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7-2 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04520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7-2 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7-2 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7-2 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7-2 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7-2 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7-2 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7-2 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作业22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一、选择题1西方史学家认为:“苏联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下列史实不能支撑这一观点的是()A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二位 B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C忽视消费品生产 D长期僵硬地执行计划指令解析:A项是苏联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而取得的成就,符合题意。答案:A2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存在严重的“剪刀差”(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苏联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农村私有制的发展 B为工业化积累资金C保证社会主义公有制 D维护计划经济体制解析: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为工业发展积累

2、资金,故选B项。答案:B3“在制定的总政策的范围内,国家将生产的各项物品的数量,国民收入中有多少用于生产投资,有多少用于日用消费品的生产,所有级别的工人应收入的工资数量,以及各种产品应以何种价格进行交换等所有经济决策都由上级决定。”这种经济情况与下列哪一事件直接相关()A义务劳动制的实行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C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D苏联模式的确立解析:苏联模式在管理体制上以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管理取代市场调节,开创了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全新的计划经济体制,故D项正确。答案:D41929年10月,苏联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7.6%1930年为23.6%1931年为52

3、.7%1932年为61.5%1933年为65.6%1934年达71.4%,到1937年,超过90%的农户加入集体农庄。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农业集体化运动()A满足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需要B开创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先河C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D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的发展要求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数据变化发现,从“1929年10月”“苏联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7.6%”到“1937年”“超过90%的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可以看出,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发展迅速,即基本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存在着急躁冒进的现象,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的发展要求。故答案为D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一五”计划

4、的特点,“一五”计划是19281932年,该项只能解释从1929年到1932年苏联参加集体农庄农户所占农户总数比重的增加,不能解释其他时段该比重增加的现象,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苏联经济体制改革是从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时期开始的,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苏联通过国有化、工业化和集体化,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根本变化。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宣告资本主义成分已被消灭,社会主义体系已在国民经济一切部门中获得胜利,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该项属于时空错位,排除。答案:D5苏联音乐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苏联的改革时指出:“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

5、规模的75%,而日用消费品只占25%。”材料中描述的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A以工业化为主导 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 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解析:材料反映了重工业占主体,轻工业占的比例很小。说明了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所以选B项。A项属于材料片面信息;C项和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答案:B6.如图漫画题为片面的经济,反映的是20世纪三十年代某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该画讽刺()A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美国国民经济遭受经济大危机的严重冲击C中国内战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D大危机之下的世界经济状况解析:本题以漫画形式考查对苏联不同时期经济特点的掌握。从

6、图中可以看出反映的是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得农轻重比例失调。故选A项。答案:A720世纪30年代初的苏联,许多地方提出了“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的口号。这主要反映出苏联农业集体化()A成为工业化的基础 B具有浓厚的强制色彩C生产指标不切实际 D改变了苏联经济结构解析:据材料“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可知,把是否加入集体农庄划为阶级矛盾,具有强制色彩,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信息是是否加入集体农庄的问题,没有涉及集体农庄的影响,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生产指标问题,C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经济结构的调整,D项错误。答案:B8国家的常识一书认为,苏联经济体制的神经

7、中枢是国家计划委员会。它试图确定每年生产何种产品、生产多少,并为大约350 000家企业设立长期目标有一年,由于国家计划委员会的疏忽,整个苏联没有生产一把牙刷。这主要表明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 B片面追求高速度C实行指令性计划模式 D建立单一的公有制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苏联对企业都有严格的计划限制,而且是由国家计划委员会规定,这体现了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它排斥市场调节,由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并通过指令性计划对经济进行直接管理。因此C项正确。A项错误,优先发展重工业是苏联实行工业化的方针,材料并未体现;B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并未体现片面追求高速度

8、;D项错误,单一的公有制指的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材料并未体现。故正确答案为C项。答案:C91928年斯大林明确提出“贡税论”,就是说农民除了要交的粮食,应该交的国家任务之外,在工业品上,要把工业品的价格定得更高一些,然后让农民买东西的时候付出更多的钱。斯大林这一做法旨在()A促进工农业发展的平衡 B提高工人生产积极性C优先发展重工业 D积累工业化建设资金解析:“农民除了要交的粮食,应该交的国家任务之外,在工业品上,要把工业品的价格定得更高一些,然后让农民买东西的时候付出更多的钱”表明斯大林这一做法旨在积累工业化建设资金,故D项正确;促进工农业发展的平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题干中没有工人

9、问题,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发展重工业,C项错误。答案:D101931年斯大林在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中说:“你们愿意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被人打垮而丧失独立吗?如果你们不愿意,那么你们就应当在最短期间消灭它的落后状况,并且在它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展开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的速度。别的办法是没有的。”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斯大林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目的之一是()A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B配合农业集体化的快速进行C与西方国家进行军备竞赛D加强国防力量维护民族独立解析:因为当时的苏联处于资本主义的包围中,从“你们愿意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被人打垮而丧失独立吗”“在最短期间消灭它的落后状况”等信息可以看出,其目的之一

10、是维护民族独立。故选D项。答案:D11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苏联模式下()A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利于生产发展B工业化加速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发展D工业化加速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模式的弊端。从题干材料的内容可知,苏联重视工业化,忽视与民生有关的行业的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A、B两项虽正确,但与题意不符;C项说法错误。所以应选D。答案:D12苏联模式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既有很大区别

11、,也有联系。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A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B对工农联盟和农业发展的认识C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认识D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模式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新经济政策主张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是二者最大的区别,排除。答案:D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由于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较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个对象。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轻工业积累的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

12、转到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引自斯大林选集下卷材料二毛泽东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片面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毛泽东选集材料三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例如,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的稞麦,每公斤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出价93

13、卢布。国家售价比购价高出56倍,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饿死了1 000万人。”引自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请回答:(1)依据材料分析,工业化通常按照什么途径进行?为什么?(2)结合史实说明,苏联采取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途径的理由。(3)苏联工业化所采取的途径造成了什么问题?从中获得什么认识?我们从中可以吸取什么教训?答案:(1)先发展轻工业,后发展重工业。原因:轻工业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较容易;可以为重工业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积累和技术准备。(2)苏联工业化外部环境不利,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敌视和包围之中,面临

14、法西斯战争的严重威胁,优先发展重工业符合当时苏联国情。(3)问题:造成了轻工业落后,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货币不稳定,农民利益受到损害,农业生产被破坏并长期落后,总之,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认识:苏联以牺牲农业为代价,重工业畸形发展,农业停滞不前。教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正确处理农、轻、重的比例关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调整农业生产关系必须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列宁曾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只要仍然有交换,谈什么主义都是可笑的。”后来,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必须后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

15、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材料二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1)材料一反映列宁的经济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为此,苏俄的农业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3)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变化中,我们能得出什么有益的启示?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信息可以回答第一小问;结合教材知识可以回答第二小问。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提示,可得出两者过渡方式的改变;再结合教材知识,可从所有制结构、计划与市场关系两方面比较两者的变化。第(3)问,从国情、客观规律角度出发解读即可。答案:(1)变化:由排斥商品经济到依靠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调整: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2)改变: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3)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充分利用商品价值规律来加快经济发展的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