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子刘子自传第三单元 古风余韵 栏目导引 课前预 习案 课堂探 究案 巩固提 升案 第三单元 古风余韵 1.整体把握文意,积累文言词语和文化知识,进一步提高文言阅读能力。2.了解传主的思想感情,体会传主在逆境中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和坚强不屈、乐观豁达的性格。3.学习能够从特定的历史时代背景和不同的角度去评价历史人物。栏目导引 课前预 习案 课堂探 究案 巩固提 升案 第三单元 古风余韵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一说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贞元九年(793)进士,永贞元年(805),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迁连州(今广东连州
2、)刺史,历夔(今四川奉节)、和(今安徽和县)二州。后得推荐,任太子宾客,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他是唐代有名的文学家,早年与柳宗元为文章之友,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为诗友,号称“刘白”,有刘宾客集。栏目导引 课前预 习案 课堂探 究案 巩固提 升案 第三单元 古风余韵 这篇自传写于会昌二年(842),即作者去世那一年。当时他已重病在身,但仍抱病写下此文。作者在自传中叙述了自己的出身和从政经历,特别是他参与“永贞革新”的情况,他认为“永贞革新”所做的事是正确的。此文感情真切,作者对“永贞革新”一事耿耿于怀,长年积郁在胸的情感,到此时已达“不吐不快”的地步,他回首往事,痛惜万分。文末的铭
3、文,表明自己的一生都是光明磊落的,受谗遭毁的愤慨,溢于言表。这篇传记给后人留下了一份研究中唐历史的可贵资料。栏目导引 课前预 习案 课堂探 究案 巩固提 升案 第三单元 古风余韵 一、通假字眇然一身 _贵振一时 _“眇”通“渺”,微弱“振”通“震”,震动动词,避开动词,耽误动词,违背动词,引申为“忘记”二、一词多义(1)违举族东迁,以违患难 _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_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_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_栏目导引 课前预 习案 课堂探 究案 巩固提 升案 第三单元 古风余韵(2)迫迫礼不死,因成痼疾 _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_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_迫而视之,乃前寄辞者
4、_庵才老屋数间,卑庳迫隘,无足观_动词,迫于形容词,危急动词,强迫动词,靠近形容词,矮小栏目导引 课前预 习案 课堂探 究案 巩固提 升案 第三单元 古风余韵(3)信唯东平吕温、陇西李景俭、河东柳宗元以为信然_是以项王信任之 _信义安所见乎 _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_副词,确实动词,相信名词,诚信形容词,忠诚的栏目导引 课前预 习案 课堂探 究案 巩固提 升案 第三单元 古风余韵(4)被时上素被疾,至是尤剧 _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 _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_被发行吟泽畔 _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_动词,遭受动词,披挂副词,表被动通“披”,散开动词,覆盖栏目导引 课前预 习案 课堂探 究案
5、 巩固提 升案 第三单元 古风余韵 三、词类活用士林荣之 _时有寒俊王叔文 _上大奇之 _三子者皆与予厚善 _日夕过,言其能 _能以口辩移人 _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出身寒微的杰出人士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有很好的交情名词作状语,一早一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人改变栏目导引 课前预 习案 课堂探 究案 巩固提 升案 第三单元 古风余韵 四、古今异义一昭一穆如平生古义:_今义:一辈子。赠尚书祠部郎中古义:_今义:赠送。因为东诸侯所用古义:_今义:表原因的连词。活着的时候。死后追赠。两个词,于是,被。栏目导引 课前预 习案 课堂探 究案 巩固提 升案 第三单元
6、古风余韵 后为淮西从事古义:_今义:做某种工作。五、特殊句式因为东诸侯所用 _素相知,遂请为掌书记 _吾不乐江淮间,汝宜谋之于始 _叔文北海人 _地方长官自己任命的属官。被动句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判断句栏目导引 课前预 习案 课堂探 究案 巩固提 升案 第三单元 古风余韵 1.刘禹锡的这篇自传有怎样的特点?我的理解 刘禹锡的这篇自传,严肃严谨,是中国文化中罕见的“政治自传”,一点也不涉及文学、哲学等个人成就的内容,主要介绍作者的家世及从官经历,介绍作者参与“永贞革新”的经过以及被贬的情况和作者对人生的感叹。栏目导引 课前预 习案 课堂探 究案 巩固提 升案 第三单元 古风余韵 2.从这篇自传看
7、,刘禹锡的一生大体上可以分成几个阶段?我的理解 结合文章的层次和内容,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德宗贞元六年(790)以前。刘禹锡自幼好学,熟读儒家经典,浏览诸子百家。第二阶段,从贞元七年到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锡 19 岁左右游学长安。贞元九年与柳宗元同榜登进士第,贞元二十一年一月,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等人推行一系列改革弊政的措施。刘禹锡参与了当时的革新。失败后初贬为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第三阶段,从宪宗元和元年(806)至武宗会昌二年(842),刘禹锡开始走上“穷愁著书”的道路,病故于洛阳。临终前撰子刘子自传,为他早年参加的永贞革新辩护,为王叔文恢复名誉,表明他至死不渝
8、的志节。栏目导引 课前预 习案 课堂探 究案 巩固提 升案 第三单元 古风余韵 3.永贞革新是一次怎样的政治变革?我的理解 永贞革新是中国唐代顺宗时官僚士大夫以打击宦官势力为主要目的的改革。因发生于永贞年间,故名。永贞元年(805),唐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开始革新。柳宗元、刘禹锡等人结成政治上的革新派,共同打击宦官势力,但引起宦官集团及与之相勾结的节度使的强烈反对。最后,俱文珍等人发动政变,幽禁顺宗,拥立太子李纯。王叔文被贬后赐死,柳宗元、刘禹锡等 8 人均被贬为外州司马。栏目导引 课前预 习案 课堂探 究案 巩固提 升案 第三单元 古风余韵 正直的刘禹锡刘禹锡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始终如一。临
9、终前写的子刘子自传,其中讲到王叔文,有这么一段话:“叔文实工言治道,能以口辩移人。既得用,自春至秋,其所施为,人不以为当非。”意思是:叔文确实善于谈论治理国家的道理,能以口辩使人信服。得到重用后,从春到秋,他所采取的治国措施,人们不认为应当非议。这是公开为王叔文伸冤辩屈,是对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的肯定。栏目导引 课前预 习案 课堂探 究案 巩固提 升案 第三单元 古风余韵 肯定王叔文,当然就说明自己当年参与革新没有错,因此长期遭贬是受到的不公平处置。回首往事,痛惜万分,他在自传的铭文中写道:“天与所长,不使施兮;人或加讪,心无疵兮。”意思是:天赋的才能,不让我施展啊,即便有人诽谤,但我的立身行事
10、,问心无愧啊。说他自己一生都是光明磊落的。怀才不遇的痛苦,受毁遭谗的愤懑,溢于言表。栏目导引 课前预 习案 课堂探 究案 巩固提 升案 第三单元 古风余韵 刘禹锡与柳宗元的友谊刘禹锡与柳宗元有很多共同之处。在政治上,两人一起参与永贞革新,并肩战斗。在创作上,两人诗文俱佳,趣味相投,相互唱和。甚至在生活经历上,二人也有不少相似之处。他们一起进京应试,同榜登进士第。接下来,同朝为官,一起共事。后又因革新失败双双一贬再贬。永贞革新失败后,刘柳二人同时遭贬,一人被贬官朗州,一人被贬官永州。他们忍受着事业上的失败和空间上的分离,不断地诗文往来,互相促进。在患难的岁月里,是纯真的友谊、共同的志趣给了他们以
11、鼓励,给了他们以支撑,给了他们以勇气。栏目导引 课前预 习案 课堂探 究案 巩固提 升案 第三单元 古风余韵 然而,十年的分别只换来短暂的聚首,很快,他们又双双被贬。而且离长安的距离更遥远,条件也更艰苦。柳被贬柳州,刘被贬到远在贵州的播州。此时,刘禹锡来京仅一年多时间,而柳宗元则刚刚到达不久。柳宗元虽然对自己的境遇非常失望,但考虑到刘禹锡有八十岁的老母亲需要随身奉养时,几次上书朝廷,要求和刘禹锡对换,后经友人帮助,才将刘禹锡改贬连州。年近九十的母亲刚刚去世,护送灵柩路过衡阳的刘禹锡,接到柳宗元去世的噩耗,悲痛万分,伤心欲绝。他立即停下来为柳宗元料理后事,写了重至衡阳伤柳仪曹诗以寄托哀思。后又两次写祭柳员外文,并为其整理遗稿,编纂成集,同时介绍他的生平和成就。柳宗元的一个儿子,也由刘禹锡收养。栏目导引 课前预 习案 课堂探 究案 巩固提 升案 第三单元 古风余韵 栏目导引 课前预 习案 课堂探 究案 巩固提 升案 第三单元 古风余韵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