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备选优质套题:阶段滚动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98032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备选优质套题:阶段滚动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备选优质套题:阶段滚动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备选优质套题:阶段滚动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备选优质套题:阶段滚动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备选优质套题:阶段滚动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备选优质套题:阶段滚动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备选优质套题:阶段滚动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备选优质套题:阶段滚动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备选优质套题:阶段滚动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备选优质套题:阶段滚动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备选优质套题:阶段滚动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备选优质套题:阶段滚动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备选优质套题:阶段滚动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备选优质套题:阶段滚动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备选优质套题:阶段滚动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备选优质套题:阶段滚动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备选优质套题:阶段滚动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备选优质套题:阶段滚动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备选优质套题:阶段滚动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阶段滚动检测(三)专题十至十三(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新全球史记载,公元前6世纪,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史料是( )A.“庶人食力,工商食官”B.“除井田,民得卖买”C.“一人治之,十人食之”D.“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2.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如

2、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该作品主要反映出清代( )A.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B.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C.铁农具与犁耕技术开始流行D.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3.(2012茂名模拟)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以家庭为生产单位C.男女分工明确 D.田园生活自然悠闲4.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这说明他的田庄( )A.主要从事商品生产B.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C.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5.(201

3、2豫北十校联考)南宋人叶寘的垣斋笔衡云:“本朝以定州白磁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这表明宋朝时( )A.政府重视推广青瓷的制作技术B.开始发明青瓷的烧制技术C.开始形成北青南白的制瓷格局D.北方成为青瓷的主要产地6.明清数百年来,杭州人将十座城门的名字及其特色编成了杭曲大调:百官门外鱼担儿,坝子门外丝篮儿,正阳门外跑马儿,螺蛳门外盐担儿,草桥门外菜担儿,候潮门外酒坛儿(注:篮儿竹篮,杭州方言喜在词后加“儿”字)从中反映出明清时期( )A.杭州开始成为商业大都会B.杭州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官府对杭州进行了区域功能划分D.杭州市民的经济文化生活较为

4、丰富7.(2013江门调研)下列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对外贸易的说法,正确的是( )A.长期实行开放的外贸政策B.主要目的是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C.政府对外贸事务基本不管D.外贸税收成为政府主要收入来源8.虔台倭纂记载:“倭夷之蠢蠢者,自昔鄙之曰奴,其为中国患,皆潮(州)人、漳(州)人、宁(波)绍(兴)人主之也”;“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材料说明( )A.倭寇多是被胁迫的中国人B.海禁政策导致了倭患出现C.荡除倭寇的战争卓有成效D.倭患导致了海禁政策出台9.(2012朝阳模拟)下列各项中代表着中国经济与近代世界接轨,并开始踏入新的经济时代的是( )A.海陆丝绸之路的开通 B.

5、美洲作物普遍推广C.机器工业的逐步引进 D.列强资本输入中国10.(2012绍兴模拟)读下图,下列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外国人在华开设工厂合法化B.民族资本主义力量相对弱小C.民族工业得不到政府的支持D.自然经济所占成分微不足道11.(2012韶关模拟)江南造船所纪要载,1920-1921年,该所为美国制造了四艘万吨轮船,分别是“官府”“天朝”“东方”“震旦”号。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中国造船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取得明显的进步B.第一次世界大战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C.为美国所造的四艘万吨轮船带有中国文化元素D.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措施刺激了民族工业发展12.(2012湛江模

6、拟)某学者认为:“当美、英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以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中国能“坚持下去”的原因是( )A.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国民政府滥发纸币C.美、英等对华倾销商品 D.苏联慷慨援助中国13.(2012临汾模拟)“大街过三道,物价跳三跳;工资系团雪,攥会儿就化掉。”这是一首流行于20世纪40年代末的民谣。它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抗战造成了人民生活困难B.国民政府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C.国民政府发行的是假币D.美国经济侵略的加剧造成民族工业破产14.有历史学家评论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1953-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

7、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这从根本上取决于(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指令性计划经济的实施C.国家宏观调控的执行 D.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15.(2012东营模拟)1958年2月人民日报指出:“不断地提高落后的指标和定额,使它适应于先进的指标,向先进的定额看齐,这是积极的平衡。”这一观点( )A.有利于经济平衡发展 B.符合经济发展规律C.存在急躁冒进倾向 D.之后并未付诸实践16.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

8、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一个“改变组织方式”是指( )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实现土地归农民所有17.(2012金华模拟)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此处“推动”主要体现在农村改革( )A.逐步地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B.极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C.使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得以改变D.突破了“包产到户”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观念18.(2012温州模拟)1992年,垂暮之年的邓小平,靠着自己的睿智和威望,将徘徊中的改革之舟推向一个新航程。这个“新航程”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形成一个多层次

9、、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新格局C.依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2012镇江模拟)“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油你涨”“苹什么”“药你苦”“煤超疯”“盐王爷”等这些在网络上热议的词汇形象地反映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的困惑,为此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加强经济体制中的法制建设,严厉打击市场投机行为坚持将市场调节和国家干预相结合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产品的市场供给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 B. C. D.20.(2012海淀模拟)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对外开放的沿海、沿边、沿江、沿路的“四沿战略”。其中“沿江”战略的目标是推动长江流域的全

10、面开放,以贯通东西,辐射南北。为此采取的重大措施是( )A.开放港口城市 B.开辟经济开放区C.浦东的开发开放 D.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21.(2012浙江六校联考)服饰文化在我国社会生活的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尤其是进入近现代以后,服饰发生了重大变化。下列历史图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近现代时期服饰的重大变化。对此,解读有误的是( )A.图服饰出现于辛亥革命后,综合了西式与中式服装特点B.图和图体现了“文化大革命”的时代特征,受苏联影响较大C.图服饰呈现多样化、平民化特点,也是改革开放的一个写照D.变化的总趋势是由拘谨、呆板、单一逐渐向美观、适体、多元转变22.电灯、自来水刚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

11、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开始,市民“谓(自来)水有毒质,饮之有害,相戒不用”,后来则“通装水管,饮濯称便”。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 )A.上海人愚昧、落后B.上海开始了生活的近代化C.上海人善于吸收外来先进事物D.上海走在了世界的前列23.(2012福建四地六校二模)大公报载:1906年1月,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示谕:“婢膝奴颜,有伤气节。”宣布广东、广西两省官员,在下级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此后,各省纷纷效法。这说明( )A.晚清时期曾进行社会习俗的改革B.封建等级制度被废除C.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D.儒家传统礼仪被废除24.

12、(2012汕头模拟)1876年,申报报道:“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不知其危险安妥,而(乘客中)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半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这反映出( )A.火车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的出行方式B.人们对火车持敌视态度C.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D.全体中国人已普遍接受了工业文明25.“直到现在我们粉碎了敌人的反复扫荡,这算作第三个阶段总起来一句话,我们粉碎了敌人的囚笼政策,打破了敌人以堡垒主义来摧毁我们”这一事件的报道最有可能出自( )A.新青年 B.苏区工人C.新华日报 D.解放军战争报纸号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6分,共50分)26

13、.(2013三明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材料二 宋诗云:“远闻叫声声,衣服两大堆,件件来回经。”“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1)从材料一、二中,你能得到唐宋时期哪些商业发展方面的信息?(6分)材料三 明清江南工业发展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其重工业畸轻而轻工业畸重,从而形成一种“超轻结构”。规模庞大的轻工业加上规模同样庞大(甚至更为庞大)的农业,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生产的绝大比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 李伯重英国

14、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2)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4分)材料四 马嘎尔尼访华并没有带来满意的结果。英国对工业文明成果的高度自信,在乾隆朝中高级官员以及皇帝眼中的只有不屑。清政府对马嘎尔尼的所有请求概不答应,最后马嘎尔尼使团除了带着一堆乾隆帝赐予的无用赏赐经广州入海外,一无所获。西方人心中关于中国形象最后一点崇高崩塌了。马嘎尔尼在其纪事中写道:“中国自满洲鞑靼占领以来,至少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里没有进步,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3)分析马嘎尔尼出使中国的深层次原因。清政府为什么拒绝马嘎尔尼的要求?(6分)(4)有人说:中国经济在明清时期落下了营养不良、

15、先天不足的毛病,这一顽疾一直影响着近代经济的发展。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2分)27.“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概述“一五”计划强调“工业增速”“超额完成”的背景。(4分)(2)结合史实分析“大跃进”与“大倒退”之间的必然联系。(4分)(3)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简述造成这一变化的体制性原因及其过程

16、。(6分)(4)“十二五”规划与“一五”计划、“二五”计划相比,体现了中国政府的经济发展理念有何变化?(2分)28.(2012中山模拟)在中外几千年历史中,头发就如一根细细的、极其敏感的晴雨表,纵穿于其中,折射着历史变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即如果没有管仲,我们中国人都要变成披发与左扣衣襟的夷狄了。)孝经开宗明义章和论语宪问材料二 20世纪初,中国的一些大城市逐渐兴起剪辫风潮,至五四前夜,男子剪掉辫子已成为个人生活的常态,但女子剪短发仍被视为有伤风俗。谢天开短发与新女性的诞生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发

17、型从“郭富城头”到“周杰伦头”、从“纯子头”(来源于日本电视连续剧)到“梁咏琪头”,颜色从纯黑色到五颜六色,人们的发式逐渐个性化、时尚化。太平洋女性网发型演变三十年(1)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头发有何象征意义。(2分)(2)分析材料二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6分)(3)分析新时期中国人发式日益个性化、时尚化的原因。(6分)(4)综合上述探究,谈谈你对社会习俗近代化的认识。(2分)答案解析1. 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公元前6世纪是我国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一人劳动能养活更多的人,C正确。A是古代的官营工商业制度,与此不相符;B出现于战国时期;D说的是土地兼

18、并问题。2.B 本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小农经济发展表现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耕织图耕图反映的是男耕女织的生产特点,与前朝没有实质性突破,所以应选择B。3.D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从“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可以推断出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和男女分工明确;中国的小农经济的确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而古代中国农民负担沉重,不可能出现生活自然悠闲的情况。诗歌内容也难以推断出田园生活自然悠闲,故正确答案为D。4.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田庄经济。“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说明耕作、种桑是用来满足生活需要的,因此反映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5.A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中

19、的瓷器的发展情况。据史实,东汉出现青瓷,表明B错误;唐朝时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排除C;由材料难以判断出北方为青瓷的主要产地,排除D;从材料信息来看由于白瓷的缺点,宋朝重视青瓷的制作技术,故正确答案为A。6.C 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杭曲大调中十座城门分别是不同商人的聚集地,反映出区域功能的不同。A、B、D现象都不能从材料中体现出来。7.A 中国封建社会除了明末清初实行海禁乃至发展为闭关锁国政策,其他时期基本上都是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故A说法正确;古代封建王朝实行的是朝贡贸易,故B和C都不符合史实;外贸税收成为政府主要收入来源仅仅体现在个别的几个封建王朝比如南宋,不能代表整个封建社会对外贸易的特

20、色,故D不正确。8.B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解读能力。根据材料“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说明政府禁止沿海居民出海经商导致商人转化为倭寇,故选B。9.C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为了巩固清政府的统治,洋务派开始引进西方的机器,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客观上适应了西方工业文明扩展的趋势,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开端。中国经济与近代世界接轨,并开始踏入新的经济时代。10.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由上图可以看出,商办即民族资本主义无论从工业资本数还是企业数所占比例都不占优势,同时资本比例较小、企业数量比重稍大,这说明了民族资本主义力量分散,相对弱小。11.D 本题考查

21、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关概况,联系材料分析各选项,D说法错误,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于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12.A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历史的能力。国民政府滥发纸币是在解放战争前夕,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B错误。美、英等对华倾销商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阻碍因素,C错误。苏联慷慨援助中国是新中国成立后,排除D。国民政府在1927年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民族经济的发展,A正确。13.B 从材料中的描述可以明显看出,其涉及的是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的问题。D与之无关,C说法不准确。从材料中“20世纪40年代末”的时间限制,可以判断A不准确。正确答案是B。14.B 本题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探索过程

22、阶段特征的理解。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953-1957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在1956年底,故排除A;1953-1957年我国实施的是计划经济,B符合题意。15.C 材料显示,当时政府提出了国民经济不切实际的目标,而“大跃进”就是这一精神的实践,所以排除D。从后期的实践看,这一精神造成了经济发展的挫折和严重失衡,可以证明其不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由此可以排除A、B。从材料中“1958年2月”的时间信息,结合当时的历史事实可以直接选出C。16.C 注意“后一个改变组织方式”,特指邓小平进行的改革,联系所学知识不难判断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17.D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能力。题干材料强调,农

23、村改革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单是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不足以推动,应主要是思路观念的问题,排除B。A没有提出新的改革路线,C不足以推动,只有D正确。18.A 本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1992年,邓小平提出了解放思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19.A 网络词汇反映的疯狂的市场投机行为的一再出现,说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产品还需要增大市场供给,故选A。20.C 本题考查中国对外开放。根据时间可以判断,开放港口城市是在1984年,开辟经济开放区、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在1985年,浦东的开发开放是在20世纪90年代。21.B 本题主要考查对服饰

24、变化时代特征的认识。图和图主要是军装,体现了政治生活对服饰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受苏联影响出现的是布拉吉等服装,20世纪60年代后,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反苏反修,此时服装与苏联没有关系。22.B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来看,上海人由害怕电灯、自来水到非常喜欢使用电灯、自来水,这充分说明了上海人开始了生活的近代化。其他三项说法均不符合题意。23.A 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B、C、D都不符合时间限制或史实,只有A能说明材料的现象。故选A。24.C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从材料信息“素未经见”“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可推断A、B、D错误,从“喜色”“喝彩”可推断出中国

25、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故选C。25.C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能力。从“粉碎了敌人的反复扫荡”“粉碎了敌人的囚笼政策”可以看出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抗日行动,而新华日报是20世纪前期创办的政论性报刊,C正确。2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及其特点和影响。第(1)题,仔细阅读材料一、二,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提炼关键信息。第(2)题,注意材料显示的重工业、轻工业及农业的比例关系,结合中国古代经济结构分析成因。第(3)题,结合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及清政府的政治、经济等状况分析。第(4)题,即考查明清经济发展存在的弊端,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归纳。 答案:(1)扬州是唐朝重要的商业城市,

26、夜市繁荣;宋代商贩以歌唱的形式叫卖商品;政府不再限制商业活动的地点;“草市”有比较完善的饮食服务设施。(任答三点得6分)(2)特点:农业和轻工业比重大。成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4分)(3)原因:工业革命后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市场。(2分)经济上:中国是封建自然经济,具有封闭性;政治上:大国心理,防范外来势力的干扰。(4分)(4)农本思想忽视重工业的发展;闭关锁国政策、大国心理造成中外交流的缺乏;小农经济带来的对先进文明的抵制。(任答两点得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第(1)题注意时间,结合1953-1957年的工业化社会状况和国际背景分析。第(2)题就

27、是分析“大跃进”造成的破坏,从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破坏等方面分析。第(3)题要从时间上分析,从“计划”到“规划”体现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建立的过程。第(4)题注意从材料出发,以经济方式、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对比分析前后发展理念的变化。答案:(1)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工业基础差,底子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借鉴苏联工业化的经验;美苏冷战。(4分)(2)“大跃进”造成“左”倾错误迅速发展;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破坏;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4分)(3)原因: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分)过程:1956年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十一届

28、三中全会后,中央开始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4分)(4)从单纯重视经济增长到既重视经济增长又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重视发展方式、强调科学发展。(2分)28.【解析】本题考查社会生活方面的知识。第(1)题提取材料一中“孝之始也”“披发与左扣衣襟的夷狄”的有效信息。第(2)题要从材料中显示的时间信息上,把握当时的时代特征,总体回答。第(3)题抓住“新时期”这一关键信息。第(4)题需要把握住设问给出的答题角度“社会习俗近代化”。答案:(1)孝道的表现,区分文明与野蛮的标志。(2分)(2)辛亥革命的影响(南京临时政府的有关措施),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近代工业的发展,西方思想观念的进一步传播,(4分)中国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2分)(3)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受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电视、互联网等传播媒介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等。(6分)(4)对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加以改造或剔除。(2分)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