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设计科目历史课题第七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隋唐选官制度的变化2.掌握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创新3.学习隋唐的赋税制度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认识隋唐制度的新成就,有利于树立制度自信,对于维护国家、民族的统一有促进意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隋唐选官制度的变化2.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创新3.隋唐的赋税制度教学难点:1.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创新2.隋唐的赋税制度课前准备教具:多媒体、黑板、粉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师】PPT播放登
2、科后和唐三彩文官俑。【师】大家看,这是唐朝诗人孟郊考中进士后,欣喜之际写的登科后,描述了他登科后骑着马在京城游街时那种志得意满的情景。另外一张图为1957年陕西西安鲜于庭诲墓出土的唐三彩文官俑。这写都跟我国隋唐时期的一项制度有关。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关于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二 新课讲授(一) 选官制度1、九品中正制【师】设置问题,帮助同学们自主预习。阅读课本,分别找出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方式,选官标准及地位。【师】进行总结后展示PPT,进行新知讲解。(1)形成:曹魏时,创立了新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2)选官方式: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3)选官标准
3、:从初创时期的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演变为西晋时期主要看重家世。(4)地位:九品中正制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5)衰落:随着士族的没落,九品中正制无法延续2、科举制【师】大家都知道,科举制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考试制度,那么它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师】大家能在课本里找到关于科举制的形成和发展么?举手回答。【师】好的,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这就是科举制的形成过程。(展示PPT进行总结)【师】那么,科举制的建立对唐朝产生了什么影响呢?下面老师带领大家分析一下。(要求同学们重点记忆)科举制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 文
4、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科举制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开和公平,中国古代 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师】好同学们,那我们都知道科举制自隋唐形成以来,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约1300年,知道清末才被废除。那大家现在思考一下,科举制对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有什么影响?【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总结。展示PPT讲解问题:1、隋朝:打破了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2、唐朝:使科举考试成为定制,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僚机构行政效率。3、北宋:科举考试经过宋代改革和完善,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科举考试的客观性与公平性,为地主阶级各阶层通过公平的考试跻身仕途开辟了道
5、路,使北宋政权的统治基础进一步扩大。4、明清的八股取士: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使培养出来的人成为顺从皇帝的奴仆;读书人为了做官,拼命诵读四书五经,追求八股文死板的作文形式;极大地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5、清末: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自此,在我国实行达1300年之久的科举制度终结了。【师】好 ,以上我们学习了隋唐的选官制度。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另外一项制度,也就是大家最熟悉的三省六部制。(二)三省六部制【师】 通过刚才PPT的图片大家了解到了三省的相关信息。三省都有哪三省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师】结合PPT进行新知讲解。1、形成、发展
6、与完善:(1)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它们共同辅助决策,行使权力。(2)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3)隋唐时期, 三省的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4)宰相议事的地方叫政事堂,后改称中书门下。政事堂的设立,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师】同学们来看这张图片,三省六部的关系图,并且标注了其的职能。那同学们能结合课本一起总结一下三省六部的主要职能么?【师】好的,不得不说,同学们找的非常准确啊。下面老师来给大家讲解一下,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并对其进行标注。【师】好,那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不仅使得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更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
7、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所以同学们一定要重点把握这一部分的内容。【师】接下来,我们进行对最后一项制度的学习。就是隋唐的赋税制度。(三)赋税制度1、租调制【师】同学们阅读课本了解一下租调制的概念就可以了,这部分咱们不做重点学习【师】对,同学们只要掌握租调制是按户征调,征收的东西是粮和绢帛就可以了。2、均田制【师】结合PPT进行新知讲解。均田制: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3、租庸调制【师】结合PPT进行新知讲解。租庸调制:唐初,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21至59岁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
8、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如果朝廷因故加派徭役,就必须免除调、租的一部分乃至全部。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师】同学们看这张照片,说的就是租庸调制。分别讲解了租、庸、调的概念。以便大家细致的了解。【师】最后,进入到赋税制度重点的学习,即两税法。4,两税法【师】大家刚刚让大家阅读了课本,现在回答老师,为什么会 实施两税法?【师】对,这是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师】结合PPT进行内容讲解。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春季和秋季两次纳税。【师】那我们
9、知道,两税法在一定程度上对唐朝经济政治的发展起到了巩固的作用。那么,具体都有哪些作用呢?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它“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师】展示PPT,引导同学一起进行材料分析,并回答:谈谈你对两税法利弊的认识?利:简化了税收明目,简化了税收手续,有助于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扩大了收税对象,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设置了不同的征税标准,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社会公平;规定可以稅代役,保障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定;消除了财政上的混乱,加强了中央经济力量,有利于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弊:长期不调
10、整户等,不能贯彻贫富分等负担的原则;税外加征,进一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两税法下土地合法买卖,进一步加重了土地兼并的现象。学生之间互相探讨并回答问题1. 三国分立的状态2. 魏蜀吴 曹丕,刘备,孙权学生在课本中寻找答案进行回答并做出标注学生根据教材回答:隋朝建立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扩大科举考试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学生结合课本进行思考并回答。学生回答: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学生阅读课本并回答:主要职能:中
11、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执宰相之职。学生阅读课本并回答: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 。学生回答: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减。展示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探讨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帮助学生理解隋唐朝时期政治及经济制度的变化,同时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师】这就是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我们来总结一下,我们学习了隋唐政治经济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其中关于科举制的内容要求大家重点记忆;且关于三省六部制和两税法的部分也是今天学习的重难点,希望大家认真理解并掌握。有不懂的课下咨询老师。作业布置把同步练习做完,并记忆书中勾画的知识点板 书 设 计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九品中正制 选官制度 科举制 形成、确立与发展一、隋唐制度 三省六部制 主要职能 影响 租调制 赋税制度 均田制 租庸调制 两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