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达标检测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以下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月亮属于光源 B小孔成像所成的像与孔的形状有关C光年是时间单位 D发生日食时,月亮在太阳和地球中间2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人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B能从不同方向看到黑板上的字,是由于发生了漫反射C电视画面色彩多样,都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混合而成的D科学家们通过天文望远镜拍摄地外星系图片是利用了光的反射3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使蜡烛a的像更清晰 B使用相同的蜡烛a、b,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C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
2、屏能够承接到像 D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变大4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壁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A水平向左移动 B水平向右移动 C竖直向上移动 D竖直向下移动5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6截面为正方形、中空部分为椭圆形的玻璃体如图所示,则这个玻璃体()可以看成两块凹透镜;可以看成一块凸透镜;对图示光束具有发散作用;对图示光束具有会聚作用。A B CD7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进入了“刷脸”时代。“刷脸”时人脸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身份认证。在系统拍照过程中()A人脸是光源 B人脸经摄像头成
3、缩小、倒立的实像C人脸经摄像头成像的原理与平面镜相同 D人脸应保持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8凸透镜、凹透镜等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面的介绍符合实际的是()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B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C照相时,若要照出人的全身像,则被照者应离相机镜头更近些D阳光通过凹透镜也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9当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监控摄像头就会拍下照片。摄像头相当于一个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监控摄像头和近视眼镜的镜片都对光有会聚作用 B拍照时,汽车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C当汽车远离摄像
4、头时,影像传感器上的像变大 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虚像10下列物理知识及其与生活用品的对应关系,都正确的是()A爷爷用来看书的老花镜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妈妈用来梳妆打扮的大镜子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C爸爸用来记录永恒瞬间的照相机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家里汽车上用来增大视野的观后镜光透过玻璃发生折射成虚像11图中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A乙和丁 B甲和丁 C乙和丙 D甲和丙12如图所示,将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 cm刻度线处,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蜡烛不动,把光屏向右移动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B若蜡烛移至10 cm刻度线处,移动
5、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C若蜡烛移至20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等大的像D在图示中的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近视镜,将光屏右移可再次成清晰的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13以镜正衣冠。小红在平面镜中的像是_(填“实像”或“虚像”);当小红由远及近走向平面镜的过程中,她与像之间的距离_,像的大小_。(后两空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4站在湖边的小雪看到小鱼在水中游动,同时发现有一只“小鸟”在水中飞翔。小雪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_现象形成的,水中的“小鸟”是由于光的_现象形成的。15一束阳光以25的角斜射到镜面上(如图所示),转动镜面使光束与镜面的夹角增
6、大3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间的夹角与原来相比减少了_。16如图甲所示,为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小华将一束激光射至空水槽底部的P点,形成一个光斑,然后向水槽内慢慢注水,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将_(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动”)。为了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小华自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可折转光屏,利用它可以验证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_。17将矿泉水瓶遗弃野外易引起火灾,是因为瓶中的水相当于_,可会聚太阳光引燃干草或枯枝。隔着薄膜上的水滴看很近的字,会看到通过水滴形成的_的虚像(具体描述像的性质);如果想让看到的字再变大点,应让水滴_(填“靠近字”“远离字”或“面积增大”)。18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
7、像规律”的实验中,他把蜡烛放在距透镜30 cm时,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缩小的像,此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现将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10 cm,要使光屏上再次形成清晰倒立的像,应将光屏_(填“远离”或“靠近”)透镜。凸透镜可以用来矫正_(填“远”或“近”)视眼。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6分)19如图所示,水里的光源O发出的一条光线射向水面,在水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经过P点,折射光线经过A点,请先通过虚线作图找出水面处的反射点,再作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20如图,点光源S位于凸透镜一侧。在图中画出S发出的两条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21如图所示
8、,有一条经过平面镜反射过点P的反射光线且平行于主光轴入射到凹透镜上,S为像点,请确定点光源S的位置,并补全光路图。四、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36分)22小阳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他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前面,把另一支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从不同角度透过玻璃板看,它跟前面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上述步骤,再做两次实验,并把三次实验中蜡烛A和B的位置记录在白纸上,如图乙所示。(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2)蜡烛B跟前面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_。(3)如果将玻璃板竖
9、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观察到蜡烛A的像_(填“向上移动”“向下移动”或“不动”)。(4)小阳把白纸沿着玻璃板的位置对折,观察到像与物的对应点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_。(5)小阳取走蜡烛B,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这时应该_(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发现光屏上没有像,这说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_像。23如图甲所示,将透明的薄壁(厚度可忽略不计)方形水槽水平放置,固定在水槽底部的激光笔沿图示方向发出一细光束,小彬通过缓慢改变水槽中的水量来探究光的传播现象。(1)图甲水槽中未注水时可在侧壁上A处得到一个光点,注入一定量的水后,光点移至B处,这是由于光在水面处发生了光的_现象,此时入射
10、角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为使B处的光点移至C处,则应使水槽中的水量_;若BC间距离为2 cm,则水面高度的变化量h_(填“”“”或“”)2 cm。(3)如图乙所示,小彬将激光笔移至虚线框内向水槽底部照射,为使光束第一次从水面射出后沿DE方向传播,则激光笔照射的方向应满足的条件是_,且激光笔照射在水槽底部的位置必须在区域_(填“”“”或“”)内。2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让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_cm。(2)如图乙所示,烛焰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此像是倒立、_的实像。如果此时
11、撤去光屏,人眼在如图所示的位置_(填“能”或“不能”)直接看到烛焰的实像。(3)在(2)的情况下,如果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那么在光屏上也能成清晰的像,此像是倒立、_的实像;如果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至_cm处,在光屏上仍能成清晰的像。(4)在(2)的情况下,将凸透镜换成焦距更大的凸透镜,并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都不变,则应该移动光屏向透镜_(填“靠近”或“远离”)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五、综合应用题(8分)25平时我们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是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从而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如图甲
12、所示),图乙是不同位置处的两个物体的成像示意图。(1)我们人眼能根据观察对象,通过自动调节晶状体可以实现的是_(填字母)A看清不同亮度的物体B看清不同颜色的物体C看清不同大小的物体D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2)由图乙得出,减小晶状体的弯曲程度,使晶状体的焦距变大,此时眼睛能看清_处的物体,我们人眼若长期观察_(以上两空均填“近”或“远”)处物体,会造成晶状体过度弯曲,形成_(填“远视眼”或“近视眼”),这种情况下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像会成在视网膜的_(填“前”或“后方,此时应戴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答案一、1D点拨:发生日食时,月亮在太阳和地球中间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即日食是由
13、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正确。2D点拨:通过天文望远镜拍摄地外星系图片是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是光的折射,故D错误。3B点拨: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蜡烛a一侧能看到蜡烛a的像,同时还能看到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故A错误;选择相同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B正确;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不能接收到烛焰的像,从而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故C错误;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大小不变,故D错误。故选B。4C点拨:将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右移动,则反
14、射光线也向右移动,光斑会向上移动,反射光线能射中墙上的目标,故C正确。5D点拨: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合题意;手影游戏和小孔成像,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C不合题意;海市蜃楼是光通过不均匀的大气发生折射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6C点拨:玻璃体被中空部分分成了两部分,这两部分都是中间薄、边缘厚,都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7B点拨:人脸不会发光,故人脸不是光源,故A错误;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光通过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故B正确;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C错误;当
15、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刷脸”时,人脸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故D错误。故选B。8A点拨: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戴发散透镜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A正确;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故B错误;照相时,若要照出人的全身像,即需要减小像,则像距变小,物距变大,则被照者应离相机镜头更远些,故C错误;因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会聚于一点,热量集中,温度较高可以点燃纸屑,而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不能使光线会聚,故D错误。故选A。9B10C11A点拨: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远处的
16、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近视眼戴凹透镜来矫正。远视眼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近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远视眼戴凸透镜来矫正。故选A。12B点拨:若蜡烛移至10 cm刻度线处,u50.0 cm10.0 cm40.0 cm,焦距f15 cm,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符合题意。故选B。二、13虚像;变小;不变点拨:小红在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根据像和物大小相等可知,当她靠近平面镜时,她的像的大小不变;当小红走近平面镜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小,她与镜中的像的距离变小。14折射;反射点拨:小鱼在水中由于光线从水中折射入空气进
17、入了人的眼睛,我们看到的水中的鱼,其实是鱼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小鸟在天上,我们看到的水中的“小鸟”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1560点拨:平面镜转动前,入射角的度数为902565,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652130。平面镜转动后,入射角的度数为90(3025)35;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35270。则平面镜转动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间的夹角比原来减小了,减小的度数为1307060。16向左移动;同一平面内点拨: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将一束激光射至P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内慢慢注水,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由于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水
18、槽底部光斑的位置将向左移动。将光屏右半部分绕N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可以验证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17凸透镜;正立、放大;远离字18照相机;远离;远点拨:把蜡烛放在距透镜30 cm时,物距为30 cm,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缩小的像,则u2f,此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照相机。现将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10 cm,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则要使光屏上再次形成清晰倒立的像,应将光屏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三、19解:如图所示。20解:如图所示。21解:如图所示。四、22(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相等(3)不动(4)相等(5)不透过;虚23(1)折射;小于(2)增加;(
19、3)平行于DE;点拨:(1)水槽中未加水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激光射到侧壁上的A点,当水槽中加水时,光点下移到B点位置,这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引起的。当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此时入射角小于。(2)要使B处的光点移到C处,则应使水槽中的水量增加;若BC间距离为2 cm,水面高度的变化量大于2 cm。(3)因为光在水中与空气中发生折射时,在空气中的角度较大,则为了使光束第一次从水面射出后沿DE方向传播,激光笔应该与DE平行入射到区域的位置,才能实现。24(1)15.0(2)放大;能(3)缩小;70.0(4)远离点拨:(1)由图甲知,平行光经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说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
20、聚作用;光屏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便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焦距为f35.0 cm20.0 cm15.0 cm。(2)由图乙可知此时的物距为u30.0 cm10.0 cm20.0 cm,即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如果撤去光屏,烛焰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会聚成实像后继续向前传播,进入人眼,故人眼在如图所示的位置能直接看到烛焰的实像。(3)根据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此时物距大于2f,像距应处于f和2f之间,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到70.0 cm刻度线处时,此时物距大于2f,等于原来的像距,像
21、距应处于f和2f之间,像距等于原来的物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4)在(2)的情况下,将凸透镜换成焦距更大的凸透镜,并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物距相对减小,则要增大像距,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所以光屏远离凸透镜。五、25(1)D(2)远;近;近视眼;前;凹透镜点拨:(1)通过睫状体的伸缩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当晶状体的曲度变大,焦距变短,反之亦然;帮助我们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故选D;(2)从图乙中可以看出:当眼睛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的凸度变大了,焦距变短了,若减小晶状体的弯曲程度,使晶状体的焦距变大,此时眼睛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人眼若长期观察近处物体,会造成晶状体过度弯曲,形成近视眼;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像会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可用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使光线会聚能力减弱,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使像正好成在视网膜上,看清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