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高考历史(人民版)总复习课时训练28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02686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高考历史(人民版)总复习课时训练28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4高考历史(人民版)总复习课时训练28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4高考历史(人民版)总复习课时训练28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4高考历史(人民版)总复习课时训练28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4高考历史(人民版)总复习课时训练28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4高考历史(人民版)总复习课时训练28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4高考历史(人民版)总复习课时训练28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训练28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C注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D注重研究人的前世来生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答案B2.下列言论有悖于民本思想的是()A“因民之利而利之”B“兼相爱、交相利”C“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解析A项大意是:统治者务必关注民众的愿望和要求,尽可能满足民众的物质利益需要。是孔子的思想主张。B项是墨家思想,意思为:爱是相

2、互的,利也是相互的。C项大意是:用气势代替武力制止暴力,用宽仁的道德不足以使国家稳定。属于法家韩非子的思想。D项是荀子的思想,认为民众是国家的根本,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政治活动就必须为民众服务。答案C3荀况在荀子议兵中写道:“凡兼人者有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反映荀子的思想主张是()A主张“以德服人” B主张“性恶论”C主张“施仁政于民” D主张“弱者道之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材料含义是君主治理好国家的上策是“以德服人”,故A项正确。材料讨论的是治国策略而非人性,B

3、项错误。C项是孟子的思想主张。D项是老子的主张。答案A4.“和”是儒家在探究“天人”、“人人”、“人我”关系中总结出来的处世智慧。其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仁者,爱人贵贱有序,长幼有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A BC D解析维护的是等级制度,属于教育观念,故排除。答案B5墨子曾批评说:“今王公大人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则不知使能以治之。亲戚则使之,无故富贵,面目佼好则使之。”为改变这一状况,墨子主张()A“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B“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C“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

4、于天,则灾犹未去也”D“国都不相攻伐,人家不相乱贼”,以兴“天下之利”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墨子批评的现象是当时社会没有任人唯贤,因此得出“尚贤”的主张。答案B6孟子离娄上中说道:“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这说明孟子()A与孔子的思想完全相同B继承并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C不承认等级差别的存在D只要求统治者具有“仁”的思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孟子在孔子“仁”的思想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发展,提出了“仁政”思想,A项错误,B项正确。根据“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的叙述可看出C、D两项错误。答案B7老子一书中有“使民复结绳而用

5、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内容。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主张小国寡民 B反对人际交往C不利社会发展 D主张积极革新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根据材料可知,老子主张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A、B、C三项均正确。老子的主张与社会变革、进步是格格不入的,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8韩非子在韩非子大体说道“道私者乱,道法者治,不吹毛而求小疵”。这说明他注重()A实行仁政 B以法治国C绝对权威 D无为而治解析注意材料中“道私者乱,道法者治”这一关键信息,可以看出韩非子主张法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A项是儒家的思想

6、,D项是道家老子的思想,C项虽是韩非子的主张,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正确。答案B9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建立地主阶级统治的需要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战国时期出现大一统思想源于该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变化的需求。结合战国后期的历史背景可知,思想大一统适应了政治大一统、社会稳定的需要,说法均正确。答案D10.“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

7、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解析材料认为国家弱则人民强,人民强则国家弱,治国的策略应该是“弱民”,让人民尊重官员,这体现了法家强调统治的权术和策略。“仁政”“憎恶权术”和“兼爱”的主张明显都不符合题意。答案A11如果你是信奉道家思想的老师,要遏制学生晚自习说话的现象,你的认识与做法是()A这是品德问题,要进行思想教育B这是违纪行为,主张进行严格惩罚C这要影响班级,要给他一点教训D这是无意识的,应等学生自我觉悟解析解答本题应明确儒、道、法、墨等

8、学派的思想主张,分析选项内容与各家思想的衔接点。道家主张“无为而无不为”,主张“无为而治”。答案D12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分权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中,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B孟子主张“君轻民贵”C董仲舒倡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朱熹主张“格物致知”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史论结合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切入点是儒家思想的历史实践。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题干所述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思想的精神实质,其次要以此观点认

9、证选项所述历史事实是否与题干的观点一致。结合董仲舒提出新儒学思想的背景判断,选C项。答案C13“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在上述建议下,出现了()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三教合归儒解析仔细阅读材料,材料体现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主张。这一主张被汉武帝所采纳,儒家思想至此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答案C14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D

10、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解析在董仲舒看来,人之本性存有“善”的潜“质”,但未有“善”的体现,要使人之善的本性表现出来,就必须有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来教化他们,这是“天意”。这段话的意思概括一下就是:民性本善,君权天授。答案A15汉武帝时期,儒学取得官学独尊的地位。此后()A法家、阴阳家等思想学派被完全禁止B儒学教育与考试、选官制度相结合C结束了皇权干预思想学术的恶劣局面D思想界自由探索的精神得以复苏解析儒学独尊后其他思想学派并未被禁止;把教育、考试与选官结合起来,是汉武帝的创造,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各方面,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范式。但从本质上看,这仍是一种封建专制主义文化政策。汉武帝运用

11、皇权干预思想学术,抑制了思想的自由发展,禁锢了思想界的探索精神,有明显的消极作用。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仁者爱人。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也。论语材料二仁眇天下,故天下莫不亲也;义眇天下,故天下莫不贵也;威眇天下,故天下莫敢敌也。以不敌之威,辅服人之道,故不战而胜,不攻而得,甲兵不劳而天下服,是知王道者也。荀子王制材料三凡兼人者有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荀子议兵材料四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仁”字书法和某网友的“仁”字QQ头像。请回答:(1)“仁”的思想是在怎样的背景下

12、产生的?(2)根据材料二,概括荀子在治理国家方面的基本观点。(3)根据材料三,概括荀子在“兼人”方面的基本观点。(4)你是怎样理解孟子“仁者无敌”思想的?从材料四中可以看出,“仁”还寄寓着现代国人怎样的期盼?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第(1)问,应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进行分析。第(2)问,“仁”、“义”即仁义,“威”即王道,注意它们各自的作用。第(3)问,根据材料即可得出答案。第(4)问,先理解其字面意思,进而结合两幅图片进行分析。答案(1)针对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提出了“仁”的主张(具体回答春秋社会背景也可)。(2)荀子认为只有用“仁义”“王道”治理国家才可以不战自胜、不攻自得

13、。(3)荀子认为“兼人”有三法:以德兼人,以力兼人,以富兼人。其中上策之法是以德兼人。(4)孟子主张“仁”出自人的天性,把“仁”作为人类正义的基本准则,从“仁”出发,人们就会友爱或获得帮助,化解矛盾或获得战胜艰难困苦的力量;对于统治者要行“仁政”,才能天下归心,才能结束列国纷争的局面。期盼:尊老爱幼,与人为善,崇尚正义,社会有序,和谐发展。17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东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

14、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二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儒家思想与法国大革命材料三在韩国,资本家有意识地谋求在他们的企业再生产中家长制的权威关系,并确保工人的服从和忠诚。儒家文

15、化被普遍认为起到了鼓励工人服从和与管理者合作的作用,而且对工人的团结和集体行动起了劝阻作用。儒家思想对韩国社会影响最深刻,体现最广泛的莫过于家族观念。韩国儒学思想居核心地位的是孝。小的方面可以说是子女对父母的孝、牺牲,大的方面则是对国家、民族、社会以及团体的奉献精神以及持守道义。韩国工人阶级形成的政治与文化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儒家思想对中国封建统治的作用(不得照抄原文)。(2)根据材料二,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3)根据材料三,指出儒学对韩国的影响。(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第(1)问,要紧扣材料

16、进行分析并归纳,特别是汉武帝的做法与措施。第(2)问,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归纳概括,尤其是伏尔泰对儒家学说的态度。第(3)问,结合材料分析即可,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第(4)问,应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找出重点角度。答案(1)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规范官僚集团的行为;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的生计。(2)原因:儒家的某些观点是抨击封建君主专制的有力武器;儒家思想注重道德的说教;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3)影响:有利于企业管理;有利于工人团结;有利于奉献精神的形成。(4)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对中国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投稿可联系QQ:10845918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