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专题过关检测(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王慎之在清代海外竹枝词写道“堪笑今人爱出洋,出洋最易变心肠。未知防海筹边策,且效高冠短褐装。”导致词中“爱出洋”、“短褐装”等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媚外心理的使然 B工业文明的影响C攀比世风的结果 D交通运输的发展解析晚清时期西方工业文明传入对中国社会造成深刻影响,这首词中的现象正是对这一影响的反映。答案B2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生活也异彩纷呈。下列服饰既体现了中西合璧又融合了满汉风格的是 ()。解析旗袍是我国一种富有民族风情的妇女服装,由满族妇女的
2、长袍演变而来。由于满族称为“旗人”,故将其称之为“旗袍”。辛亥革命后,西式服装开始在中国流行,北伐战争时期始渐流行新式旗袍,30年代后期出现的旗袍在结构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与旧制迥然不同,成为兼收并蓄中西服饰特色的近代中国女子的标准服装。答案C3男人拖着大辫子,穿着宽大的褂袍,女人裹着小脚,这是清代中国人的基本装束。然而这一陋习在晚清开始有了变化,变化的原因有 ()。新式教育的出现西方列强扩张的结果政治运动的推动政府及有识之士的推动A B C D解析在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一方面与外来文化的冲击有关,即是西方列强扩张的结果;另一方面与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有关,这就体现在新式教育的出现、
3、政治运动的推动和政府及有识之士的推动。答案A4近代中国衣食住行受西方影响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西风东渐”的趋势。下图中不能体现这一趋势的是 ()。解析B项所示是清代官服,不能反映“西风东渐”。答案B5下列图片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其中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分析的能力。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反清的革命色彩,故B正确。A为废止缠足的运动,C为婚礼习俗变化,D为近代交通工具黄包车。答案B6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的打扮从整体样式、色彩来看都较单调,其主要原因有 ()。当时商品供应匮乏,穿衣还主要停留在遮身御寒上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人们不喜欢穿着打扮受民国时
4、期服饰的影响A B C D解析注意时间限制为“20世纪70年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符合题意,违背了人们正常的心理,对当时服饰的影响并不大。答案C7建筑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从图一到图二建筑发生了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A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B清政府的政策C中国人自己的主动改造D科技的发展解析图一是中国典型的四合院,图二是中西合璧的里弄住宅,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的住宅发生了变化。答案A81918年,一名外国商人在中国做生意,他往来于中国各地,可以乘坐的交通工具包括 ()。轮船火车飞机有轨电车A B C D解析19世纪6070年代,中国近代轮船
5、业发展起来;1906年天津创办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1881年,建成唐胥铁路。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民航事业才出现,故选D。答案D9促使中国由传统的交通运输到近代运输方式转变的决定性因素是 ()。近代化轮船、火车的引进汽车、电车的引进北方马车的淘汰 南方传统舟船的消失A B C D解析叙述都太绝对化。答案A10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近代社会景象是()。A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B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C追求自由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D近代以来出
6、国留学热潮的兴起解析注意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从诗歌内容看,作者一再提到“轮”、“车舟”等交通工具,再结合题干关键词“近代”可知,此诗中反映了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生活的史实,故本题选B。答案B11歌词:“我赚钱啦赚钱啦,我都不知道怎么去花,我左手买个诺基亚,右手买个摩托罗拉,我移动联通小灵通,一天换一个电话号码。”与此现象关联密切的技术进步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B通讯技术的发展进步C卫星广播电视的推广 D国家“菜篮子工程”推广解析“手机”、“电话号码”均是现代通讯技术,细心审题会很容易得出答案为B。答案B12“饮早茶、叹(粤语,意为享受)报纸”仍为当今广州的一大民俗。1833年,广州创
7、办了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报刊对近代中国所起的影响包括 ()。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使广大民众更热心地关注国事、天下事 大大降低了中国文盲的人数进步的报刊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A B C D解析报刊的发行并不能大大降低文盲人数,排除含的选项。答案B131896年8月14日,申报刊登了一则广告:“徐园又一村并演西洋影戏。”这一材料最大的价值是可以用于论证 ()。A电影艺术开始诞生 B中国首次放映电影C国产电影快速发展 D我国有声电影诞生解析电影艺术传入中国前早已诞生,故排除A项,1896年我国电影还未诞生故C、D两项不正确。结合教材可知1896年8月,上海徐园“
8、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进行电影放映。答案B142011年3月10日12时58分,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发生里氏5.8级地震。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及时报道了这则信息。这体现出电视作为大众传媒的功能是 ()。A远程教育 B大众娱乐 C传播资讯 D政论宣传解析电视及时报道了这则消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体现的是电视传播资讯的功能。其他的几项均不符合题意。答案C15用QQ聊天、用Email发邮件、用Blog(博客)写日记,已成为很多中国人的生活习惯。这表明 ()。A邮电通信事业获得了新发展B广播影视成为民众文化生活的主体C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交往方式D新技术、新观念深入
9、人心解析网络聊天、网络日志等都体现了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与交往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A、B、D三项与材料无直接关系,都不符合要求。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20分)16(10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折射出社会进步和近代化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后的新变化长袍马褂中山装、西装等中餐西餐马车、轿子人力车、火车、电车、汽车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新式婚礼材料二在北京以及各省省会城市,出现了所谓“四合院欧化”的现象,即在保留传统四合院的基本格局上搞点洋化:简单的装扇玻璃窗代替格子糊纸绢,复杂的搞点外国式柱子如此,既保存四合院之传统格局,又吸收西式
10、房屋之优点情调。可谓中西合璧、相得益彰。摘选自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3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写出导致变化的外部因素。(3分)(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4分)答案(1)服饰、建筑、饮食、交通、婚礼习俗。(2)特点:中西合璧、相得益彰,既保存传统,又吸收西方优点。因素: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3)积极影响:丰富了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改变了人们思想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有利于促进中国社会进步和近代化进程等。17(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掀铁道,拔电杆,紧急
11、毁坏大轮船。”义和团民众揭帖材料二1878年,英国一公司获得唐山煤矿开采权,报请修筑唐山至北塘之间的运煤铁路,遭到清政府多数官员的激烈反对。两年后,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以不用机车牵引为条件获准兴建。由于不允许用机车牵引,只好让骡马充当火车头,这就出现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材料三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牌轿车。不料,慈禧仅试坐一下便将其“打入冷宫”弃置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但坐在慈禧的前面,而且还和她“平起平坐”,有伤“体制”,最终被闲置起来。材料四一些闭塞的经济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
12、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周积明最初的纪元请回答:(1)你如何理解材料一所反映的现象?(3分)(2)根据材料二、三,谈谈你对清政府面对新式交通工具所表现出来的态度的看法。(3分)(3)据材料四,归纳铁路的修建对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何积极影响。(4分)答案(1)义和团对铁路、电线、轮船的态度,是农民阶级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能反映,具有朴素的爱国主义性质,但也说明了近代中国人民思想的愚昧落后。(2)清政府对待新式交通工具的态度,纯粹是愚昧的表现。清政府的举动延缓了新式交通工具在中国的推广,不利于中国的近代化。(3)有利于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和信息的交流;有利于铁交通相关部门的生产;有利于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8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