯元年被起用任南京户部尚书兼管吏部事务。南京众官员多是魏忠贤残留的党羽,这年京官考查,郑三俊把他们全部淘汰。京城遭受兵乱,大臣很多遭到贬谪。第二年春天,郑三俊因为建立储君入宫祝贺,极力说道:“希望皇上保护圣体来保护天下,收拾人心来收复边疆。”皇帝褒奖他采纳了

28、他的意见。南方粮食每年缴纳数额为八十二万七千多,累积欠税到数百万,而兵部又增兵不止。郑三俊刚到时,仓库仅有不到一个月的粮饷。郑三俊极力除去长期的弊端,纠察有关部门中尤其玩忽职守的人数名,多次与兵部就假冒士兵(领粮)的事争执,过了一段时间,士兵得以经常吃饱。过了七年,郑三俊就地改到吏部任职。崇祯八年正月,郑三俊又负责考核在京官员,罢免贬斥七十八人,当时的人都佩服他的公正。不久上奏议定官员的评价、杜绝请求嘱托、谨慎委任官员这三件事,皇帝都予以采纳。流寇大肆骚扰长江以北地区,南都震动,郑三俊几次陈述防御的策略。礼部侍郎陈子壮被捕入狱,他直接向皇帝上书相救。考核政绩后进入京城,留任刑部尚书。皇帝认为阴

29、阳失和,命令司礼中官登记囚犯,判处流放以下的都减轻刑罪等次。郑三俊认为文武众臣因过失而长久被囚禁的人很多,请求让他们出狱等候审讯,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代州知州郭正中因为天象变化,请求施行寒审的制度,皇帝命令考察旧例。郑三俊考察历代皇帝言论诏谕,得到祖宗冬月登记囚犯的几件事,全部列入上奏,停止不施行。当初,户部尚书侯恂因为屯豆子的事情获罪入狱,皇帝想重重治他的罪。郑三俊多次审讯上报,都不合皇上旨意。皇上大怒,夺了他的官职交给有关官吏处理。徐石麒等人上书极力相救,皇上都不采纳,严厉地斥责郑三俊欺骗君主。因为郑三俊没有贪污营私,命令他出狱等候审讯。宣大总督卢象升又救他,皇上才允许发配赎罪。明朝变乱灭亡后,郑三俊在家过了十多年才去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