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题目不全) WORD版缺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99520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题目不全) WORD版缺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题目不全) WORD版缺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题目不全) WORD版缺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题目不全) WORD版缺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题目不全) WORD版缺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题目不全) WORD版缺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题目不全) WORD版缺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题目不全) WORD版缺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题目不全) WORD版缺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题目不全) WORD版缺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题目不全) WORD版缺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I卷 选择题单选题(本大题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1. 钱穆先生在其中国文化导论中说:“封建社会是各有封疆的,各各关闭在各自的格子里面诸侯们各自涨破了他们的各自格子,郡县的新国家,便逐渐形成,其姿态与性质,与旧的封建国家决然不同。到战国时,七国乃至九个大强国,几乎全是郡县的新国家了。”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分封的诸侯国是小国寡民 B.战国产生了中央集权国家C.各国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 D.郡县出现适应了争霸需要2. 王国维在评论西周取代商时说:“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下列最符合该评论解读的是:A.官僚政治取代

2、贵族政治B.私学取代官学C.权力继承制度发生变化D.家天下取代公天下3. 毛泽东在一首诗里说:“祖龙(指秦始皇)魂死秦犹在,百代皆行秦政治。”毛泽东之所以认为“秦犹在”,是因为A秦王朝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B秦王朝的思想、艺术、文化影响深远C秦王朝统一中国的伟业永远为后人铭记D秦王朝开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为历代王朝沿用4. 历代王朝不断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按其职能类别分组不正确的是A御使、刺史 B丞相、参知政事 C太尉、军机处 D郡县、行省5. 史载,魏晋时设中正,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中正由现任中央官员兼任。由此可知,政府实行九品中正制的主要目的在于A. 巩固门阀士

3、族统治 B. 加强中央集权C. 保证选官的公正性 D. 注重门第家世6. 英国人杜麦斯在中国札记一书中,以近乎狂热的态度呼吁建立起一种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竞争性的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的水平,并促进大英帝国的团结。杜麦斯的呼吁是有感于中国A察举制的实行B内阁大学士的选拔C科举制的推行D军机处的设置7. 清朝雍正时期实行“耗羡归公”。 “耗羡”是指征收赋税、交纳钱粮时,对合理损耗的补贴。雍正帝规定“每两加耗五分”,作为政府的正常税收,统一征收,从中提取“养廉银”,发给官吏作为生活补贴和办公费用,而且其数量大大超过正俸。雍正帝这样做的目的是A.以惩贪为名增加官吏俸禄B.以耗羡归公增加政府收入C

4、.通过规范税制以澄清吏治 D.征收养廉银代替正常税收8. 黄宗羲在评价内阁制度时说:“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吾以谓有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由此可知A.内阁提高了行政效率 B.内阁成员拥有决策权C.黄宗羲肯定内阁制度 D.内阁制度强化了专制皇权9. 清顺治十七年上谕:“士习不端,结社订盟,把持衙门,关说公事,相煽成风,深为可恶,著严行禁止。”康熙说:“人臣分立门户,私植党羽,始而蠹国害政,终必祸及身家。”材料说明了A.清廷内部出现严重的皇权争斗 B.汉族知识分子反满情绪高涨C.严防官吏朋党造成的离心倾向 D.地方官吏腐败行政

5、效率低下10. 柏拉图曾说:“在民主制中,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因此,他们的行动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和地位。默许人民的要求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民主使智慧边际化。”在此,他认为雅典民主制A把权力关进了笼子B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C存在民主泛滥弊端D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11. 恩格斯说,国家和旧的氏族组织不同之处有二:一是“按地域来划分它的国民”,二是“公共权力的设立”。据此判断雅典由氏族过渡到国家的重要标志是A城邦制的形成 B梭伦改革C克利斯提尼改革 D伯利克里改革12. 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的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员流放海外

6、。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13. 柏拉图公开认为:“根据犯罪可以处以不同的刑罚。”在实践中,雅典法律将雅典人分为三种:本邦公民、外邦公民、奴隶。本邦公民伤害了自由民可以支付罚款,外邦人伤害了自由民则被驱除出境,奴隶伤害了自由民则可能被判处死刑。 材料主要体现出雅典A民主范围的狭隘性 B民主决策的随意性C法律保护奴隶主的利益 D用法律维护公民权利14. 在全部罗马法的内容中,“私法”部分是精华,其特点是保护私有财产和承认个人人格。“私法”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A.保证人人都能享有法律

7、赋予的权利 B.调节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C.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D.促进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15. 公元前242年起在罗马大法官中专门设立“外事裁判官”,审理涉外案件的原则,既不能套用罗马公民法,也不能完全依照异邦人本民族的法例,而是互相参照通融权衡,取得一些双方同意的解决方案,所以他们便称自己凭据的是万民通用之法,因此形成万民法的概念。由此可见,罗马万民法的特点是A形式化 B强制性 C主观性 D实用性16. 秦朝时制定的法律细密严苛,实行“轻罪重罚”,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二者的最大差别是A对犯罪的惩处力度 B打

8、击犯罪的效果C.立法的完整全面性 D法律规定的立足点17.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C肯定了中国反侵略的正义性D是以全球化的视角进行分析18据史料记载,1856年仅上海一地由英国人处理的刑事案件就达503起,共有630名英国人涉案,而当时常驻上海的外国人总数不过200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上海社会治安状况混乱 B.英国享有“领事裁判权” C.中英两国的观念不同 D.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高涨 19. “

9、许开台湾互市,英、美、法、德相继而米,派领事,划租界,设商行,建栈房,轮船出入,次第渐兴,而交涉愈繁。咸丰九年,设通商总局于道署,由道办之”。该材料反映了台湾A.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B.清政府对其统治削弱C.近代化的不断发展 D.分裂倾向不断加强20.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列强主动表示愿意协助清政府剿灭太平天国。据图分析列强此举的主要目的是图1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开放的部分通商口岸图2太平天国主要活动区域A能让外国人到长江流域游历、经商和传教”B使战争中获得的权益能得以落实C确保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航行D扶植清政府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21. 1855年开始,太平天国“商贾资本皆天父所有,全应

10、解归圣父”的制度逐渐转变为士农工商各力其业的政策。其原因是A.太平天国巩固政权的需要 B.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调整C.太平天国取得军事优势 D.列强侵略冲击了中国经济 22. 义和团运动发生时,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曾就不从背景撤走驻华公使解释道“目前的危机在于俄国而非中国”。这表明A.义和团可能得到了俄国的暗中支持 B.义和团运动对英国利益损害小C.列强侵华利益竞争激烈 D.英俄争夺欧洲霸权无暇顾及中国23. 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晴史说:“维新派报纸有两个版面。一版专用于报道新闻,另一版专用于社论。通商口岸报纸中占很突出地位的商业和地方新闻,在维新派报纸中却明显地缺失。”材料说明A.报纸成为维新派宣传

11、政治纲领的工具 B.通商口岸比维新派活动地区商业发达C.阅读报刊已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 D.中国近代新闻出版事业发展前途艰难24. 孙中山在1905年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的演说中认为:“吾侪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鄙人愿诸君于是等谬想淘汰洁净,从最上之改革着手,则同胞幸甚!”由此说明孙中山A.建立了进步力量大联盟 B.首创了民主共和思想C.借助维新变革挽救危亡 D.主张通过革命实现共和25. 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

12、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材料说明五四运动A.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 B.与新文化运动的主张背道而驰C.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 D.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26. 1938年5月5日,蒋介石在反思抗战初期战事时写道:“敌军战略本以黄河北岸为限,如不能逼其过河,则不能打破其战略,果尔,则其固守北岸之兵力绰绰有余,是其先侵华北之毒计乃得完成,此于我最大之不利。”在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下,国民政府A.发动了淞沪战役以分散日军兵力 B.发动了徐州会战阻止日军南侵C.依靠国联调停维护华北主权 D.发动了太原会战以拱卫华北27. 1621年,英国下议院的一个委员会来觐见国王詹姆士一

13、世时,他无奈地对侍从吩咐道:“你们摆好十二把交椅吧,我要接待十二位国王!”这反映了此时的英国A国王与议会的矛盾完全激化B议会对国王形成了制约C君主立宪制已经建立 D引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28. 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脑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成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29.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说:“更确切地说,德意志帝国的建筑材料是煤

14、和铁,而不是铁和血。”这段话的主要含义是A否定武力在德意志统一过程中的作用 B重工业发达是德意志帝国的突出特色C否定俾斯麦在德意志统一中的领导作用 D工业革命是推动德意志统一的根本动力30. 1865年恩格斯在分析德国经济时写到:“普鲁士的的资产阶级很清楚地知道,他们在自己 的工业活动的领域中依赖政府到什么程度。租让权及行政上的控制像噩梦一样压迫他们。”恩格斯的这一分析A找到了德国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B对威权政府在工业化中的作用认识不足C强调了普鲁士应该担负起领导统一的重任D为德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指明了方向31德意志德国宪法第二条: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

15、法律。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材料说明A宪法加强了德国的统一 B帝国实行联邦制,立法权属于皇帝C宪法强调保护各邦的合法权利 D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专制色彩32英国皇家学会会员钱乘旦教授认为:“法国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法国就确立起议会制度,不再发生革命了。”材料反映了A革命的风暴到此结束 B资产阶级共和派完全掌握了政权C各政治派别认同了宪法的价值 D经济发展直接导致政权突变 33. 中英南京条约附件规定:“向来各外国商人只准在广州一港口贸易,

16、上年在江南曾经议明,如蒙大皇帝恩准西洋各外国商人一体赴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四港口贸易,英国毫无靳惜,但各国既与英人无异,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英国据此取得的新权益是A四口开埠通商 B广州贸易权C片面最惠国待遇 D领事裁判权34. 陈旭麓先生说:“时代变了,道光帝浑然不觉,结果脚随之跟入新时代,而头脑却依旧留在旧时代。在专制社会中,旨意决定一切。道光帝由此断送了机会。”对这段话最好的理解是A皇权专制延缓中国近代化历程 B封建自然经济是君主专制的基础C中国社会历史悠久、结构牢固 D自给自足心态滋生封闭保守观念35. “义和团运动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了更多

17、的反侵略勇气,但破产小农和手工业者归复自然经济的强烈愿望又使他们的眼界无法越出所处的时代。”这句话表明了义和团运动的双重特征是A“灭洋”与“扶清”B反帝与反封建C爱国与保守D正义与非正义36. 梁启超说“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以制某国为主。夫天下未有徒恃人而可以自存者,必有我可以自立之道,然后可以致人而不致于人。”梁启超的话意在强调,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A.清政府对战争没有预见,缺乏充分准备B.西方列强对日本的纵容和支持C.清政府一味依靠国际调停,贻误战机D.清政府始终坚持避战投降思想371937年12月17日,蒋介石在我军退出南京告国民书中说:“敌如欲尽占我四千万方里之土地,宰割我四万

18、万之人民,所需兵力,当为几何?敌之武力,终有穷时。”这表明蒋介石A仍然在坚持片面抗战路线 B对中日国情已经有所认识 C意在为南京沦陷寻找借口 D正确分析了中日双方形势A.西安事变削弱了日本的侵华力量 B.蒋介石政府开始联共抗日C.日本推行全面侵华政策 D.中国内战不断,四分五裂391936年国民政府颁布中华民过宪法草案规定:“中华民国领土为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西川,西康,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察哈尔,绥远,宁夏,新疆,蒙古,西藏等固有之疆域。中华民国领土非经国民大会议决,不得变更。”对此解读错误的是A反

19、映国民政府有收复东北等失地的决心B从侧面反映当时国民政府对马关条约的态度C表明国民政府要维持国家领土完整,争取抗战胜利D国民大会是当时名义上的全国最高立法机关40. 一位历史学家在总结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时说:“19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的太平天国运动,没有也不可能得到更多社会阶层的支援,这不在于天国政权的封闭性,而是中国社会尚未形成声援的力量”。这说明A中国社会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B中国革命缺乏先进的理论和科学的纲领C没有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D中国需要发展先进的社会生产力41. 辛亥志士林觉民对战友说:“吾辈此举,事必败,身必死,然吾辈身死之日距光复期必不远矣。”“故谓吾辈死而同胞不醒者,吾绝不

20、信也”。辛亥革命让国人“醒”过来的意思是A.尽快掀起全国反满斗争 B.深入广大人民宣传革命C.打击满汉反动官僚统治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2. 1912年,高尔基致孙中山的信中写道:“我们,俄国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我们,在精神上是弟兄,在志向上是同志”。高尔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的目标就是A争取民族独立 B推翻资产阶级政府C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D建立社会主义国家43. 有人认为,从实力上来说,孙中山与洪秀全相差很多,而偌大的大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清帝国就瓦解了。请问孙中山摸对的主题是A工业

21、化B反帝爱国C民主化D实业救国44. 毛泽东曾经指出:“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毛泽东突出评价的是五四运动A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B在政党政治方面的作用C在文化系统重建中的地位D对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45. 尽管法国主流文化不认可巴黎公社时代的社会主义,但是对巴黎公社还是有很多正面的评价。他们痛恨第二帝国在1870年秋天的失败与新政府的妥协,为自己的国家有这样的理想斗士而自豪。据此判断,法国人正面评价巴黎公社是因为A.其对民主政治的推动 B.其对国际工运的支持C.其改造旧世界的理想 D.其表现出的民族

22、精神46. 左图是一副名为“眼疾”的时政漫画,站着的眼科医生说:“难道你连六亿人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也看不见吗?”坐着的杜勒斯(美国国务卿)回答:“我看不见。我只能看见蒋介石。”该漫画主要A.讽刺了二战后美国的冷战政策 B.反映了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C.说明了美国对中国敌视政策的破产 D.强调了美国已陷入国共内战的泥潭47. 曾在1961-1968年间任美国国防部长的麦克纳马拉后来说,所有三个国家在危机前后所做出的决定,都由于错误的信息、错误的判断和错误的考虑而被导入歧途。尽管错上加错,但这一切错误都在核战争难以挽回的灾难后果面前不得不停了下来。材料中的“危机” A.涉及美国、苏联和民主德国三方

23、当事国B.说明核战争的后果促使美苏采取克制态度C.源于美苏两国在南亚地区的争夺和对抗D.反映出二战后世界走向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48. 两霸争雄中说:“两极格局解体后,美苏之间和两大集团之间的全球性军事对抗已不复存在,各国综合国力的竞赛将越来越突出,而且日趋激烈。世界主要国家为了在未来多极化格局中占据更为有利的地位,都把增强自身的综合国力作为国家战略的核心。”这表明新旧格局过渡的主要特点是A.和平过渡 B.动荡过渡 C.竞争过渡 D.长期过渡第II卷非选择题(共3个题,满分52分)49.(24分)法制建设是政治文明的坚实基础。材料一 秦筒出现的单行法规名称已达三十多种,史载李悝著法经六篇,“

24、商鞅受之,入相于秦”。秦律所载的法律条文数量之多,内容之丰,也是前所末见。秦简中的经济法规包括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等一百多条律文。它们对秦代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进行广泛调整,使秦的经济迅速发展,国力日盛,巩固、确立并发展了封建制度。万方浅谈秦的经济立法及其特点(1)根据材料一归纳秦国经济立法的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发挥的积极作用。(4分)材料二 制定宪法与拥立德高望重者为王的理由是相同的。因为,人们始终在求索的就是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因为凡是权利,就应当人人共享,否则就不能算是权利。如果人们能够通过某个公正善良者之手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就心满意足了,但是他们要是没有这样的好运,那就只好制定法律,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 (古罗马)西塞罗论责任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有生法,有守法(执行法度),有法于法(遵照法度行事)。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管子(2)依据材料二,比较论责任和管子两书对法律认识的异同点。(1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