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矗(ch)立彳(ch)亍着(zho)装 少不更(gng)事B造诣(y) 校(xio)对锃(zng)亮 茕(qing)茕孑立C蟊(mo)贼 窗棂(lng)勖(x)勉 鲜(xin)有所闻D圭臬(ni) 撂(lio)下迤(y)逦 咄(du)咄逼人解析:选D。A.着(zhu)装;B.校(jio)对;C.鲜(xin)有所闻。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柏树议论纷纷讹诈哀声叹气B恼怒殊死搏斗肩胛顷家荡产C抖擞一触即发抖擞气势汹汹D胳博节外生枝唾沫脑羞成怒解析:选C。A项,哀唉;B项,顷倾;D项,博膊。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
2、一项是()A列宁说过:“只要向前再多走一步(看来仿佛依然向同一方向前进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B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到底扎实不扎实?对学生的学习进步有重要的影响。C板凳上捆着一个人,头发又长又脏、胡子像野草、衣服破成一片片。D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笑容却冷冷的了。解析:选A。B项中的问号改为逗号;C项中的顿号改为逗号;D项中的第二个逗号改为分号。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伪制的紫砂壶多是在新壶上直接刻上名人的_。在教唆犯的_下,十二岁的他常到公共场所扒窃钱财。他正愁没人帮他搬东西,_这时候同事小刘来了。A款识纵容恰好 B款式怂
3、恿恰好C款识怂恿恰巧 D款式纵容恰巧解析:选C。款识:书画、器物上面的落款,本句即指名人的落款;款式:格式、样式。纵容:对错误行为不加制止,任其发展;怂恿:书面语,鼓动别人去做(某事),常指做不好的事,符合语境。恰好:正好;恰巧:凑巧,强调巧合,符合语境。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采取因厂施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办法,稳妥转变企业体制。B不少人认为能说话就会写文章,因而不重视语文学习,写起文章来也掉以轻心。C关山林没有理论,他只有几十年屡试不爽的经验,那就是革命靠自觉。D姚明施展百步穿杨的绝技,将队友传来的高抛球反手扣入篮筐,进一步巩固了休斯顿火箭队的优势。解析:选D
4、。百步穿杨:形容射箭或射击技术高明,“反手扣篮”是近乎零距离得分,对象不适合。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粮库主任的失职,使四十吨小麦霉烂变质,上级领导为严肃法纪,决定给他行政记过处分,并赔偿部分损失。B高级而有趣的朋友可遇而不可求,人如果有了这种朋友,自己的境界也低不到哪去。C中国书画的理念是“文化与财富同行”,其读者目标定位是以书画家、书画收藏与鉴赏家以及书画界的理论家和批评家为主要对象。D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连续四年空缺的局面终于结束了,蒋锡夔院士和谈国桢教授领导的课题小组为此获得了殊荣。解析:选B。A项,表意不明,“并赔偿部分损失”改为“并责令他赔偿部分损失”。C项,句式杂糅,可
5、改为“其读者目标定位是书画家、书画收藏与鉴赏家以及书画界的理论家和批评家”。D项,不合逻辑,“为此获得了殊荣”应改为“获得了此项殊荣”。二、阅读感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平地一声雷,震动锁井镇一带四十八村:“狠心的恶霸冯兰池,他要砸掉这古钟了!”那时小虎子才十几岁,听说镇上人们为这座古钟议论纷纷,从家里走出来。宅院后头,不远,有一条弯弯曲曲的长堤,是千里堤。堤上有座河神庙,庙台上有两棵古柏树。这座铜钟就在柏树底下,矗立在地上,有两人高。伸拳一敲,嗡嗡地响,伸直臂膀一撞,纹丝儿不动。老人们传说:这座钟是一个有名的工匠铸造。钟上铸了满下子细致的花纹:有狮子滚绣球,有二龙戏珠,有五凤朝阳,有捐
6、钱人家的姓名、住址,还有一幅“大禹治水图”。村乡里人们,喜欢这座古钟,从大堤上走过,总爱站在钟前看看,伸手摸摸。年代久了,摸得多了,常摸的地方,锃明彻亮,如同一面铜镜,照得见人影。钟上映出朝晚的霞光,早晨的雾露,雨后的霓虹,也能映出滹沱河上的四季景色。不常摸的地方,如同上了一层绿色的釉子,黑油油的。小虎子听得说,要为这座古钟掀起惊天动地的大事变,一片好奇心,走上千里堤,看了一会子古钟。伸出指头蘸上唾沫,描绘钟上的花纹。他自小为生活忙碌,在这钟前走来走去,不知走过多少趟,也没留心过钟上的花纹。心里想:“怪不得,好大一座铜钟哩!也闹不清到底能卖多少钱,也值得这么大惊小怪?”他看完了钟,一口气跑下大
7、堤,走回家去。一进门,听得父亲响亮的喊声。父亲说:“土豪霸道们,欺侮了咱几辈子啦!你想,堤董他们当着,堤款被他们吞使了。不把堤防打好,决了口,发了大水,淹得人们缴不起田赋银子,他又要损坏这座古钟!”另一个人,是父亲的朋友,老祥大伯的声音:“又有什么办法?人家上排户商量定了,要砸钟卖铜顶赋税。也好,几年里连发几场大水,这个年月,一拿起田赋百税,还不是庄户房子乱动?”听得两人在小屋里暴躁,小虎子扒着窗格棂儿一望,父亲坐在炕沿上。撅起小胡髭,瞪着眼睛发脾气。听得老祥大伯说,猫着腰,虎虎势势跑前两步,手巴掌拍得呱呱地响,说:“我那大哥!我那大哥!这还不明白?那不是什么砸钟卖铜顶田赋,是要砸钟灭口,存心
8、霸占河神庙前后那四十八亩官地!”老祥大伯打嘴上拿下旱烟袋,扬起下巴,眨巴着眼睛,想了老半天,豁地明白过来,愣了半天,才说:“可也就是! 自从他当上堤董,把官地南头栽上柳树,北头栽上芦苇。那林子柳树也多老高了。看起来,他是存心不善”说到这里,沉下头去,下巴拄在胸脯上,翻来覆去思索了老半天,猛抬起头来说:“可谁又管得了?”父亲脸庞忽地望下一拉,说:“谁又管得了?我朱老巩就要管管!”老祥大伯张开两条胳膊,望天上一挥一扬说:“管什么?说说算了,打官司又打不过人家。冯兰池年轻轻就是有名的刀笔。咱庄稼脑袋瓜子,能碰过人家?”父亲气呼呼,血充红了眼睛,跺脚连声:“咱不跟他打官司,把我这罐子血倒给他!”朱老巩
9、,庄稼人出身,跳跶过拳脚,轰过脚车,扛了一辈子长工!这人正在壮年,个子不高,身子骨儿筋条,怒恼起来,喊声像打雷。听得冯兰池要砸钟灭口,霸占官产,牙齿打着得得,成日里喊出喊进:“和狗日的们干!和狗日的们干!”不知不觉,传出一个口风:“朱老巩要为这座古钟,代表四十八村人们的愿望,出头拼命了!”那天黄昏时候,朱老巩坐在河神庙台上,对着那座铜钟呆了老半天,心里想:“顶公款,就等于独吞,我不能叫冯兰池把四十八村的公产独吞了!”看看日头红了,落在西山上,夜暗像一匹灰色的轻纱,从天上抛下来。他一个人,连饭也没吃,走到小严村,去找严老祥。老祥大娘正点着灯做晚饭,看见朱老巩走进来,低头搭脑坐在台阶上。她说:“老
10、巩!算了吧,忍了这个肚里疼吧!咱小人家小主,不是咱自个儿事情,管得那么宽了干吗!”朱老巩说:“一听到这件事情,我心气就不舒。冯兰池,他眼里没人呀!”老祥大娘说:“算了吧,兄弟!一辈子这么过来了,还能怎么样了人家?”朱老巩说:“不,到了这个节骨眼上,就得跟他弄清楚!”说着话儿,看看天黑了,严老祥还不回来,他拿起脚走出来。老祥大娘叫他吃了饭再回去,他也没听见,一股劲儿走回锁井镇。7.“平地一声雷,震动锁井镇一带四十八村:狠心的恶霸冯兰池,他要砸掉这古钟了!”这一句话是整部小说的开头,也是本章的开头。试分析这一句话的作用。答:_答案:这句话的作用可以从三个方面回答:这一句话在整部小说中是一个楔子,在
11、第一章中也是一个引子,引出“朱老巩大闹柳树林”的故事。在情节上引人入胜。从内容上来看,这一句话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背景、事件,拉开了故事的序幕。从作品的主题上来看,这一句话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表明了作者鲜明的阶级立场。8.虽然课文节选部分第一章“朱老巩大闹柳树林”是作为全书的“楔子”出现的,但是它也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试从情节发展的角度来分析上文在第一章中的作用。答:_答案:选文交代了故事情节的开端,也就是“朱老巩大闹柳树林”的缘起。小虎子是这个故事中的线索性人物,在本文情节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古钟是引发这个故事的导火线,“要砸古钟”直接引起了事变的发生。文中朱老巩、严老祥的对话推动了
12、故事情节的发展。9.从朱老巩和严老祥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朱老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_答案:朱老巩是一个急公好义的侠义农民形象,他憎恨土豪恶霸,好打抱不平,坚持己见,坚忍不拔,顽强斗争,等等。(可结合上文对话中的一些句子进行分析概括)三、演练提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借给你的温暖 江文胜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的冷。养猪专业户王老汉蜷缩在家里的火盆前,他不敢出门。忽然,狗叫。王老汉极不情愿地打开屋门,一股刺骨的寒风迎面刮来,他打了一个激灵。王老汉哆哆嗦嗦地来到院子里,没见到任何人,可狗还在叫。院子左边的一排房屋,是猪圈。他逐一查看猪圈,仔细地数,总共60头猪连毛发都没少一根。猪没被盗
13、,狗为啥叫呢?肯定有情况,不然,通人性的狗是不会无缘无故地瞎叫的。 果然,王老汉在那排距自己的住房最远的饲料库发现了“敌情”:喂猪的苕片饲料少了一袋!王老汉立马来了精神,他赶紧回到屋里,拉上三十岁出头的儿子金华出来寻找。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院子里从院门到饲料库、从饲料库到院门各有两行脚印,清晰可辨。金华说:“咱们跟着脚印去追那偷饲料的人!”王老汉说:“这是一个人的脚印,咱俩去追,可以对付,铁证如山,看他如何狡辩。”父子俩一前一后顺着脚印一口气追到了蜡子山矿区宿舍。脚印通到一间砖房的门前没了,别的砖房都熄了灯,只有这间房没有熄灯。真是胆大包天啊!做了贼还敢亮着灯?王老汉这样想。窗是玻璃窗,玻
14、璃上结满了冰花。左下角的一块玻璃没了,糊上了报纸。王老汉用舌头舔湿了窗户纸,用手指轻轻一捅,报纸上便出现了一个小孔:一个黑黑的、瘦瘦的中年汉子,坐在屋里的矮凳上,他的头上还冒着热气。啊!那袋装有红苕片的大编织袋赫然放在他的面前。床沿坐着一个双手笼在袖头里的老头,床头的被子下露出一个小脑袋,一个中年妇女站在这个黑汉子的对面。王老汉父子猫着腰蹲在窗户外,大气不敢出,倾听着屋里的动静。“粮,借来了。这就是,红苕片,100斤。你还愣着干啥?还不快去熬苕片汤!”汉子的声音。“妈,快熬,我饿坏了,我要吃苕片汤。”小孩的声音。“亚龙,这粮是咋借来的?”老人的声音。“爹,我事先写好了借条,借条压在袋子下。”汉
15、子的声音。王老汉一愣,心想,我怎么没注意到那借条!真的有?“这不是偷吗?自打你从娘胎里出来,我是怎么教你的?做人要本分!还好,留下了借条,人要凭良心。但借粮容易还粮难哪!矿上不开工资,啥时候能还上?”老人的声音。“爹,这个我想过。车到山前必有路,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我还有一双手。到春天,矿上如果还不能开支,我就到农村去帮工。听说王老汉厚道,日子也过得殷实,不然我干吗要借他的。我想去他那里,帮他干活,用工钱抵粮钱”汉子的声音。“快走!”王老汉在心里喊。他拉起儿子往家里赶。进了院子,王老汉急奔饲料库,果然发现了那张借条:家里无米下锅。借一袋红苕干片。春天还。蜡子山矿区吴亚龙,此据。某某年某月某日上面
16、还有一个用墨水作印泥盖的“吴亚龙”的私章。太阳从蜡子山上露出头来。吴亚龙推开屋门,见门口堆了一些东西:一袋大米、一袋面粉、一大块猪肉、几条鲜鱼和一袋冻豆腐吴亚龙像见到了天外来物似的翻来覆去地找,竟找不出一张哪怕是手指宽的字条 10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借给你的温暖”为题,揭示了文章的主题,表现了淳朴的人性美。B小说运用了神态、动作、对话、细节等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王老汉和吴亚龙的形象。C这篇小说讲了一个感恩的故事,把人物放在大饥饿的时代,用简洁的文字给人物设置了一个道德困境。D小说的结尾照应了题目,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而且,使得吴亚龙“
17、诚信”的形象更为突出。解析:选C。C项,小说并非在讲述“感恩的故事”,时代背景也不是“大饥饿时代”。11小说中两处写到“雪”,分别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析。答:_答案:第一处:“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的冷”,渲染气氛,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出下文王老汉因冷不出门、吴亚龙留借据拿苕片的故事的叙写。第二处:“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沿着清晰的脚印追寻偷苕片的人做铺垫,也暗示了吴亚龙选择在雪停之夜“偷”苕片,其实意并不在偷。12小说中王老汉和吴亚龙,哪一位是主人公?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答:_答案:(观点一)我认为王老汉是主人公。形象塑造上,作者在塑造王老汉时,着墨最
18、多,运用了动作、神态、心理、细节以及正侧面等多种描写手法进行塑造。内容主题上,小说的结尾写到“门口堆了一些东西”“竟找不出一张哪怕是手指宽的字条”,虽只字未提王老汉,但很明显能看出是王老汉的善举,从而体现人性之美,深化了主题。情节结构上,作为明线,王老汉的活动贯穿情节始终。题目上,“借给你的温暖”中的“借给”也昭示着主人公应是王老汉。(观点二)我认为吴亚龙是主人公。形象上,小说虽然对吴亚龙的描写刻画着墨不多,但吴亚龙勤劳、憨厚、淳朴、善良、诚信的形象非常突出。内容上,正是因为有吴亚龙“偷”苕片留借条,有吴亚龙与他父亲的那番对话,才有了结尾的那幕感人场景。主题上,小说宣扬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诚信,一种互助,一种信任,一种大爱,吴亚龙用“偷”苕片留借条、准备靠做帮工来抵粮钱的憨厚淳朴换来王老汉的无私帮助,正好揭示了小说的主题。结构上,吴亚龙借粮食作为一条暗线贯穿小说始终。(观点三)两位都是主人公。形象上,两位都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形象。主题上,吴亚龙用“偷”苕片留借条、准备靠做帮工来抵粮钱的憨厚淳朴换来王老汉的无私帮助,正好揭示了小说颂扬人性美的主题。结构上,两个人物的活动作为明暗两条线索贯穿小说始终。内容(题目)上,“借给你的温暖”是建立在两人的高尚人格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