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秋怀(其二)唐孟 郊 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疑虑无所凭,虚听多无端。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阅读欣赏【赏析】在这首诗中,诗人饱含一生的辛酸苦涩,抒写了他晚景的凄凉哀怨,反映出封建制度对人才的摧残和世态人情的冷酷。诗中通过描写秋月冰冷,寒气森森,秋露滴落破碎了诗人的梦,料峭的秋风入骨寒冷来营造了一种凄清、肃杀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客居异乡的孤寂、愁苦。“冷露”两句中的“滴”字,写露喻泣,使诗人抑郁忍悲之情跃然而出;“梳”字,写风喻忆,令读者如见诗人辗转痛心之状,都是妥帖而形象的字眼。第一单元 2故都的秋郁达夫第一课时 整体感知1 课前预习 2 课内
2、动脑 课 前 预 习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陪衬()落寞()潭柘寺()普陀山()房檩()嘶叫()2根据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落 ru()l()叭 点 zhu()chun()子 dio()谢 t()唱chn m zh tu ln s 蕊 喇 缀 椽 凋 啼 3你还知道哪些描绘秋的诗文?请写在下面。【答案】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天净沙 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课 内 动 脑识 记 字 音平仄()凋零()一椽(
3、)驯服()混沌()识 记 字 形槐树 悠闲 萧索 折去 喇叭 疏落 芦花茅房 幽远 严厉 普陀山 廿四桥 潭柘寺z dio chun xn dn 词 语 辨 析【萧索/萧条】二者都有“荒凉”的意思。“萧索”指缺乏生机,不热闹,多强调景象荒凉、衰败,无生机。适用范围较狭窄,比如“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萧条”多形容经济衰微、不景气;也可形容景象的寂寞冷落,毫无生气。适用范围较为宽泛,比如“要是没有窗外繁密的竹枝,那个房间真太萧条了”。【颓废/颓败】二者都有“衰败”的意思。“颓废”指意志消沉,精神萎靡。侧重于精神、情绪等,多用于形容人,比如“秋风萧瑟往往会让那些游览至此的文人骚客
4、精神变得颓废起来”。“颓败”指衰落,腐败。侧重于景象、风俗等,多用于形容物,比如“由于严重的风蚀,古城的城垣已颓败不堪”。【领略/领会】二者都有“了解、体会”的意思。不同之处是:“领略”侧重了解情况,认识意义,辨别滋味。了解程度比较深。如“这一节琵琶行的欣赏课,使我感受了琵琶女的幽怨之情,领略了白居易将音乐形象具体化的高超笔法。”“领会”对事物了解并有所体会。程度较浅,如【品尝/咀嚼】二者都有“辨别、体会”的意思。“品尝”指仔细地辨别、尝试(滋味)。侧重态度认真仔细,比如“我品尝了很多美食”。“咀嚼”有两个义项:一是用牙齿磨碎食物;二是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侧重的是频繁的次数,比如“学习的事情不
5、可能一蹴而就,慢慢咀嚼,发现会有不同的含义”。成 语 辨 误【见微知著/一叶知秋】都表示从某些迹象可以看出总体的发展趋势。不同之处是:“见微知著”表示见到事情细微迹象、萌芽状态,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侧重于看到事物的萌芽状态,比如“当问题发生时,能够见微知著,除患于萌芽之中,亦不为失时。”“一叶知秋”表示观察到个别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和结果。侧重于看到个别迹象,不一定是发展中,但是可以引发某些事情,比如“一场风暴来临之前的征兆或许能让我们一叶知秋”。【情不自禁/不能自已】都指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情不自禁:用在有环境烘托的语境中的,侧重点是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比如“当我看到书
6、里有趣的地方,往往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不能自已:指无法控制自己,不能使自己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侧重于停不下来。比如“梁启超先生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息列索落/窸窸窣窣】都是拟声词,形容细微的声音。二者的适用范围不同:“息列索落”形容轻微的动作声或风雨声。比如“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窸窸窣窣”形容摩擦等轻微细小的声音,比如“我听到窸窸窣窣收拾书的声音”。作 家 作 品 1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熟读唐宋诗词和小说杂剧。1913年赴日本留学。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发起成立创造社。同年7月第一部小
7、说集沉沦问世,产生巨大影响。1923年发表春风沉醉的晚上。19231926年先后在北大、武昌师大、广东大学任教。1930年3月参与发起成立“左联”,1932年12月发表迟桂花,1933年移居杭州后写了不少山水游记和诗词,1935年发表出奔,抗战爆发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流亡苏门答腊,坚持抗战。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2创造社:“五四”新文学运动初期成立的文学团体。1921年6月8日在郁达夫的寓所,即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第二改盛馆正式宣告成立,初期成员主要有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前期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后期与太阳社一起大力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
8、学。3写作背景: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于1934年创作的散文。从1921年9月到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他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到杭州,居住近三年。这段时间里,他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写下许多游记散文。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 4衬托手法: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衬托一般分正衬与反衬两种。正衬指的是主要事物(本体)
9、与陪衬事物(衬体)有类似点,用衬体从正面衬托本体。反衬指的是主要事物(本体)与陪衬事物(衬体)有相反的特点或不同的情况,用衬体从反面衬托本体。1作者对北方秋天的总的感受是什么?我的见解: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如秋雨,“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的下起雨来了”,这体现了雨的“清”“静”;“一层秋雨一层凉啦”这又体现了秋的“悲凉”。2这篇文章描写了几幅秋景图?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幅图画的内容。我的见解:文中共描写了五幅秋景图:清晨静观,是秋院图;落蕊轻扫,是秋槐图;秋蝉残鸣,是秋蝉图;都市闲人,是秋雨图;胜日秋景,是秋果图。这些体现了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在作者的心目中,以这些为代表 3
10、“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这句话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我的见解:这个句子的分句结构相同,有一种整体的美感。“慢”“润”“淡”,表现的都是平淡细腻的意味。它们又都是响亮的音节,声调相同,前后押韵,这样读起来声韵铿锵,语势连贯,具有很强的节奏感。4如何理解“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这句话?我的见解:“秋并不是名花”中的“秋”是泛指,而不是专指南国的秋。说秋不是名花、美酒,是从反面设喻的,因为作者认为欣赏名花、品尝美酒时,花半开、人半醉的 5在文章的第三段,作者是怎样描绘庭院秋景的?我的见解:这里写了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景物描写细致入微,也写了观景、赏景的心态、动作,如“细数”“静对”,透露出悠闲与惬意,表现了作者热爱故都之秋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