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学习小结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0236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学习小结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学习小结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学习小结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学习小结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学习小结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学习小结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1)社会原因经济:大发展。铁器和牛耕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政治:大变革。生产力的进步,加快了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确立。各诸侯国出于争霸战争和政治需要,竞相改革,网罗人才,促进了各种学说的传播。社会:大动荡。各国纷争的局面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教育: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2)历史意义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

2、响。可以说,没有当时的“百家争鸣”,中国后来的思想文化就不会五彩缤纷。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国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孔子、孟子、荀子思想比较思想比较孔子孟子荀子同仁的思想“爱人”“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政”“仁义”、“王道”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异人性论“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要注意的是,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仁”的简单

3、继承。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3对董仲舒新儒学的理解(1)从产生背景看:汉武帝时期,边境不宁,王国势力威胁中央政权,土地兼并激烈,阶级矛盾日益激化。(2)从主要内容看:提出“春秋大一统”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宣扬“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3)从特点及实质看: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它的生命力。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统治。(4)从影响看: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皇权,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4宋明理学的特点宋明理学是儒家思想

4、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要归纳其特点,应该从其含义及在理学发展过程中正统思想家的主张入手考虑。第一,儒学进一步思辨化。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宋明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利用的因素。第二,宋明理学更加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就其内容而言,与汉代董仲舒的新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与先秦的儒学相比,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第三,宋明理学更多地吸收了佛、道因素,其一是吸收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建构儒学的伦理道德;其二是借鉴佛、道两家的传教谱系,创立儒家学说的传道体系;其三是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

5、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5试分析明清之际对儒家的批判思想产生的因素(1)经济因素:一方面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另一方面是“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阶级基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3)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三纲五常”扼杀了人的个性,摧残了人们的思想,启蒙思想家要求挣脱思想束缚,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4)政治因素: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走向腐化。1温家宝总理曾在答记者问时说:“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这番话充分体现了()A尚贤节俭的墨

6、家思想B关注民生的儒家思想C改革发展的法家思想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2以下是著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解读,其中属于解读道家学说的是()A崇功利,尚干涉,以刑法巩固君权,抵制民权。(苏渊雷)B人对自然只能任(顺从)和法(效法),不能违背它。(范文澜)C同情公室,反对私门,一味开倒车。(郭沫若)D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梁启超)3钱乘旦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A排

7、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B博大精深带有一定的封闭性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4明末清初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对其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A他们的思想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彻底否定B他们的思想完全拘泥于传统儒学的樊篱C他们的思想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他们的思想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思想的主导地位5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A炫耀文治武功B祭祀天地神祗C神化君主统治D报答天地之恩6顾炎武认为

8、:“王(阳明)学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反映了()A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的危机B王阳明倡导“经世致用”C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D王阳明深受西方思想影响题号123456答案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实,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

9、明,民知所从矣。春秋繁露材料三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明夷待访录请回答:(1)三段材料分别属于哪位思想家的主张,他们各处于什么时代?(2)三段材料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政治观点?(3)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与材料三的观点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为何会出现这种差别?单元学习小结强化训练1B由题干中的“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可直接得出答案。A、C、D与温家宝总

10、理的话不符。2BA和D是对法家的解读,C是对墨家的解读。B强调人应顺应自然,是对道家的解读。3B从题干中的“丰富性与普遍性”可以看出理学“博大精深”,从“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可以看出理学“有一定的封闭性”。4C明清时期的思想家既继承了宋明理学的许多思想观念,又对其中的陈腐之处不满,力求有所更新。他们使儒家思想更加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从而发展了儒学,据此可以排除A和B;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思想的主导地位的是新文化运动,据此可排除D。5C题干大意是:封建社会改朝换代以后,为了使天下太平,必定到泰山顶上祭天,到泰山南面的梁父山上祭地(梁父又作梁甫,山名,即梁父山),去答

11、谢天地之恩,表明作为皇帝“受命于天”,使百姓信服,向天地报告天下太平,祭祀感谢诸神的功德。反映了封建帝王通过封禅,告诉百姓作为皇帝是至高无上的,主宰人间万民万物、君权是皇天授给的。6A从材料信息看,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心学“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只注重内心修养,不关注社会实际,“已非儒学之正宗”,说明顾炎武认为宋明理学出现了危机。王阳明不倡导“经世致用”,也没有受西方思想影响,顾炎武也没有主张摈弃孔孟儒学。7(1)韩非子:战国;董仲舒:西汉;黄宗羲:明末清初。(2)主张法治;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反对君主专制。(3)韩非子和董仲舒的思想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黄宗羲的思想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主要是由于前者处于农耕社会(君主专制)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后者处于农耕社会(君主专制)的衰落时期。解析回答第(1)问主要是利用材料中的名句和出处,如材料一中的“赏、罚、民畏”等;第(2)问主要是精读材料,但答题语言要运用教材中的精练语言;第(3)问抓住“本质上”一词,然后运用“思想为政治服务”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