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衡水一中联合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4月测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01679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衡水一中联合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4月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衡水一中联合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4月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衡水一中联合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4月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衡水一中联合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4月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衡水一中联合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4月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衡水一中联合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4月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衡水一中联合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4月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衡水一中联合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4月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衡水一中联合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4月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衡水一中联合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4月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衡水一中联合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4月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衡水一中联合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4月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衡水一中联合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4月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衡水一中联合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4月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衡水一中联合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4月测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75分)1.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B. 推行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C. 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D. 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基本的史学素养。材料中主要反映了商人发财致富后购买田宅或从政这一历史现象,而一般情况下在论述一历史现

2、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时需要从经济角度去思考。中国古代的经济形式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这就导致了以上现象的出现。B项虽然正确,但不属于根本原因。C、D没有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商人发财致富后购买田宅,且没有从经济角度去思考,可排除。综上,本题选A.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特点和评价2. 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女子应具有“三从四德”;到清末和民国初年,女子应享有六种权利:(一)入学之权利。(二)交友之权利。(三)营业之权利。(四)掌握财产之权利。(五)出入自由之权利。(六)婚姻自由之权利。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B. 辛亥革命的推动C. 新文化

3、运动的影响D.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民国时期主张女子从事商业活动以及婚姻自由,说明对于传统封建伦理道德的冲击,出现这种局面原因主要是近代经济发展导致民众观念变化,D正确。A、B和C主要是思想和政治革命推动,不是根本原因,排除。3. 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火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 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 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答案】D【解析】由材料时间“1897年”并结

4、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现象发生在甲午战争之后,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赔偿日本,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答案为D。维新变法运动发生在1898年,故排除A项,B项是在洋务运动期间。C项与史实不符合,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提供了时间,降低了题目的难度,但后边的材料又为学生解题设置了一重障碍,它没有直接提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很好发展,这也是出题者智慧的一种体现。4.外国资本主义一直是压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5、的一座大山,民族资本主义常因帝国主义的入侵加剧而遭受重挫。下列可以突出证明这一观点的两个时期是A. 战时期、一战后初期B. 战后初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 一战后初期、抗日战争时期D.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在考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本题是考查民族资本主义“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加剧而遭受重挫”,而在本题的时期内只有一战后初期、抗日战争时期才符合题意,例如,一战后初期列强卷土重来中国的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抗战期间战争严重破坏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C。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的

6、原因 【名师点睛】时间性是历史学科最基本的特点之一。其实任何历史试题都会提供相应的时间信息,只不过有的题目给出的时间信息明确,有的则不明确。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充分利用题目的有效时间信息,并结合教材知识来将各被选项的时间性给予定位,以“时间”为突破口,从而确定正确的选项。5.早婚是古代社会的一种风尚,城乡皆然。清末民初,上海等大都市出现了婚龄推迟的现象。20世纪20年代末以后,农村传统的早婚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抑制。这反映了A. 妇女地位提高B. 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和程度的不均衡C. 清政府推动社会习俗变革D.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思想解放【答案】B【解析】【详解】古代社会的早婚习俗,从统治者

7、来看是为增殖人口,多征赋算;从民间来看是增添家庭劳力,保证财产后继有人,说明这种习俗的根源是自然经济,因此材料反映的大都市和农村早婚习俗逐步得到抑制的时间上的不同,实际上反映出城乡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和程度的不均衡。故答案为B项。古代社会妇女地位十分低下,即使到了近代仍然没有大幅度提高,A错误;推行社会习俗改革的是民国政府,故C项错误。材料并不是说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D错误。【点睛】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与城市不同,大多长期处于落后、封闭状态,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因此传统的风俗习惯在农村的改变比城市要晚得多,也更为艰难。6.1940年,欧洲英吉利海峡曾有过一场惊心动魄的军事转移“敦

8、刻尔克大撤退”,在中国抗战初期,也上演了一场争分夺秒的生死大撤退,堪称“中国实业界的教刻尔克”,这场“生死大撤退”的影响是A. 改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布局B. 为抗战胜利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C. 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局面D. 使民族工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中国实业界的教刻尔克”是指抗战初期为躲避战火和沦于日军之手,沿海大批企业迁往内地,内地民族工业有所发展,从而改变了中国民族工业主要积聚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布局。故答案为A项。B项中的“充足”说法夸张,排除;中国工业落后并非通过这一转移就能改变,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民族工业在抗战时期日益萎缩,排除D项。7.民族资本家“火

9、柴大王”刘鸿生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等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了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刘鸿生的话说明了( )A. 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进行排挤和打击B. 官僚资本壮大了民族企业C. 毛纺织厂、火柴厂等轻工业不适合在重庆发展D. 刘鸿生不适合当大老板【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等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可以看出是官僚资本的投资使他受到排挤和打击,故A正确,B错误;CD所述在材料中无法体现,且表述错误,可排除。故选A。8.江阴县,“素业织土布。自洋布盛行,其利已薄。光绪中,西人始至内地市茧。乡人获利,育蚕者骤增,不数

10、年,境内每岁售茧所获逾百万金,且递增不已”。材料表明A. 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C. 中国成为世界市场的一部分D. 沿海地区商品经济发展迅速【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素业织土布。自洋布盛行,其利已薄”“西人始至内地市茧。乡人获利,育蚕者骤增”可知,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传统的纺织业受到冲击,蚕茧商品化程度提高,说明中国逐渐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C项正确;在近代中国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一直占统治地位,A项错误,应排除;材料信息没有体现“近代民族工业”“沿海地区商品经济发展”,应排除BD两项。9.有人统计过,在1872年到1913

11、年之间,近代企业的创办人中地主占55.9%,商人占18.3%,买办占24.8%,而且“投资于近代企业的地主,大都有某种官僚身份,很多是二、三流的洋务派或洋务派的幕僚,绝少是大地主”。这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民族工业对封建政府保持妥协性B. 民族工业的结构和地区分布不协调C. 民族工业所需的市场得到了一定的保障D. 民族工业得到封建政府的大力支持【答案】A【解析】地主属于封建势力,与封建政府关系密切,他们创办民族工业不可避免地对封建政府保持妥协性。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BCD项。10.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

12、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A. 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 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 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D. 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李鸿章努力将开平煤矿的产品出口税从原来的每吨一两以上减为一钱,降低了与外国商品竞争的成本,增强了洋务派办矿业的信心,A项正确;减少税务负担与加强管理无关,B项错误;减少开平煤矿的税收压力不等于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也没能保证中国煤矿业的稳健发展,CD两项错误。11.民国末期,上海市民经常拥挤在米店门口抢购大米,有人抱怨说:拿着一口

13、袋钱买不到一口袋米。甚至有报刊以醒目标题六十亿元值几何?仅买七十七粒米刊出相关报道。这在本质上反映了A. 上海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B. 这一时期通货膨胀极其严重C. 社会动荡推动米价居高不下D. 国民政府统治下的经济崩溃【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国民党统治末期,通货膨胀严重,但从本质上看是国民党统治下经济的崩溃,排除B项,D项符合题意;A项材料并未体现,排除; 是米价居高不下加剧了社会动荡,而不是社会动荡导致米价居高不下,排除C。故选D。12.张謇自称兴办实业可谓是“幸而利,幸而成”,却又“至于钝,几于败”,感叹自己“不幸而生中国,不幸而生今之时代”。造成张謇不幸的根源是A. 近代中

14、国的社会性质B. 自给自足自然经济C. 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D. 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答案】A【解析】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遭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压榨和阻挠,这是由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不符合题干中“根源”的要求,排除B、C、D项。13.1886年,驻厦门的英国领事在报告中提到:曾经询问下层中国人不穿洋布而穿土布的原因,有中国人说穷人穿土布衣服,因为这种衣服比洋布耐穿三到五倍,还因为穿了它在冬天暖和很多。这从侧面反映了 当时( )A. 列强在中国商品销售下降B. 中国人服饰思想观念守旧C. 中国近代化的速度

15、较缓慢D. 洋货并没有冲击自然经济【答案】C【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出列强在中国商品销售下降,排除A;根据“有中国人说穷人穿土布衣服,因为这种衣服比洋布耐穿三到五倍,还因为穿了它在冬天暖和很多”表明中国人穿土布是因为土布耐穿暖和,很实惠,并不是思想观念守旧,排除B;D项不符合事实。农村地区很少使用进口洋布,洋布的主要销售对象是城镇较富裕的工匠和商人,这从侧面反映出中国近代化的速度较缓慢,故C正确。14.某城市既是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港口,又是近代中国了解西方的窗口,还是现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这座城市是A. 长沙B. 广州C. 南京D. 武汉【答案】B【解析】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后,在后期下令只开放

16、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而实行改革开放后,在广州附近深圳、珠海、汕头设立经济特区,所以答案是B。A、C和D不符合材料中含义。15.1983年国家有关部门指出,去年国有企业首钢创利润41亿,交国家2862亿元后,在当年新增利润中拿的太多。首钢领导则认为,企业去年上交利润又递增了6%,不应该“只知取蛋,不想养鸡”。材料说明当时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急需A. 政企分开,建立企业承包责任制B. 释放活力,取消计划管理体制C. 搞活企业,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D. 简政放权,扩大企业的自主权【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首钢领导则认为,不应该 “只知取蛋,不想养鸡”说明企业想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故D项正

17、确;材料企业目的不是建立企业承包责任制,A错误;企业主要想获取企业自主权,不是改变经济体制和发展所有制经济,故B和C错误。16.1958年4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规定:在工业品价格方面,除棉纱、棉布、呢绒、食盐、食糖、煤炭、石油等7种商品外,其他一切工业品现在所定的市场价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认为不恰当的,都有权加以调整。这一规定有利于()A. 实现市场资源优化配置B. 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C. 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D. 减少国内工业产品价格的波动【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当时还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主导,还没有实现市场资源优化配置,故A项错误;因此也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故B

18、项错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认为不恰当的,都有权加以调整”,赋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权,有利于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故C项正确;地方政府的调整会带来国内工业产品价格的波动,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958年经济调整17.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A. 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 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 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 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本题给出的时间段是“一五”计划时期,这个时

19、期中国的重工业迅速发展。一五计划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实现工业化,因此住宅建设和非生产性建设全部拖后,这是时代特点的体现,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说法错误,过度发展重工业是不利于国民经济结构平衡的;C选项说法片面,基本建设包括很多方面,材料仅仅说的是其中一方面;D选项没有抓住材料的主要含义,材料并没有强调城市化的发展。【考点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名师点睛】中国的“一五”计划是仿照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的,两个国家在这一点上也有着相似的举措,也反映出一些共同的问题。重工业都是两个国家发展的首要目标,而过度重视往往会造成经济结构的不

20、平衡。苏联的问题就是农业出现问题,中国就是轻工业出现问题。这两个国家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道路上也遇到了相似的阻碍。中国通过改革开放解决了问题,而苏联经历赫鲁晓夫、勃日列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也没有取得相应的成效,结果最后苏联解体。18.1992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这表明我国A. 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强B. 总体上已经迖到小康水平C. 确立了社会生义市场经济体制D. 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1992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

21、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说明了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高,故A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我国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故B错误;我国是在2008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故C错误;中国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是在2001年加入世贸,故D错误。【考点定位】新中国经济建设新时期的经济建设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改革开放新时期经济建设的认识,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时空意识是新课标高考命题的核心素养之一,准确的时空意识是考生的基本历史素养。本题是时间信息是“1992年”

22、,由此时间可排除BCD三项,准确定位答案为A项。19.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这种做法在本质上A. 标志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B. 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C. 切断了农民与市场的有机联系D. 杜绝了贱买贵卖的剥削方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叙述的是粮食的购销政策,不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不属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A错误;1953年的中国还未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故B错误;粮食的统购统销政策是指由国家对粮食实行统一收购统一销售,意味着农民的粮食通过政府渠道进行统一收购,不能面向市场出卖

23、,因此不与市场发生联系,故C正确;D项材料中并未体现,故D错误。所以答案选C。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三大改造【名师点睛】三大改造:三大改造,是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20.列宁曾经指出:“国家资本主义,就是我们能够加以限制、能够规定其范围的资本主义,这种国家资本主义是同国家联系着的,国家资本主义是我们应当将之

24、纳入一定范围的资本主义”从性质上和做法上符合该材料的有(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及赫鲁晓夫改革、勃烈日涅夫改革时期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国过渡时期的做法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这种国家资本主义是同国家联系着的,国家资本主义是我们应当将之纳入一定范围的资本主义”等反映的是列宁允许一定范围内资本主义的存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体现这点;中国过渡时期允许资本主义工商业存在;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政策引入市场经济;故正确,明显错误,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府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题干涉及的三次改革均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故错误。综上所述,故D正确,

25、排除ABC。故选D。21.1985年,沈阳市防爆器械厂被宣布破产,成为新中国首个破产的公有制企业,企业职工在工厂门口哭成一片,难以接受;而十年之后,一些大中型企业在被宣告破产时,却得到了职工的理解和支持。这一现象说明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B. 市场经济观念已成为社会共识C. 社会保障的完善减轻了改革的阻力D. 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走向成熟【答案】B【解析】【详解】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工人对于企业改制不理解,十年后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职工变化说明人们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非常理解和认知,B正确;A项是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内容,与题意不符合,排除;C中社会保障不是材料反映主旨

26、的原因,排除。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走向成熟不符合材料的主旨,D错误。22.海南成为经济特区后,省政府决定把洋浦30平方公里的土地租给外商投资开发,租期为70年。虽然邓小平曾经在1989年4月给予批示支持,但仍然引起轩然大波。因为划一块地给外国人,被认为是姓“资”。在这种情况下,洋浦出租开发的方案搁浅,直到1992年后才得以落实。这得益于( )A.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 南方谈话的发表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1992年”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本质,推动了洋浦出租方案的落实,故选C;真理标准问题

27、的讨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都是在1989年之前,所以它们都不是推动该方案落实的因素,排除ABD。故选C。23. 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A. 农业合作化B.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C. 人民公社化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找准切入点,依据材料中“单家

28、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等信息可得出材料主要阐述的是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改造,即农业合作化,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全国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但农业仍然以个体生产为主,随后,人民政府领导农民组织互助组、试办初级社,三大改造后,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发展,到1956年底,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A符合题意,BCD的表述均与题意无关,故选A。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三大改造24.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选择:康有

29、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B.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C. 西方民主思想的广泛影响D. 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答案】A【解析】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签署,中国民族危机严重,故中国人通过不同的途径救国,故A正确;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是在辛丑条约后,故B错误;西方民主思想的广泛影响,不属于主要原因,故C错误;资产阶级力量是否强大与不同的途径救国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1895年甲午

30、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签署的影响出发,即可得出三者的共同背景,即可民族危机严重,据此即可正确判断。25.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B.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C. 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D. 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政策调整都是根据现实国

31、情对原有理论的灵活调整和成功运用,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智慧,因此D选项正确;“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道路不能体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相互学习借鉴,也与两者的优劣无关,A、B选项错误;C选项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排除。故选D。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5分)26.材料一 中国的近代工业发端于19世纪40年代,从1843年上海出现第一家现代企业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虽然经历了100多年,但是现代工业十分薄弱。外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工业,主要是为了掠夺中国的资源和榨取廉价劳动力。因此,外国资本的投资集中在采矿业和轻纺工业,而钢铁工业和机械制造业得不到发展。陈向东毛泽东五十年代在天津调查

32、研究的实践与思想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从1953年起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新中国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开始步入了工业化的初创阶段,从而在中国现代化发展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其突出的特点是实施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战略,依靠国家的整体力量启动工业化进程,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此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石建国、武力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化道路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述评材料三 19791981年我国农轻重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百分比的变化年份农业(%)工业轻工业(%)重工业(%)1979年26.632.141.31980年27.234.338.51981年28.836.734.5(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特点

33、.(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确立“以重工业为中心”工业化道路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概括1979年后国民经济比例发展的趋向,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趋向所产生的主要影响。【答案】(1)特点:历时长而成效低;受外国资本的控制;行业发展不平衡。原因:中国原有的工业基础严重薄弱;重工业是建立独立工业体系的基础;加强国防建设急需重工业的发展;受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影响。(2)趋向:农业和轻工业比重上升;重工业比重下降;国民经济发展比例趋向平衡。影响:保证了消费市场的商品供应;改善了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解析】【详解】第(1)问,“特点”,依据材料一信息“从1843年上

34、海出现第一家现代企业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虽然经历了100多年,但是现代工业十分薄弱。外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工业,主要是为了掠夺中国的资源和榨取廉价劳动力。因此,外国资本的投资集中在采矿业和轻纺工业,而钢铁工业和机械制造业得不到发展”,概括得出:历时长而成效低、受外国资本的控制、行业发展不平衡等。“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原有的工业基础、重工业的基础地位、加强国家建设的需要、受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影响等角度分析。第(2)问,“趋向”,依据材料三的数据可知:农业和轻工业比重上升,重工业比重下降,国民经济发展比例趋向平衡。“影响”,依据所学知识从市场的商品供应、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等角度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