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三次周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60.0分)1.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老王从1993年给私营企业老板打工,到2005年给自己打工,再到2018年大量雇用别人为自己打工,其主要收入分配方式变化的顺序是()A. 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B. 按劳动要素分配按劳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C. 按劳动要素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D. 按资本要素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2. 2018年4月,济南市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实施细则规定,允许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
2、经单位同意,可以兼职到企业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并获取合理报酬。这一做法有利于()增强技术人员的获得感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贯彻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A. B. C. D. 3. 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预调微调,稳定总需求。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这两种政策的共同目的是()A. 控制投资增长,抑制过热消费B. 调整生产力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C. 提高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能力D. 保持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基本平衡
3、,促进经济稳定增长4. 9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这一改革举措可能产生的传导效应是()提高个税起征点一增加民生领域投入一维护社会公平提高个税起征点一壮大中等收入群体一缩小贫富差距增加专项费用扣除一改善消费结构一惠及中低收入者增加专项费用扣除一提高恩格尔系数一持续扩大内需A. B. C. D. 5. 针对近日网民反映有关影视从业人员签订“阴阳合同”中的涉税问题,国家税务总局已责成江苏等地税务机关依法开展调查核实,并对以范冰冰为代表的违法行为进行了严格依法处理。由此可知()公民应以主人翁的态度关注税收的征管严格依法处理维护了税法的尊严材
4、料中影视从业人员的行为是骗税行为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A. B. C. D. 6. 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释放消费潜力。以下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提高最低工资标准A. B. C. D. 7. 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个人所得税法迎来自1980年出台以来的第七次修订。此次修订将个税起征点由3500元/月提高至6万元/年(5000元/月),优化调整税率结构,对四项劳动性所得实行综合征税,同时设立专项附加扣除。本次个税改革带来的影响有()
5、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强消费能力扩大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的范围大幅减少我国的税收收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A. B. C. D. 8.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为环境保护税的征收提供了法律依据。征收环境保护税产生的影响是()A. 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降低优化产品结构淘汰落后产能B. 国家财政收入增加财政支出增加财政赤字减少经济平稳运行C. 相关商品价格上涨消费需求减少消费观念转变环境污染减少D. 企业生产能耗提高生产成本上升生产规模扩大经济增长加速9. 2017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实现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下列能体现积极财政政策传
6、导路径的是()适度提高财政赤字率扩大国债发行规模投资增加刺激经济增长上调增值税税率企业税负减轻生产扩大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扩大信贷规模降低贷款成本投资、消费需求增加拉动经济增长加大民生支出力度稳定社会预期消费需求增加拉动经济增长A. B. C. D. 10.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我国的基尼系数从2012年的0.474下降到2017年的0.463,居民收入差距逐渐缩小。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开展精准扶贫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A. B. C.
7、 D. 11. 假定A运输企业8月份在经营活动中获得运输劳务收入80万元,相关运输成本60万元。其他情况不变,营业税和增值税按3%和11%计。“营改增”后该企业8月份的收支情况及影响是()A. 会增加收入2000元,有利于促进该企业乃至全社会的专业化分工B. 会因税的变化而增加6.4万元负担C. 虽减少收入2.2万元,但会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D. 会增加收入2.4万元,同时会促进该企业服务水平的提高乃至第三产业的发展12. 下列选项符合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导向路径的举措有()增强新兴产业财政支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国家税收收入-刺激
8、总需求增长全面实施营业税改增值税-优化税收结构-促进生产发展和效益提高降低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发展A. B. C. D. 1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实施这些举措的积极效应是()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实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倒逼供给体系改革,形成经济增长与居民增收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增加社会总供给,促进经济平稳运行释放消费潜力,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A. B. C. D. 14. 贫困经济学有一个规律:今天的收入差距十今天的人力资本差距一明天的收入差距。
9、(注:人力资本指劳动者受到教育、培训、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据统计,未来20年我国新增劳动力的主力将来自贫困地区。为此,2016年我国对120万个贫困家庭的+新增劳动力进行职业教育培训,实现一人长期就业,全家稳定脱贫。为缩小今后的收入差距,当前需采取的措施有()充分发挥市场对收入分配的决定性作用坚持初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坚持并完善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国家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力度A. B. C. D. 15. 面对油、煤、粮、木产业集中负向拉动的严峻挑战,H省一方面推动产业项目建设;另一方面吸引人才,推行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改革,健全完善技术入股、股权期权激励和分红奖
10、励等激励政策。实施这些举措的经济学依据是()培育增长新动能可形成发展新优势缩小收入差距能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科技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调整分配关系有利于推动生产力发展。A. B. C. D.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16. 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解决贫困问题,随着扶贫开发工作向纵深推进,脱贫致富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现有贫困大多集中在深度贫困地区,这些地区大多存在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问题,部分地区出现返贫形象,要确保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目标,必须做到精准扶贫,全面把握和正确分析农村低收入贫困户主要致贫原因,做到因户制宜,因户因人施策和“一户一策”
11、,有针对性地制定和落实帮扶措施,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要高度重视解决贫困问题以及如何实行精准扶贫?17. 为发挥收入分配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2016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为解决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中增长放缓、效益下滑、内生动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的结构性矛盾问题,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分配政策强调,加大知识产权及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力度;对符合条件的股权奖励分红激励以及科技成果投资入股等实施纳税优惠等政策;技术开发、服务等活动的奖酬金提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12、及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执行等。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实行上述分配政策对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新动能的激励导向作用。18. 某村创新发展思路,走“立体式全方位发展模式”,助力农民增收,创造了新时代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又一奇迹:和当地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实行“村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经营模式,发展特色生态农业;村民合作社入股企业,企业按照规定标准分红给村集体;利用村民学校、定期聘请专家对村民进行培训,让农民成为有含金量的职业;实行贫困户兜底,大力开发本村公益性岗位,优先解决本村贫困劳动力人口就业,实现“一人上岗,全家脱贫”。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该村发展的成
13、功经验。2020-2021学年上学期宣化一中高一政治1.【答案】C【解析】ABD错误,C正确,老王给私营企业老板打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2005年给自己打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2018年大量雇用别人为自己打工,此时老王成为私营企业老板,私营老板的收入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 故选:C。本题考查:按生产要素分配 (1)按生产要素分配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2)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
14、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排除法去除观点本身错误的选项。2.【答案】A【解析】符合题意,允许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经单位同意,可以兼职到企业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并获取合理报酬。这一做法有利于增强技术人员的获得感、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不合题意,材料中科技人员获取合理报酬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并不是贯彻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 不合题意,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
15、目标,按生产要素分配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故选:A。本题考查:按生产要素分配 (1)生产要素:劳动要素、资本要素、土地要素、信息、技术要素、管理要素。 (2)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本题考查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知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要学会善于运用
16、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3.【答案】D【解析】A错误,控制投资增长,抑制过热消费是紧缩型财政政策和紧缩型货币政策的目的; B错误,题干强调的是稳定总需求,未涉及调整市场合理布局; C错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目的不是提高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能力; D正确,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共同目的是保持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故选:D。本题考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1财政政策 经济增长滞缓、需求不足时,采取扩张型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财政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增发国债、适度增加赤字,刺激总需求的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经济过热、物
17、价上涨时,采取紧缩型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减发国债、压缩赤字规模)抑制总需求的增长,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2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国人民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 货币政策的实质是国家对货币的供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采取“紧”、“松”或“适度”等不同的政策趋向。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应用知识能力,难度一般。我们做每一道政治选择题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题干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遴选,平时要注意夯实基础,培养能力。4.【答案】C【解析】不符合题意,提高个税
18、起征点与增加民生领域投入无直接关系。 符合题意,提高个税起征点,有利于壮大中等收入群体,从而缩小贫富差距。 符合题意,增加专项费用扣除,有利于改善消费结构,从而惠及中低收入者。 错误,增加专项费用扣除,会降低恩格尔系数。 故选:C。本题考查: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本题为传导类客观题,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的严谨性。解答本题,学生要首先要注意起点是否正确,即题干设问的材料指向的第一步结果。其次,学生要注意推理过程的严谨性。此类题中的推
19、理过程的论证是关键,切记跳跃性思维。5.【答案】A【解析】正确,针对近日网民反映有关影视从业人员签订“阴阳合同”中的涉税问题,国家税务总局已责成江苏等地税务机关依法开展调查核实,并对以范冰冰为代表的违法行为进行了严格依法处理。由此可知公民应以主人翁的态度关注税收的征管;严格依法处理维护了税法的尊严; 错误,材料中影视从业人员的行为是偷税或者逃税行为; 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故选:A。本题考查:依法纳税 我国税收是以实现国家职能为目的,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特征,三者统一于税法。 (1)原因: 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
20、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重要来源是国家赖以存在和实现各项职能的物质基础。根据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公民在享有国家提供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因此,在我国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2)措施 增强纳税人义务意识,自觉依法诚信纳税。 增强纳税人权利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单项选择题的根本原则,并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
21、意和错误的选项。6.【答案】B【解析】符合题意,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可以提高人们未来收入预期,从而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释放消费潜力。 不合题意,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可以使物质财富的增加,与激发居民消费潜力无直接关系。 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通过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与材料主旨不符。 符合题意,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可增加人们可支配收入,从而提高消费水平,释放消费潜力。 故选:B。本题考查: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是根本性因素,因此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居民收入;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a居民消费水平受当前收入的影响,因
22、此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居民收入; b居民消费水平受预期收入的影响,因此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收入预期; c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受收入差距影响,因此要制定合理的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 物价水平。在收入一定的前提下,物价越高,消费水平越低。 消费观念影响消费行为。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选择题的根本原则,并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7.【答案】C【解析】正确,本次个税改革有利于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强消费能力;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 错误,本次个税改革没有扩大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
23、的范围。 错误,“大幅减少我国的税收收入”说法绝对。 故选:C。本题考查: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8.【答案】A【解析】A正确,征收环境保护税,将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降,从而迫使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淘汰落后产能。 B错误,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不一定会导致财政支出增加。 C错误,消费需求减少
24、不一定会导致消费观念转变。 D错误,生产成本上升将导生产规模缩小而不是扩大。 故选:A。本题考查:税收的作用 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人的主要形式和工具 税收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之一 税收具有维护国家政权的作用 税收具有监督经济活动的作用本题为传导类客观题,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的严谨性。解答本题,学生要首先要注意起点是否正确,即题干设问的材料指向的第一步结果。其次,学生要注意推理过程的严谨性。此类题中的推理过程的论证是关键,切记跳跃性思维。9.【答案】B【解析】符合题意,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可以适度提高财政赤字率,通过扩大国债发行规模,使得投资增加,刺激经济增长; 错误,“上调增值税税率
25、”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会导致企业税负增加; 不合题意,该项属于货币政策,而不是财政政策,故不选; 符合题意,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通过加大民生支出力度,进一步稳定社会预期,促进消费需求增加,拉动经济增长; 故选:B。本题考查: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的变动来影响和调节总需求。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 经济增长滞缓、需求不足时,采取扩张型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财政(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增发国债、适度增加赤字)刺激总需求的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正确区别“积极财政政策”和“
26、紧缩性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本题属于推导类试题,可采用排除法进行确定。即在传导过程中,前后必须要有因果关系,否则就是错误表达,后面基本就不用看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基础知识要非常熟悉。10.【答案】B【解析】说法错误,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有利于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可能会扩大收入差距; 符合题意,我国的基尼系数从2012年的0.474下降到2017年的0.463,居民收入差距逐渐缩小。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开展精准扶贫; 说法错误,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
27、标志。 故选:B。本题考查:财政的作用 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支柱: 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再分配、教育公平、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等); 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对能源、交通、邮电、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环保产业、文化产业等的投入); 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a、经济增长滞缓、需求不足时,采取扩张型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财政(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增发国债、适度增加赤字)刺激总需求的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b、经济过热、物价上涨时,采取紧缩型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减发国债、压缩赤字规模)抑制总需求的增长,
28、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促进经济平稳运行。本题考查财政作用,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错误的选项,从而筛选出正确的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11.【答案】A【解析】A正确,BCD错误,根据题意可知该企业“营改增”前8月份应缴纳的营业税为803%=2.4万元,“营改增”后8月份应缴纳的增值税为(80-60)11%=2.2万元,故少缴纳税款2.4-2.2=0.2万元,即2000元,有利于促进该企业乃至全社会的专业化分工。 故选:A。本题考查:增值税;营业税 1、增值税: (1)含义: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税收。 (
29、2)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3)意义:只对增值额征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防止前一环节企业偷漏税,有利于促进社会分工和生产的专业化,有利于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2、营业税: 营业税是对在中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所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营业税属于流转税制中的一个主要税种。2011年11月17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正式公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应用知识能力,难度一般。我们做每一道政治选择题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题干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遴选,平时
30、要注意夯实基础,培养能力。12.【答案】C【解析】符合题意,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强新兴产业财政支出,有利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错误,上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有利于促进收入分配公平,但不一定会增加国家税收收入; 符合题意,全面实施营业税改增值税,有利于优化税收结构,促进生产发展和效益提高; 不符合题意,降低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属于货币政策; 故选:C。本题考查:财政政策 (1)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主要措施有:增加国债、降低税率、提高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2)紧缩性财政政策(又称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
31、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主要措施有:减少国债、提高税率、减少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3)中性财政政策(又称稳健的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本题考查财政政策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选择题的根本原则,并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本身错误的选项。13.【答案】C【解析】不合题意,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的举措属于初次分配,而不是再分配; 符合题意,依据题意,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
32、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这是初次分配注重公平的体现,这可以倒逼供给体系改革,形成经济增长与居民增收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不合题意,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有利于增加社会总需求,而不是总供给。 故选:C。本题考查: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2)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
33、表现: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3)措施: 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14.【答案】D【解析】错误,市场在资源的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错误,初次分配更加注重效率,兼顾公平。 正确,题
34、目中,为缩小今后的收入差距可以坚持并完善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同时国家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力度等方式。 故选:D。本题考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途径 (1)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初次分配: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4)分配政策: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
35、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15.【答案】B【解析】符合题意,推行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改革,健全完善技术入股、股权期权激励和分红奖励等激励政策。实施这些举措的经济学依据是培育增长新动能可形成发展新优势,调整分配关系有利于推动生产力发展; 不合题意,缩小收入差距并不能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 错误,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 故选:B。本题考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
36、其矛盾运动;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要推动“新的动能异军突起”就要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助力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
37、,体现知识要素价值。该题属于依据类选择题,考查学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理解和运用,分析其经济依据,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有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题的关键:经济理论与材料对接的吻合性,解题时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或不合题意的选项。16.【答案】原因: 实行精准扶贫,旨在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解决贫困问题,努力改善民生,是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公平的要求;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要求。 措施: 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提高贫困
38、居民收入; 发挥财政的作用,加大对贫困农村地区的财政扶持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居民生产生活条件;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拓宽收入渠道,缩小收入差距;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就业、创业培训,提高贫困居民自我脱贫致富能力。【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要高度重视解决贫困问题以及如何实行精准扶贫,包含两小问: 第一小问为原因类主观题。知识范围是经济生活,主体是政府,学生可从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角度具体分析政府高度重视解决贫困问题的原因,涉及的答题要素有:有利于在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是促进社会和谐,维护
39、社会公平的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要求。 第二小问为措施类主观题。本题的措施主体是政府,因此从政府角度分析实行精准扶贫的措施主要有: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发挥财政的作用;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拓宽收入渠道,缩小收入差距;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就业、创业培训,提高贫困居民自我脱贫致富能力等。本题包含两小问: 第一小问为原因类试题,解答原因类试题一般做到“两审读,一发散,一结合”。所谓“两审读”,第一是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第二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示的指向范围,或者主体指向。“一发
40、散”就是依据设问或者主干信息,明确问题核心,以问题核心为中心,发散相关有效知识点。“一结合”,结合发散指向与设问核心,正确作答。 第二小问为措施类主观题,首先审设问: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其次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最后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17.【答案】强化尊重知识、创造的社会氛固,激励创新科技成果和转化,激发了全社会创造活力; 奖励技术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增加科研人员收入,调动科研人员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1、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创新,增加科技投入,促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使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运用法律手段保护科研人员的合法权益,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解析】本题要求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实行上述分配政策对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新动能的激励导向作用。此为意义类试题,结合材料可知,提出“加大知识产权及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力度”有利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能强化尊重知识、创造的社会氛固,激励创新科技成果和转化,激发了全社会创造活力;“对符合条件的股权奖励分红激励以及科技成果投资入股等实施纳税优惠等政策”有利于按贡献参与分配,增加科研人员收人,调动科研人员研发和科技成果转
42、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技术开发、服务等活动的奖酬金提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及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执行等”有利于鼓励创新,增加科技投入,促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使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及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执行”有利于运用法律手段保护科研人员的合法权益,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解答意义类主观题有以下对策: 对策一:根据主体分析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从不同主体进行分析。比如,分析经济意义时,常见主体有消费者、经营者、企业、国家、劳动者等。 对策二:寻找角度
43、分析意义。即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意义。比如,分析科技创新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我们可以从科技本身的角度、农民的角度、农业的角度、农村的角度等来分析。 对策三:回归教材分析意义。即把试题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对题中的材料和设问作出分析,把材料观点与课本知识一一对照,选取相关知识作答。 对策四:结合材料分析意义。即要注意结合材料,根据教材中的观点谈解决问题的必要性、重要性。 对策五:要遵循由微观到宏观、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的原则,体现由小到大原则。18.【答案】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合作社加龙头企业加农户联合的经营模式。 贯彻新发展理
44、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特色生态产业,有利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组织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解析】本题要求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该村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当地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实行村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经营模式,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体现了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合作社加龙头企业加农户联合的经营模式,打造特色生态产业,有利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民合作社入股企业,企业按照规定标准分红给村集体”,体现了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用村民学校、定期聘请专家对村民进行培训,让农民成为有含金量的职业”,体现了组织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步,精析材料,把握主题。这是解题的基础,可有效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 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 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