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时作业8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1950年毛泽东提出“共和国长子”来称赞哈尔滨,后特指新中国成立初期大力支援了国家建设事业的地区或大型国有企业,下列不符合这一称谓的是(B)A“中国一汽” B上海C吉林长春 D辽宁沈阳解析:“共和国长子”是形容东北地区在“一五”计划期间建设的大型国企,“中国一汽”位于吉林长春,沈阳飞机制造厂都属于“一五”计划期间建设的大型国企,故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上海不属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大力支援了国家建设事业的地区,不符合“共和国长子”的称谓,符合题意,故选B项。2“一五”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
2、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D)A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B完全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C有效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 D利于新中国各地区均衡发展解析:材料中“一五”计划实施时,坚持“优先保证工业不在沿海城市发展,而是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同时规定大部分工厂都建在远离沿海省份的内地城市,由此说明“一五”计划有利于新中国各地区均衡发展,故D项正确;A、C两项所述与材料信息无关,应排除;B项所述过于绝对化,错误,排除。31956
3、年,上海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C)A第一个五年计划 B农业合作化运动C全行业公私合营 D大规模土地改革解析: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现,故C项符合题意。41953中共中央制定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指出要通过互助合作实现农业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化,这样做的背景是(A)A工业化发展急需粮食和原料 B要学习苏联农业集体化模式C逐步建立起的计划经济体制 D引导农村逐步走向共产主义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开始了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奋斗目标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一
4、五”计划,为适应工业化发展急需粮食和原料的需要,而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故A项正确,B项排除;C项是根本目的,排除;D项是指人民公社化运动,排除。5在1953年统购统销之初,国家规定:“农民在缴纳公粮和计划收购粮以外的余粮,可以自由存储和自由使用,并可在农村间进行少量的互通有无的交易。”这材料反映了当时(A)A农民拥有对余粮的部分处置权 B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C统购统销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D国家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建国初期的统购统销问题。根据材料“余粮可以自由存储和自由使用,并可交易信息”可知,农民其实是拥有对余粮的部分处置权的,A项符合题意,正确;1953年中国并没
5、有市场经济,选项B说成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不合题意,排除;C、D两项材料均无法体现,排除。6“单干好比独木桥,走一步来摇三摇;互助好比石板桥,风吹雨打不坚牢;合作社铁桥虽然好,人多车稠挤不了;_是金桥,通向天堂路一条。”歌谣中的下划线空白处填入的内容应该是(D)A农业改造 B“大包干”C公私合营 D人民公社解析:题干中“单干互助合作社铁桥虽然好,人多车稠挤不了。”的发展演变过程,说明歌谣描述的是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农业改造并不是相关的生产组织,故A项错误;“大包干”也不是相关的生产组织,故B项错误;公私合营是工商业改造的相关形式,故C项错误;人民公社是最后形成的组织形式,故D项正确。7下图是建
6、国以后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幅漫画,该漫画所反映的历史现象(B) A片面追求生产关系变革的高程度B片面追求生产力发展的高速度C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成果D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的初步成果解析:图片反映了1958年经济上的“大跃进”。“大跃进”是指片面追求生产建设的高速度、高指标。A项是指人民公社化运动,排除;“大跃进”不是生产领域的革命,而是片面追求生产力发展的高速度,违背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客观规律,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错误探索,排除C、D两项。故答案选B项。81958年11月,中共中央在一份决议中规定:社员个人所有的房屋、衣被、家具等生活资料和存款,永远归社员所有。这一决议(C)A推
7、动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造进程 B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C有利于减缓“共产风”的蔓延 D克服了党内的冒进思想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了社员个人财产归社员个人私有,这在当时是有利于减缓“共产风”的蔓延的,选项C符合题意;1958年已经是人民公社而非农村社会主义改造,也就不是推动农村社会主义改造进程,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这一决议是符合而非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这一决议只能减缓而不能克服党内的冒进思想,事实证明党内的冒进思想仍然非常严重,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91958年海淀区四季青人民公社社员在进行“大辩论”时,有的社员提到反对将自己的新房、好房归公;有
8、的认为1959年要达到“小麦亩产6 000斤至1万斤”的高指标是不可能的,但都不愿公开说出自己的意见,怕被辩论成“右倾保守”。但社员也不相信报上刊登的那些所谓高产“卫星”。有的社员说:“徐水一棵白菜重几百斤还不像水缸一样粗吗,这怎么可能呢!”这次讨论反映出(D)A“三大改造”中出现了急于求成的错误B人民公社分配制度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C“大跃进”中出现的浮夸风已得到纠正D“共产风”和“浮夸风”对基层社会的困扰解析:“三大改造”是19531956年,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A项排除。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分配制度”,B项排除。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信息反映了“共产风”“浮夸风”下海淀区四季青人民公
9、社社员即基层的困惑。故选D项。10下表反映中国19531965年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情况,其中19631965年增长速度较快主要是因为(A)时间19531957年19581962年19631965年增长率14.6%0.6%15.7%A.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B“一五”计划的完成C“大跃进”运动的影响 D苏联对中国的援助解析:题干中19631965年工农业生产的增长率比之前有所提高,与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国民经济调整有关,故A项正确;“一五”计划于1957年完成,故B项错误;“大跃进”运动对工农业生产造成的是消极作用,故C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已经交恶,故D项错误。11新中国领导人非常关
10、心老百姓的吃饭问题。毛泽东晚年,在经济上可说是重农主义者,“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以粮为纲”“要实现农业机械化”等,都是他提出来的。然而“文革”期间多数农民仍然处于贫困状态,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粮荒”。在“文革”期间,毛泽东如此重视农业,还会出现“粮荒”的原因不包括(D)A计划经济体制影响 B“文化大革命”冲击C人民公社体制束缚 D“大跃进”运动开展12“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胡锦涛主席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建国以来哪些历史事件的教训(C)农业合作化运动 “大跃进”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A B C D二、非选择题
11、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五”)计划规定的对重工业的投资比例比当年苏联还大,制造生产资料的投资高出苏联“一五”计划执行结果的2.9%。规划新改建15个限额以上和23个限额以下的钢铁企业、107个限额以上电力工业项目、194个限额以上煤矿建设项目及80多个主要机器制造工业项目等。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二:1953年12月26日,鞍山钢铁公司的三大工程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七号炼铁炉举行开工生产典礼到1956年,中国第一座生产载重汽车的长春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第一座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座制造机床的沈阳第一机床厂投产。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1)根
12、据材料一,指出“一五”计划采取的方针。采取这一方针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出“一五”计划所取得的成果在地理分布上有何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一特点?(3)“一五”计划除了大力发展生产力之外,还变革了生产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答案:(1)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历史原因:重工业基础差。现实原因:增强综合国力(国防)的需要。外部原因:借鉴苏联经验。(2)特点:基本上分布于东北地区。地理原因:东北资源丰富;交通畅通;离苏联近。历史原因:东北地区重工业基础好。 (3)必要性:土地私有制与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性质不符;小农经济满足不了工业发展的需要。14社会主
13、义建设时期(19561976年),我党曾经犯了两次严重的“左”倾错误,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了巨大的挫折与损失,带给人们沉痛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小麦亩产12万公斤”“皮棉亩产5 000斤”和“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材料二:1958年的宣传漫画: 材料三:显示“文革”期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变化趋势图 请回答:(1)材料一、二指的是哪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给我国经济造成哪些危害?(2)为纠正材料一、二在实践中的错误中共中央采取了什么方针?(3)材料三变化趋势图中1966年和1971年经济指标大幅下降的原因是什么?19711975年间两次经济回升的原因是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答案:(1)“大跃进”运动。危害: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和19591961年三年严重经济困难;给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破坏。(符合题意即可)(2)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或答“八字方针”)。(3)下降的原因:文革政治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造成生产下降。回升的原因:周恩来、邓小平先后主持中央工作,对经济进行调整和整顿。(4)启示: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不可片面追求高速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抓住发展机遇。(答出其中3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